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北為尊,喜歡面南背北,為啥秦始皇陵會頭朝東、腳朝西?

2020-12-05 西部人文地理

提示:中國人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呢?原因:南北太貴,買不起!這絕對不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在秦以前,至少中國西北方,是東西貴而不是南北貴,後來才普遍發展為南北貴過東西。因此,東西被老百姓掛在了嘴上,能「買」起了。

一、中心之國,為什麼南北貴過東西?

說起來,我們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就連東西南北也有說法。在古代,皇帝面南背北,為什麼要背北?具體有兩種說法:

一是,在宋代之前,北方的經濟要比南方發達,那些治理國家的皇帝們,大多出自北方,所以,有了以北為尊的說法。也許是「尊北」太久,面南而背北的皇帝們,把經濟相對較弱的南方就看成了蠻夷之地,就有了「北上南下」。上當然有貴,尊貴的意思,下呢,或許就是貧賤了。沒想到,這種習慣的形成與地理竟然巧合了起來,北方地勢高,南方海拔低,也便很科學地保留在至今日。

二是,可能因為面南背北太久,需要給這象徵王權的方位給予一定的神話色彩,也便有了將北邊視為「神位」的說法。皇帝坐在北邊,大臣們面對這個方位叩拜,顯得很神聖。但光有「背」與「面」的問題,似乎還不夠,還得有東西,而古人以東為首,以西為次。皇后和妃子們的住處分為東宮、西宮,以東宮為大為正,西宮為次為從;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廟,要建在皇宮的東側。這不但延伸了,現代漢語中的「東家」、「房東」等詞彙,還派生出了如今我們都極為常用的詞——買東西。

有人問:為什麼會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雖然南有點蠻夷或者貧賤,但重要的是它和北聯繫在了一起,以北為尊,北方有神位,太貴了買不起呀!

在這個基礎上,位於北半球的中國便有了「中心之國」的說法。早在周王朝就讓這說法得了印證——196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其銘文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意思是: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人們今天都說這是周朝初年,中國之名的最早由來,但這裡面分明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理想與秘密——中國不但是「中心之國」,還包括「周邊之國」。

這麼說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國語·周語》記載,周穆王時祭公謀父曾闡發過「五服」說:「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具體而言,即以王畿為中心,按相等遠近作正方形或圓形邊界,依次劃分區域為「甸服」、「侯服」、「賓服」(漢書作「綏服」)、「要服」、「荒服」,是為「五服」。

這「五服」就是周邊,就是天下,體現出的是中國文化的自信。而南北貴、東西賤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了。

二、中國西北,東西曾經貴過南北?

是這樣嗎?在中國,一開始就南北貴過了東西?回答當然不是,至少是不完全是。就讓我們從墓葬說起。

烏孫,我國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民族,其族屬到現在還弄不大清楚,按照一些古籍的記載,這個民族與匈奴差不多,所謂「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與匈奴人同俗」。但是,他們卻時常與匈奴兵戎相見,最終被匈奴由河西走廊趕到了新疆伊犁草原

上世紀六十年代時,考古工作者陸續在北疆地區發現了一些古墓群,運用測年的技術,學者們斷定這些古墓群大多屬於2000多年前的烏孫人,主要分布於伊犁河流域昭蘇縣的夏臺、波馬等處,另在塔城等地也有發現。其規模較大,有的一次發現就是數十座。

這些墓均為豎穴(大都有不同規模的木梓結構),多室(雙室或四室)墓為主,有少許單室墓。墓室均呈東西向,南北平行排列。這與中原漢墓顯然不同。但從死者「仰身直肢」看,又受到了中原葬式的影響,而「頭西腳東」,則又有羌族人的習俗。這就是說,烏孫人至少是在葬式方面受到了中原與羌人的影響,以此推斷,他們在平日的生活裡受這二者的影響已是不言而喻了。

讓我們再把地點向東移一些,河西走廊的玉門,火燒溝文化遺址。這個遺址是甘肅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出土於1976年。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遺址,距今約3700年。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範圍約20平方公裡,中心面積0.2平方公裡,距玉門市區20公裡。是一個羌人部落的文化遺址。

在火燒溝文化遺址,學者們發現墓葬的形式,大多是豎井帶臺的側穴墓,墓坑大多都是東西方向,呈長方形,並且屍骨都是「頭東腳西」。這與烏孫人是調了個兒的,但依然是「東西」。更為有趣的是,學者們還發現,火燒溝一些墓與墓之間的距離都是9米。對此,人們產生了一些聯想,即頭朝東即是證明他們崇拜太陽,或者嚮往東方、來自東方,而9則有某種神秘,除了古代的「九五之尊」、「九九歸一」,還有我們今天所說的長長久久的意味。

