【專題探究】高考地理中洋流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詳細解讀!

2021-01-08 網易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

  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許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定向風的推動。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與風帶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洋流流動的方向和風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熱帶、副熱帶地區,北半球的洋流基本上是圍繞副熱帶高氣壓作順時針方向流動,在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流動。在熱帶由於信風把表層海水向西吹,形成了赤道洋流。東西方向流動的洋流遇到大陸,便向南北分流,向高緯度流去的洋流為暖流,向低緯度流去的洋流為寒流。

  

  洋流是地球上熱量轉運的一個重要動力。據衛星觀測資料,在20°N地帶,洋流由低緯向高緯傳輸的熱量約佔地-氣系統總熱量傳輸的74%,在30°~35°N間洋流傳輸的熱量約佔總傳輸量的47%。洋流調節了南北氣溫差別,在沿海地帶等溫線往往與海岸線平行就是這個緣故。

  

  暖流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交換時,失熱降溫,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氣得熱增溼。我們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灣流」每年供給北歐海岸的能量,大約相當於在每釐米長的海岸線上得到600噸煤燃燒的能量。這就使得歐洲的西部和北部的平均溫度比其它同緯度地區高出16~20℃,甚至北極圈內的海港冬季也不結冰。蘇聯的摩爾曼斯克就是北冰洋沿岸的重要海港,那裡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恩澤,港灣終年不凍,成為蘇聯北洋艦隊和漁業、海運基地。再如,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氣候影響重大的「黑潮」,是北太平洋中的一股巨大的、較活躍的暖性洋流。它在流經東海的一段時,夏季表層水溫常達30℃左右,比同緯度相鄰的海域高出2~6℃,比我國東部同緯度的陸地亦偏高2℃左右。黑潮不但給我國的沿海地區帶來了溫度,還為我國的夏季風增添了大量的水汽。根據觀測資料進行的計算和不同區域的比較都充分說明:氣溫相對低而且氣壓高的北太平洋海面吹向我國的夏季風,只有經過「黑潮」的增溫加溼作用以後,才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了豐沛的夏季降水和熱量,才導致了我國東部地區受夏季風影響的地區、形成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

  

  而冷洋在與周圍環境進行熱量交換時,得熱增溫,使洋面和它上空的大氣失熱減溼。例如,北美洲的拉布拉多海岸,由於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響,一年要封凍9個月之久。寒流經過的區域,大氣比較穩定,降水稀少。象秘魯西海岸、澳大利亞西部和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就是由於沿岸有寒流經過,致使那裡的氣候更加乾燥少雨,形成沙漠。

  

  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氣團活動而發生的間接影響。因為洋流是它上空氣團的下墊面,它能使氣團下部發生變性,氣團運動時便把這些特性帶到所經過的地區,使氣候發生變化。一般說,有暖洋流經過的沿岸,氣候比同緯度各地溫暖;有冷洋流經過的沿岸,氣候比同緯度各地寒冷。

  正因為有洋流的運動,南來北往,川流不息,對高低緯度間海洋熱能的輸送與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從而調節了地球上的氣候。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我們學歷史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他在發現美洲大陸的過程中也遇到了挫折,他第一次去美洲時,像西直接橫渡大西洋,經過37天,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第二次去,繞了一個大圈,是順著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時才向西橫渡大西洋,卻只花了20天。哥倫布第二次去美洲時,繞了一個大圈,時間卻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得益于洋流的影響了,那麼洋流除了對航行有影響外,對我們的地理環境還有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內容,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全球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和水分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洋流對氣候有很大的影響,在氣候的學習中我們也知道洋流是影響氣候形成的一個因素。那麼洋流究竟對氣候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先來看這一張圖片,這是位於大西洋兩岸的兩個地方,一個位於大西洋東岸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爾根,另外一個是大西洋西岸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它們都是位於北緯60度附近,但是兩地的景觀植被卻有很大的區別,大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半島呈現荒涼的苔原景觀,而大洋東岸的挪威卻是茂盛的森林景觀,同緯度的挪威的港口城市卑爾根,人口稠密,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為什麼兩地的緯度相近而景觀卻有這麼大的區別呢?因為兩岸的洋流不同,那麼流過北大西洋東岸和西岸的洋流分別是什麼洋流?流過大洋東岸的一支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暖流之一。它從高緯流向低緯,溫度較高,暖流將熱量源源不斷地輸往歐洲西北部,使得北緯50—70度之間的大西洋東岸最冷月均溫比西岸高16~20攝氏度。由於暖流的影響,在北極圈之內出現了像摩爾曼斯克這樣的終年不凍港。暖流溫度較高,容納的水汽含量較大,因此暖流控制的海區,成為大氣溫暖的下墊面,加之蒸發較強強烈,空氣不甚穩定,因此降水量較多,挪威的卑爾根因降水豐富而成為挪威的雨城。所以暖流對氣候的影響是增溫增溼。

