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四億多年前,地球生物大滅絕,專家,有古生物印記

2020-11-09 楊呄說旅


滅絕的海生群體動物筆石的化石

新聞報導,貴州遵義市桐梓縣堯龍山鎮一處山腳下的一條公路邊,有一處山體巖石垮塌體。專家用地質錘在亂石中隨便敲開一塊石頭,就出現大量的化石。

據專家介紹,筆石是筆石動物的化石,由於其保存狀態是壓扁成了碳質薄膜,很像鉛筆在巖石層上划過留下的痕跡,因此被科學家命名為「筆石」。

據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胡歆睿、張國祥等地質專家介紹,在距今4.3至4.6億年前,現在的位置還是一片海洋,在約4.6億年時,地球上生物經歷了一次大的滅絕,約 4.4億年時,生命開始復甦,筆石就是古生物復甦後當時最為繁盛的古生物。

筆石是一類已滅絕的海洋群體生物,隸屬於半索動物門。現在所見的化石,是筆石蟲體所分泌的骨骼,稱為筆石體。筆石體有幾毫米到幾釐米長,寬一至三毫米。

筆石有的長得像鋸齒,有的長得像釘耙,所以地質人形象地給他們取名為 " 鋸筆石、耙筆石 "。

經專家在現場考察發現,這一堆亂石中有直線型、曲線型、環形、太陽形等多種筆石化石。在一塊只有幾十平方釐米的石塊上,就有密密麻麻的數十條筆石化石,種類和數量都十分豐富,當時生物的繁盛可見一斑。

而在堯龍山的另一處叫埡口的小村寨附近,為區域內最為知名的韓家店地質剖面測制地,在距剖面不遠的地方一處粘土巖中,發現了大量的腕足類化石。

腕足類化石,長得有些像現代人吃的貝類海鮮。化石為兩瓣殼體,而兩瓣殼大小不相等,但每瓣殼兩側對稱,外殼紋飾主要為同心紋和放射紋,在這一帶最為常見的是貴州搏扭貝,是四億多年前海洋底部棲息生活的代表性化石之一。

這些化石個體都很小,用地質錘敲開巖層,還會發現更多的腕足類化石。在其中一塊約40-50釐米的平滑石面上,大大小小分布著數十個腕足化石,其密集程度令人驚嘆。據專家介紹,堯龍山一帶發現的化石主要有角石、珊瑚、腕足、筆石、三葉蟲、海百合、藻類等化石,化石極其豐富,充分體現了貴州 " 沉積王國、古生物王國 " 的特點,是地質科研、地學研學教育、地質科普體驗、化石標本採集等不可多得的研學基地。

貴州遵義市桐梓縣堯龍山鎮一處山體巖石垮塌,

據悉,四億多年前古化石,引來武漢地質大學及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的地質專家研究,找尋遠古的古生物印記。


