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PAN為高性能壓電聚合材料提供新思路

2020-11-22 科學網

 

■本報記者 李惠鈺

壓電聚合物具有壓電性合理、機械柔性高、對電壓變化敏感、阻抗低等優點,在氣體、液體和生物傳感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王聞宇、教授林童的課題組,發現了聚丙烯腈(PAN)可以在強電場極化下具有較強的壓電效應,打破了目前壓電聚合物僅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作為研究熱點的現狀。相關研究已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能源期刊《納米能源》,並被選為該期刊的封面論文。

課題組針對PAN具有較強壓電性能的機理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 PVDF利用β晶區控制壓電性能的機理不同,提出了通過設計PAN的分子構象來增強力—電轉換能力。

林童告訴《中國科學報》,PAN屬於非結晶聚合物,分子鏈上具有強極性基團,通過改變分子鏈構象,即可提高PAN的壓電效應。這種新的壓電機理的發現,拓寬了壓電聚合物的種類,為繼續開發新的更高性能的壓電聚合材料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也為今後壓電聚合物的設計、機理的研究及應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PAN性能更優

PVDF是一種典型的壓電聚合物,具有較強的壓電拉伸和極化性能。林童解釋稱,PVDF的壓電性來自於它的β相晶體結構,當處於β晶型時,其單位偶極矩高達2.1德拜。而PAN是一種無定形聚合物,它的分子鏈中包含大量氰基(-CN),這使其具有很強的極性。

林童表示,PAN有兩個典型的構象:平面鋸齒形構象和螺旋形構象。PAN在平面鋸齒形構象時的單位偶極矩約為3.5德拜,大於β相PVDF。另外,與PVDF相比,PAN具有更小的介電損耗、更高的熱穩定性和更低的價格。

為了更好地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在測試之前,研究人員對PAN和PVDF兩種材料採用完全一樣的製備條件,並進行了靜電消除、樣品的封裝、抽真空、厚度、壓力作用力頻率、作用力的大小等外界幹擾因素,並進行多個樣品反覆測試,保證樣品的數據準確性,其結果都證明了PAN具有比PVDF更加優異的壓電性能。

研究人員發現,利用靜電紡絲製備的PAN納米纖維膜,其壓電性優於PVDF納米纖維膜。對其施以壓力,一小塊電紡PAN非織造纖維膜可以產生2.0 V和1.1μA的電力輸出。當纖維膜內纖維取向增加時,會產生更大的電輸出(6.0 V和5.1μA)。與相同尺寸和相同壓力條件下的電紡PVDF納米纖維膜相比,PAN納米纖維膜具有更大的電輸出。

其中,有取向的PAN電紡膜的優勢更加突出。林童表示,取向後的PAN膜的壓電輸出值可達到近7V。在動能致電轉換測試當中,PAN壓電薄膜所製成的器件,在2Hz的壓力作用2分鐘,可以為一個商業LED燈供電3.5分鐘,充分體現PAN具有超低的介電損耗及高壓電輸出能力。

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

可以說,PAN無論從材料本身、壓電機理,還是壓電性能,均與以往業內所理解的壓電聚合物材料所不同。

「壓電聚合物通常應具有帶有壓電效應的晶區的結晶性聚合物,比如前面提到的PVDF的β相具有更好的壓電效應,因此,加工過程中,如何提高β相,是提高聚合物壓電性能的主要工作。」林童說。

他進一步指出,PAN具有壓電聚合物密度低、柔性好、阻抗低、易與輕質負載相匹配的特性,但同樣具有單一的高聚物壓電常數低、各向異性和溫度穩定性差等缺陷,還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環境、不同應用領域的需求。因此,利用新型PAN壓電材料,開發高壓電常數、高溫度穩定性、低介電常數的PAN基壓電材料是未來研究方向。

「如PAN的共聚物,改變分子偶極矩,提高其壓電性能;開發新型的PAN壓電複合材料,突破聚合物的溫度限制等,而對於新型PAN壓電材料來講,無論是機理還是應用效果都需要研究學者進一步快速跟進。」林童強調說。

《中國科學報》 (2019-02-11 第7版 能源化工)