  寒流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呢?外面先來看世界的自然帶分布圖,注意觀察荒漠帶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並思考:世界上有這樣一些地方,儘管靠近海洋,卻沙漠廣布,你能說出這些地方分布有什麼規律嗎?仔細觀察,這些地區附近海域的洋流有什麼特點?洋流跟這些地區沙漠的形成有關係嗎?

  這些荒漠都分布在寒流流經的地區,溫度比較低,氣流以下沉為主,下沉氣流本來就比較乾燥,在加上處於冷下墊面的上的空氣特別穩定,水汽得不到相應的補充,水汽得不到相應的補充,所以空氣的溼度比較小,天氣冷而乾燥,陸地上的沙漠一直延伸到海邊,甚至使這些海區內的島嶼也成了沙漠。所以說寒流對氣候的影響是降溫減溼。受秘魯寒流降溫減溼的影響,南美洲3—30形成了南北延伸最長、最靠近赤道的熱帶沙漠,在這個位置,原本應該有著三種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洋流對海洋航運也有影響。哥倫布兩次到達美洲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就是途徑的洋流不一樣,第一次是從歐洲出發從南部走到達美洲,逆著北大西洋暖流,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花費時間較長。第二次從歐洲出發從南部走到達美洲,順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速度快,所用時間少。此後,歐洲人就經常利用這條航線去美洲。

  一般來說,輪船順流航行較快,節省能源;逆流航行則較慢,耗費能源。洋流對海上航行有利得影響的同時,也會有不利的影響。洋流攜帶的冰山對海上航行造成威脅,也許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沉沒的事件,它沉沒的原因是遭遇冰山,鐵達尼號是從英國到美國的輪船,但是在橫渡大西洋時不幸遭遇冰山沉沒,它大致沉沒的位置是北緯41度,西經49度,但是事實上北緯40度附近會不會形成冰川呢?冰川只是存在高緯高寒地區,北緯40度附加還處在中低緯地區,那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有冰川存在呢?據考證,這塊冰川是來自於格陵蘭島,就是冰川攜帶這塊冰川南下,那麼在格陵蘭島附近南下的洋流是那一支洋流呢?拉布拉多寒流,所以很有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攜帶這塊冰川到達北緯40附近。寒暖流相遇的地方還會形成海霧,世界上海霧較嚴重的是千島附近海域和紐芬蘭島附近海域。你們看一下這兩個區域是那倆支洋流相遇呢?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二戰中,日本海軍大膽選擇多風暴的西風帶航線,偷襲位於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上的珍珠港,大獲成功。因為南航線逆著北赤道暖流,而北航線可以順著北太平洋暖流,順風順水,航速快,冬季地處西風帶,多大霧天氣,利於艦隊隱蔽。

  

  說到日本呢我們就不得不講到日本的料理,它不僅色香味俱全,日本料理的主要材料之一是魚和各類海鮮,捕魚產業不是日本的主要產業,但是它卻是世界上吃魚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多的魚可以吃呢?因為日本國土面積比較小而且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但是它人口又很多,人口密度大,所以迫使日本向海洋上尋找食物,當然在在海洋上尋找食物也要它才能找到,原因是日本附近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除了北海道漁場之外世界級的大漁場還有哪些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還有紐芬蘭漁場,北海漁場和秘魯漁場,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大漁場。我們想一想為什麼在這些地區會形成這麼大的漁場呢?當然是有適合魚類生存的環境也即是有它們生存所需要的食物,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餌料,魚類經常性的餌料是浮遊動物,浮遊動物依靠浮遊植物生活,,而浮遊植物的分布又有營養鹽的多少來決定。所以歸根結底魚類較多的地方還是營養鹽類較豐富的地方。那麼哪些地方營養鹽類較多呢?經實踐證明在寒暖流交匯的地區,海水受到擾動,引起上下翻騰,於是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促使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各種魚類都集中到此來覓食,從而形成了漁場。兩種洋流匯合還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遊動,使得魚類集中,易於形成大的漁場。除了寒暖流交匯的地方,在上升流的地方也容易形成大的漁場,例如秘魯漁場。秘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該補償流便把海底營養鹽類帶至表層,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遊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

