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獲突破

2020-09-03 今日科學

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趙晉津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相關成果8月20日發表於《自然》。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大量電子設備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高效收集周圍環境中,常常被人忽略的能量成為眾多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新型發電設備往往兼具發電和傳感功能,不僅能將周圍環境中的機械能和熱能直接轉換為電能,還可以作為自供能傳感器不間斷的工作。

自1880年科學家發現壓電效應,至今已經有140年的歷史,但是將其應用於能量收集領域還是在近些年才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壓電材料具有非中心對稱或極性對稱性質,壓電效應指直接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反之亦然,因此壓電材料成為實現能量轉換和信號傳遞的重要載體。而由外界溫度變化引起極性對稱改變產生表面電荷稱為熱釋電效應,是壓電效應的一種。然而,自然界存在的大量物質是中心對稱,並不具有壓電效應,如何開發一種通過外界環境誘導使物質形成非中心對稱從而具有高效壓電效應,是當前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和難點。

趙晉津團隊在研究中發現,中心對稱的物質「穿上金屬外衣」後可以產生內建電場,引起極性對稱,產生壓電和熱釋電突現效應。該新型壓電異質節結構可廣泛應用於傳感器、執行器和能量採集器,以及聲學與超聲、醫療與健康,體育與休閒、控制與檢測、交通、人機界面、安防、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來源:中國科學報 高長安 王智)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602-4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界面壓電材料重大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該工作以經典的界面為研究對象,即由貴金屬和中心對稱半導體形成的肖特基結,包括鈮摻雜鈦酸鍶晶體、鈮摻雜二氧化鈦晶體、鈮摻雜鈦酸鍶鋇陶瓷。耗盡區的內建電場在半導體中產生極性結構,產生大量的壓電和熱釋電效應。特別是,界面的熱釋電係數比傳統的塊體極性材料大一個數量級。作者的工作豐富了異質結構界面的功能,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來超越傳統的固有對稱性限制的能量轉換。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
    耗盡區的內建電場在半導體中產生極性結構,產生大量的壓電和熱釋電效應。儘管其效應具有普遍性,這種界面對稱性調控以及由此產生的效應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們忽略了。 【研究成果】 近日,英國華威大學Ming-Min Yang課題組在壓電與熱釋電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半導體材料可發電!石家莊鐵道大學這項研究取得突破
    石家莊鐵道大學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取得突破半導體材料穿上金屬「外衣」可發電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利)從石家莊鐵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趙晉津帶領團隊與英國華威大學合作,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可以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因此,從周圍環境中收集能量到電力電子設備,延長其使用壽命,開發不需要更換電源的自供電設備,成為眾多專家研究的熱點。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
  • Nature:神奇的界面!刷新壓電效應140年歷史
    打破反演對稱性可以出現新的功能和效果,例如壓電效應和熱釋電效應,但是壓電效應僅限於非中心對稱的材料,而熱釋電效應僅在極性對稱的材料中出現。材料的對稱性可以通過外部刺激來調節,例如應變梯度,通過所謂的柔電效應在對稱材料中引起極化。儘管施加應變梯度具有通用性,但其實際應用卻受到其相當小的有效係數和誘導大應變梯度的複雜設置的阻礙,因此急需一種替代方法。
  • 中國科大獲"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重大突破
    央廣網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中國科大獲「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重大突破
    來源:央廣網 劉軍央廣網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新加坡南洋理工範紅金:超過行業標準100倍,壓電材料新突破!
    最近,許多二維和納米結構材料顯現出優異的壓電特性。部分壓電材料也表現出鐵電特性,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在外電場下改變極化狀態。對於許多應用而言,除了它們的機電特性(例如剛度,介電常數和機電耦合)外,最關鍵的品質因數是壓電應變常數d。圖1 壓電材料家族然而,儘管對壓電晶體的了解日益加深,對其關鍵指標的「窺探(dial in,原意為撥號)」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 留日歸國博士後陳顯鋒紮根南海逐夢 成功研發新型柔性壓電材料
    原標題:留日歸國博士後陳顯鋒紮根南海逐夢成功研發新型柔性壓電材料最近,在南海區桂城街道金谷·光電產業社區,他的團隊已經將新型柔性壓電薄膜材料樣品研發出來。科技鎮長拉來博士後套頭針織衫、牛仔褲、運動鞋,笑起來略帶靦腆,山東人陳顯鋒有著技術男的典型特徵。他是新材料技術的「研究狂」。從求學浙江大學,到2000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學讀博士後,他研究的一直是新材料。
  • 張以河&馬天翼&黃洪偉 | 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最後,提出了壓電/壓電光催化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材料研究,催化劑組裝和應用(圖1)。在材料受壓形變的一側形成的壓電勢負極增加了該側的能量,使電子可以穿過壓電/溶液界面並觸發氧化還原反應。後續研究發現壓電勢也可以調控異質結體系中載流子在界面的傳輸。基於上述特性,大量壓電材料被應用到直接催化反應或增強光催化的研究之中。
  • 中科大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電動知家消息,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西工大關於新型鈣鈦礦結構材料巨介電起源的研究成果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0日電 (董廣志)近日,Nature出版集團旗下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刊發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新型鈣鈦礦結構材料中異常巨介電特性起源的研究成果。鈣鈦礦結構(ABO3)材料獨特的介電、壓電、鐵電和導電特性,因此在電子信息材料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屬於A位複合型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鉍鈉基(Bi0.5Na0.5TiO3)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介電、壓電和鐵電性能,被看作是最有希望取代鉛基電子陶瓷的材料體系。
  • 中國科大在新型鋰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央廣網合肥10月9日消息(記者劉軍)記者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們在新型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新設計的黑磷複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電且長壽命的鋰離子電池成為可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
  • 壓電陶瓷研究的重點與熱點:無鉛壓電材料
    壓電材料是一種能夠進行機械能與電能之間相互轉化的智能材料,現已形成市場規模為每年近百億美元的巨大產業,應用範圍從手機等家用電子產品到航空航天、艦艇聲納、高速列車等領域。半個世紀以來,壓電材料產業一直由性能優異的鋯鈦酸鉛(PZT)陶瓷所統治。
  • 「JACS」東南大學發現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
    近日,在「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的資助下,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分子壓電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首例二茂鐵基鈣鈦礦壓電材料。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通式為ABX3)由於其在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電致發光、壓電等高新科技領域中可觀的發展潛力而備受專注。在雜化鈣鈦礦領域,因其優異的結構多樣性和化學可調性,湧現出了各種結構新穎和性能卓越的壓電和鐵電材料。
  • 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