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神奇的界面!刷新壓電效應140年歷史

2020-08-29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Ming-Min Yang

共同通訊:Ming-Min Yang、Marin Alexe

通訊單位: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Warwick, Coventry, UK

文獻DOI:10.1038/s41586-020-2602-4

背景介紹

對稱性是自然定律的核心,自然定律構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並從根本上決定了材料的特性。打破反演對稱性可以出現新的功能和效果,例如壓電效應和熱釋電效應,但是壓電效應僅限於非中心對稱的材料,而熱釋電效應僅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出現。材料的對稱性可以通過外部刺激來調節,例如應變梯度,通過所謂的柔電效應在對稱材料中引起極化。儘管施加應變梯度具有通用性,但其實際應用卻受到其相當小的有效係數和誘導大應變梯度的複雜設置的阻礙,因此急需一種替代方法。
備註:壓電效應是1880年皮埃爾·居裡和雅克·居裡兄弟發現的,距今已經140年歷史。1984年,德國物理學家沃德馬·沃伊特推論出只有無對稱中心的20種點群的晶體才可能具有壓電效應。

本文亮點

1. 作者發現源自異質結構界面能帶彎曲的內部電場可以引起極性對稱,從而導致在中心對稱材料中出現壓電和熱釋電效應,這在其他方法中是不可能的;

2. 作者研究了由貴金屬和中心對稱半導體形成的肖特基結(Schottky junctions),耗盡區的內建電場在半導體中感應處極性結構並產生壓電和熱釋電效應;

3. 界面的熱電係數和品質因數比常規的體極性材料大一個數量級;

4. 這種源自界面的壓電和熱釋電效應不受對稱性限制,並且適用於從常規半導體和氧化物到滷化鈣鈦礦和二維材料的各種材料中。

圖文解析

圖1. 晶體對稱工程與肖特基結電學特性
a. 晶體對稱性工程中通過外部刺激的原理示意圖;b. 肖特基結耗盡區電勢變化示意圖;c. Au/Nb:SrTiO3/Al 結的電流-電壓曲線;d. Au/Nb:SrTiO3/Al 結的電容-電壓曲線。

圖 2. 界面壓電效應
a. 用於表徵肖特基結直接壓電效應的器件示意圖;b. Au/Nb:SrTiO3/Al 結在正弦變化應力刺激下產生的電流密度波形;c. 在Au/Nb:SrTiO3/Al、 Au/Nb:TiO2/Al和Au/Nb:Bb0.6Sr0.4TiO=/Al結中產生的與應力相關的電流密度;d. Au/Nb:SrTiO3 結的表面位移與所施加交流電振幅之間的關係。

圖 3. 界面熱釋電效應
a. Au / Nb:SrTiO3結中溫度變化的波形以及產生的熱電流密度的波形;b. Au/Nb:SrTiO3、Au/Nb:TiO2 和 Au/Nb:BSTO 肖特基結中溫度相關的熱電係數;c. Au/Nb:BSTO 結中脈衝光致瞬態熱釋電電流;d. Pb(Ti0.8Zr0.2)O3 陶瓷中脈衝光致瞬態熱釋電電流。

圖4. 界面極性效應的優越性和普適性
a. 所研究器件與常規極性材料的界面壓電常數和機電耦合係數的比較;b. 所研究器件與鐵電材料的熱釋電係數和熱釋電效率的比較;c. Au/Si 結中產生的電流密度與所施加應力的關係。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02-4

