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電效應與逆壓電效應

2021-01-20 鋼軌小衛士探傷技術服務站

目前產生超聲波的方式有壓電效應法、磁伸縮法、機械方法、熱效應法和電磁聲法,在金屬探傷方面,最主要利用的是晶體材料的壓電效應法,包括正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

正壓電效應:當晶體受到某固定方向外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變,晶體的兩個受力面上會產生符號相反的電荷;形變方向相反時,電荷的極性也隨之改變;當外力撤去後,晶體又恢復到不帶電的狀態,這種現象稱之為正壓電效應,此過程可以理解為晶體材料接收到超聲波的壓力(機械能)將其轉化為電信號(電能),是接收超聲波的過程。

       

未施加壓力時       向外拉伸晶體           向內壓縮晶體

            正壓電效應示意圖

逆壓電效應:當在壓電材料表面施加電場(電壓),因電場作用壓電材料會沿電場方向伸長或收縮,這種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該過程可以理解為晶體材料收到電流激發而振動,振動的頻率大於20KHz,是發送超聲波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

 

未施加電場時          施加正向電場          施加反向電場

 

逆壓電效應示意圖


相關焦點

  • 壓電效應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壓電效應原理,感興趣的盆友們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捏~~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1434.htm1.壓電效應原理--簡介  壓電效應(英語:Piezoelectricity
  • 壓電效應及其原理
    壓電效應的原理是,如果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它便會產生電位差(稱之為正壓電效應),反之施加電壓,則產生機械應力(稱為逆壓電效應)。
  • 效應:Piezoelectricity(壓電性、壓電效應)
    壓電(piezoelectricity)這個詞,指由壓力產生的電。它來源於希臘語piezō(πιέζω)或piezein(πιέζεν),意思是擠壓或擠壓,和ēlektron(λεκτρν),意思是琥珀,一種古老的電荷源。[3]壓電是1880年由法國物理學家雅克和皮埃爾居裡發現的。
  • 壓電效應基礎知識解析
    壓電效應:某些電介質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變形時,其內部會產生極化現象,同時在它的兩個相對表面上出現正負相反的電荷。當外力去掉後,它又會恢復到不帶電的狀態,這種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當作用力的方向改變時,電荷的極性也隨之改變。相反,當在電介質的極化方向上施加電場,這些電介質也會發生變形,電場去掉後,電介質的變形隨之消失,這種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
  • 壓電效應及壓電材料解析
    1、壓電效應 壓電材料是指受到壓力作用在其兩端面會出現電荷的一大類單晶或多晶的固體材料,它是進行能量轉換和信號傳遞的重要載體最早報導材料具有壓電特性的是法國物理學家居裡兄弟,1880年他們發現把重物放在石英晶體上,晶體某些表面會產生電荷,電荷量與壓力成正比,並將其成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可分為正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兩種。某些介電體在機械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使介電體內正負電荷中心發生相對位移而極化,以致兩端表面出現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其電荷密度與應力成比例。這種由「壓力」產生「電」的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
  • 壓電效應的原理及應用
    直接壓電效應由居裡兄弟在1880 年發現的。他們指出,當把一重物放在一石英晶體上時,在晶體表面上出現了電荷,電荷量和重物的質量成正比。1881 年,用圖解說明了反壓電效應;當把電壓加到晶體上時,由於壓電效應引起的晶格應變而使晶體產生變形。當把電壓反向時,應變也反向。因此,壓電效應起到了電路與晶體機械特性之間的耦合作用。
  • 壓電效應 能發出超聲波的壓電陶瓷是什麼東西?
    知識點:壓電陶瓷是一種基於壓電效應,能夠將機械能和電能互相轉換的功能陶瓷材料,屬於無機非金屬材料。目前,超聲傳感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壓電效應的壓電傳感器,另一種是基於磁致伸縮效應的磁致伸縮傳感器。
  • 分析壓電效應當中MEMS傳感器原理和應用
