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系統
「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的目的,是為了維修、裝卸、更換和回收太空飛行器及太空飛行器的外部設備。」專家稱,「神舟7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所謂的太空漫步應該是可以自由活動的;而神七太空人出艙是有一根特殊的繩子將他和飛船相連,人可以拽著繩子行動,也可以扒著飛船外設計好的把手行動。 |
太空衣
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頭盔透明密封。
出艙背包
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藉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構造複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伴飛小衛星
神舟七號飛船將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進行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進行空間材料科學實驗,釋放伴飛小衛星等科學實驗活動。「伴星」上的立體相機可以提供飛船和太空人太空行走的即時畫面。 不過,歐洲軍事宇航界人士則不無擔憂地說,這一技術意味著中國飛船將具有「太空獵星」的能力,因為既然中國太空人有能力釋放衛星,當然同樣有能力「擄走」他國的衛星。 |
中國空間技術專家焦維新認為,就中國當前的空間技術而言,飛船發射小衛星難度並不高。衛星被釋放後,其自帶的控制系統能進行軌道制動,待調整到合適的軌道就會跟隨「神七」飛行。
之前,「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亦僅限於艙內。「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
2007年,中國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中國的長遠目標包括建立空間站和登陸月球。
逃逸系統
逃逸系統是載人航天飛船的必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太空人的「生命之塔」,也被形象地稱為火箭上的「救生艇」。增加了逃逸系統,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指標會大為提高。逃逸系統由低空和高空兩種逃逸發動機組成,低空發動機也叫「逃逸塔」,高8米,在飛船頂部,遠看形似火箭的避雷針。高空發動機安裝在飛船的整流罩上。逃逸系統的作用是,在火箭起飛前30分鐘到起飛後120秒,起飛後120秒到200秒整流罩分離兩個時間空間段內,萬一火箭發生危及太空人生命安全的故障,它可以拽著軌道艙和返回艙與火箭分離,並降落在安全地帶,幫助飛船上的太空人脫離險境。
遠望二號航天遠洋測量船
中國自主研製、自行設計的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日前在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式開工建造。它將作為中國「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隊的新成員,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海上測控支持服務。該船集當今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計算機等領域最新技術於一身。 |
滿載排水量有25000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可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航行。船上裝有S波段統一測控系統、C波段統一測控系統和脈衝雷達等大型測控通信設備。與老一代測量船相比,該船測控設備數位化、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水平明顯提高,可以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及導航定位系統等大型航天工程提供更強有力的海上測控支持,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是一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功能的、生活舒適的新型航天測量船。它具有滿足抗12級大風的能力,可在南北緯60度之間的世界海域航行;在各種情況下,都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航向穩定性。
這艘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將首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海上測控任務。
長徵二號F型火箭
該火箭成功將四艘神舟無人飛船送入太空,此次發射又作了68項改動。 「長徵」二號F型火箭作為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器,是以「長徵」二號E型即「長2捆」火箭為基礎,按照載人航天工程總體任務和技術指標要求而重新研製的。 |
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對記者說,從1992年開始研製的「長徵」二號F型火箭,可靠性指標達到0.97,航天員安全性指標達到0.997,是目前國內可靠性、安全性指標最高的運載火箭。
「長徵」二號F型火箭首次採用了包括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在內的55項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火箭全長58.3米,起飛重量479.8噸,是目前我國研製的火箭中最長、最重的。與發射「神舟」四號的那枚火箭相比,用於這次發射的火箭有68項小改動,其技術狀態原則上保持不變。
到目前為止,「長徵」二號F型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四艘「神舟」無人飛船送入太空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達到100%,其可靠穩定的飛行性能得到了檢驗。「這一枚火箭比前幾次『神舟』飛船發射用的火箭質量更好、測試更嚴格。」黃春平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發射中心海拔1000米,始建於1958年10月,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裡。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
幾十多年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綜合發射設施,擁有一支過硬的科技隊伍。先後發射衛星37顆,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史上多個第一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裡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後「神舟二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神舟五號飛船」,「神舟六號」飛船相繼從這裡成功發射。
在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發射場區的組織指揮,實施火箭的測試、加注、發射,逃逸塔測試,整流罩測試,人船箭地聯合檢查,船箭塔對接和整體轉運,提供發射場區的氣象、計量和技術勤務保障,並在緊急情況下組織實施待發段航天員撤離及逃逸救生。
在世界的23個發射場中,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前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齊名,能夠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為了做好神舟七號飛船降落回收的後勤保障工作,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已全力備戰。在籌備工作中,四子王旗旗委政府成立了「神舟七號」降落回收後勤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了保障工作具體事宜。同時專門成立了40人飛船回收應急分隊,抽組6臺車輛配合部隊開展地面搜尋和維護秩序工作。 |
在著陸場的選擇時,要考慮非常的周全。由於飛船運行軌道的特點,著陸場必須具備4個基本條件:一是必須在飛船多次經過的太空下面,或者說是飛船將從這個地區上空多圈次通過;二是場地要開闊,便於觀察和地面回收部隊調運;三是地勢平緩,地表要結實,保證飛船軟著陸後平穩等待回收;四是該地區天氣狀況良好。內蒙古中部地區屬沙質草原,地勢平坦開闊,無大的河流湖泊,屬大陸性氣候,全年乾燥,能見度高,當地人煙稀少。因此「神舟」飛船的主著陸場選在內蒙古中部草原上。另外,考慮到如果主著陸場遇到的惡劣氣象條件,可能會影響飛船正常著陸,又在甘肅酒泉附近建設了一個備份著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