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歸國博士後陳顯鋒紮根南海逐夢 成功研發新型柔性壓電材料

2021-01-07 佛山在線

原標題:留日歸國博士後陳顯鋒紮根南海逐夢

成功研發新型柔性壓電材料


 「你看,就是它。」陳顯鋒從案頭拿出一個煙盒大小的透明盒子,十分輕柔地打開,將裡面一塊比紙片還薄的薄膜展示給來者。因興奮,他的嘴角微微上揚。

這是一塊柔性壓電材料,受到擠壓或拉伸時可以產生電,並像馬達一樣直接將電力轉換成驅動力,可以廣泛應用在航天、醫療等領域。這片小小的薄膜承載著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博士後陳顯鋒的夢想:打破國內硬質壓電薄膜元件多靠進口的局面,在世界範圍內率先研發新型柔性壓電薄膜並在國內實現產業化。

兩年前,陳顯鋒帶著夢想來到佛山,將這座城市作為自己逐夢的大本營。最近,在南海區桂城街道金谷·光電產業社區,他的團隊已經將新型柔性壓電薄膜材料樣品研發出來。

科技鎮長拉來博士後

套頭針織衫、牛仔褲、運動鞋,笑起來略帶靦腆,山東人陳顯鋒有著技術男的典型特徵。他是新材料技術的「研究狂」。從求學浙江大學,到2000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學讀博士後,他研究的一直是新材料。之後,他又進入豐田中央研究所等世界500強企業從事壓電薄膜等功能性薄膜材料的技術研究。

壓電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廣泛,智慧型手機「搖一搖」功能、石英手錶核心原件構成,都是壓電材料在發揮重要作用。國內運用最為廣泛的壓電材料是無機陶瓷壓電材料,存在製備溫度高、成膜困難、柔韌性差、體積過大等缺點。對比之下,以矽為基底的硬底壓電薄膜製造所需溫度較低、良品率較高,但這種薄膜製造技術掌握在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手中,國內產品依然要靠進口。性能更優的柔性壓電材料研究在世界範圍內都還基本停留於實驗階段。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顯鋒取得了柔性壓電材料製作技術的突破。這讓他相信自己多年學成的技術可以打破國內硬質壓電薄膜元件多靠進口的局面,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率先研發新型柔性壓電薄膜並在國內實現產業化。

於是,他帶著夢想來到佛山。在日本待了十多年,陳顯鋒對國內城市發展知之不多。為何偏偏選擇佛山作為歸國的落腳點?這裡有段故事。

2013年,佛山吹響衝鋒號,開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這一年,南海推出一個創舉:聘請8名高端科技人才擔任「科技鎮長」。南海首批「科技鎮長」中,掛職獅山的女博士李蘇洋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機械情報系統專業,她跟陳顯鋒博士的夫人恰是閨蜜。2015年,陳夫人將丈夫意欲回國的事情告訴李蘇洋。「科技鎮長」的掛職經歷讓李蘇洋深深感到佛山尤其是南海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讓她感受到了火熱的創新創業氛圍。她立即向老同學介紹佛山和南海的人才政策,並力邀他們歸國創業。

「當時聽了之後很激動,剛好朋友也在這邊,大家可以一起創業。」陳顯鋒說,有創業夥伴是吸引他來佛山的主要因素之一。

政府扶上馬 夢想漸開花

陳顯鋒掌握以矽為基底進行刻蝕再將薄膜剝離的硬底壓電薄膜製造技術,同時,他能夠直接在有機材料上刻蝕電路製造柔性壓電薄膜。他很急,急著將國外相對成熟、國內尚屬空白的技術帶回到國內,急著率先將自己在世界範圍內首創的柔性壓電材料製造技術產業化。

回頭看,從企業註冊到研發出樣品,他帶領的團隊只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過程。「單靠個人的力量,這個過程會很慢。」今天已經是佛山市卓膜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顯鋒認為,各級政府的扶持加速了夢想的實現。

