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新型可列印柔性電池 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

2020-12-08 cnBeta

近日,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 10 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這項工作是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進行的,重點研究了一種稱為氧化銀鋅的電池化學。由於對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考量,氧化銀鋅一直是潛在的替代解決方案。但是它也有一些問題阻礙了廣泛採用--不穩定導致循環壽命有限。

和加州公司 ZPower 的合作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採用新型負極材料解決了這個問題。該陰極使用氧化鉛塗層來改善電池的電化學穩定性和導電性,並降低其阻抗,這是電池對交流電的抵抗力。

有了這個新的陰極,研究人員開始做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即絲網印刷氧化銀-鋅電池。儘管這種化學方法對大多數商用柔性電池均適用,但它們需要在無菌條件下真空裝配在一起,以抵抗化學不穩定性和高氧化性。

通過實驗,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墨水配方,他們說現在可以列印這些電池。將電池的集電器,鋅陽極,新陰極和隔板逐層絲網印刷在化學穩定的聚合物膜上,該膜的熔點約為200°C(392°F)。

這樣他們成功打造出了一個柔性的、可拉伸的電池,其單位面積容量為每平方釐米50毫安,該團隊稱其比典型的鋰離子電池大10至20倍。研究小組說,總的來說,該設備可以提供比同等大小的典型鋰離子電池多5至10倍的功率。

