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由量子力學驅動

2020-10-18 大科技

量子力學描述的是一個古怪的世界: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或兩個粒子彼此相距很遠都存在著某種聯繫。多年來,生物學家小心翼翼地把量子力學引入到生物學領域,發現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一些令人驚奇的生命現象。

每年秋天,成千上萬隻知更鳥為了躲避北歐的嚴冬,開始向南遷徙,飛往溫暖的地中海沿岸。那麼知更鳥是如何在這3000多千米的遷徙路途中找到方向而不迷失呢?與其他的物種不同,候鳥、海洋動物,甚至一些昆蟲,它們不依靠於地標、洋流、太陽位置或星空等來找到方向。相反,它們利用的是地球磁場來導航。具體地說,它們能夠檢測到地球磁場方向的細微變化。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本領,因為地球磁場的強度要比一個冰箱門上磁鐵的強度要弱100多倍。另外,知更鳥本領更大,通過一個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的」量子效應,它們可以直接「看到」地球的磁場。

過去幾年裡,科學家針對知更鳥和它的量子「第六感」的研究,已經發展出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這個領域把生命科學與量子力學結合了起來。這就是量子生物學。

量子力學的生物問題

眾所周知,量子力學描述的是世界在微觀尺度下所發生的事情。這個微觀尺度下的世界裡充滿了怪異的事情: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多個地方,自己還可以像波一樣傳播出去,穿過一道密不透風的壁壘,甚至兩個粒子彼此相距很遠都存在著某種瞬時作用。

既然量子力學可以如此精確地描述微觀粒子的行為,那麼為什麼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事物卻不能像微觀粒子那樣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或者穿過密不透風的壁壘,或者出現瞬時作用呢?畢竟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事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啊!一個很明顯的不同是,量子力學只是用於單一的,或少量粒子組成的系統,而更大的系統是由數萬億個原子構成。不知怎麼的,當系統更大時,量子的怪異特性就被抹掉了,最終日常的事物去遵守我們所熟悉的經典物理學。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要想檢測更大的對象的量子效應,我們得把它們的溫度降到接近絕對零度,並把它們放在近乎完美的真空之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導現象)。

基於上面的觀點,量子效應應該也不會在溫暖、潮溼和混亂的細胞裡發揮作用,所以大多數生物學家直接就忽視了量子力學,繼續根據傳統的球棍模型分子結構來研究生命現象。同時,量子物理學家也一直不願意冒險進入這個複雜的生物細胞世界,畢竟在可控的粒子物理實驗室裡,他們還是有機會了解事情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在70年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在他的著作《生命是什麼?》中闡述到,生物學的某些特性必然是基於量子力學的。這本書激發了那個時候的許多科學家,包括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弗朗西斯·克裡克和詹姆斯·沃森。薛丁格提出生命與非生命有著一些獨特的區別。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生命可以利用量子力學中一些古怪的效應來操控細胞內的運作。

近幾十年來,隨著對生命微觀系統的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生物學家發現,薛丁格太具有預見力了——一些最為基本的生命活動確實是依賴於量子力學的古怪效應。下面舉三個最為典型的例子來說明。

生命活動中的量子效應

酶是生命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可以加速細胞中的化學反應。沒有它們的話,細胞的活動過程可能會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所以說生命離不開酶。問題是,酶是如何加速細胞中的化學反應呢?這在過去一直困擾生物學家。最近幾十年的實驗顯示,酶原來是利用量子隧道效應來加快化學反應的。從本質上講,酶可以使得電子和質子從生物分子中的一個位置消失,直接跳過了兩個位置之間的任何障礙,並立即在分子中的另一個位置出現。這就好像粒子挖了一個秘密隧道穿過去一樣,所以稱為量子隧道效應。生命離不開酶,而酶是利用量子隧道效應來發揮作用的,所以說,這種量子效應在生命活動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另一個例子則與光合作用有關。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學反應,植物之所以被稱為食物鏈的生產者,是因為它們能夠利用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變為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這是動物食物鏈的第一環。

