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腦與智商相關基因簇 調控或能提升智力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日前,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報告顯示,研究者首次確認了人類大腦中兩個與智商有關聯的特定基因簇,而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或許可以通過調控這些基因來提升智力。儘管目前這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但無論如何,關於基因調控,科學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黃嵐 圖gettyimages

  最新發現:

  兩大基因簇和智商水平密切相關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報告顯示,他們首次確認了人類大腦中兩個與智商有關聯的特定基因簇,這一發現不但加深了研究人員對智商的理解,未來或許有助於開發更高效的神經系統疾病療法。這項研究成果發布在新一期《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這兩個基因簇分別被稱為M1和M3,每個基因簇由數百個相互關聯的基因組成,它們很可能受主調控開關的控制,共同影響人的認知、記憶、注意力和推理等有關智商的方面。雖然目前該研究尚處於早期階段,但研究人員將深入這一基因網絡,以期最終能夠通過調控這些基因來提高人的認知功能。

  參與研究的帝國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麥可·詹森表示,人類智商是由大量進行團隊工作的基因共同決定的。利用計算機分析上述數據,就是為了確認影響認知和推理能力等智力方面的基因簇。此外,某些與智商有關的基因如果發生變異,也是誘發癲癇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因素。

  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有可能通過調控機制,調節與人類智商有關的基因簇,從而改變智商,但「目前這只是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研究人員表示,這將是解開人類大腦功能之謎的新途徑希望,他們希望該類研究能為治療神經疾病如癲癇提供新見解,並改善與這些疾病相關的治療手段。

  專家解惑:

  「天才」具有

  與眾不同的基因?

  此次研究成果是否意味著「基因決定了人的智商」的說法成立?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劉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僅從研究結果來講,還不能證明「基因決定了人的智商」這一結論。「該研究只是通過初步實驗與生物信息學分析確認了這些基因簇和智商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其中是否具有真正的因果關係需要更多的實驗來證明。儘管如此,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基因對於人類智商很可能擁有決定性的作用,但需要更多的實驗去證明。」他這樣解釋道。

  智商通俗來講是智力的代名詞,包含記憶力、推理力、想像力、分析力、判斷力等,智商是這些能力的綜合體現,而人類大腦則是擁有和體現這些能力的器官。「影響神經可塑性的因素通常認為包括先天基因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因素,基因可以讓大腦具有可塑性強的物質基礎,是關鍵因素;而後天因素,比如教育和訓練,也可以提高大腦的各項智力能力,不過通常認為可能需要建立在基因因素之上。」他舉例,「這就像用桶裝水一樣,基因因素決定了每個人的桶有多大;假如基因因素不好,即使後天訓練再多,由於桶小,也裝不下更多的水。」

  劉博士表示,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天才」理論上應該是存在的,這些人具有特殊的基因表達情況和不同於常人的大腦結構,他們通常神經可塑性極強、記憶力驚人、想像力也極為豐富,即使在沒有經過特殊教育與訓練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常人難以完成的大腦活動。

  「天才」也許有代價

  「傻人」可能有傻福

  研究者發現,某些與智商有關的基因如果發生變異,也是誘發癲癇症等神經系統疾病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是否那些聲名顯赫的「智力基因」,一旦發生病變便會反戈相向,對人類的智商造成威脅?對此,劉峰博士給予了肯定回答。

  「首先要強調,生物體是非常精妙的『緩衝體系』。所謂『緩衝體系』,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經常講到的『過猶不及』的道理。」他解釋道,基因表達成蛋白質的過程受到許多步驟精細調控,目的就是要保證蛋白表達量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達到「穩態」。某種蛋白過多和過少都會對生物體造成毒害。在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後,那些所謂的「智力基因」一旦表達量過高,很有可能會對智商造成相反的效果,乃至對生命造成威脅。

  神經的可塑性強和興奮度高使得大腦反應迅速,看上去智力更高;但如果神經過度興奮,就會造成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比如癲癇。此外,自閉症、精神分裂症都已經證明和一些神經系統的基因突變有關。劉峰博士告訴記者,有趣的是,不少智商很高的「天才」有時也都或輕或重地表現出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癲癇等神經系統問題;相反,個別有癲癇病史的人可能會表現出獨特的大腦功能,比如超強的心算能力等。「不是有句話叫做『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麼?由此可見,『天才』有時也許是要有代價的,而『傻人』可能有『傻福』。」

  「基因編輯」目前效率不高且有脫靶問題

  最近關於「基因編輯」的話題受到熱議,然而「基因調控機制」涵蓋面更廣,相比之下,「基因編輯」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基因調控機制」主要在轉錄和翻譯層次,其中以轉錄更為重要。相比之下,「基因編輯」就是人為修改DNA模板的過程,編輯之後的基因DNA模板就會產生序列不同的mRNA(信使RNA)和蛋白質,而這些mRNA和蛋白質的量並沒有什麼變化,除非整體刪除基因或添加重複基因的拷貝,抑或在基因的表達調控區進行編輯。

