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做好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準備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揭秘中國「模擬航天員」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30歲的王在,或許是中國參加真空實驗最多的人。除了「航天員系統總體室主管設計師」的頭銜,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模擬航天員」。

    真空,是中國航天員將在神七任務中首次面臨的環境。從2004年至今,王在曾先後6次進入低壓艙,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完成了兩項任務:測試艙外航天服在真空中的工作性能,編寫神七航天員的出艙活動程序。

    身高近1.80米、健康結實的王在,是通過醫學選拔後成為「模擬航天員」的。但低壓艙裡的真空環境,仍然讓他產生了耳膜疼痛等輕微不適。「跟飛機起降時耳朵的感覺差不多,但低壓艙和艙外服加減壓力的過程比飛機起降更快。」

    航天員的培養和訓練,在我國是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究竟什麼樣的訓練才是有效的?很多項目,不得不在實踐中一邊摸索,一邊制訂訓練方法。而14名航天員是國家的「寶貝」,不能什麼實驗都讓他們親自去做。因此,中國航天員中心組建了一支特殊的隊伍:「模擬航天員」。

    據航天醫學工程總體研究室主任劉偉波介紹,「模擬航天員」由科研人員、教員和鍛鍊員組成,他們的任務是通過實際體驗總結航天員訓練方法,並培養一支滿足任務需求的教員隊伍。

    在進入載人航天領域之前,王在是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和國家一級桌球運動員。原本作為航天員體育教員招入中國航天員中心的他,並沒有從事自己的專業,而是走上了航天員選拔與訓練的科研之路。

    從離心機、轉椅訓練到高空跳傘、海上救生,凡是挑戰生理極限、具有風險的訓練和操作,王在和他的「模擬航天員」同事們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出艙行走,是神舟七號的新課題。在青島的水下「實驗室」,教員們一次次負重進入10米深的水下,每次工作時間長達5個小時。出艙程序和操作規範,就這樣在比地面多出1個大氣壓力的環境中一次次修改、完善。

    航天員進行的所有訓練,醫生也幾乎都體驗過。航天員首席醫監醫保醫生李勇枝博士說:「野外生存訓練,我們和航天員一起在大森林裡待了72個小時;跳傘、水面濺落,我們也硬著頭皮往下跳;體驗火箭上升段的振動,我們醫生鑽進模擬器,震得腮幫子又酸又疼。可以說,哪裡有航天員,哪裡就有我們。」

    對於風險,「模擬航天員」們瞭然於心。

    「每次進低壓艙之前,我都沒有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王在說,「不過,他們知道後並沒有責怪我。他們和我一樣,對我們的科研團隊和訓練設備有信心。」

中國具備培訓外國航天員的技術能力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中國航天員中心負責人24日向記者表示,中國在技術上已具備培養外國航天員的能力。

    航天員中心主任、航天員系統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陳善廣說,選拔和訓練航天員,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自主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一項重要標誌。兩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表明中國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航天醫學工程學科和航天員訓練體系,具備了獨立培養航天員的技術能力。

    承擔中國航天員培訓任務的中國航天員中心是世界上第3個航天員中心,承擔著載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員選拔訓練、航天員醫監醫保、航天服和航天食品研製、航天特因環境的影響防護、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研製等任務,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的搖籃」。

    針對神舟七號航天員的出艙任務,中國航天員中心成功研製出艙外航天服、飛船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等產品和失重水槽、低壓艙、出艙活動程序訓練器等大型地面設備。陳善廣說,這些設備既與國際基本接軌,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出艙活動順利完成的話,表明我們具備了出艙活動的訓練能力,我們培養航天員的能力又將前進一大步。」陳善廣說。

    從1998年至今,中國航天員接受了10年的培訓。

    「實際上,到2003年,他們已經全部具備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能力,這之後的訓練主要是針對具體的任務。」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說,「10年的訓練時間與國際上相比,不算長也不算短。」

    「載人航天規模龐大、技術複雜、耗資巨大,國際合作是必然趨勢。」陳善廣表示,培養國際性航天員,是中國航天員中心未來規劃中的一個目標。

專家展望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展前景

    新華社酒泉9月24日電(記者張汨汨)「一個系列,兩種推進劑,三種模塊」是火箭專家們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規劃的藍圖。

    「新一代運載火箭已經呼之欲出,許多關鍵技術的攻關進展順利。」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

    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總體發展思路包括:

    思路一:兩種推進劑。

    現有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進劑有汙染、毒性大,生產和使用都不方便。新一代火箭將使用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兩種新型推進劑。

    「液氧煤油和液氫液氧燃燒後形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無毒無汙染。」荊木春說,新的推進劑資源豐富,生產方便,價格便宜。它們所組裝的高壓補燃發動機性能高、推力大,更加安全可靠。

    思路二:三種模塊。

    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由5米直徑模塊、3.35米直徑模塊和2.25米直徑模塊等組成,不同的模塊進行不同的組合,可以滿足不同的任務需求。

    「模塊化的組合設計,可以克服目前我國火箭『型號多、功能單一、研製重複』的缺點,有助於實現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荊木春說。

    思路三:一個系列。

    三種模板進行不同組合,可以組成大、中、小各種構型的運載火箭,既可以發射空間站,也可以發射小型衛星,包括我們目前能夠發射衛星的所有序列都能覆蓋到。

    「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不僅會大大提高我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提高我國在世界航天發射市場的競爭地位,也將為我國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打下牢固基礎。」荊木春說。

