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和宋代畫家告訴你,除了詩和遠方,世上還有散射現象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 | Sofia

別動!快速回答我,現在你的眼前有什麼?

你可能會說:手機、電腦、書桌、小蛋糕......好像還有點兒什麼一時想不起來。

這被你忽略的空氣,就曾是令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樂此不疲的研究對象。

我們先來仔細觀察達·文西這兩幅畫裡的山水景,並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風景中遠處的山的輪廓越來越模糊,且顏色越來越接近天色呢

上:《聖母、聖子與聖安妮》,1510-1513年;

下:《紡車邊的聖母》 ,1501年

達·文西在探索大自然時,敏銳地觀察到肉眼與景物之間的介質——空氣,並非是透明的,其效果是使離視點遠的物體的形體輪廓變模糊,明暗對比和色彩冷暖對比變弱,所謂近強遠弱,近暖遠冷,近濃遠淡。而且,遠的物體會漸變成背景的顏色

所以,問題的答案就是:

圖 | 科學大院

氣質:組成地球大氣的物質

首先,我們每時每刻呼吸的空氣是由各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是保護地球的大氣層的主要成分。如以體積比表示,乾燥空氣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為:氮(N2)78%、氧(O2)21%、氬(Ar)0.94%、二氧化碳(CO2)略高於萬分之四。其他氣體極少,有氦(He)、甲烷(CH4)、臭氧(O3)等。

除了這些,瀰漫在大氣中與空氣共存的還有水蒸氣和懸浮顆粒物(SPM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包括塵土、菸灰和煙塵)。後者在自然界中由火山爆發、風和沙塵暴等產生;此外,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造成了大量汙染氣體和塵粒的釋放,比如粗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

以體積比表示乾燥空氣的成分。強調:不包括水蒸氣,水蒸氣的含量根據空氣蒸發量和溫度的不同,也就是說因地區和氣候而異 | 科學大院

當陽光遇見大氣:同學你擋了我的路~

其次,我們知道太陽光看似白色,其實是由不同波長的電磁輻射組成的,輻射99.9%的能量集中在紅外區、可見光區和紫外區。其中可見光區尤為顯著,波長在400~770納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比如770~620納米,感覺為紅色;490~460納米,為藍靛色。

不同波長的電磁輻射,人眼能感知的只有一小部分,我們稱之為「可見光」,電磁波譜圖比蒙娜麗莎肖像還有名,你肯定見過 | http://snowyying.site

大家都知道,1納米(nm)非常小,是1米(m)的十億分之一。直觀點說,我們細細的頭髮的直徑約60000~90000納米。

當陽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會發生不同的物理現象,如吸收、反射、散射等。一個均勻不透明的物體被照射時,一部分特定波長的光會被它吸收,其它波長的光則會被反射出去,反射出的光和人眼的生理機制決定了我們看到的物體的顏色

一個均勻不透明的物體,如紅蘋果,被陽光照射時,其它波長的光被它吸收,反射出的顏色和人眼的生理機制決定了蘋果的紅色 | Quora,圖有改動

散射,是光通過不均勻介質時發生的光傳播方向改變,擴散至四面八方的現象。散射和入射光的波長,介質的大小、形狀、折射率有關。為方便理解,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均勻球狀粒子的介質,如它的半徑為r,入射光波長為λ,那麼我們定尺度數χ為:

當χ光被擴散至各個方向的強度不一致,該強度與光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所以,波長越短的光,如藍紫光,散射能力越強;而波長越長的光,如紅光,則相反。

圖 | University of Arizona, hydrology & atmospheric sciences

如上圖所示,一束白色的陽光(白色箭頭)被大氣中的空氣分子(黑點)散射。因為空氣分子(想像它們為小小的均勻球狀粒子)的粒徑比陽光波長小很多(例如,氮(N2)和氧(O2)分子的尺度分別為0.305和0.299納米),所以陽光中波長短的藍紫光散射能力比波長長的紅光更強,被散射至各個方向。因大氣中某些成分會吸收紫光,而且人眼對紫光不敏感,故而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我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