相關焦點

  • 新型柔性電池能量密度比鋰電池至少高10倍 可一卷捲地「列印」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據報導,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和加州電池製造商ZPower的科研團隊近期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柔性氧化銀鋅電池,其單位面積能量密度大約是目前最先進技術的5至10倍,比普通鋰電池至少高10倍。
  • 可列印柔性電池研發成功 能量密度達到鋰電池20倍
    據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電池的10-20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 「時代高科」前沿 | 新型可列印電池亮相 能量密度是鋰電10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對於現在的手機來說,電池已經嚴重製約了其創新發展速度,所以科學家也是在想盡辦法帶來新的成果。現在,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其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為了提高續航能力,該陰極使用氧化鉛塗層來改善電池的電化學穩定性和導電性,並降低其阻抗,這是電池對交流電的抵抗力。
  • 新型陰極材料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增加三倍
    隨著對智慧型手機,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改進鋰離子電池的方法。鋰離子電池是家用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電池類型,也是存儲電網規模能源的潛在方式。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種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法,這可以使電池更耐用,並擴大風能和太陽能的使用。該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夠使鋰離子電池電極能量密度增加三倍的陰極材料。「鋰離子電池由陽極和陰極組成,」該團隊的首席科學家秀林秀說。「陰極材料一直是進一步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瓶頸。」
  • 劍橋鋰-空氣電池 密度是鋰離子電池10倍
    【機鋒資訊】眾所周知,我們目前的智能設備實用的電池都是鋰離子電池,但目前鋰離子電池的續航時間卻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而研究人員也一直對如何能使電池續航時間變得更長而努力。
  • 美國加州研發氧化銀鋅電池 其容量可達鋰離子的20倍
    結果是一種具有高度競爭性電化學特性的柔性電池,並可以通過絲網印刷以低成本進行製造。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和電池公司ZPower組成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氧化銀-鋅電池,其面能量密度比當前最先進的鋰離子解決方案高5到10倍。該小組還表示該電池的面積容量比典型的鋰離子電池大10到20倍,在室溫下可達到每平方釐米50毫安。
  • 科學家發現比現有技術強大十倍的柔性可充電電池
    「我們的電池可以圍繞電子設備進行設計,而不是電子設備需要圍繞電池進行設計,」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教授Joseph Wang研究小組的學生盧茵博士說。在室溫下,這種創新電池的單位面積容量為每平方釐米50毫安,這是經典鋰離子電池單位面積的10-20倍。因此,對於相同的表面積,該電池可以提供5至10倍的電量。尹賽德說:「這種面積的能力以前從未獲得過。」
  • 技術突破,新技術印刷軟體電池功率提升10倍
    據報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加州公司ZPower合作,研發成功一種直接列印在柔軟材料上的電池。這種電池使用墨水列印在化學成分穩定的聚合物薄膜上。這種聚合物薄膜可以耐受200攝氏度的高溫。這種技術可以在常規實驗室環境下直接列印在準備好的平面材料上。
  • ORNL開發新型無鈷正極 有望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
    據外媒報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系列正極,有望取代目前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昂貴鈷正極,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提供動力。(圖片來源:ORNL)新型正極名為NFA(鎳、鐵和鋁基正極)。這種材料是鎳酸鋰的衍生物,可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正極,並具有充電速度快、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和壽命長等優勢。
  • 鋰空氣電池問世 蓄電量為鋰離子電池10倍
    在當前這個到處都充斥著數碼產品的時代,電池可謂是一切設備的「生命之源」。現在最常見的電池種類是鋰離子電池,但是隨著數碼產品功能的日益強大,鋰離子電池也在越做越大。日前,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發布了鋰空氣電池,這種電池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的電池形態。
  • 矽基負極,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首選
    矽基負極材料最具商業化前景矽基負極材料中Si與Li+產生合金化反應,最高克容量可達4200 mAh/g,是石墨的10倍多。且矽還具有較低的電化學嵌鋰電位(約0.4 V vs. Li/Li+),不存在析鋰問題、儲量豐富等優點,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劉忠範院士團隊:高安全、全柔性石墨烯改性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簡稱LIB)是一種可充電電池,最早由埃克森美孚(Exxon)的化學家斯坦利•惠廷漢姆(M Stanley Whittingham)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鋰離子電池通常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並且在軍事和航空航天應用中日益流行。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鋰離子電池發展勢頭強勁,但鋰離子電池本身卻開始面臨著增長的極限,尤其是使用壽命與能量密度的提高越來越困難,因此在尋找鋰離子電池替代技術方面,鈉離子電池成為一個新的極具應用潛力的方向。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
  • 1分鐘充滿 斯坦福研發出柔性鋁離子電池
    一分鐘充滿 斯坦福研發出柔性手機電池    這種新型電池採用鋁和石墨作為電極,其中用石墨作為正極材料,並用一種相當於鹽溶液的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不僅便宜而且使用壽命更長;來自史丹福大學化學系的戴宏傑教授表示
  • 雪域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雪城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美國大學研發不起火鋰離子電池 可被水浸/被切割/承受彈道衝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子菸、電動汽車等都需要用到鋰離子電池,而鋰離子電池因為能量密度極高、使用壽命長、在出現故障前可反覆充電,從而擊敗了其他替代能源。
  • 又一種新型電池問世:容量是鋰電池的72倍
    密西根大學研發了一種新的可充電鋅電池,可以像生物儲備脂肪一樣,集成到機器人的結構中,比傳統電池提供更多的能量。隨著機器人尺寸的不斷縮小,這種增加電池容量的方法將尤為重要,因為當前電池體積太大且效率低下。
  • 3D列印技術製造柔性全纖維鋰離子電池應用技術研究
    圖4 基於具有液體電解質的紐扣電池的半電池和全電池的性能a)LFP纖維半電池的充放電曲線b)LFP纖維半電池的循環穩定性c)LTO維纖半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曲線d)LTO纖維半電池的循環穩定性e)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f)全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分布圖5 全纖維LIB器件與凝膠電解質的電化學性能
  • 美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序巖鹽陽極 可使鋰離子電池快速安全充電
    【汽車材料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陽極材料,該材料可使鋰離子電池在數分鐘內安全地充電數千次。該材料可運用於需要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的商業應用中,如電動汽車、真空吸塵器或鑽機。這項研究由劉教授和Ong教授實驗室的納米工程師們共同組織進行的,該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目前正在出售的鋰離子電池中,有兩種材料用作陽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