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Water-in-salt電解液「界面限域」抑制電極材料溶解機制

2021-01-07 中科院物理所

在傳統液態二次電池中,很多電極材料如過渡金屬錳氧化物、硫電極、有機電極等在液體電解液中存在嚴重溶解現象,從而造成電極材料活性物質損失,容量衰減和壽命短等問題。近些年來,高鹽濃度Solvent-in-Salt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013】和Water-in-salt 【Science,350, 938, 2015】電解液的提出為拓寬電化學窗口,降低電極材料溶解,調節電極循環穩定性提供了一條很好的研究思路,儘管高鹽濃度電解液對電極材料溶解的抑制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印證,但到目前為止高鹽濃度電解液抑制電極材料溶解微觀機理仍然不夠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E01組嶽金明博士生在索鎏敏副研究員的指導下,以濃度為核心變量,採用磷酸釩鈉正極為研究對象,針對高鹽濃度抑制電極溶解機制問題展開了系統研究。研究表明,在超高鹽濃度Water-in-salt電解液中,電極材料溶解得到了很好的抑制,磷酸釩鈉正極結構穩定性大大提高,電池電化學性能得到明顯提升。31 m WIBS體系中在低倍率0.2C下可以實現88%的首周效率,全電池無論是以循環周數為單位還是以循環時間為單位都具有最低的容量損失率 (0.22%/Cycle,0.11% /hour)。通過研究不同狀態下正極材料在電解液中溶解速度和溶解量隨時間變化發現,在超高鹽濃度Water-in-salt電解液(31m WIBS)中其溶解速率大大降低(溶解率 < 0.09 %,溶解速率< 0.021微克/毫升·天)且符合Noyes-Whitney線性溶解方程(圖4)。

通過已有實驗結果結合電解液自身物理化學性質綜合分析,高鹽濃度Water-in-salt電解液抑制正極材料溶解可以從固-液界面處熱力學和動力學兩個方面解釋 (圖5a)。在熱力學上超高鹽濃度導致電解液中陽離子水合作用增加,從而導致界面處有效水含量減少且水的溶解活度大大降低;在動力學上超高濃度伴隨著黏度增大,從而導致溶解物質擴散受限,溶解物質傾向於聚集在電極表面,濃度梯度變小,反過來進一步限制了後續釩的溶解,從而導致了在高鹽濃度Water-in-salt電解液中產生溶解物質 「界面限域」效應。

更進一步,通過將電解液物理化學性質與Noyes-Whitney方程各個參數對應,得到結論:在超高鹽濃度Water-in-salt電解液中有效溶解接觸面積(A)大大減少,黏度增加導致擴散係數(D)減小, 溶解-擴散層(d)因界面限域效應變薄,界面(Cs)以及體相(Cb)溶解釩濃度差減小,從而使得溶解速率(dm/dt)大大降低(圖6)。總體而言,高鹽濃度電解液顯著降低了熱力學控制的溶解度以及動力學控制的溶解速率,因此無論在水系還是非水系電解液中,「界面限域」的約束機制都有利於穩定正極,抑制正極材料的溶解。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IF: 25.245 )上,題目為Interface Concentrated-confinement Suppressing Cathode Dissolution in Water-in-salt Electrolyte。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72322)的支持。

文章連結

圖1. 三種電解液下的釩溶解現象對比。a)和b) 在三電極中循環一次的充放電曲線及相應電解液中的溶解釩的含量。c) 首周CV曲線。全電池裡的首周充放電曲線d)及庫倫效率對比e)。

圖2. 三種電解液下長循環性能對比。全電池裡的長循環性能a) 以及庫倫效率變化b)。現有體系中的釩溶解速率的對比,以循環周數為變量c)以及以循環時間為變量d)。

圖3. 三種電解液下電極材料及體系的表徵。a) 25周之後的CV曲線,b) 不同循環周數的磷酸釩鈉極片的XRD,c) 不同循環周數下的阻抗變化,d) 不同循環周數的磷酸釩鈉極片的XPS,e) 磷酸釩鈉在低濃度水系電解液中的溶解機理。

圖4. 三種電解液下的釩溶解速率對比。a) 不同鈉含量下的磷酸釩鈉的溶解含量及顏色變化對比,b) 磷酸釩鈉在有機電解液中的充電曲線,c) 磷酸釩鈉粉末在三種電解液中的溶解速率對比。

圖5. 三種電解液中固-液界面的結構及其動力學性能。a) 三種濃度下對應的Bockris–Devanathan–Muller雙電層模型,b) 拉曼圖譜對比,c) 黏度對比,d) 溶解釩在界面處的擴散及濃度梯度的變化。