植物的光合作用發生在葉綠體中。其中第一步是色素分子捕獲陽光中的一股能量,然後這個光能會在這些色素分子中迅速傳遞,並抵達葉綠體的反應中心。在反應中心那裡,光能會最終轉變為化學能並存儲在有機物分子中。光能在色素分子中傳遞非常快,在10-12秒到10-9秒內就完成了,而且能量傳輸效率極高,接近100%,高於任何人造的能量傳輸設備。另外,光能總是能快速地找到抵達反應中心的最快路線。

問題是這個路線是如何找到的呢?2007年,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通過實驗才發現,這背後其實是一種量子力學效應。光能並不是像一個粒子那樣從一個一個色素分子跳過去,而是像波一樣傳播開來,根據量子力學,也可以說是光能可同時走各種路徑,這樣就會迅速找到最快的路徑。

第三個例子則是我們在文章開始所介紹的——候鳥以及其他種類的動物可以用地球的磁場來進行導航。針對知更鳥的研究表明,它的內部有著一個化學「指南針」,是利用被稱為量子糾纏的效應來發揮作用。量子糾纏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的超距作用」,它指的是兩個離得很遠的糾纏粒子也可以瞬時地彼此影響,與距離無關。目前科學家猜測,在知更鳥眼睛中的蛋白質裡,一對互相糾纏的電子對地球磁場方向的變化十分敏感,這樣會使得鳥能「看見」地球磁場並知道該向哪裡飛。

那麼在生命的活細胞裡,有著數萬億粒子隨機運動形成的湍流,量子效應是如何保留的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不是去避免分子的混亂運動,而是去擁抱它們。舉個形象的例子,就像一艘船的船長利用湍流、風暴和暴雨來保持他的船直立並繼續航行。

