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價態調控—提升氧化釩電極材料循環穩定性的新思路

2021-01-16 MaterialsViews

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目前能源領域的研究重點。絕大部分清潔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不均,因而有效利用這些能源需要可靠的能量存儲裝置。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具有快速存儲及釋放能量的儲能器件,在清潔能源存儲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潛力。電極材料是影響超級電容器性能的重要因素,決定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容量。氧化釩價格低廉,理論電容值高,是備受關注的高性能電極材料。然而氧化釩存在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研究表明,氧化釩穩定性不高主要可歸咎於兩點原因:其一,在長時間充放電循環過程中,氧化釩持續發生形變(膨脹收縮),最終造成結構坍塌或粉化;其二,氧化釩在水性電解質中持續充放電時,易逐漸形成水溶性釩氧根離子。因此,長時間工作後,氧化釩活性組分易逐漸流失,導致組裝的超級電容器性能不斷衰減。如何克服上述兩個缺點,製備性能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一直是新材料和能源研究領域面臨的挑戰。

近日,東北大學劉曉霞教授課題組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李軼(Yat Li)副教授課題組合作,設計合成了穩定性極高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他們首先採用高效、可控的電化學技術,在部分剝離碳纖維布表面原位生長了混合價態(+4,+5)氧化釩,然後將部分釩(V)電化學還原還原為釩(IV),進一步優化氧化釩的價態組合。穩定性測試研究表明,經10萬次循環充放電後,該部分剝離碳纖維/混合價態氧化釩複合電極未出現性能衰減現象,其穩定性遠遠優於目前已報導的其它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結構分析和元素測試,以及對照組實驗結果表明,部分剝離碳纖維外層的疏鬆碳殼結構可有效緩衝氧化釩在充放電時產生的形變應力,減小對氧化釩結構的損壞,防止材料結構粉化、崩塌。電化學還原引入的釩(IV)具有很好的熱力學穩定性,有效抑制了可溶性釩氧離子的生成,防止了氧化釩的化學溶解。該文還探究了氧化釩電極在長時間穩定性測試中的活化機理。文章指出,電極活化時電容逐漸升高可歸因於兩個主要因素:1)結構水在氧化物中的富集可撐大氧化釩層間距,使得電解液中離子更加容易在氧化物中嵌入和脫出;2)充放電過程引起結構優化,增大了電極材料與電解質中離子的接觸面積。

該工作為穩定極高的儲能器件用氧化釩設計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另外,該方法對提升其它法拉第贗電容電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相關工作發表在Small( DOI:10.1002/smll.201700067)上。

三維Co/CoO-石墨烯-碳化海綿鋰氧電池正極材料的構築

TiC納米鏈電極的高能鋰離子電容器的構築

一種具有優異倍率性能的五氧化二釩空心微米線球作為全釩基鋰離子電池正極

碳化鈦納米線:一種具有良好寬溫特性的超快超電容材料

微結構設計:提升線狀超級電容器電化學性能的新思路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Small原文