然而,不管是「頭西腳東」還是「頭東腳西」都說明了,西北方的少數民族是不崇拜南北而是喜歡東西的,至少是在史書上烏孫人的那個年代之前。

但是,因為今天有一些人不太了解這點,一旦看見這種現象,就說這些不是中國人了,很奇怪的。比方說,同樣是在河西走廊,有一個地方被稱作是羅馬人的村寨,其依據是除了在當地發現了一些紅頭髮、藍眼睛的村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在村寨的附近,人們發現了一古墓,「這些古墓的葬式頭東腳西的,與中原的不太一樣」。

如此一來,就有些把東西「賣」給外國人的意味。

三、喜歡東西不僅是少數民族,還有秦始皇

在中國西北,喜歡東西的僅僅是少數民族?答案當然不是。

我們要說的是,秦始皇陵也是坐西向東的,與歷代帝王陵墓的格局不同,非常奇特。為什麼呢?圍繞這個問題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認為,徐福一去杳無音訊,秦始皇親臨東方仙境的願望終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長生之藥,死後也要面朝東方,以求神仙引渡而達於天國。基於此,秦始皇陵坐西向東。

第一種認為,秦國地處西部,為了彰顯自己徵服東方六國的決心,死後仍要威懾東方六國。

第三種認為,秦始皇陵坐西向東與秦漢之際的禮儀風俗有關。根據有關文獻記載,秦漢時期從皇帝、諸侯到上將軍,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東。秦始皇天下獨尊,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坐西向東。不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據考察,陝西境內已發掘的917座秦墓,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秦公陵園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東方。秦人葬式的這一特點,越早期越為明顯。(《中國城旅遊》2015年06月)

這三種說法,最靠譜的也就是最後一種了,它說明,至少在戰國時的秦國、至少在秦國本土,人們是不喜歡南北而喜歡東西,東西是「貴」過南北的。什麼原因?與秦國當時所處的位置是分不開的。

西周時,秦人的祖先在省境東部,即天水地區定居下來,開始了由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而遊牧生活仍佔居主要的地位。戰國時期,秦國的疆域已達今甘肅的東南部。秦惠文王更元五年至更元十一年(前320至314年),秦國多次兵伐義渠,平定西部諸戎。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設置隴西郡(包括今天水、蘭州等地區,郡治今臨洮縣南)。通過一些史料可以看出,秦國當時在西北方的疆域可能還不止於此。

《左傳·駒支不屈於晉》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晉國和諸侯各國在向地集會,準備拘捕姜戎族的首領駒支。晉國大夫範宣子在朝會上親自指責他,說:「過來,姜戎氏!從前秦國人把你祖父吾離從瓜州趕走,你祖父吾離披著茅草衣、戴著荊條帽前來投奔我國先君……」

姜戎早年居於今陝西米脂縣及以北地區,是較早與華夏融合的西戎,周文王之祖母等人皆稱「太姜」,就是與這個民族通婚的原因。駒支是姜戎族的首領,他的故事告訴人們,秦人當時在西北方的疆域已經到達了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史記·六國年表》也說,「禹興於西羌,湯起於亳,周之王也以豐鎬伐殷,秦之帝用雍州興,漢之興自蜀漢。」雍州是中國漢族典籍《禹貢》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今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後改涼州。

秦國在這樣一個區域,難免不會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發生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所以,秦人也是喜歡東西的。只是後來的文化經過發展與交融,在全中國範圍內,南北才普遍「貴」過東西的。所以,我們說,中國人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原因是南北太貴了買不起,而這絕對不是一句開玩笑的話。

結語:最後附帶著說一句,周王朝的中心之國,根本不存在我們今天所說的少數民族,在中心之國周邊的民族或者國家,他們同樣是中國之人,而流傳下來的古籍與今天的考古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比如烏孫族、姜戎族等等。儘管,在他們的心裡東西曾經貴過,但最終還是被南北了。這體現出的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自信,還有包容,也是真實的我們的歷史。(文|路生)

