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美好的,那是人類音樂史上星光最璀璨的時期之一,麥可.傑克遜風靡全球,年輕的麥當娜如日中天,皇后樂隊、槍炮玫瑰、U2等偉大的樂隊引領著搖滾的浪潮,鄧麗君在亞洲安然綻放,崔健開始喚醒沉睡的中國大地。
△麥當娜
△槍炮玫瑰
△皇后樂隊
△U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糟糕的,在快被現代社會遺忘的非洲大陸,由於長期的戰亂和饑荒,大批衣索比亞人喪失生命。
在1984年的聖誕節,一首名為」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的單曲橫掃歐美,該歌曲由著名搖滾樂手鮑勃.吉爾多夫創作,由眾多當紅英籍音樂人組成的臨時團體Band Aid演唱,意在喚起社會對非洲饑荒的關注,以及通過銷售唱片為非洲難民籌集善款。
不久之後,麥可.傑克遜與萊昂內爾.裡奇聯合創作了」We Are The World」,並召集史蒂夫.汪德、「工人皇帝」布魯斯·史普林斯汀、鄉村巨星肯尼·羅傑斯、鮑勃·迪倫等人,組成了超級樂團」」,以呼應大西洋彼岸的活動。
兩支單曲產生的轟動遠超活動倡導者吉爾多夫的預期,單曲的銷量超過三百萬張,為非洲籌集了近八百萬英鎊的善款。
吉爾多夫在驚訝的同時開始思考,他決定舉辦一項盛大的活動,為非洲難民籌集更大數目的善款。
吉爾多夫帶領兩大超級團體,與BBC等傳媒公司進行合作,計劃在倫敦和費城共同舉辦一場慈善演唱會,同時進行全球電視直播。
當演出嘉賓名單確定時,「人們感到了無法表達的震撼」,《滾石》雜誌這樣寫道。除了Band Aid與USA For America團體中已有的部分歌手,吉爾多夫還邀請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皇后樂隊、U2樂隊、麥當娜、保羅.麥卡特尼等名垂世界流行音樂史的巨星們。
這場空前盛大的盛宴,最終被定名為」Live Aid」演唱會。
吉爾多夫事後回憶說:「義演前的好幾個晚上,我在床上難以入眠。極度的擔心和各種古怪的念頭折磨著我,使我痛苦萬分。我們同任何一位歌星都沒有籤訂合同,我們有的只是他們答應來的允諾。」
但是,那些被人們普遍認為頹廢、放蕩、荒唐的搖滾歌星們(鮑勃·吉爾多夫自己就曾因玩世不恭而引起人們非議)終於都來了,他們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完成了這一歷史的壯舉。
1985年7月13日,是人類音樂史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值得被銘記的日子。
作為」Live Aid」演唱會在倫敦的舉辦場地,溫布利球場迎來了它最輝煌的一天。
△演出開幕式上出席的黛安娜王妃、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發起人Bob Geldof
「現在是倫敦時間中午十二點,也是費城時間早晨七點。對全世界來說,現在是Live Aid時間。」主持人做完具有概括性的開場介紹後,演唱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英國搖滾樂隊Status Quo(現狀樂隊)首先出場,他們演唱了樂隊的代表作」Rockin』 All Over the World」。
隨後,吉爾多夫帶領自己的樂隊The Boomtown Rats演唱了四首原創作品。
△鮑勃·吉爾多夫
演唱會在不久之後迎來了高潮,著名歌手斯汀與菲爾.科林斯同時登臺,使得整個體育場迅速沸騰。
他們一共演唱了七首歌曲,包括兩人合唱的經典歌曲」Long Long Way To Go」以及」Every Breath You Take」。
菲爾.科林斯在演出完畢後,立即從倫敦搭乘飛機前往美國,趕往」Live Aid」演唱會在費城的演出場地,準備他的下一輪表演。
在當地時間下午六點四十一分,一場在後來被評為「史上最震撼搖滾現場」的表演拉開帷幕。
皇后樂隊出場了。
主唱弗雷迪.莫克瑞梳著標誌性的大背頭,身穿一件白色背心走上舞臺。
他揮舞著手臂,全場觀眾隨之陷入了癲狂。
他們以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開頭曲目,共演唱了包括」 We Will Rock You」在內的六首歌曲,最終以帶領全場觀眾合唱」We Are The Champions」結束了他們的表演。
皇后樂隊的這一場表演是無可挑剔的,他們把自己音樂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演出,獻給了這場最純粹的演唱會。
弗雷迪.莫克瑞和皇后樂隊吉他手布萊恩.梅在演唱會末尾再次登臺,弗雷迪披上了一件純白的長外套,在布萊恩的木吉他和弦中唱起了「Is This The World We Created?」歌詞中寫道,「看一看我們造成的災難,人群中到處都是孤獨的面龐。如果上帝從天堂俯瞰,他對這一切會怎麼想。」
隨後燈光熄滅,整個體育場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當一束追光燈亮起,人們陷入了更深的驚訝之中,披頭四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坐在白色的鋼琴旁,深情地彈唱著那首經典的」Let It Be」。持續喧囂了一天的溫布利球場,隨著麥卡特尼飄揚的歌聲,漸漸陷入了飛揚的思緒之中。在這首歌的末尾,大衛鮑伊、吉爾多夫以及彼得湯森走上舞臺,站在麥卡特尼身後一起合唱著。
