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製造柔性全纖維鋰離子電池應用技術研究

2020-11-25 OFweek維科網

圖4 基於具有液體電解質的紐扣電池的半電池和全電池的性能

a)LFP纖維半電池的充放電曲線

b)LFP纖維半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c)LTO維纖半電池的充電和放電曲線

d)LTO纖維半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e)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

f)全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分布

圖5 全纖維LIB器件與凝膠電解質的電化學性能

a)全纖維LIB器件示意圖

b)全維纖LIB器件的充放電曲線

c)循環穩定性曲線

d,e)全纖維設備的演示

f)編織成紡織品的纖維電池的圖示

g)展示纖維電極與紡織織物整合的圖片

【小結】

該團隊使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實現了全纖維柔性鋰離子電池的智能設計和快速製造。在這項工作中開發的快速,低成本,可擴展的3D列印方法將為智能,柔性和可穿戴的全纖維能量存儲設備開闢新的途徑。

相關焦點

  • 柔性3D鋰離子電池
    在不同類型的儲能系統中,鋰離子電池(LIB)由於其高能量和長期循環性能而被廣泛研究為理想的柔性儲能介質。然而,為了滿足對多功能需求,需要設計具有高能量,高機械強度,以及工業電極製造條件下高的鋰離子電池。許多研究者提出了電極材料和單元結構的修飾。例如,摻雜等方式。
  • 兩種3D列印技術同步進行,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列印柔性電池 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
    近日,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 10 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 什麼是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 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 本文也會著重介紹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以下將全部簡稱為「全固態電池」)的各方面,以饗讀者。
  • 技術 | 新能源電池技術之固態電池
    如果通俗地講,全固態電池就是裡面沒有氣體、沒有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的電池。而考慮到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電池為鋰離子電池,我們在這裡將默認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當做全固態電池的代表(暫時忽略全固態鋰硫等新型電池)。一般來說,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結構殼體等部分組成,其中電解液使得電流可以在電池內部以離子形式傳導。
  • 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運用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製造物體模型的技術,即通過逐層疊加材料來組成3D實體模型。作為一種新型的快速成型及快速製造技術,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同時也受到醫學領域學者的青睞。3D列印技術在醫學領域已獲得應用,它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1∶1的實體模型;(2)無生物活性的材料;(3)具有生物活性的組織細胞及完整生命功能的器官。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應用走在前列,骨科領域中第1、2點已得到廣泛應用,並且在第3點應用也有相關報導。
  • 面向陣列和3D光電和生物傳感的導電纖維3D列印技術
    迄今為止,導電微/納米級纖維的製備和形態從轉印化學生長的納米纖維/絲,直寫繪製超長纖維,和2D / 3D直接列印。這些獨特的導電結構已經啟用了許多的應用,包括透明和柔性電極,導電紗線,組織工程支架和生物電子設備。從呼吸到引導生物細胞運動,微小的透明導電纖維的3D列印可用於製造可"聞,聽和觸摸"的設備,這使其特別適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傳感應用。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專家稱將加快各領域科研進展3D列印正在不斷向新的領域突破。日前,有報導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一隻柔性機器人,整個列印過程簡單而且快速。
  • 新加坡國立大學:柔性準固態水系鋅基電池電極材料設計及研究進展
    最後討論了柔性準固態水系鋅基電池領域中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和未來潛在的研究機遇。研究背景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柔性和可穿戴電子設備以其高柔性、輕薄、便攜、可植入、可穿戴等諸多優點成為未來電子產品的重要發展方向。
  •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其中,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薄膜,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中最具技術壁壘的關鍵內層組件。作為鋰電池四大材料之一的隔膜,儘管並不參與電池中的電化學反應,但電池的容量、循環性能和充放電電流密度等關鍵性能都與隔膜有著直接的關係。
  • 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應用
    打開APP 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應用 發表於 2021-01-08 11:13:01 在生活中,你可能接觸過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
  • 動力電池系統輕量化技術研究
    導讀:尋找高比能量電池系統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實現電動汽車輕量化的主要途徑。實現電池系統輕量化可從三種途徑展開。 目前,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大多數是鋰離子電池。單體電芯通過串、並聯方式實現高電壓和高能量的電池系統。
  • 詳析3D列印、快速成型與快速製造技術
    快速製造(Rapid Manufacturing,簡稱RM),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是基於雷射粉末燒結快速成型技術的全新製造理念,實際上屬於RP快速成型技術的其中一個分支,它是指從電子數據直接自動地進行快速的、柔性並具有較低成本的製造方式。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製備、性能測試、技術要求及研究基本現狀
    4 靜電紡絲隔膜靜電紡絲是對聚合物溶液或熔體施加電場以霧化形成微射流,最終固化成納米級纖維的技術。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電池隔膜,其原料取材範圍廣,製備的隔膜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纖維孔徑小,長徑比大。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重要需求。>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馬衍偉研究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從材料到器件的協同創新設計,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
  • 盧怡君教授團隊:具有超高容量和長循環壽命的柔性鋰離子水系電池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盧怡君教授團隊的工作報告了一種簡便且可擴展的滲透方法,製備出了水系鋰離子電池的3D柔性「LiTi2(PO4)3 (LTP)/LiMn2O (LMO)-石墨氈」電極。同時,所製備的軟包電池展現了優良的機械性能和較高的安全性。1研究背景總所周知:低的面積比容量,低穩定性和安全問題阻礙了柔性電池的實際應用。盧怡君教授團隊的工作報告了一種簡便且可擴展的滲透方法,製造的獨立的三維(3D)柔性電極。
  • OPTON的微觀世界:SEM技術在Li電池中的應用(下)
    前 言   上期小編與大家介紹了當前Li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與正負極材料,那麼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電子顯微技術在Li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吧!   SEM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1)正極材料不同的表面形貌的觀察   由於正極材料不同的表面形貌會影響其性能的高低。
  • 我校教師團隊在鋰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經過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解明教授集成了高容量高電壓正極、高容量矽碳負極材料、納米纖維增強隔膜,以及凝膠全固態電解質等一系列創新性技術,研發了新型柔性鋰電池器件及工程化技術。
  • 劉忠範院士團隊:高安全、全柔性石墨烯改性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簡稱LIB)是一種可充電電池,最早由埃克森美孚(Exxon)的化學家斯坦利•惠廷漢姆(M Stanley Whittingham)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鋰離子電池通常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並且在軍事和航空航天應用中日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