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神山聖水遠古印記,地質時代新生第四季 — 悠久化石

2020-12-03 認真健康快樂生活

地質時代,地質學專業術語,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地質時代指只用地質學方法測定的冰期和冰期以前的時代。 不同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時代特徵也不一樣。

地質時代的單位:宙、代、紀、世、期、時。

地殼歷史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兩大階段。宙之下隱生宙分為太古代、元古代,顯生宙劃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之下劃分若干紀,如寒武紀、侏羅紀、第四紀……紀又分為二個或三個世,世下分若干期,世以上的劃分與名稱是國際性的,是世界統一的,世以下的劃分與名稱是按各地區實際情況來決定。與地質時代各單位相對應的地層單位宇、界、系、統、階、帶。年代地層單位:宇、界、系、統、階、帶。

地質時期及劃分:在地球形成與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巖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古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留下記錄。

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

地球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核俘獲宇宙高溫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開始的,到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的外殼的一段地質時間。

在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形成分層結構,由內向外:地核、內過渡層、液態層、外過渡層、外殼。

在地球表面,由於熔融物質凝固和收縮,形成張裂、溝谷、高山。由於宇宙天體撞擊,在地表形成大坑窪地。

地殼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由地表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地球最原始外殼開始到有沉積巖形成的一段地質時間。

地殼是由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和隕石共同組成的地球外殼,是地球經過長期演化後而形成的。

這一地質時期隨著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水和俘獲的水流動匯聚到張裂溝谷與大坑窪地中,形成地球上最初的水域海洋和湖。產生的氣和俘獲的大氣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氣圈。

進入太陽系前時期

這一時期是地殼已經形成到地球進入太陽系前的一段地質時間,是一段沒有陽光的地質時期。

在這一段的前期,地殼的風化、剝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強,高山被剝低,在溝谷和坑窪地中沉積了巨厚的原始沉積。

這一段的後期地殼活動變弱,地表溫度漸漸降低到冰點以下,形成全球性冰川。

進入太陽系時期

這一時期是太陽捕獲地球,地球進入太陽系成為行星。地球進入到了有陽光的顯生宙時期,是古生代的開始。

地球產生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地球是在和太陽赤道面大約23°26』夾角方向運行被太陽捕獲,成為繞太陽旋轉的行星。

地球被太陽俘獲,形成公轉和自轉。地球被太陽捕獲時地軸和軌道面是垂直的,地兩極終年無太陽光照,地球無四季。隨著地球軌道面向太陽赤道面演化移動,地軸發生在軌道面上的傾斜,有了一年四季變化。

這一地質時期,地球有了太陽的光照,形成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

在地殼,由於地球自轉形成由兩極向赤道的離心力;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地殼物質形成自東向西和由兩極向赤道方向的運動。形成高山、高原、溝谷窪地和平原。

地月系形成時期

這一時期是月球被地球捕獲形成地月系而開始的,地球進入到了中生代時期。

月球繞地球轉動使地球的引力場、磁場發生了變化,月球引力形成的晃動作用,地球外球發生旋轉形成地極和磁極移動。

生物界動物和植物發生重大變異、進化,形成高大樹木和大型的動物。

新生時期

這一時期一顆大彗星撞擊地球開始,地球進入到了新生代時期。

彗星的組成物有巖石、冰和大氣,冰裡存在著各種生物。這一地質時期地球增加了水、大氣和新的生物物種,原有的生物發生變異或進化,地球開始有了高級生物。

網絡電視中許多的穿越劇是朋友們非常喜愛的,倘若朋友們有機會穿越去了遠古地址時代,你會鑽研形成化石前的鮮活高級遠古生物物種麼,你最想發現、最想了解、知道的是什麼呢?一起來討論吧!