「最大的扶持在於資金。」陳顯鋒說。在創業夥伴李蘇洋的協助下,他的團隊順利入選「2016年佛山市科技創新團隊」,獲得市、區、鎮三級給予的1000多萬元扶持資金。依靠政府扶持資金,團隊得以引入昂貴的柔性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生產檢測設備,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實驗室、潔淨工廠的組建,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做出了薄膜樣品。

陳顯鋒透露,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深圳也向他拋過橄欖枝。陳顯鋒始終認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在企業註冊、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主動接觸他們,這樣的細節看似是小事,但卻給了他很大的信心。「說明政府對我們的技術也是認可的。」

高端人才聯誼會打造創業朋友圈

陳顯鋒主要負責研發,跟政府對接的是李蘇洋。在李蘇洋看來,陳顯鋒就是一個工作狂,「日夜在實驗室研發」,生活「兩點一線」。但陳顯鋒說他已經在佛山快速打造了一個朋友圈,這得益於南海區高端人才聯誼會。

 在創業夥伴口中,陳顯鋒是個「工作狂」。圖為陳顯鋒在潔淨工廠裡研發。

高才會由南海政府牽頭成立,由政府提供獨立活動場所,運作經費納入人才工作專項資金預算。在這個多達數百人的高端人才朋友圈裡,有省市區三級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有在南海區工作的博士,有具有正高職稱的人才,也有省市區創新創業團隊核心成員、重點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等,大家經常會組織一些活動。

「在高才會裡,創業者相互交流,既結交朋友,又交換信息,相互啟發,甚至促成合作。」陳顯鋒說,與一家智能鞋墊公司的負責人交流時,他就提出了將柔性壓電薄膜應用到鞋墊中的設想,可用於運動、醫療康復等監測。」

「佛山的創新創業環境不錯。」陳顯鋒由衷地感嘆。去年11月,高才會邀請政府官員、風投、創業者等幾百人參加對接會,陳顯鋒團隊在會上做了路演。「風投對這一技術表示出興趣,要求我們先做出樣品。」來自資本市場的肯定讓陳顯鋒愈加堅定了創業的信心。

目前,陳顯鋒團隊正在加緊研發器件樣品,推動壓電薄膜材料進入中試,爭取早日進入市場銷售階段。他計劃融資1000萬元用於添補及改造生產設備,進行市場開拓,壯大團隊。在人才招聘上,陳顯鋒感受到了廣深爭搶人才的壓力。不過,他也較為樂觀:「最近佛山從市到區均出臺人才新政,這會增加佛山對人才的吸引力。」