    打開APP 分析壓電效應當中MEMS傳感器原理和應用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11-13 15:24:20 一、壓電效應及壓電材料
  • 壓電效應
    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s)會將機械動能轉換為電力,反之亦然;這激發了多樣化的電子換能器(electronic transducer)應用,並能為微機電系統(MEMS)裝置降低耗電。
  • 超聲物理基礎:壓電效應
    現代超聲機仍然依據幾個世紀前的基本物理原理
  •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_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的結構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的傳感元件為壓電晶體。若沿壓電晶體的極化方向施加一外力使其變形,則壓電晶體內部發生極化,受力的兩端面出現極性相反的電荷,若撤去外力,則壓電晶體恢復到初始狀態,這就是正壓電效應。若沿壓電晶體的極化方向施加一電場,則壓電晶體出現變形,若撤去電場,則壓電晶體恢復到初始狀態,這就是逆壓電效應。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就是利用了壓電晶體的正壓電效應,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從而實現對振動加速度信號的測量。
  • 壓電效應首次在納米尺度上產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在一種名為「硒化鎘量子點」的納米半導體中人為控制壓電效應,制出小到難以置信的高效能產品,比如納米級血壓計、納米電池等。 通過壓縮或擴張固體材料而產生電場,這稱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比如手錶、運動傳感器、精密定位系統等。
  • 刷新壓電效應140年歷史
    打破反演對稱性可以出現新的功能和效果,例如壓電效應和熱釋電效應,但是壓電效應僅限於非中心對稱的材料,而熱釋電效應僅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出現。材料的對稱性可以通過外部刺激來調節,例如應變梯度,通過所謂的柔電效應在對稱材料中引起極化。儘管施加應變梯度具有通用性,但其實際應用卻受到其相當小的有效係數和誘導大應變梯度的複雜設置的阻礙,因此急需一種替代方法。
  •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深度解析壓電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深度解析壓電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胡薇 發表於 2018-08-10 09:57:47 一、壓電效應及壓電材料 1、壓電效應 壓電材料是指受到壓力作用在其兩端面會出現電荷的一大類單晶或多晶的固體材料
  • 壓電陶瓷研究的重點與熱點:無鉛壓電材料
    188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P.Curie和J.Curie兄弟發現,在天然石英晶體的特定方向上施加應力會使晶體表面產生電荷,電荷的產生與晶體的方向密切相關且大小與應力呈正比,這就是材料的正壓電效應。正壓電效應的微觀本質是應力下材料內電偶極矩發生了方向和大小的變化,同時材料表面感應生成等量電荷以抵消電偶極矩的改變。
  • 科學家發現溶菌酶晶體的壓電效應
    關鍵字自供電、生物、醫療電子背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創新研究成果,與一種特殊的科學效應相關,這就是壓電效應。它是某些材料中的機械能與電能互換的現象。簡單點說,壓電材料因機械變形產生電場,也可因電場作用產生機械變形。
  • 常用的壓電材料有哪些_壓電材料的特點_壓電材料的應用
    一、壓電材料概述   壓電材料是受到壓力作用時會在兩端面間出現電壓的晶體材料。   受到壓力作用時會在兩端面間出現電壓的晶體材料。1880年,法國物理學家P. 居裡和J.居裡兄弟發現,把重物放在石英晶體上,晶體某些表面會產生電荷,電荷量與壓力成比例。這一現象被稱為壓電效應。
  • 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可抓取自重30倍的物體
    導讀 微型機器人指的是尺寸以毫米或者微米計量的機器人,它們結構精巧,通常由智能材料驅動,例如具有壓電效應的電活性材料。雖然現在很多微型機器人都展示了不錯的運動能力,但它們還缺少一個關鍵的部件,那就是能夠有效進行物體抓取,和環境交互的「夾爪(gripper/manipulator)」,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能力。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背景壓電效應,是材料中一種機械能與電能互換的現象,此現象最早是1880年由皮埃爾·居裡(PierreCurie)和雅克·居裡(JacquesCurie)兄弟發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壓電效應是指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