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不少蝴蝶掌握藉助「擬態」躲避天敵的本領。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蝴蝶的擬態功能由其體內的「超級基因簇」決定。
英法兩國研究人員在8月份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選取了一種生長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的釉蛺蝶進行研究。這種蝴蝶能通過改變翅膀花紋,「偽裝」成那些味道不佳的蝴蝶,從而躲過鳥類的捕食。
研究人員在分析該種蝴蝶體內的染色體序列後發現,一種染色體內部存在多種變異,各變異組合形成了「超級基因簇」,最終決定著擬態的花紋。
參與研究的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馬蒂厄·若龍博士形象地用「變形金剛」來解釋這個基因簇的作用,他說,蝴蝶可謂昆蟲世界的變形金剛,經過簡單的基因切換組合就可實現擬態。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超級基因簇」同樣存在於飛蛾等其他昆蟲體內,使它們既可模仿其他同類,又能模仿周圍環境。(來源:新華網)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