圖6. 依據Noyes-Whitney方程給出Water-in-salt電解液抑制電極材料溶解的示意圖

編輯:他和貓

相關焦點

  • 進展 | Water-in-salt電解液「界面限域」抑制電極材料溶解機制
    近些年來,高鹽濃度Solvent-in-Salt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2013】和Water-in-salt 【Science,350, 938, 2015】電解液的提出為拓寬電化學窗口,降低電極材料溶解,調節電極循環穩定性提供了一條很好的研究思路,儘管高鹽濃度電解液對電極材料溶解的抑制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印證,但到目前為止高鹽濃度電解液抑制電極材料溶解微觀機理仍然不夠清楚
  • 閻興斌課題組:Water-in-salt電解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
    而水系電解液儘管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但由於水的分解窗口(1.23)導致傳統的稀水系電解液的ESW又不能滿足絕大部分電極材料進行電化學儲能的需求。因此WISE應運而生,它在水系體系的基礎上,大大拓寬了電解液的電壓窗口,進而拓展了水系器件的電極材料的選擇範圍,有效地提升了器件的能量密度,並在SEI存在的情況下優化了器件的循環穩定性。
  • . | 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調控策略與展望
    然而,相對於大量研究的電極材料而言,當前人們對於構建穩定、高效的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對鈉離子電池界面基礎理解和調控策略的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郭玉國研究員團隊從鈉離子電池「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基本理解、電解液母體調節和電極自身因素等方面,對當前鈉離子電池界面調控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展望(圖1),相關論文以「Manipulating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f Sodium-Ion Batteries: Strategies
  • 清華大學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鋰負極的利用給整個電池體系的設計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電解液及其界面的設計。由於金屬鋰極低的電極電勢和強還原性,電解液在負極的界面反應劇烈。電解液反應造成幹液,導致電池失效;更嚴重的是電解液分解產生大量的可燃性氣體,引發安全隱患。
  • 多功能電解液添加劑改善高鎳正極材料界面穩定性
    為了改善高Ni材料的界面穩定性,表面包覆和電解液添加劑都是常用的方法,通過在正極表面形成一層惰性層的方法,抑制電解液在正極材料表面的氧化分解。一般來說,添加劑在正極氧化分解後會在正極表面形成一層惰性層,從而抑制電解液在正極表面的進一步氧化分解,為了驗證DVS對於改善NCM721材料界面穩定性的作用,作者對於採用不同電解液的軟包電池在100℃高溫下進行了存儲,並對軟包電池的內部壓力進行了實時監控,從下圖中能夠看到採用普通電解液的電池在存儲過程中電池內部壓力升高很快,最終電池內部壓力達到了262.6kPa,但是採用2%DVS添加劑電解液的電池在經過存儲後電池的內部壓力也僅僅升高到了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鋰負極的利用給整個電池體系的設計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電解液及其界面的設計。由於金屬鋰極低的電極電勢和強還原性,電解液在負極的界面反應劇烈。電解液反應造成幹液,導致電池失效;更嚴重的是電解液分解產生大量的可燃性氣體,引發安全隱患。
  • 這幾款電解液添加劑帶來新生機
    為了解TMSB對正極表面修飾的作用機制,ZUO 等將TMSB添加到LiNi0.5Co0.2Mn0.3O2石墨全電池中,並分別對正極材料進行了XPS與TEM分析,得到下圖所示的結論:在沒有添加劑存在時,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會逐漸在正極表面形成一層有LiF存在的正極電解液界面(CEI)膜,這層膜較厚而且阻抗較高;加入TMSB後,缺電子的含硼類化合物會提高正極表面 LiF 的溶解度
  • 河南大學趙勇教授團隊Angew: 液/液電解液界面抑制鋰金屬電池中鋰...
    【成果簡介】 近日,河南大學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趙勇課題組藉助有機溶劑之間極性的差異,提出了「液/液兩相電解液界面抑制鋰金屬電池中鋰的腐蝕和枝晶生長」的概念性研究(圖1)。利用弱極性氟矽烷(PFTOS, δFS= 12),構建了液/液界面兩相電解液體系。
  • 【乾貨】高壓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詳解及應用舉例
    PIRES將 1,3-丙磺酸內酯 (PS) 加入到高壓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中,有效抑制了電極表面副反應的發生以及金屬離子的溶解。ZHENG 等用二甲磺醯甲烷(DMSM) 作為高壓 LiNil/3Col/3Mn1/3O2石墨電池電解液添加劑,XPS、SEM以及TEM分析結果表明,MMDS的存在對正極SEI膜具有很好的修飾作用,即使在高壓下也能顯著降低電極/電解液界面阻抗,提高正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 鋁離子電池電極與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它利用地殼上最豐富的金屬元素之一的」鋁」做為電池材料,由於一個鋁離子與鋁原子間的轉換,能夠有三個電子的得失,使其理論比容量僅次於鋰,具備高度開發潛力。   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論文連結)。