相關焦點

  • 【材料】穩定的氧化釩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其主要特點是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清潔環保等。組成電容器的兩個電極的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電容器能夠存儲的電量(電容值)。氧化釩因價格低廉、易於製備以及具有很高的理論電容值一直備受科學界的關注。然而氧化釩自身的不穩定性嚴重製約了其商業化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這種新型電極材料,有望助推釩液流電池「提質降本」,為其進一步商業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 為儲能電池「加料」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為儲能電池「加料」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釩液流電池電極材料
    23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丁美、賈傳坤教授團隊,聯合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孫其君,及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等多個科研團隊,利用電沉積和氧化還原靶向催化交叉結合技術,共同開發出了一種大規模儲能釩液流電池用的普魯士藍複合電極材料,可顯著提高釩液流電池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
  • 全釩液流電池的技術組成及工作原理
    (1)電堆技術電堆對儲能系統的成本、功率、循環壽命、效率、維護等性能有很大的影響。電堆是提供電化學反應的場所,是實現儲能系統電能和化學能相互轉換的場所,是釩電池系統的核心部分。釩電池的隔膜一般選用Nafionl17,它具有電阻低、釩離子不能通過的特點,有良好的離子導電性和化學穩定性,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但是有部分透水,價格貴,隔膜成本佔了整個電堆的60%一70% ,因此隔膜的國產化和其它隔膜的改性處理是釩電池隔膜的發展方向和解決重點。
  • ...增強鋰/鈉離子電池的轉換反應:SbVO4納米顆粒生長於還原氧化...
    B:合金機制負極材料在各種電極材料當中,基於合金化反應的負極材料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實現產業化的電極材料之一。 然而,這些材料在循環過程中往往會發生顯著的體積變化,產生極大的結構應變,從而容易引起結構破裂、顆粒粉碎,因此導致電化學性能急劇降低。
  • :本徵結構穩定的釩基正極材料助力水系鋅離子電池
    但是,除了較低的電壓之外,目前的釩基氧化物的研究大多受釩基氧化物在水系電解液中的溶解所困擾,不僅加劇了副反應的產生及反應機理的複雜性,而且降低了電池的長效循環穩定性。因此,有必要去探索並設計新的釩基正極材料,通過抑制釩溶解並減少副產物的產生,以製備出性能更加優異的鋅離子電池。
  • 清華大學:類玻璃-陶瓷相超高功率釩酸鹽正極材料
    納米化能夠有效地縮短Li+的擴散路徑,是提升電極材料倍率性能的有效方法,但是過大的比表面積卻會導致副反應的顯著增加,而微米級材料雖然界面的穩定性得到大幅的提升,但是卻不利於Li+的快速擴散,因此長期以來開發兼顧高功率和高界面穩定性的材料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 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這些納米導電材料用於電致變色器件不僅能提升電致變色性能,還可以促進下一代多功能和可穿戴器件的發展。下面主要介紹常用的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導電材料,包括銀納米線,碳納米管,石墨烯,納米摻雜的金屬氧化物和混合導電納米材料。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儲能系統全釩液流電池充放電原理及優缺點對比
    >全釩液流電池是一種基於金屬釩元素的氧化還原可再生燃料電池,儲能系統釩電池電能已化學能的方式存儲在不同價態釩離子的硫酸電解液中,通過外接泵把電解液壓入電池堆內,在機械動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儲液罐和半電池的閉合迴路中循環流動,採用質子交換膜作為電池組的隔膜,電解質溶液平行流過電極表面並發生電化學反應,通過雙極板收集和傳導電流,從而使得存儲在溶液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
  • 【鋰電池】釩酸鹽-硼酸鹽玻璃電極材料有望使鋰電容量翻倍
    -- 2015年1月消息,日前,蘇黎世的化學家和材料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玻璃粒子——釩酸鹽-硼酸鹽玻璃,可以用作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有望大幅提高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該材料是由氧化釩(V2O5)和鋰-硼酸鹽(LiBO2)前體組成,塗有還原後的氧化石墨烯(RGO),以提高該材料的電極性能。V2O5可以以結晶形式結合三個帶正電的鋰離子,是目前所用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三倍以上。為了研製正極材料,科研人員將V2O5粉狀與硼酸鹽化合物混合在一起,最終所得的玻璃化合物是一種全新的材料,既不是V2O5也不是LiBO2。
  • 染敏太陽能電池用碳基高效電催化劑:活性中心的調控及作用機制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Cs)是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中具有發展前景的一類電池,其性能的調控與提升是一個挑戰性的課題。對DSCs而言,碘三負離子(I3-)/碘負離子(I-)氧化還原電對是連接其光陽極和對電極的重要橋梁,基於I3- 和I-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實現光生載流子在DSCs內部的轉換與傳輸,因此,如何實現I3- 和I–之間的快速高效轉換,是影響DSCs整體性能的關鍵步驟之一。
  • 清華《Nano Letters》新思路,明顯提升矽基負極的循環穩定性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TiN阻斷層包裹矽顆粒,在保證良好的導電性的同時,有效地阻止了氟離子的滲入,阻斷了副反應的發生,明顯提升了電極的循環穩定性。這一發現為矽基負極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參考。矽超高的理論容量(4200 mA h g-1)使其一直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LIBs)理想負極材料。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南大:熱納米壓印製備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唐少春教授課題組與葛海雄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電極結構優化設計,利用熱納米壓印製備技術結合微電流電沉積,成功獲得高容量、高倍率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陣列結構電極,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領域電極厚度受限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 進展 | Water-in-salt電解液「界面限域」抑制電極材料溶解機制
    在傳統液態二次電池中,很多電極材料如過渡金屬錳氧化物、硫電極、有機電極等在液體電解液中存在嚴重溶解現象,從而造成電極材料活性物質損失,容量衰減和壽命短等問題。近些年來,高鹽濃度Solvent-in-Salt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013】和Water-in-salt 【Science,350, 938, 2015】電解液的提出為拓寬電化學窗口,降低電極材料溶解,調節電極循環穩定性提供了一條很好的研究思路,儘管高鹽濃度電解液對電極材料溶解的抑制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印證,但到目前為止高鹽濃度電解液抑制電極材料溶解微觀機理仍然不夠清楚
  • 進展|Water-in-salt電解液「界面限域」抑制電極材料溶解機制
    近些年來,高鹽濃度Solvent-in-Salt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013】和Water-in-salt 【Science,350, 938, 2015】電解液的提出為拓寬電化學窗口,降低電極材料溶解,調節電極循環穩定性提供了一條很好的研究思路,儘管高鹽濃度電解液對電極材料溶解的抑制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印證,但到目前為止高鹽濃度電解液抑制電極材料溶解微觀機理仍然不夠清楚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