相關焦點

  • 海內外專家為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群申遺建言獻策
    海內外專家為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群申遺建言獻策 2017-06-28喬啟明 攝   中新網關嶺6月28日電 (周燕玲)貴州關嶺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國際研討會28日在此間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關嶺化石群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建言獻策。海百合化石。
  • 院士專家校園行 | 地球如何形成?恐龍如何滅絕?專家帶你一次性了解...
    >專家簡介:劉金山❑ 地質學教授、著名博物學家及寶玉石學家❑ 現任廣州市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廣東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家當前,多數科學家認為宇宙始於15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因為宇宙大爆炸,才開始有了時間、空間以及由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物質,並逐漸形成了幾千億計的星系。而根據被廣泛接受的星雲假說模型,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始於46億年前一片巨大分子雲中一小塊的引力坍縮。地球是宇宙按一定規律演化到一定的階段的結果。
  • 專家在貴州凱裡找到古生代六個紀古生物化石
    新華網貴陽9月13日電(記者 周芙蓉)有關專家通過在貴州黔東南的凱裡市野外實地考察,找到完整的古生代六個古地質海相地層。  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巫宜山的帶領下,幾年來有關人員經過160多次野外實地考察探明了凱裡市範圍內的古生代地層和古生物資源,共採集到了2萬餘件古生物化石標本。
  •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曾經南北極是地球上的淨土,如今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面目全非。無數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直線上升,遠古生物的重現天日,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許多在南北極生存的生物沒了家園,每天要為溫飽的問題發愁。
  • 「古生物王國」貴州將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網貴陽5月3日電 (記者 何雲江)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的貴州省正積極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貴州是國際地質學界公認的「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古生物化石庫。近幾年來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其化石數量之多、門類之廣,令世界矚目。
  • 研究者稱2.52億年前地球高溫導致生物大滅絕
    史上最大生物滅絕原因找到了核心提示近日,中外古生物研究團隊對距今2.52億年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進行了研究,原來,「高溫」是滅絕的致命殺手!這一成果被刊登在權威的《科學》雜誌上,又被媒體所廣泛報導。而高溫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 每年滅絕3萬物種 地球生物正面臨新一輪大滅絕?
    我國近年來開展的二疊紀末大滅絕在海陸相地層記錄中所反映的模式、石炭紀—二疊紀植物群與古氣候演變、石炭紀—二疊紀的「金釘子」和高解析度地層對比、定量古生物學和地層學研究等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自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以來共發生過5次大滅絕,其中發生在古、中生代之交的,即二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規模最大,對生物發展的影響也最為深刻。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院士曾撰文指出:「這是一次超級大滅絕,海洋生物的種類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以下,生態系統也徹底得到更新,成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界石,其他各次的滅絕都遠不及這次大滅絕,也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
  •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_奧陶紀末大滅絕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末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輻射使得當時地球上的廣大海洋從水深1M的沿岸到水深1000M全部都被不同生態類型的海洋生物所佔領海洋生命系統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隨之也誕生了以腕足動物、投足動物、苔蘚動物、棘皮動物和筆石組成的古生物演化動物群,取代了以三葉蟲為主的寒武紀演化動物群,海洋霸主也開始易主(恐蝦類被頭足類的角石所取代)然而,死神也在悄悄接近在約4.4以年前的顯生宙第一次大滅絕降臨,橫掃海洋85%的物種
  • 地球首次生物大滅絕持續時間僅20萬年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  進入顯生宙以來,地球一共發生過5次全球性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其中,發生在4億多年前奧陶紀末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其持續時間、過程和具體發生機制一直存在爭論。  科技日報記者6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一個由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揭開了這層神秘面紗。
  • 新知| 來自史上生物大滅絕的啟示——人類:年輕物種保護好地球
    交匯點訊 近日,周刊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一個由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固體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新近發現4億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現的首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僅發生在短短20萬年之間。這一成果,為人類精確研究大滅絕的成因和發生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  地球為什麼會發生生物大滅絕?研究大滅絕有哪些重要意義?
  •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時間表公布
    解說: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公布一項重大研究進展:地球歷史中最嚴重的生物滅絕事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是地球溫室效應所致。大滅絕持續時間從最初認為的1000萬年,被卡定在極小的20萬年內。同時,海洋、陸地生物幾乎是在地質歷史中的「一瞬間」遭到毀滅性打擊。
  • 中科院專家: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緣於溫室效應
    在生物演化的「長河」中,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曾造成95% 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陸地生物物種滅絕。對這一「大滅絕」事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由溫室效應引發,其滅絕速度遠超早前認識。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期被刊登在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期刊——美國的《科學》雜誌。
  • 地球生物大滅絕,或與太陽伴星有關
    古生物學家通過北極圈冰土層發現古生物遺蹟研究發現,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至少出現過5次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目前未曾有最終定論
  • 盤點地球上最有可能被科學家復活的10大遠古滅絕「猛獸」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重新復活古生物變成可能,其中就有10種遠古生物極有可能重現,這10種遠古生物中,大部分都是曾經地球上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劍齒虎,一種長著巨大獠牙的神話般的動物,早在10000年前就滅絕。科學家在拉布瑞亞焦油坑裡獲得了劍齒虎的DNA,但無奈並不完整。雕齒獸在11000年前從地球上消失,它們像極了甲殼蟲汽車一樣大的巨型犰狳。
  • 遠古的災難——規模空前的生物大滅絕(三)
    華南地區保存有古生代最高層位的生物礁,發育有相當完整的生態序列。穿管海綿的分異度在晚二疊世期間也表現為明顯的增加,在貴州紫雲,二疊紀長興期最晚期生物礁的發育達到極盛時期,表現在礁相範圍進一步加寬,礁組合和巖相的分異更為明顯。另一需要指出的是,礁生態系在長興期的繁盛,指示了當時環境的相對穩定。
  • 南京地質專家:人類或正"製造"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沒有人類的幹預,我們應該生活在一個物種高度繁榮和快速繁殖的時代,而不是面臨物種迅速滅絕的時代。」人類可能正在用自己的雙手「製造」一場大規模滅絕。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漢奎在新書《古災害——生物滅絕》的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
  • 有沒有躲過地球五次大滅絕的生物?
    如果我們考慮躲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的生物時,考慮上進化這個因素,那麼今天倖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躲過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危機的生物。 如果不考慮進化這個因素,那麼幾乎沒有任何生物能從生命開始出現,一直演化到今天。
  • 貴州龍化石都有哪些特徵?
    貴州龍化石大小也有兩方面要求,一方面指貴州龍化石大小,一般來講(僅指一般,個別珍惜小的例外)大的化石要比小的更難尋覓,如兩米多長的象牙化石肯定比一米多的價值大,一米多的牙齒板化石肯定比30公分的難找。另一方面,大化石巖託要比體小的化石巖託好。
  • 生物大滅絕之二——三疊紀末大滅絕研究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為此, 21 世紀初IGCP458項目組織地層古生物、沉積、地化、年齡、古地磁和巖礦等專家, 加強分類系統學和古生物地理學, 生物地層與地質的高分辨年代結合, 用地化方法辨識環境擾動, 用統一的地球系統觀來重建這次大滅絕的過程。
  • 史上最大恐龍滅絕案發生在2.5億年前 持續20萬年
    據介紹,重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共有6次,其中人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但是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表示,比起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一次生物集體滅絕案,恐龍滅絕的規模要小得多。  2.5億年前,95%的海洋生物以及75%的陸地生物都在「短期」內忽然神秘消失,大量的生物「蒸發」殆盡,整個海洋、陸地都陷入死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