相關焦點

  • 「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打造「科普+」創新模式
    圖為發布會現場,嘉賓共同啟動「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項目。「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是我會為更好地宣傳我國古生物化石研究所取得的新發現、新進展,向社會公眾普及古生物化石科學知識,滿足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古生物,特別是恐龍的探索欲望及近距離接觸渴求,豐富人民群眾春節期間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而策劃的品牌主題展中的首個展覽活動。
  • 億年化石 留住生命的印記
    在中華奇石館,化石作為遠古生命留下的印記,安靜的出現在大家面前。這裡有曾經的世界霸主——恐龍,也有滄海一粟的昆蟲。
  • 禹州有個公園不簡單,擁有2.5億年植物化石,全國唯一古植物公園
    歷史文化悠久,當地有眾多人文景點,是一座優秀的旅遊城市。到過禹州的朋友,都覺得不虛此行。到禹州玩,說到底就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而且,古植物化石的堆積數達到了40層以上。專家還把這裡的地質構造命名為"禹州植物群"。
  • 宜賓發現遠古生物化石,專家推測屬於侏羅紀或白堊紀時代
    這塊石頭是否真的是化石?播報記者隨即聯繫了202地質隊的專家進行鑑定。 專家預測,該化石可能屬於侏羅紀時代或白堊紀時代,也就是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前。同時,專家介紹,從體型上來說,這塊化石的大小在宜賓也屬於比較少見的。 據了解,當打開石頭,一共發現了兩塊同樣紋路的石頭,另外一塊被壓在石堆下方,暫時無法看到。
  • 石化森林: 講述自然界地質變遷
    由於周圍地殼板塊結構複雜,火山、地震頻仍,在2000萬年前的地球演化階段形成了獨特的石化森林景觀,為人類提供了大量有關遠古植物群組成、特徵以及氣候條件的信息。 「不單是我們標註出來的幾處地質公園,整個萊斯沃斯島都是世界地質公園。」陪同我們參觀的地質公園園長尼科斯·祖羅斯指出。地質公園內站立著、倒伏著、交錯著的石化樹木講述著萊斯沃斯島有史以來的地質變遷。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化石獵人?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馮偉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化石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生物遺蹟,是古生物研究者探索自然生命歷史的重要證據。化石獵人的悠久歷史早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就發現了化石,並對化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疑惑。有的將化石視作神秘的器物,有的視之為可用的藥物,也有智者提出化石是遠古的生物,可以指示環境的變遷。自古以來,國內外不乏化石好愛者,他們對化石充滿無比興趣和愛好,甚至將終身奉獻給了化石挖掘和研究。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化石獵人?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馮偉民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化石是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生物遺蹟,是古生物研究者探索自然生命歷史的重要證據。化石獵人的悠久歷史早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就發現了化石,並對化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疑惑。有的將化石視作神秘的器物,有的視之為可用的藥物,也有智者提出化石是遠古的生物,可以指示環境的變遷。自古以來,國內外不乏化石好愛者,他們對化石充滿無比興趣和愛好,甚至將終身奉獻給了化石挖掘和研究。
  • 徒步雨崩,卡瓦格博神山下的神瀑,藏民不遠千裡萬裡也要來洗禮?
    名稱起源,據說是源自神瀑附近的「石篆天書」神瀑,據說是卡瓦格博山神從天上取回人間的聖水,可以淨化人的身體與靈魂。神瀑雨崩徒步路線是我國境內的一條史詩級徒步路線,被廣大驢友們譽為「地球上最後一片世外桃源」「上有天堂,下有雨崩」「梅裡雪山腳下的曠世桃源」「神山聖水下的世外之地
  • 老漢發現"恐龍蛋化石" 專家疑為遠古石結核(圖)
    「恐龍蛋化石」。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經過省博物院自然館工作人員的初步鑑定,這兩顆「恐龍蛋化石」可能只是遠古時代的石結核。    昨日,七旬老漢黃果竹來電反映,他在福州晉安區新店桂山新村附近的一處工地發現這兩顆「恐龍蛋化石」。    「這兩顆石塊拿起來很重,顏色有點紫紅色,又和電視裡看見的恐龍蛋化石相似,我認為就是恐龍蛋化石。」
  •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
    三葉蟲化石上的人類腳印:那些不為人知的遠古文明文/高登權人類文明,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從石器的製作開始到今天的高級文明,這是目前我們比較清楚的人類文明,這一文明的時間大概在10000年左右,超過一萬年,用現在的科學來進行分析,原則上是沒有人類文明的。
  • 中國「最美」地質公園,有長5米的龍化石,你知道是哪裡嗎
    如果小編提到地質公園,很多網友腦子裡應該會第一時間想到國外的一些地質公園,另外,相信一些人對於國內張家界的地質公園也比較熟悉,但是大家我不知道其實我國貴州省裡也有一個地質公園,相當漂亮,和國家相比也完全不同。
  • 你看到的可能是遠古排洩物-化石
    化石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呢?化石:遠古時代的生物留存下的遺體 排洩物或遺蹟。這包括留下來的腳印,足骨和恐龍糞便等等。有時,人們會對其定義中的「遠古」有不同意見。但一般來說 如果你發現一塊超過上萬年的骨頭,大多數人會同意稱其為「化石」。
  • 貴州:四億多年前,地球生物大滅絕,專家,有古生物印記
    專家用地質錘在亂石中隨便敲開一塊石頭,就出現大量的化石。據專家介紹,筆石是筆石動物的化石,由於其保存狀態是壓扁成了碳質薄膜,很像鉛筆在巖石層上划過留下的痕跡,因此被科學家命名為「筆石」。而在堯龍山的另一處叫埡口的小村寨附近,為區域內最為知名的韓家店地質剖面測制地,在距剖面不遠的地方一處粘土巖中,發現了大量的腕足類化石。腕足類化石,長得有些像現代人吃的貝類海鮮。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這份記憶,一直埋藏在時光中,直到上世紀20年代。1923年,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將軍頂西南的紅色地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對譚錫疇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並命名為中國譚氏龍。
  • 探秘前寒武紀地質時代的古老化石
    地球在46億年前從星際塵埃雲中凝結形成, 這標誌著一個巨大的地質年代的開始,稱為前寒武紀時期。此時的地球,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很低,呼吸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既沒有動物也沒有植物。從太空中看,今天我們熟悉的大陸在那時都不存在,陸地的形狀和排列是完全不同的。前寒武紀持續了40億年的時間,是隨後的顯生宙的8倍。
  • 綦江地質探秘之三:綦江古生物 化石密碼
    大自然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巨變之後,留下了大量化石。綦江境內就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數量眾多、類型獨特,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國內罕見、世界少有,成為世界恐龍化石中耀眼的明星。目前,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收藏有680件地質標本。如果地球的歷史是一本史書,那麼,古生物化石就是史書中精彩的文字,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留地球珍貴的史籍。
  • 與家國同心 偕時代同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新生思政第一課
    9月20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王焰新以「與家國同心偕時代同行」為主題,為全體2019級新生上了一堂語重心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校長王焰新為2019級新生講授思政課現場。張玉賢 攝  課程伊始,王焰新帶領同學們回顧了地大的光榮歷史。他說,指南針、地質錘和放大鏡是地質工作者的三件法寶。
  • 科學家在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
    新華社南京8月17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近期在我國貴州的雞窩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郄文昆、梁昆介紹,此次發現的海洋生物化石位於貴州省獨山縣,有3.85億年歷史。
  •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地球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世界上誕生了許多種奇妙的生物。這些生物有的能夠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經過不停的進化和演變,直到如今還依舊存活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