最後,Band Aid團體的成員們一起走上舞臺,一同演唱了那首」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彼得湯森和保羅.麥卡特尼將吉爾多夫扛在肩上,演唱會在眾人的合唱聲中結束。
雖然這場演唱會中有不少差錯和失誤,但仍然不影響其的精彩程度,那些插曲和意外,反而使得這場演唱會成為更加永恆的經典。
正如現狀樂隊鼓手鮑勃楊所說,「在那個情況下,人們根本不在意你演奏的聲音了,只要你在那裡站著,一切就已經是完美的。」
真正完美的是,那些偉大的名字不僅站在那裡,他們還將自己最經典的一次演出留給了那個舞臺。
由於時差原因,美國費城的」Live Aid」演唱會比倫敦晚了兩小時開始。
在費城當地時間早晨八點五十一分,音樂終於在約翰.甘迺迪體育場響起。
率先登場的,是美國民謠皇后瓊.貝玆,她演唱了經典的聖曲」Amazing Grace」以及演唱會主題曲」We Are The World」。
在下午四點二十七分,天后麥當娜登場了。
儘管當時室外溫度達到了35攝氏度,麥當娜開場時卻說,「無論如何,我今天不會脫掉任何一件衣服。」
她以此回應自己之前的不雅照事件。
活力四射的麥當娜演唱了三首歌曲,她拿著紅色的手搖鈴,在舞臺上揮灑著自己的活力,精彩程度不亞於超級碗的表演。
夜幕降臨之後,從倫敦趕來的菲爾.科林斯來到了甘迺迪球場的舞臺,在觀眾雷動的掌聲中再一次完成了自己的表演。
不久之後,搖滾界的兩位巨人登上了舞臺。
滾石樂隊主唱米克.賈格爾和蒂娜.特納登場,兩人一起演唱了」State Of Shock」以及」It’s Only Rock』n Roll」。
在表演後段,不羈又淘氣的米克.賈格爾扯掉了蒂娜.特納的裙子,使得她只能穿著緊身連衣裙完成之後的表演。
這一幕也成為了這場演唱會一個經典的時刻。
隨後,偉大的鮑勃.迪倫嘴邊掛著一隻口琴,拿著吉他站上了舞臺。
與他同行的還有滾石樂隊的吉他手基思.理查茲與羅尼.伍德。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灘上安眠。」舞臺上的鮑勃.迪倫仍然是自由獨特的,他為觀眾演唱了他的經典之作《答案在空中飄揚》。
在演唱過程中,鮑勃.迪倫撥斷了吉他的琴弦,一旁的羅尼.伍德將自己的吉他遞給鮑勃.迪倫,自己彈起了空氣吉他。
演唱會在三人明珠落玉盤般的吉他聲中走向結尾。
最終,參與演出的大部分歌手重新回到舞臺,他們擠在不算寬敞的舞臺上,又一次合唱著」We Are The World」,那些偉大的音樂家站在一起,放下了平日裡的浪蕩與張揚,用最樸實的情感發出呼喊。
因為他們的存在,人類在那一刻是緊密相連的。
從倫敦時間中午十二時至費城時間夜晚十一點,這場曠古爍今的演唱會共持續了十六個小時。
全球有超過十五億觀眾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了這場演出,吉爾多夫等人也通過這場演唱會籌得了8000萬美元的慈善款項。
這場無與倫比的演出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在此之後,還有多場類似的活動在全球展開。
中國的歌手們聯合錄製了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港臺的音樂人在羅大佑的帶領下創作了歌曲《明天會更好》。在2005年,一群同樣偉大的歌手追尋著」Live Aid」的腳步,舉辦了盛大的」Live 8」慈善演唱會。
同時,」Live Aid」演唱會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片段,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來自於U2樂隊的表演。
在U2樂隊演唱歌曲」Bad」時,溫布利大球場前排的觀眾發生了擁擠。
U2樂隊主唱博諾發現一位女性觀眾有生命危險,立即招呼安保人員去將她帶離觀眾區。
但由於現場太過喧囂,安保人員無法聽清博諾的話,情急之下,博諾翻身跳下舞臺,與安保人員一起將那位觀眾拉出了觀眾席的隔離欄。
博諾將驚魂未定的觀眾摟住,拉著她的手在舞臺下的泥濘裡跳起了舞。
這一幕像極了那些參與」Live Aid」演唱會的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們離經叛道,但他們也會因為生命和愛所動。
他們腳踏在泥濘裡,仍然歌唱舞蹈。
高曉松在回憶八十年代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海面上全是燈塔,把海面全部照亮。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即使後來燈塔都熄滅了,海面上一片漆黑,我們也基本知道要走向哪裡。」
「Live Aid」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也是那些音樂大師們的結晶,他們就像人類皇冠上那些鑽石,雖然帶著稜角,但他們內心的理想與愛使得他們璀璨明亮。
正如傑克.尼克爾森在」Live Aid」演唱會中介紹鮑勃.迪倫時所說,「有的藝術家代表著自己,有的藝術家代表著整個時代。」
那些偉大的藝術家們帶給整個時代的,是對自由與愛的呼喚。
人類是幸運的,在生活的泥沼中,有音樂與偉大的靈魂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