「如果非要提點意見,我想,政府出臺了那麼多政策,能否打造一個集中的『政策集散地』?因為創業者忙於創業,沒有什麼時間去搜集和研究這些。」他笑說。

來源|佛山日報

文圖|記者黃曉晴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獲突破
    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教授趙晉津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相關成果8月20日發表於《自然》。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上升,大量電子設備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高效收集周圍環境中,常常被人忽略的能量成為眾多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列印柔性電池 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
    近日,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 10 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2020-06-29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目前,基於模板法或微納加工(光刻、雷射直寫、離子束刻蝕或納米壓印等)手段的等離激元結構色的研發遇到瓶頸,主要是製備樣品面積小、垂直集成兼容性差、材料的應用價值與製備材料所需設備的價值不匹配等,新技術研發勢在必行。其中,採用直接生長法來構建等離基元結構色是有希望的新一代技術,能實現大面積製備,並能實現材料的垂直集成生長。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導讀據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官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與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一項合作,將液態金屬合成物應用到壓電材料上,推動了未來從身體運動獲取能量的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和生物傳感器的發展。
  • 無機柔性熱電新材料研製成功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人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硫化銀(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
  • 新加坡南洋理工範紅金:超過行業標準100倍,壓電材料新突破!
    最近,許多二維和納米結構材料顯現出優異的壓電特性。部分壓電材料也表現出鐵電特性,這意味著它們能夠在外電場下改變極化狀態。對於許多應用而言,除了它們的機電特性(例如剛度,介電常數和機電耦合)外,最關鍵的品質因數是壓電應變常數d。圖1 壓電材料家族然而,儘管對壓電晶體的了解日益加深,對其關鍵指標的「窺探(dial in,原意為撥號)」仍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 我國學者成功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與器件
    新華社合肥9月28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近期該校科研人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東省科學院合作,首次成功將石墨相氮化碳應用於下一代量子點顯示技術,並成功製備了新型量子點顯示器件。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發表了該成果。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 【成果簡介】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楊得鎖教授與胡登衛教授等人著眼於近年來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最新進展,系統性地分析了各種增材製造壓電材料的特點以及不同壓電材料的漿料製備方法,討論了不同的增材製造工藝對於壓電材料器件製作產生的技術影響規律,提出了基於增材製造技術提高壓電傳感效率、改善器件精密度、增大機電響應度等來改善壓電材料器件性能的思路
  • 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成功研發口罩新型濾材
    近日,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用於高性能防護口罩濾膜的電紡納米纖維膜,製備出滿足應用要求的納米纖維濾材,經第三方權威機構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國家認證)檢測過濾指標滿足KN95口罩GB 2626-2006國家標準,將為解決目前抗疫所遇到的困難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 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Nature》,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突破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英國華威大學,在新型界面壓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異質節界面結構對稱性變化產生高效壓電和熱釋電性能,該研究從材料界面能帶角度,揭示了環境壓力和溫度改變誘導產生界面極性的基本規律。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2018-09-26 人民日報 孫振 【字體: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東華大學研發成功新型無機納米纖維彈性材料—新聞—科學網
  • 柔性電子常用材料是那些柔性電子那應用在那些行業
    因此,在可穿戴傳感器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很多研究都是圍繞如何獲得大規模柔性壓敏電晶體展開的。 傳統上用於場效應電晶體研究的p型聚合物材料主要是噻吩類聚合物,其中最為成功的例子便是聚(3-己基噻吩)(P3HT)體系。萘四醯亞二胺和苝四醯亞二胺顯示了良好的n型場效應性能,是研究最為廣泛的n型半導體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小分子n型場效應電晶體當中。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沈洋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沈洋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課題組近年來在具有超高儲能密度的聚合物複合電介質領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因成果產業轉化的需要,擬招聘2~3名博士後,詳細如下: 一、要求: 1、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已取得材料學或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
  •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
    中國夢激蕩歸國潮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08-25 王萌 彭訓文「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今年1月8日,年僅58歲的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不幸因病去世。9年前,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 威海市南海新區新添兩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近日,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備案名單,威海市南海新區的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威海海洋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兩家新型研發機構上榜。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要求,新備案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要在產學研合作、管理模式、投入機制、運行機制、市場化服務等方面大膽創新,勇於突破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束縛,圍繞產業鏈和創新鏈,大力發展市場主導、要素聚合、人才雲集、效能提升的新型研發機構。
  • 蘇州大學研發基於柔性多孔彈性介電材料的三維接觸力傳感器
    發展新一代的柔性電子器件對力學傳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可以檢測到傳感器表面的法向力/壓力,還需要同時感測切向載荷。許多研究已提出將具有各種多孔結構的彈性材料應用於柔性壓力傳感技術中,以提升器件性能。然而,在該領域中,空間任意方向力感測與多孔材料變形以及電學特性變化之間的基本相關性仍然未知,如何對複雜力-電耦合問題的精確高效解耦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科學網—PAN為高性能壓電聚合材料提供新思路
    ■本報記者 李惠鈺 壓電聚合物具有壓電性合理、機械柔性高、對電壓變化敏感、阻抗低等優點,在氣體
  • AM綜述:柔性鐵電材料
    由於剩餘極化強度、電可編程等特點,基於有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軟鐵電體(Soft ferroelectrics)受到廣泛關注,因此能夠實現發展柔性、可摺疊、可伸展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從而能夠兼容各種製備和操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