中國志願者助推神舟七號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白瑞雪、孫彥新)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了解到,神舟七號任務備戰期間,從普通人中徵召、選拔的志願者第一次參與了中國的大型航天醫學實驗,為航天生理機能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2007年11月,由21名志願者參加的國內首次中長期「頭低位60天臥床實驗」,在中國航天員中心啟動。

    這項取名為「地星一號」的實驗過程長達60天,報名並通過選拔的志願者,持續平躺了1440個小時,吃喝拉撒、洗臉刷牙全部在床上完成。

    「剛開始的第一天我覺得很好玩。7個男人在一間屋裡,有足夠的時間侃大山。」一位志願者回憶說,「到第3天,就不覺得這日子是享受了——我開始頭暈目眩……我幾乎不去算日子了,老師告訴我們實驗過去了一半,我們既高興又沮喪……最後的兩三天特別漫長,我幾乎整夜沒有合眼……實驗樓外的計時器終於響起來了,那是起床的鬧鈴嗎?我們終於可以起床啦!」

    實驗的最初目標是,至少15人完成60天臥床實驗。到實驗結束時,參加實驗的21人全部完成。他們每天的生理狀況測試結果,為太空失重對人體心血管的影響、阻抗振動對空間骨丟失和肌肉萎縮的對抗作用、失重狀態下中國傳統中藥對人體的防護作用3大主要實驗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數據。

    這項實驗的技術負責人、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博士說,隨著神五、神六突破了載人航天的一些核心技術,能否克服失重對身體的影響從而實現長時間在軌駐留,成為中國進一步探索空間的一個關鍵問題。而「頭低位」臥床實驗,則是世界各國公認的研究人體失重狀態身體機能的最好方式之一。

    「我們都知道,堅持躺60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雖然不少人在中途有過退出的念頭,但志願者們最終都以驚人的毅力堅持下來了,我們非常感動。」李瑩輝說,「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全國人民的支持。」

    香港中文大學等也共同參與了這次實驗。

相關焦點

  • 「神舟」七號飛船運抵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七月一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試驗大隊飛船研製隊伍,在「神舟」七號飛船研製誕生地——北京航天城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舉行宣誓出徵儀式,即將奔赴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圖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右)向「神舟」七號飛船總指揮尚志授發射試驗隊隊旗。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酒泉7月10日電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今天從北京空運抵達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轉運至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這標誌「神七」任務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   9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 人民日報記者 雷 聲攝  新華社酒泉9月25日電(記者孫承斌、李斌、鄒聲文)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7月10日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新華社甘肅酒泉7月10日電(唐振宇、王豔梅)神舟七號載人飛船10日上午從北京空運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下午轉運至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這標誌神七任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載人航天發射場總裝測試廠房將進行單艙組裝、氣密性檢查、電性能測試等,然後完成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艙總裝。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人三度登太空
    荊楚網消息 (湖北日報) 北京時間9月25日21時10分04秒,我國航天事業又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1時19分43秒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親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飛船發射。  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同志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 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 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組圖)
    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趙建偉攝)(10月12日9時0分0秒,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2008年09月25日 23: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北京時間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 快訊: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升空
    快訊: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發射升空 2008年09月25日 21: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酒泉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二十五日晚九時十分許,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發射
    本報綜合消息 原定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本月底升空。具體時間預計會在北京帕運會閉幕至「十一」國慶前。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隨「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員中,將有1人執行艙外行走任務,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
  •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
    圖說中國載人航天——「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升空 (10/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新聞—科學網
    6月11日傍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順利點火升空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據了解,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此次是第三次飛赴太空,而航天員陳冬則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任務。
  • 神舟七號飛船:載人 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 manned 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新華社酒泉9月20日電(記者 白瑞雪、張汨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20日透露,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徵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長徵二號F型火箭是中國目前唯一用於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它是在長徵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的基礎上,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研製的。
  •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2005年神舟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飛船系列之一。與「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差別,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2005年10月12日17時29分,航天員費俊龍打開神舟六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進入軌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 各地各高校歡慶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中國教育報》2008年9月26日第1版報導:    神七破蒼穹 師生盡歡騰         9月25日晚,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圓滿發射成功後陳仕川 攝     本報9月25日綜合消息 「21點10分,神舟七號飛船『點火』的命令響起後,在場的我們都屏住了呼吸。我被一個叔叔舉了起來,看得非常激動,還十分緊張呢。」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第五小學五年級學生原紅豆,興奮地向記者談起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的見聞。   今晚,原紅豆作為全國小學生的代表,親眼見證了神七成功升空的動人時刻。
  • 神七發射時間【神舟七號】神七什麼時候發射
    神七發射時間:9月25日至9月30日擇機實施——首選神七發射時間是9月25日晚9時10分左右最新消息:神舟七號飛船將於9月25日21:07時至22:27時擇機發射! 神7行程預測:「神7」9月25日發射升空,航天員9月26日或27日出艙活動, 9月28日返回地球,全程持續68小時。
  • 神州七號載人飛船系統
    伴飛小衛星    神舟七號飛船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 共和國聲音日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共和國聲音日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神舟七號發射現場:「5、4、3、2、1點火,起飛。」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第三個載人太空飛行器,載有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名太空人。指揮中心:「注意,我是北京,神舟七號,開始出艙。」9月27日16點43分,翟志剛在劉伯明的幫助下開始出艙。翟志剛一隻手固定身體,一隻手將軌道艙門解鎖,緩緩打開艙門。翟志剛:「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