相關焦點

  • 睡覺到底為什麼不能腳朝西、頭朝東?是迷信嗎?看完後你就知道了
    現在的社會,在人們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的雙重壓力下,大腦也會深感疲憊,睡眠質量跟著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很多人都想要睡覺,但是在需要睡覺的時間,大腦卻是非常清醒的。事實上,我並不知道你是否經歷過這種情況,這讓人很不舒服。說到「風水」,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很相信風水的。很多人會把床調整到合適的位置,避免一些不合適的風水。這樣的話,對睡眠質量也有好處,尤其是現在的老年人。
  •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才明白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才明白在家裡,老一輩們總說「枕頭睡不對,躺躺人就累。」睡覺就得是讓心臟先睡,等它放鬆了舒服了,人才能放心睡,這麼睡覺,人才能越睡越精神。還有這幾句「腦袋對風吹,身上暖烘烘,兩腳對風吹,醫生開藥方」「房子南北通,睡覺別開窗,穿堂風一吹,傷錢又傷身」「上床別亮燈,起早精神好」「想要睡個輕鬆覺,可別腳朝西來、頭朝東」。瞧瞧,從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這睡覺的學問還真不少,那今天咱們就好好說說這「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的道理。
  • 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頭朝東」?
    有人說:「要想睡得輕鬆,切莫頭朝西來腳朝東」,還有人說睡覺要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頭北腳南最好。這些說法和理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比如說,朝南北睡,是順著所謂的地球磁場的節奏,而朝東西睡,是橫著穿插所以會受到磁場影響,甚至引起失眠……那麼,睡覺與朝向真的有說法嗎?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首先要了解一下地球磁場。
  • 為什麼老祖宗說: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是迷信還是真實的?
    家裡很多長輩在平時教育我們的時候,可能會說:「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但是很多人在逐漸成長之後,會覺得這種話只是一種迷信,並不能相信。其實,這句話是具備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在睡覺的時候,如果頭朝東、腳朝西,真的可能會對睡眠的質量等情況造成影響。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
  • 為什麼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還不能朝左睡?有科學依據嗎?
    睡眠健康值得關注也引發了許多討論,例如常有「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的說法,也有說睡覺時不能面朝左的說法,那麼這些說法符合科學嗎?值得踐行嗎?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有人說「要想睡得輕鬆,切莫頭朝西來腳朝東」因為地球磁場的朝向是南北向的,朝南或者朝北睡就是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因而更容易入睡。而頭朝東,腳朝西是橫穿著地球磁場,故而得不到磁場作用的加成,反而會受磁場影響而引起失眠。
  • 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頭朝東」?難怪總睡不好,看完才知道
    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頭朝東」?有人說「要想睡得輕鬆,切莫頭朝西來腳朝東」。還有人說睡覺要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頭北腳南最好。這些說法和理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比如說,朝南北睡,是順著所謂的地球磁場的節奏,而朝東西睡,是橫著穿插所以會受到磁場影響,甚至引起失眠......睡覺到底應該朝哪個方向呢?睡覺的姿勢有沒有什麼講究呢?今天小編就帶你去了解一下睡覺那些事兒!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
  • 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的更新換代也很是頻繁。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會很大程度影響你後一天的工作質量。而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也和睡覺有關,老話有說「睡覺不可頭朝東、腳朝西」,有的人可能會對這句話很是不屑,覺得根本無跡可尋。都是老一輩的人迷信罷了,但我們卻恰恰不能小瞧了這些老話,老話都是靠著這麼多老人一輩一輩積累而總結的。雖然可能有的一聽很是可笑,但也有他的依據。
  • 睡覺時不能「頭朝東,腳朝西」,是真的嗎?睡錯的人後來怎麼樣?
    中國人對睡眠的講究由來已久,睡覺時不能「頭朝東、腳朝西」的說法就沿襲了很多年。時至今日,農村的大部分老人依然對此很在意,很多人年輕人卻不以為然了。由於房屋布局基本是坐南朝北,東西向睡覺已經成為了很常見的睡眠朝向。問題是,常見的睡眠朝向,就一定好嗎?
  •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
    俗語「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什麼意思文丨蟈蟈說事兒俗語是我國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財富,在歷史發展的長河當中,俗語對我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句俗語是:要想睡得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它想表達的是,如果一個人想睡得舒服,就不要把腳朝向西邊頭朝東邊。對於他們來說,這句話是有依據的。古人認為南北方向存在著磁場,如果我們按著東西方向睡,夜裡會受到磁場的影響,睡覺睡得不踏實,會出現焦慮、煩躁的狀況。如果利用磁場南北方向睡,就不會受到影響,夜裡就會睡的非常香。
  • 農村俗語「睡覺不要腳朝西」,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看完有數了!