相關焦點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次《Nature》發文!界面壓電材料重大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獲突破
    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趙晉津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相關成果8月20日發表於《自然》。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大量電子設備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高效收集周圍環境中,常常被人忽略的能量成為眾多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更重要的是,界面正、逆壓電效應都是由內建場和電致伸縮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圖2 界面壓電效應。為了驗證肖特基結中界面壓電效應的存在,作者在晶體邊緣施加動態應力並測量界面產生的短路電流來表徵其壓電效應。在振幅為σ1=7.9 MPa和頻率為f=500 Hz的正弦應力刺激下,Au/Nb:STO結輸出相同頻率的交變電流,振幅為J=10.1μA cm−2。更重要的是,輸出的電流密度隨外加應力的振幅線性增加,證明了Au/Nb:STO結中存在壓電效應。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
    在此,作者證明了在界面上證明電場可以誘導材料的極性對稱性,從而在中心對稱材料中產生壓電和熱釋電效應。此外,這些界面效應不僅可以在任何異質結構中人工誘導,而且可以合理地調整到比傳統體材料大得多的量級。顯然,壓電係數是由中心對稱的半導體特性決定的,例如介電常數和摻雜密度。更重要的是,界面正、逆壓電效應都是由內建場和電致伸縮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 壓電效應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壓電效應原理,感興趣的盆友們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捏~~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1434.htm1.壓電效應原理--簡介  壓電效應(英語:Piezoelectricity
  • 壓電效應
    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s)會將機械動能轉換為電力,反之亦然;這激發了多樣化的電子換能器(electronic transducer)應用,並能為微機電系統(MEMS)裝置降低耗電。
  • 效應:Piezoelectricity(壓電性、壓電效應)
    效應:Piezoelectricity(壓電性、壓電效應)圖1 [1]圖註:
  • 壓電效應與逆壓電效應
    目前產生超聲波的方式有壓電效應法、磁伸縮法、機械方法、熱效應法和電磁聲法,在金屬探傷方面,最主要利用的是晶體材料的壓電效應法,包括正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
  • 壓電效應的原理及應用
    直接壓電效應由居裡兄弟在1880 年發現的。他們指出,當把一重物放在一石英晶體上時,在晶體表面上出現了電荷,電荷量和重物的質量成正比。1881 年,用圖解說明了反壓電效應;當把電壓加到晶體上時,由於壓電效應引起的晶格應變而使晶體產生變形。當把電壓反向時,應變也反向。因此,壓電效應起到了電路與晶體機械特性之間的耦合作用。
  • 壓電效應基礎知識解析
    依據電介質壓電效應研製的一類傳感器稱為壓電傳感器。壓電體受到外機械力作用而發生電極化,並導致壓電體兩端表面內出現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其電荷密度與外機械力成正比,這種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 壓電體受到外電場作用而發生形變,其形變量與外電場強度成正比,這種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 具有正壓電效應的固體,也必定具有逆壓電效應,反之亦然。
  • 壓電效應及其原理
    壓電效應的原理是,如果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它便會產生電位差(稱之為正壓電效應),反之施加電壓,則產生機械應力(稱為逆壓電效應)。
  • 壓電效應及壓電材料解析
    1、壓電效應 壓電材料是指受到壓力作用在其兩端面會出現電荷的一大類單晶或多晶的固體材料,它是進行能量轉換和信號傳遞的重要載體最早報導材料具有壓電特性的是法國物理學家居裡兄弟,1880年他們發現把重物放在石英晶體上,晶體某些表面會產生電荷,電荷量與壓力成正比,並將其成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可分為正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兩種。某些介電體在機械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使介電體內正負電荷中心發生相對位移而極化,以致兩端表面出現符號相反的束縛電荷,其電荷密度與應力成比例。這種由「壓力」產生「電」的現象稱為正壓電效應。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超聲物理基礎:壓電效應
    現代超聲機仍然依據幾個世紀前的基本物理原理
  • 張以河&馬天翼&黃洪偉 | 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內部壓電勢能可作為改變材料表面電荷能量的偏壓,從而實現各種界面催化反應。在當前的壓電催化研究中,有多種施加機械應力的方式,包括超聲(空化氣泡猝滅壓力)、高速攪拌(流體剪切力)和宏觀材料物理彎曲。在這些方式中,超聲頻率、轉速以及彎曲幅度是直觀地影響壓電催化效率的因素。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文獻中廣泛引用的模型即多核唯象模型,是由Tanaka等於2005年提出的(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12, 669 (2005))。
  • 這位80後女教授發表學校首篇Nature
    本文來源:學術那些事兒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80後女教授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Yang Mingmin等,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該成果發表在8月20日出版的Nature 期刊(IF=42.778),題為「Piez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effects induced
  • 壓電效應首次在納米尺度上產生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在一種名為「硒化鎘量子點」的納米半導體中人為控制壓電效應,制出小到難以置信的高效能產品,比如納米級血壓計、納米電池等。 通過壓縮或擴張固體材料而產生電場,這稱為壓電效應。壓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比如手錶、運動傳感器、精密定位系統等。
  • 80後女教授發表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 Nature
    ——該成果發表在8月20日出版的Nature 期刊(IF=42.778),題為「Piez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effects induced by interface polar symmetry」,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