圖 | University of Arizona, hydrology & atmospheric sciences,圖有改動

當你看近處的物體時,如上圖中的近山,你所感知的大多是山表面反射的光(綠棕箭頭)。而觀看比較遠的山時,就會感知更多的空氣分子散射至四周的藍光(藍色箭頭);山與你的距離變得更遠時,介於你和山之間的空氣分子越來越多,散射的藍光幾乎覆蓋了反射的光,因此你看到的便是藍色的山。

所以,距離越遠,介於你和山巒之間的空氣分子越多,能到達眼睛的散射的光便越多,直到覆蓋反射的光

因此,當你欣賞風景時,悄悄地觸碰你的眼角膜的不止是景物表面反射的光,還有空氣分子散射的光。

當0.1

此外,前面提到了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的粒徑是可見光波長量級或比後者大,比如,粗顆粒物(PM10)的粒徑小於10微米,細顆粒物(PM2.5)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如果在大氣中存在較多,陽光一定範圍的長短波都會被同樣的散射,使能見度降低,人眼看到的遠景變得模糊,只剩一片白茫茫的景象(PM10 與PM2.5都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這種沒有選擇性的散射,通常被稱為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由德國物理學家古斯塔夫·米於1908年提出)。

微米是米的百萬分之一,是納米的一千倍。不想揭你的心傷哦,不過我們再拿頭髮作參考,一根細發的直徑約60~90微米 | 好奇心日報網,圖有改動

而當χ>50,就不能再以散射模型來研究,而是需要幾何光學的理論,所以這裡就先不談了。

大氣透視:立體&空間感&深遠意境

達·文西早在他那個時代,就結合對大自然的觀察,從生理和物理光學的角度研究了大氣對人眼看到的遠景的影響。在他的繪畫手稿中,他首次提出了「大氣透視」(atmospheric perspective)的概念。這個概念被他運用到作畫中,不僅在平面的畫面上加強了縱深感,使他筆下的景物栩栩如生,還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意境。

《聖母領報》。上:1489-90年,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下:1452年,達·文西。

兩幅畫同為基督教傳統的繪畫題材,聖母領報,指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告知她將受聖靈感孕而即將生下耶穌。不同於達·文西的作品裡的遠景,波提切利並沒有運用大氣透視來造景,導致其作品欠缺空間深邃感。

不過,達·文西並不是第一個運用大氣透視的畫家。在我國,宋代是傳統山水畫的高峰時期,這個時代的畫家也特別注重寫實,對季節氣候的多樣變化捕捉得極為準確和巧妙;而且,雖無顏料上色,卻能以水墨近濃遠淡的形式暈染出煙塵飄渺的景致,構成清遠高曠的意境。

《溪山獨釣圖》,[宋] 李唐

仔細觀察李唐的作品,可以看到近處的山和樹被勾勒得精微細緻;而遠處的景物只是以幾筆水墨輕描淡寫,使其隱映於煙塵之中,卻營造了深遠的意境。

《山腰樓觀圖》,[宋] 蕭照

蕭照的作品中近景渾厚凝重,遠景則簡樸淡泊。兩者對比強烈,展示出無限遼闊的空間意象。

「遠山叢叢,遠樹蒙蒙,咫尺萬裡,江行其中。短長何岸,高低何峰,彼坻彼峙,彼瀑彼洪。晴嵐乍豁,煙靄蔥蘢,或斷或續,且淡且濃。」描述了《千裡江山圖》([宋] 江參)出神入化的意境。因為圖片太長,故不放上,只留下這段詩給讀者你無盡的遐想~ 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搜索哦。

因此,下次觀賞風景時,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不只有詩、遠方、繪畫,還有空中大氣散射的物理現象。

參考文獻:

[1] Dorfles G., Buganza S., Stoppa J.. Storia dell』arte 2 – Dal Quattrocento al Settecento [M]. Italy:ATLAS,2004:112-116,198-247

[2] 堪稱絕世的宋代書畫(http://collection.sina.com.cn/zt/sdshzp)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科學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臺,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中國科普博覽團隊運營,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科學發聲。