    為了睡得更舒服,睡眠的質量更高一些,人們不僅會精心挑選床上用品以外,就連睡覺的朝向也格外的有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睡覺不要腳朝西」,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記得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睡,小孩子都喜歡新鮮的玩意,所以每一段時間都會要求換個朝向睡覺,不再南北朝向睡,而是東西朝向睡。但是每次提出這樣的要求都會被奶奶否決,當時奶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睡覺不要腳朝西、頭朝東」。當時覺得奶奶這樣說完全就是封建迷信的思想,直到長大以後知道磁場以後才知道「睡覺不要腳朝西」的原因。
  • 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頭朝東」?睡覺朝向真的有說法?
    有人說:「要想睡得輕鬆,切莫頭朝西來腳朝東」。還有人說睡覺要順著地球磁場的方向,頭北腳南最好。這些說法和理論聽起來似乎有道理。比如說,朝南北睡,是順著所謂的地球磁場的節奏,而朝東西睡,是橫著穿插所以會受到磁場影響,甚至引起失眠……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睡覺的那些事。1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我們先了解一下地球磁場。
  •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
    一個床頭朝東,一個床頭朝西,這樣睡覺的時候,肯定要有一個臥室頭朝東,一個臥室頭朝西。經常從網上看到有人說頭朝東睡眠不好,也有人說頭朝南睡眠不好。我個人認為。根據自己的睡眠習慣,喜歡頭朝哪邊就朝哪邊,只要能睡著就好。我相信睡眠好的人,朝哪個方向都可以睡得很香甜,而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哪樣都睡不好,跟頭朝哪邊根本沒有關係。
  • 世界第七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
    憑欄俯視,東端三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後面接著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一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後衛。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好一個遠古軍陣!身臨其境,恍若時光穿越到喊殺震天、戰馬嘶鳴的古戰場。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考古隊經過鑽探發現,是秦俑坑中的精華。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睡覺不能「腳朝西頭朝東」?睡覺的講究,今天總算知道了
    另外,還有部分人認為睡覺時不能夠腳朝西,頭朝東,這種說法是否有依據呢?很多人都認為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頭朝東,其實這種說法之所以會流傳出來,主要是容易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而導致睡眠質量降低。因此平時睡覺的時候儘量不要採取這種方式,但是習慣性腳朝西,頭朝東的人每天都這樣睡眠,形成習慣之後一般不會帶來負面影響。
  • 農村老輩人說的俗語「睡覺切莫頭朝東腳朝西」,至今還有道理嗎?
    在農村各種俗語也是比較多的,關於住房的俗語也有,比如「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而關於住房裡面安置的床鋪的俗語也有;農村老輩人說的俗語:「睡覺切莫頭朝東腳朝西」指的就是人們安置床位睡覺時頭腳的方向,不能頭朝東腳朝西,下面結合現實中人們安置床位睡覺的情況來分析看看這句俗語是否有道理:
  • 睡覺忌諱頭朝東,腳朝西,還有「3事4細節」需注意!失眠的人細看
    因此,民間有許多關於睡眠的俗語,如「三寸長壽,四寸無憂」、「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睡不得腳向西,頭向東」,以及「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等。這些古話,都是古人上千年來總結的經驗和智慧結晶。但現在,很多人表示完全沒聽說過,也絲毫不重視。「管它三七二十一,想怎麼睡就怎麼睡」。
  • 秦始皇陵:為什麼不繼續挖掘陵墓?專家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陵效果圖此前,中國和德國的考古學家對秦始皇陵墓進行了核磁掃描,他們不僅對墓的結構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還發現了埋在地下宮殿中的眾多建築群。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個墓坑目前是陵園城垣以內最大的墓坑。矩形形狀,從東到西長130米,從北到南寬100米。距離封土約200米,共有四條斜坡門道。在初步挖掘過程中,在坑中挖出了大量甲冑,這些甲冑均是石質,一個又一個地堆疊在一起。據統計,總共有87件石甲和43件頂石胄,這些石制盔甲製作精良,根據專家的初步評估,被認為是當時玉器加工技術的完美結合。
  • 很多老人相信「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影響我們睡眠好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神經的緊張或者是情緒的焦慮等都會引起睡眠質量變差,而有一部分老人相信睡覺不能頭朝東,腳朝西,這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中國古代講究陰陽學說,面朝太陽為陽,背朝太陽為陰,因此建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可以直接接受太陽的光照,增加室內的溫度,也就是典型的「聚陽」。而現代肯定是不怎麼相信陰陽學說的,那就用現代的知識來解答這個問題。
  • 沉寂千年的地下軍團 千年風霜不能侵蝕 秦始皇陵之謎
    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展廳。這個被稱為「世界文化遺產八大奇觀」之一的兵馬俑坑,面積廣達2萬平方米以上。一尊尊兵馬俑仿真人身高,最高達1.8米左右。塑造風格古典寫實,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地宮外側就發現了如此之精美豪華的隨葬品,而對秦始皇陵的發掘,目前只佔總體的1%,那麼,地宮內部又有多少寶物?神秘地宮在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裡面、在數百座地下陪葬坑中間,就是恢弘神秘的始皇陵墓了。它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格局仿秦都鹹陽,朝向是坐西向東。中國古代以朝南為尊,歷代帝王陵墓的格局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而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為什麼選擇坐西向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