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工資不高的人,特別喜歡操心國家國際大事?
悟空問答上這個問題,竟有6128人回答。
看來,朋友們的傾吐欲很強烈啊。
今天我還在一個群裡感慨:
我這輩子是完了。
從小被我母親嚴管,小時候放露天電影,三五百米之外都不讓我去看,鄰居的姐姐叔叔們,左保證右保證,帶去了。才放完一個片子,就跑到人家坪裡面到處喊……
我沒有任何的冒險精神。讀大學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沒有任何人告訴你設定一個方向怎樣怎樣怎樣。找工作,第2份工作找了4個多月,瘦了15斤,把我嚇得要命,找到新工作,做了7年多工資不高還不敢換……
最近我總在想,再過10年就挨著50歲了,感覺如果還要衝的話,這就是最後的十年了……
房沒房,錢沒錢,守著老婆和兩個娃,跟著父母。
你們玩過的吃過的做過的我都沒幹過。
我身無長物,囊無餘銀,還天天想著指點江山……
寫這話時,我已經寫了整整十年時評了。
最開始是一天不寫就不舒服,覺得總有什麼任務沒完成;
後面幾年,娃娃也開始大了,事也多了,才寫得稀了。
我的人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有的只是平平凡凡。
也努過力,但沒賺到多少錢;
雖然衣食無憂,但還得求老天保佑,一家都健健康康,否則,必然會返貧。
我這樣的人,不就是題主所言的那種嗎?
早在1951年,美國碼頭工人哲學家埃裡克·霍弗就在《狂熱分子》中如此剖析:
一個人愈是沒有值得自誇之處,就愈容易誇耀自己的國家、宗教、種族或他所參與的神聖事業。
為何要如此?
因為,當我在誇耀後面那些的時候,身為其中一分子的我,不也挺厲害的嗎?
就如我每月只拿三千塊,但跟網際網路巨頭們一平均,那可就不少了喲。
有人要講了,這不就是自我安慰嗎?
對的,人都是需要慰藉的。
尤其是,處在中下層的人,失意的人……
不想辦法撫平他們的心傷,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在埃裡克之前53年,法國作家勒龐寫了本叫《烏合之眾》的書,看得讓人冷汗直流,感覺自己被他隔著歷史時空,放在了解剖臺上,條分縷析,思想已然毫無隱私:
群體只擁有簡單和極端的感情。他們全盤接受或一概拒絕被暗示給他們的意見、主張和信仰。把它們當作絕對正確或是完全錯誤的東西……
人們經常經榮譽、名譽、宗教和祖國的名義,讓群體中的個人做出犧牲,而且往往要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對群體來說,個人利益很少能成為主要動機……
自文明誕生以來,群體一直在受幻覺的影響。他們把高大的殿堂、雕像和祭壇獻給製造幻覺的人……
群體從來不渴望真理。面對他們不喜歡的明顯事實,他們會轉過身去。寧可把謬論奉為神明,只要這種謬論吸引他們。誰能讓他們產生幻想,誰就能輕易地主宰他們;誰試圖破滅他們的幻想,誰就將永遠成為他們的敵人……
這兩人說的話,看起來何等睿智啊!
在勒龐的眼中,我以及跟我一樣的人,是異質性群體。
「可以由任何人組成,不管其職業或文化程度如何……」
唯一把我們綁在一起的,就是對指點江山的愛好。
勒龐在書中,哀嘆嚴肅媒體越來越被群眾的喜好牽著鼻子走,喪失了向民眾傳播知識的能力……
122年後,不同樣也有很多人感慨嗎?
最後,說出幾點結論:
指點江山,誰都可以,不以有錢沒錢而論;
之所以說出沒錢人更喜歡如何如何,只因你也不是有錢人,不曉得有錢人說些什麼。
在網絡時代,指點江山,確實有點浪費時間。每天在微信群裡聊宇宙大事,讓我欲罷不能,又痛苦不已。
圖文來源:凱迪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