相關焦點

  • 畫家、雕塑家、解剖學家……「全能天才」達·文西
    如達·文西(1452—1519),喬爾喬·瓦薩裡就稱他「無論從事什麼,都出類拔萃……是上帝的特殊施予,而非人類力量所能創造的奇才」。他既是畫家,又是雕塑家、建築家,並通曉語言、自然科學、數學、哲學、歷史,尤其是和他的繪畫雕塑密切相關的解剖學,被公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解剖學家。
  • 存在主義下的自由和理想:你的詩和遠方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距離可可西裡女孩失聯事件過去三個月,黃雨蒙的靈魂大概已經去了屬於她的詩和遠方。你美麗,你堅強,你前途無量,你的家人本有你無限榮光,但你還是選擇孤獨旅行,帶著倔強,留下世人一輪又一輪的死亡教育和聖母般的偽裝。人死了哪會分什麼好人壞人,只是碰巧死了,我們也只是碰巧還活著。
  • 《月亮和六便士》,前半生的苟且?後半生的詩和遠方?究竟是我們理解...
    正如我們常說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本書的主人公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寫了一個半路出家的畫家思特裡克蘭德窮困潦倒的一生,他雖然歷經生活的苦難,卻不忘初心,堅持在繪畫道路上開創自己的獨特風格,並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偉大作品的故事。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
  • 美一暢銷書稱:耶穌有妻子 達-芬奇是他的後代
    本版撰文:張揚  解讀《達·文西密碼》  新快報訊 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布朗今年3月出版的《達·文西密碼》連續數月排在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前幾位。除了小說本身博學而充滿懸念的風格深深地吸引讀者外,小說的內容更讓讀者入迷:耶穌原來是有妻子的,而達·文西竟然是他們的後代。達·文西在自己的傳世畫作中更留下了許多線索,敘說自己家族的秘密。
  • 知識挖掘機:除了詩和遠方,還有手柄與屏幕——國慶假期「虛擬實境...
    往年這個時間,也就是國慶假期前夕,筆者的朋友圈裡最頻繁出現的拍照背景就是機場,一批批平日裡沒怎麼被工作折磨的中產階級(折磨他們的主要階級內部相互攀比的天然屬性,偶爾暗流湧動的家庭矛盾和歲月本身),此時正興致勃勃準備登機去往異國他鄉尋找詩和遠方。
  • 《獵人筆記》:給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大自然終於生機煥發,讓人不禁拾回讀詩的意趣和對遠方的嚮往。明媚的春日裡,宜讀《獵人筆記》,在料峭春寒中期待著溫暖的來臨。屠格涅夫應是個極有生活情調的人。他筆下的俄羅斯風光和風土人情,熱情洋溢,溫暖淳樸。他在遊獵途中記下的點點滴滴,釀成一壇濃鬱的美酒,讀來讓人發醉。
  • 乍暖還寒草木欣然,四月的達古冰川,有你要的詩和遠方!
    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讓「慢」成了一種奢侈,而在我們嘆息的時候,來達古冰川的人,早過上了讓人羨慕的「慢"生活。四月的達古冰川,乍暖還寒,草木欣然,雪白與嫩綠同框,最適合來享受一次慢生活,在高原、雪山、冰川與藏寨間,邂逅你苦尋的詩和遠方。 Kyogoku魚貝貝在達古,時間可以「揮霍」。
  • 講座|達·文西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但是不少學者卻認為這幅作品是在1490年代完成的,那個時候達·文西才四十多歲,不可能已經長得這麼老了。除了剛剛看到的兩件作品,達·文西的面貌還出現在這幅作品裡。畫家是拉斐爾,他是文藝復興時期三大藝術家之一,另外兩位藝術家是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這件作品的名字叫《雅典學院》,原因很簡單,因為拉斐爾一口氣把古希臘幾乎所有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都畫在這幅畫裡面。
  • 醫學院裡的達·文西 用畫筆為你揭開人體奧秘
    想著一本本的大部頭頭大了有沒有不過我要悄悄告訴你在醫學院還散落著一小波筆觸細膩的畫家近日在昆明醫科大學組織的第二屆人體解剖學繪圖大賽上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家達·文西精確地研究了人體的比例認為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完美的東西而人體的比例又必須符合數學的某些法則才是美的
  • 星辰和大海都需要門票,詩和遠方也很貴