相關焦點

  • 青島科大《Nanoscale》:為電解水制氫、汙水處理提供新思路
    導讀:本文製備得到了原位生長在鈦網上的具有高氧化態的多孔自交聯CoS2材料(P-CoS2/Ti),其在鹼性條件下具有優異的析氫(HER)以及尿素氧化(UOR)催化性能,這為電解水制氫以及汙水處理提供了新思路。
  • 楊得鎖&胡登衛AFM綜述:壓電材料的增材製造
    壓電材料是實現機械能與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以其出色的工藝靈活性、良好的幾何可控性以及無環境條件限制等優點,為新型壓電材料的個性設計及快速成型提供了無限可能。,預測了增材製造技術在未來壓電材料器件製作方面的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旨在為未來製作高性能壓電材料器件提供新思路。
  • 低成本、高性能的壓電超薄膜可通過3D列印技術來實現
    這些傳感類設備通過壓電材料將壓力、溫度、力和其它物理刺激的變化轉換為可測量的電信號,因此感知、接收信息的敏感性將至關重要。壓電材料的功能離不開一種特殊的物理現象,即壓電效應。其原理是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電位差(正壓電效應);反之對壓電材料施加電壓,使其產生機械應力(逆壓電效應)。
  • 科學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對於石墨烯的研究人們都在追求高質量無缺陷,而大面積製備的石墨烯存在缺陷是無法避免的,並且隨著層數增多缺陷也越多,這也是迄今為止石墨烯在電子器件中應用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
  • 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原標題: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一段浸沒在地中海深處的古羅馬防波堤,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海水侵蝕衝擊,依舊堅而不摧,究竟是什麼讓其如此「厲害」?  提供綠色高性能模型  「在20世紀中葉,混凝土結構設計可持續50年,它們當中的很多都超過了預定時間,當代設計的建築可保持壽命100年至120年。然而,羅馬港口的設施竟然經歷了2000多年的化學侵蝕和水下波浪仍倖存下來。」蒙泰羅指出。  作為工程材料的現代混凝土主要缺點是抗拉強度低、變形能力差、容易開裂。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聊點科技【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近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區然雯副教授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王煥庭教授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2019-26日 15:02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 為設計大偏振特性的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材料提供新思路
    打開APP 為設計大偏振特性的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材料提供新思路 MEMS 發表於 2020-11-25 14:46:09 鐵電半導體材料由於其固有的體光伏效應及其高偏振特性,在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中展現出潛力,但是傳統的無機鐵電體因其半導體性能差,難以實現有效的光電探測。近年來興起的金屬滷素雜化鈣鈦礦鐵電材料,因其耦合鐵電自發極化和優良的半導體光電性能,為實現高效自驅動紫外偏振光電探測提供了一種有效策略。
  •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大研發獲得具有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
  • 研發實用性高性能無鉛壓電陶瓷材料的新進展
    壓電材料可以實現電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傳統鉛基壓電材料因性能優異而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這些材料中含有大量對環境和人體有毒有害的重金屬鉛元素,因而無鉛壓電材料研究備受關注,高性能無鉛壓電陶瓷研發是近十多年來的重要研究方向。雖然近十多年來無鉛壓電陶瓷研究取得顯著進展,但是如何進一步在提高其壓電性能的同時改善其性能溫度穩定性一直是阻礙無鉛壓電陶瓷實用化的難題。
  • 廈門大學:「綠色」吸附劑 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近日,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鹹水脫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的脫鹽技術主要有熱法脫鹽、膜法脫鹽和利用吸附劑脫鹽等。
  • 細菌為甲烷轉化成甲醇提供新思路
    原標題:細菌為甲烷轉化成甲醇提供新思路    美英研究人員新近破解了一種以甲烷為生的細菌將甲烷轉化成甲醇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可望開發出新型人工催化劑,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轉化,大幅降低成本。    將甲烷轉化成易於儲存和運輸的甲醇,有助提高甲烷利用率。
  • 「老藥新用」為企業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Cyclica公司負責人Naheed Kurji表示,公司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常關注,公司正在利用獨有的AI技術平臺為戰勝這場病毒貢獻一些力量。 瑞德西韋是吉利德之前嘗試為治療伊波拉病毒引入的類藥物分子。該藥物在獲得了美國第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積極數據後,吉利德和國內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智慧財產權事項以推動該分子藥物的開發應用。
  • GB/T10807-2006軟質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測定(壓陷法)
    產品名稱:海綿泡沫壓陷硬度測定儀   產品型號:PMYX-2000   控制方式:微機控制   符合標準:   GB/T 10802軟質聚氨醋泡沫塑料   GB/T 10807-2006 軟質泡沫聚合材料 硬度的測定(壓陷法)   GB/T 12825-2003 高聚物多孔彈性材料 凹入度法硬度測定
  • 我國實現壓電功能材料參數精準測量—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壓電材料關鍵參數的測量技術研究及其溯源體系的建立」項目成功通過驗收。
  • 電化學價態調控—提升氧化釩電極材料循環穩定性的新思路
    氧化釩價格低廉,理論電容值高,是備受關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然而氧化釩存在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研究表明,氧化釩穩定性不高主要可歸咎於兩點原因:其一,在長時間充放電循環過程中,氧化釩持續發生形變(膨脹收縮),最終造成結構坍塌或粉化;其二,氧化釩在水性電解質中持續充放電時,易逐漸形成水溶性釩氧根離子。因此,長時間工作後,氧化釩活性組分易逐漸流失,導致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性能不斷衰減。
  •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新聞—科學網
    鐵性智能材料是高技術、國防等重要領域所需的核心材料之一,主要包括三類:對溫度、力產生響應的形狀記憶合金,對電、溫度產生響應的鐵電壓電材料,對磁產生響應的鐵磁材料。智能時代對鐵性智能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大幅提高其性能?任曉兵團隊從晶體缺陷入手,突破了這一基礎性熱點難題的研究瓶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材料科學就是缺陷的科學。」
  • 華東師範大學電催化制氫研究獲重要成果—新聞—科學網
    電解水制氫技術可以將難以併網利用的電能轉化為氫氣,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產氫速率快、氫氣純度高等優勢,是目前製備高純氫氣的最理想方案之一。 然而,電催化制氫面臨著陽極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產生的氧氣附加值較低等問題,且存在與陰極產生的氫氣混合而發生爆炸的危險。 為此,華東師大研究人員提出在電解液中加入廉價有機物,以有機物的氧化反應取代OER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