就像薛丁格預測的那樣,生命是處在符合常識的宏觀規律與怪異的量子規律之間的邊界處。可以說上面這些發現,意味著量子生物學時代的到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隧穿?科學家已經創造了由量子隧穿驅動的傳感器
    2020-11-25 13:27:21 來源: 認真的先生 舉報   猶豫不決,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驚世駭俗的發現,生命原來是可逆的,意識可以創造生命?
    達爾文有一篇著名《進化論》,講述的就是關於生物由低級向高級進行的理論,但是這個理論放在人類身上,卻有著明顯的不同,人類之前的生物是為了適應環境而進化,而人類恰恰 相反,人類是改造環境,使其更適應人類的生活。這點與其它生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人類社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世界首個「量子人工生命」成功實現!用量子力學解釋生命起源
    「量子人工生命」,有助於人們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理解生命的運行機制,實現用量子力學解釋生命的起源問題。這項新的突破性研究發表在周四的Scientific Report上,雖然只是一個早期的概念驗證原型,但它為進一步深入探討量子力學與生命起源之間的關係打開了大門,最終可能有助於回答生命的起源是否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解釋的問題。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波爾量子力學我們所有宏觀稱之為真實的事物在量子力學中並非由真實的東西組成,最初人們是在光電效應中觀察到,只有特定顏色生命是一場關於概率的遊戲,規則則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定律。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來探討一下周圍存在的量子現象。我們周圍有哪些量子現象?
  • 如果「量子力學」中的奇怪現象被證明,生命會毫無意義嗎?
    在科學技術領域,量子力學應該是比較流行的知識之一,有些人甚至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擴展了靈魂存在的幻覺和瞬間運動,然而量子力學最初是由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建立的,那時候的人需要依靠經典物理概念來理解微觀世界。
  • 量子力學
    每一個可觀測值都由作用在態空間上的最大厄米(精確地說:自伴)線性算符表示。可觀測值的每個本徵態對應於算符的一個本徵向量,相關的本徵值對應於該本徵態的可觀測值。如果算符的譜是分立的,則可觀測值只能獲得這些分立的特徵值。在量子力學的形式中,系統在給定時間的狀態由復波函數描述,也稱為復向量空間中的態向量。 這個抽象的數學對象允許計算具體實驗結果的概率。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形式論,微分拓撲,代數拓撲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量子力學」可以解釋人類的誕生嗎?解密量子概念中生命起源之謎
    在我們目前觀測的宇宙中,似乎只有人類這種智慧生物在宇宙中默默探索,那麼如果用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的誕生是不是可以得出不一樣的解釋呢?但是從宇宙來看,我們人類所謂的「高速時間」也運動的十分緩慢,我們對於這個浩瀚的星空來說不值得一提,渺小的就如同基本粒子一樣,我們的宏觀高速對於宇宙來說也只是很慢的低速,如今我們對科學的發展和研究進入了一定的桎梏中,或許我們就應該把重心放在量子的低速世界中,觀測這些基本粒子對生命的推動。
  • 量子生物學:運用量子力學探索生物的奧妙
    我們通常認為,薛丁格的貓又死又活的微觀機理,是量子力學的問題;我們最後觀察到這隻貓或是死或是活的結局以後,這個問題就不再是量子力學的問題了,而是生物學研究的範圍:怎麼死、怎麼活的?薛丁格在他1944年出版的 《生命是什麼?》
  • 量子力學簡史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論。玻爾是個看上去沉默駑鈍的人,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在他一生中幾乎沒有輸過哪一場認真的辯論。可見波爾是個十分厲害的人,他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小兒子在1975年在量子力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他的學生海森堡,泡利,狄拉克、朗道獲得諾貝爾獎。
  • 關於「量子力學」的一點個人看法,量子力學本質上是數學
    薛丁格方程,百度百科叫「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方程可以通過薛丁格方程組解,薛丁格方程組的意思就是,一個基本上一元微分方程,而薛丁格方程組都是由量子概率傳播規律衍生出來的,都是由兩個量子疊加而來,兩個量子的乘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薛丁格方程組,這個方程組是純數學表達式,我們可以用來進行數學解,數學是可以相互解開的。
  • 解密什麼是「量子」,其實量子力學很簡單,卻是當下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是目前物理學中一個十分基本的概念,但是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和引力,磁力等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量子」就是一個物體或者能量最小的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存在最小並且無法在被分割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量子」,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是一種觀測物質或者能量最微小時狀態的學說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不同於經典物理,量子力學中系統的狀態不是由每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以及各種場的值與變化率來描述的。取而代之的,任意時刻的系統狀態由波函數描述,它本質上就是一組數字,每個數字都對應著一個可能的系統構形[6]。對於單粒子系統,所有的粒子可能佔據的空間位置對對應一個這樣的數字。
  • 量子力學筆記13---矩陣力學
    波函數描述量子力學態,而具體的數學形式總是有個變量的,這個變量是坐標 x,則在坐標表象下,這個變量是動量 p 則是在動量表象下。說的物理點,量子力學態由誰的基矢展開,就是處於誰的表象下。有些量子力學態用位置 x 描述方便討論問題,而有些用動量 p 方便,所以可以選擇不同的表象。量子體系的波函數還可以選用坐標 x 和動量 p 以外的其他變量,從而構成更多的表象。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量子力學一開始就是以公理表述的形式出現的。01 經典物理學回顧任何物理理論都不僅僅描繪事實,它們包含由經驗延伸出的假設和觀念。經典物理學大致包含四個分支:力學、電磁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經典力學處理的對象以質點係為代表,經典力學的狀態是質點系所有質點的位置和速度。
  • 《時間的本質(六、量子力學中的時間)》(論文)
    六、量子力學中的時間時間並非宇宙屬性,是意識邏輯思維的屬性,歸屬於生命世界中能動性的主觀領域,時間本質上是主觀大於客觀性的,其中客觀性是生命必須獲取到自身功利成功率,不得低於維持生命生存的精度;低於此精度的生命種類不是被淘汰了,就是必須有其它方面能力彌補。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量子論一般是指舊量子論,最早由普朗克在解釋黑體輻射時引入的最小能量單位,後來被愛因斯坦通過對光量子化解釋光電效應後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在早期量子論中,愛因斯坦是主要的研究者之一,所以愛因斯坦是量子論的主要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