    理想、浪漫、情懷、說走就走……這些詞語觸動著年輕人們的神經,可是修心和遠行,是並存的,你如果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去遠方,那你的遠行,也不過就是去看看,甚至,你什麼都看不到。你走過山時,山不說話;你路過海時,海不說話,你只有走過自己的山海,才能去看見那些地方的古昔。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從《生如夏花》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的詩影響了眾多中國人。生活,要有詩和遠方。讀詩的意義無需贅言,孩子幼年時讀過的詩歌,會在TA心底紮下根。詩裡的美好、溫暖和感動,都將化為他們進步的力量。
  • 探秘達·文西建築手稿 超越藝術的天才科學家
    有位臺灣遊客在參觀時,告訴了講解員一段軼事。這座古堡一樣的樓宇,是達-芬奇為一位富商所設計。這位富商,雖富甲一方,卻有了外遇。怎樣讓妻子與情人共居一處,卻互不照面呢?富商請達-芬奇為其設計了這樣一座造型略顯古怪的雙弧通道古堡,門開幾處。妻妾成群,卻又永不碰面。這只是關於梁託角樓的傳說罷了。在這些精美絕倫的模型上方,是達-芬奇設計手稿的複製品。抬頭,可以領略到,嚴謹的線條與卓越的才華。
  • 達•芬奇還是解剖學家?
    5月4日到10月7日,英國白金漢宮的女王美術館將舉辦題為「達•芬奇:解剖學家」的展覽,將展出著名畫家達•芬奇的87幅解剖畫作。這些畫稿均為英國王室的收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畫稿詳細而準確地描繪了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構,以及手、腳、頸、脊椎因肌肉活動所產生的各種姿態。
  • 藏在遜克的「詩和遠方」
    遜克的秋是畫家筆下的「濃墨重彩」。遜克的秋是作家心中的「詩和遠方」。隨手拍下一路途經的風景發到朋友圈,好友留言「太美了,有機會你一定要到石景山莊看看
  • 你可能誤解了什麼!可可西裡不是詩和遠方,這裡有狼、熊、豹……
    網上有很多關於黃某某為什麼去可可西裡的猜測,現在這位女孩已經香消玉損,我們也很難去揣測她去可可西裡的原因,但是對於那些將可可西裡或者是其他兇險無人區吹噓為詩和遠方的文青來說,這或許是又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圖片:很多人將可可西裡等無人區視為人間淨土,是詩和遠方的具象,什麼人生必去之類的論調充斥網絡。
  • 宋代的詞和唐詩比有什麼不同?給後人留下了什麼光輝燦爛的遺產?
    例如,西江月和風入松,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破陣子、菩薩蠻是歌舞之曲;訴衷情、採桑子、永遇樂則是歌唱情愛的歌曲。從很早開始,白話口語其實就被記錄了,後來還印刷出版,擴大了詞的流傳範圍。詞在結構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短的小令,最初意思是命令,被用於宴會的遊戲中;另一種是較長的慢詞,意思是加長的或慢節奏。
  • 康氧|個舊——「中國天然氧吧」滿足你詩和遠方的夢想!
    2600個/cm以上全市現有森林面積62292.4公頃這座被金湖水浸潤的美麗小城一年四季溫暖靈動何嘗不是一個滿足你詩和遠方的夢想打卡地?(圖片來源:紅河日報 )(潘泉 攝)(白章磊 攝)寶華公園擁有茂密蒼莽的樹林,園內林木豐富,松柏常青,鳥鳴啁啾,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組微喪成熟女生頭像,如果有喜歡的請不要錯過,當然也可以拿去保存哦。在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心的人,並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很多事情。看到圖中的這位女生,一個人走在黑夜裡。
  • 臨沂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昨日,懷揣著對國學傳統以及中式匠人的敬意和進一步了解現象背後的本質的新聞工作者的,你要有時間,我能給你講一天,這背後的所有付出,最後都是成本的累計,而這個成本絕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內心追求極致的自我錘鍊和1200多個日夜的堅守,才會有客戶眼見時,內心的那一刻的自在與舒適」。
  • 失聯23天女大學生被找到時只剩骸骨,詩和遠方背後還有生命的危險
    她的失蹤,牽動了所有網友的心,也為此出動了江蘇警方、青海警方、西藏警方等多地相關警力及當地的藍天救援隊和其他民間救援力量。並且還出動了警犬、無人機等展開排查。 不知道有多少文藝青年叫囂著:「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為此他們願意裸辭、分手、遠離家人,不顧一切的前往西藏、拉薩、可可西裡去洗滌心靈,淨化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