  • 鋰電池傳統電解液問題改善及高電壓電解液的研究進展!
    為解決這一問題,Matsumoto等將LiTFSI鋰鹽濃度提高,配製了1.8mol/L LiTFSI m(EC)∶m(DEC)=3: 7 電解液,使用鋁工作電極時其電化學窗口達到了4.5V。通過 分析得到由於在高濃度電解液中,鋁箔表面形成一層氟化鋰LiF鈍化層,成功抑制了鋁箔的腐蝕。
  • 氟代化合物——鋰電電解液的未來?
    眾所周知,LiPF6基電解液通過提供F陰離子以形成不溶性LiF和AlF3而有效抑制鋁的氧化溶解。LiFSI以及其他醯胺鹽(例如:LiTFSI、LiN(SO2CF3)2)在高電位下會引起Al的氧化溶解。LiFSI/AN電解液(c)中的Al電極行為的示意圖。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邱介山教授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創新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功能的精細調變方法,從分子-微觀-介觀多尺度層面,有機融合物理外場/點擊化學和化學工藝過程的創新,提出了「多維碳材料工程」的新概念和技術策略,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的成果。最近,在功能碳材料助力小分子高效轉化/精細化學品合成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
  • 美國史丹福大學:鋁離子電池正極電極與電解液材料研究獲進展
    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院士所率領的研究群在2015年使用發泡石墨材料作為正極,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成功開發出近30年來首個放電電壓在2V,且能充放電數千次的鋁離子電池,並提出完整電池反應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儘管其他電解液體系如離子液體(IL)和固態電解質(SSE)在LIB體系中取得一定的進展,常規液體電解液仍然被認為是LIB最常用的電解液體系。由溶劑分子,陰離子以及溶劑化的鋰離子組成,常規液態電解液遵循典型的「溶劑化鋰離子」電解液構型,因而我們將其定義為「Li+溶劑化的電解液」。然而,這些常規的電解液(稀電解液或濃電解液)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與溶劑分子有關的電解液分解問題)。
  • 鋰硫電池優缺點_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打開APP 鋰硫電池優缺點_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發表於 2019-08-23 11:46:30   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造紙工業一種很常見的副產品:木質磺酸鹽,已被壬色列理工學院科學家證明可做為鋰硫電池的低成本電極材料,目前研究小組創建了一款手錶鋰硫電池原型
  • 5V高電壓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研究進展
    但當陽極材料的電化學勢高於最低電子未佔能級時,陽極材料的電子會被電解液奪取,因而電解液被氧化,反應產物在陽極材料顆粒表面形成固液界面層;類似地,當陰極材料的電化學勢低於最高電子佔有能級時,電解液中的電子被陰極材料取得,從而氧化電解液,在陰極顆粒表面形成固液界面層。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導電添加劑:對提高電解液導電能力的添加劑的研究主要著眼於提高導電鋰鹽的溶解和電離以及防止溶劑共插對電極的破壞。控制電解液中水和HF含量的添加劑:有機電解液中存在的痕量水和HF對性能優良的SEI膜的形成是有一定作用的,這些都可以從EC、PC等溶劑在電極界面的反應中看出。但水和酸(HF)的含量過高,不僅會導致LiPF6的分解,而且會破壞SEI膜。
  • 天津大學羅加嚴教授綜述:鋰枝晶的抑制、誘導與消除
    本文從界面應力和體相應力的角度討論了在枝晶抑制、枝晶調節和枝晶消除方面的一些創新方法,這些方法在以前的文獻報導中從未進行過系統的評述。首先,通過施加外部機械阻力是抑制枝晶生長的最簡單方法。在LMBs電池中經常使用具有高比表面積、柔性和機械強度的二維(2D)材料,其在小電流密度、小循環容量的情況下,該方法十分有效。
  • 王崇民教授課題組:鋰離子電池正極-空氣界面鈍化機理與設計
    ,王崇民團隊揭示了正極材料空氣不穩定性的關鍵在於鋰離子往界面的遷移。由於鈷的價格持續升高和供應鏈的不穩定,提高三元材料中鎳的含量是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共識和研究重點。鎳含量的提高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一方面正極材料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顯著提高。但高鎳三元材料在空氣中的不穩定性成為其工業化面對的一隻攔路虎,它會帶來不可逆的電極相變,漿料鹼化,電解質消耗等許多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