  

  說到海洋上的生物除了各種魚類之外,我們還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種海洋上一種吃魚的動物那就是海鳥,海鳥是一種能夠適應海洋氣候環境的鳥類,它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洋表面遷移和遊蕩中度過的。說到海鳥那你們見過這樣的海鳥嗎?這些海鳥是由於發生大型的石油洩漏事件之後沒有來得及躲避而被沾到石油的海鳥,石油洩漏事件也是重大的海洋汙染事件,它給沿岸的海洋生態系統也造成很大的危害。洋流可以把近岸的汙染物攜帶到其他海域,這樣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加快淨化速度。但是,別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汙染使汙染範圍擴大。

  我們就以1989年這一次石油石油事件為例,1989年,美國裝載近19萬立方米原油的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在阿拉斯加瓦爾迪茲以南德威廉王子海峽觸礁,13個郵箱中有8個破裂,大約4萬立方米原油洩入海中。浮遊沿阿拉斯加暖流沿岸蔓延,導致導致300萬隻海鳥死亡。清汙工作歷時6個月之久,耗資6.5億元,但大約只有50%受汙染的海岸受到清理。因此,原油洩漏的影響將一直持續很多年,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

  厄爾尼諾一詞源於西班牙文,原意是聖嬰,最初用來表示某些年份聖誕節前後,沿厄瓜多海岸出現一支微弱且向南移動的暖洋流。後來科學上用此詞表示在南美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尺度為幾千千米的赤道東太平洋上海面溫度的異常增溫現象。

  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附近地區的赤道南側盛行東南信風。南美秘魯和厄瓜多沿岸的冷洋流在離岸風作用下,深層的冷海水上翻,導致沿岸水溫特別低,很少降水,有利於乾燥氣候的形成。而在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為東南信風的向風岸,又有暖洋流經過,有利於這些地區暖溼多雨氣候的形成。

  

  在非正常年份,既是厄爾尼諾出現時,東南信風會突然減弱,赤道逆流增強甚至會轉變為西風,這樣有更多的暖洋流海水輸送到東太平洋,厄瓜多和秘魯沿岸的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海水溫度高於多年平均值。氣層由原來穩定變為不穩定,氣候由原來乾燥少雨變為多雨,並且出現洪澇災害。此時,赤道西太平洋地區東南信風減弱或消失甚至變為西風,原來旺盛的上升氣流則減弱,降水銳減,氣候顯現乾旱。厄瓜多的出現,對世界氣候很大影響,強厄爾尼諾差不多可以影響地球3/4面積的氣候。

