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討論這個實在沒意思,問題是行業之間差別太大,比如近期自願擇業的退役軍人一次漲3000元左右,地方退休同職人員漲200元左右,你漲十次也趕不上人家一次,以前在部隊幹了十年轉業費不到千元,現在呢?
退休金有差距,你們就想法縮小,上班的人工資有差距你們怎麼不想辦法縮小差距尼?你們認為退休金是白給的,所以可以隨便分配,是這樣嗎?有差距怎麼了?他上班時交的少,當然拿的少,我上班交一萬保險,你掙到一萬了嗎?年輕時不努力,現在找平衡來了合理嗎?什麼都搞平均,把你們拿出自己的錢來搞平均,你幹嗎?
現在物價飛漲,2千多工資生活費真不夠,生了病更沒辦法了,34年工齡只有2千5都不到,國家要多照顧退休工人,別只給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高工資。別再漲工資了,越漲差距越大,有人工資1000有人工資6000,掙6000的工作中有功勞貢獻大,應該拿高工資,退休了以後不再工作了都一樣了,雖然漲工資比例一樣,但是漲的金額差距非常大,差距大也沒關係,主要是一漲工資物價就漲,而且漲價的幅度像高工資看齊,這下去低工資的人生活越來越難[流淚][流淚][流淚] 別再漲工資了!高低工資差距我們認!但是別越來越大,讓低收入人群喝口粥吧!
應該分檔次調整。6千調整百分之五,3千就調整百分之十。1萬以上調整百分之一,9千調整百分之二,8千調百分之三,7千調百分之四,5千調百分之六,4千調百分之七,三千以按百分之十上調。老令傾斜政策照常進行。
這個問題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年年都是這樣計算,小學生都會計算。按百分比,收入高得更高,收入低的漲得少,差距越拉越大,企業退休的本來就比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退休金少得多,這樣調養老金,差距不是更大了嗎?有關部門的領導想不到嗎?
退休金6000與2300調整比例一樣是對的,為什麼呢?因為6000元退休金的一定是工齡長的,企業或者自顧的退休人員投保15年(以前還10年)到年齡就可以退,一般人也是投15年就停下不投,而且有那種最低的。到退休時工資肯定低,而有編制的一般退休時都有35年到40年或者更長。工齡比你長一、 兩倍退休金也肯定要多啦,調整工資同一種比例是應該的。
我們這一代人為了國家建設,當工人最光榮,是國家的主人。國家號召只要一個好,就成了獨生子女家庭。改革開放企業改制又成下崗工人。如今退休了盼了一年又一年的並軌制,反而差距越拉越大。我覺得應該統一上漲二百或幾百,而不是按百分比。
按工齡加是合理的,很多企業工人一輩子在企業做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十五,六歲就進廠學徒,為共和國建設貢獻一生,到老了企業不景氣,退休拿很少的退休金,生活在困苦之中,退休工資每年按工齡長比較合理。
大家也就只能在這裡發洩一下不滿,但其實說再多也是等於沒說,因為漲多少是那些得利益的說了算,誰讓咋沒有哪個命呢,好好保重身體,爭取少生病才是最重要的。願工人退休的老人們健康平安。上學的時候不努力學習,工作的時候不勤奮工作,遊手好閒,吊兒郎當,退休了卻要求與大家一樣待遇。你用腦子想想,如果真是這樣,這對另一部分人公平嗎?那社會還有前進的動力嗎?
這種情況20多年前就提現到了,哪個時候單位一線職工和公司經理(200多人國企)的工資只差幾十塊錢,幅度30%左右。結果幾次工資改革,現在的經理已經是職工臺帳的2-4倍了。領導們的基數大呀,每年漲10%,幾年就超了你幾倍,幾何效應呀。所以現在的孩子一上班就會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想當頭頭。國企就是這樣被搞壞了。
我理解國家社保的政策,就是為了鼓勵參加社會保險,所以拉大距離。但是,作為個人的我,不是不願意參加社保,我是國營企業工人,七十年代參加工作,1992年才開始的社保。我在電信企業,後來分到移動企業,應該是效益優良的企業,但是,給我們最底層的職工以最低檔次交付社保,所以,我們的養老金偏低。我們的命運不是自己掌握的。更何況我們都是被內部退休,在協議上不得不籤上:我喪失勞動能力!我還有什麼話說呢?不過,我的養老金還是夠用的,有病用醫保卡,只是住院太貴了,自費太多,醫生用的是進口藥,醫保不給擔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