  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往往出現赤道東太平洋上溫度異常變冷的現象,過去稱之為反厄爾尼諾現象,又稱為拉尼娜現象,是聖女的意思。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分享點讚和在看!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點擊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1)據圖中等高線特點判斷圖示地區的地形類型,並說明判斷理由。(2分)(2)右圖地貌類型可能出現在圖中A、B、C、D四處的哪個位置,並描述其形成過程。(4分)(3)描述該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圖A所示洋流為甲島附近4—9月洋流流向。(1)描述甲島的氣候特徵。(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分析甲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洋流知識專題複習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洋流知識專題複習 2013-04-25 12:2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2)紅駝食性廣而雜,遊走的進食方式有利於植被的恢復;戈壁紅駝糞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進沙生植物生長;紅駝啃食植物嫩枝時,可能踩塌鼠窩,減輕鼠害;生態環境得到恢復,有利於紅駝生存空間的擴大,促進其數量增多。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位置意義
    (2)分析P大陸自然帶分布所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並說明其主要影響因素。(8分)(3)說說P大陸熱帶草原帶最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試分析其有利條件。(10分)(4)簡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徵及其意義。(任答兩點即可)(5分)典型例題三:(2013·浙江高二期末)左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右圖是左圖中甲、乙兩城市的氣候資料。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簡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特徵及其意義。(8分)(2)說出圖中安第斯山脈對河流的主要影響。
  • 高考地理試題:水循環和洋流模擬試題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學習重點   水循環的過程及地理意義   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影響   結構預習   1、回顧以學過的知識,完成下列圖表   2、水循環   概念:   水在地理環境中空間位置的 ,以及與之相伴的 狀態和 狀態的變化。
  •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地勢。三、支流【描述方法】支流多少、是否對稱、樹枝狀、向心狀、放射狀。四、流域面積(大小)【描述方法】流域面積大、小【描述依據】島嶼、半島、發源地的山脈直逼海岸一般寫流域面積小。【影響因素】①氣候(降水影響河流流量):降水多,河流徑流量大,流域面積廣;反之,流域面積小。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10分)(4)分析圖中鋁冶煉工業園區布局的有利區位條件及其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12分)參考答案:(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起伏和緩;海岸線較平直。(6分)(2)規律:季節變化大(1分); 雨季擴大,旱季縮小(2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特徵
    (1)比較圖中M、N兩條河流水系特徵的差異(至少回答4點)。(2)分析圖中M、N兩條河流徑流量季節變化的差異及其原因。(3)分別說出甲圖M河和乙圖N河航運價值低的主要原因。(4)分析甲圖中A處修建水利工程後,大壩上遊庫區、下遊河流水文特徵發生了哪些變化。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參考答案:(1)陸上河流給沿海地區帶來豐富的泥沙,受洋流自北向南流動的影響,泥沙平行於海岸堆積,形成沙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的狹長狀湖泊。(2)湖泊面積大,魚類生存空間廣闊;入湖河流多,攜帶大量營養物質,餌料豐富;地處亞熱帶,光照充足且水位較淺,有利於光合作用,有利於浮遊生物生長;與大西洋相連,魚類種類繁多。
  • 權威發布丨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地理)+名師解讀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地殼物質循環。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大氣受熱過程。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陸風
    (3)有專家提出,為改善鄱陽湖區的環境,可在鄱陽湖與長江之間修建大壩。你認為是否可行?並簡述理由。理由:建壩拉截湖水不入長江,可能影響長江下遊的用水安全;可能影響鄱陽湖的天然調查調蓄作用,威脅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可能改變鄱陽湖溼地生態環境,影響魚鳥生存。(答出其中兩點即可,2分)(僅答可行或不可行而無理由敘述,不得分)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 【學法指導】高考地理答題要點:影響地理事物 (現象)的各種因素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3)由於繼續受海風海水的侵蝕,「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巖海岸,使其後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典型例題三:地貌影響城市布局,制約其空間拓展方向。讀杭州灣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人文景觀的影響
    (1)與漢堡比較,描述瓦倫西亞的氣候特點,並說出主要的影響因素。(2)說明圖示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3)下圖為北歐傳統民居。說出該民居的主要特點,簡述其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參考答案:(1)特點:氣候的海洋性較強;氣溫年較差較小;年降水量較多。影響因素:海陸位置、洋流。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冰、可燃冰
    材料四 在自然界中冰的成因、晶體大小以及氣泡、泥沙含量均影響透明度,一般在靜水環境下沒有水流的影響冰的透明度會高。上圖為松花江流域主要採冰區域圖。(1)同為採冰,與新疆和青藏高原相比,分析東北人採冰的方式及用途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 高考地理小專題——季風
    (2)分析降水特徵對甲國農業生產的影響。(3)分析甲國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及漁業生產目前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參考答案:(1)西南風。成因:7月,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轉成西南風。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高山流石灘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高考地理小專題——丹霞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鹹潮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試題: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模擬試題
    更多高考備考內容在:更多高考備考內容在:http://gaokao.xdf.cn/list_1019_1.html   最新考綱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2.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3.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氣候因素:主要從氣溫與降水兩方面進行分析【典型例題】圖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邊區域,圖B為甲城市氣候資料,圖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觀。從氣候的角度簡析甲城市附近該典型地貌的形成條件。我國廣西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依據圖中信息判斷,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類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A.年降水量的差異B.地質構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蓋率不同D.地表巖石種類不同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參考答案:(1)可可西裡自然環境惡劣,高寒缺氧的條件下,人類無法定居,人類活動對其影響極小,所以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2)夏季水草豐富,食物充足;天敵較少;遠離人類居住區,有大面積的無人區,受人類活動影響小;國家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藏羚羊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