  「以智商基因為例,『基因調控機制』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以該基因為模板生成的蛋白質的多少。可以採用『基因編輯』的方式編輯基因DNA模板,也可以用活化或失活轉錄因子或翻譯因子的方式分別激活或抑制『轉錄調控』和『翻譯調控』,最終使得『智商基因』的表達控制在一個較為優化的範圍內,既可以提高神經可塑性與活動性,但又不至於引發疾病。」最後劉峰博士表示,控制基因表達的「度」是一個關鍵因素,在最優範圍沒有明確之前,任何針對這些「智商基因」的改變都有可能引發疾病。

  此外,「基因編輯」和其他調控方式勢必引入外源物質,安全性值得考慮,尤其是「基因編輯」的效率目前不高,而且存在脫靶問題,可能造成「目的基因沒有被編輯,而編輯了其他基因」的情況。這些原因綜合造成了 「基因編輯調控智商基因」 在目前不具備可行性,但在未來能否實現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未來方向:

  「智商基因」也會引起「情商基因」的研究

  鑑於「基因編輯」這項技術不夠成熟,所以現階段研究者更多的是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對一些「非改不可」的基因進行「改良」,而對錦上添花的「優化」則非常謹慎。其實在人體內,除了擁有與智商有關聯的特定基因簇之外,編碼組蛋白、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分子和抗體分子的基因都呈現成簇現象。劉峰博士表示,通常進化熱點的基因、需要大量表達的基因和功能類似的基因有時都會成簇存在。未來基因簇的研究會是生物信息學與基因組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研究基因功能和人類進化方向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基因調控』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學的研究重點,未來也不會削弱。而『智商基因』領域,未來可能關注更加精細的神經系統調節機制,區分促進大腦功能與大腦疾病的分子機制,使得個別『天才』免受神經系統疾病的困擾。」他說,「這個話題的確非常有趣,我想大家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智商非常高的人可能會表現得情商不太高,做事比較古怪,這可能和大腦工作區域的激活與抑制有關。人是需要生活在社會之中,單單智商高的人有時並不意味著一定受其他人歡迎。因此,『智商基因』的研究也會引起相應『情商基因』的研究,乃至智商與情商的討論。」

相關焦點

  • ...Product Reports》綜述真菌沉默基因簇激活策略研究進展
    通過對真菌基因組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超過90%次級代謝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在常規培養條件下是「沉默」的,表明基因組中隱藏著大量的結構新穎的化合物寶藏。因此,基於海量的真菌基因組數據,如何挖掘發現真菌中新的活性天然產物便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 發現小鼠幹細胞多能性關鍵基因決定簇
    在國家863計劃等科技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並明確證實決定小鼠(哺乳動物)幹細胞多能性的關鍵基因決定簇。
  • 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近期研究表明我們的學業成績,閱讀能力以及智力都有遺傳基   原標題:基因決定了智商高低? 智力的高低是由什麼決定的?
  • 吳強:DNA片段CRISPR編輯技術在基因調控和基因簇功能研
    2015年6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6月25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第二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隆重開幕上海交通大學吳強教授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帶來了題為"DNA片段CRISPR編輯技術在基因調控和基因簇功能研究的進展"的精彩報告。吳強教授主要研究基因和基因簇的表達、調控,及其在人體腦神經系統中的功能。會議當天吳強教授的演講主要從基因/基因簇的P(啟動子)、E(增強子)、I(絕緣子)三個方面展開,並對研究中已探明的機理做了闡述。
  • Science發現植物最複雜基因簇
    近期的一項研究更是證明這種植物具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植物界最複雜的基因簇,有助於藥用化合物那可汀(Narcotine)的研發。  文章的通訊作者,約克大學新型農產品中心主任Ian Graham教授表示,「我們驚訝的發現這種基因簇幾乎能編碼noscapine整個生物合成途徑,因此利用這項研究,我們就能獲得合成途徑的大綱,以及定義其中涉及的多個步驟,而這通常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 研究發現相關基因調控水稻細胞死亡新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研究發現病斑突變體基因ELL1通過影響葉綠體的發育來調控水稻中活性氧的穩態,進而觸發由活性氧介導的細胞死亡。該項研究豐富了對植物中細胞程序性死亡產生與活性氧穩態之間聯繫的理解。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猴中轉入人腦基因
    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的科學家首次將人腦基因— MCPH1 移植到猴子中,該研究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本文通訊作者宿兵研究員強調,「這是第一次嘗試用轉基因猴子模型來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進化過程」。
  • 環境因素在基因層面上影響我們的智力表現
    如果你聽說過有許多基因可以影響到我們的智商,那麼這樣的發現可能並未令你覺得意外:外界壓力可以終止和激活腦中的基因活動。然而,這種聯繫的確鑿證據無疑會使關於「聰明」到底意味著什麼的爭論趨於白熱化。 柏林Charité - Universit?
  •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提升記憶力?小心這些偽科學
    原標題: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提升記憶力?小心這些偽科學   左撇子智商高、古典音樂能提升記憶力、左腦負責抽象思維、右腦負責形象思維……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搜索「左右腦」「腦測試」等關鍵詞,就會跳出許多關於大腦測試的小視頻,如看一個圖像,如果你看到的是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右腦型思維,逆時針旋轉則說明你是左腦型思維等;還有視頻博主稱,左腦主要掌管抽象思維,右腦主要負責形象思維;在這些測試視頻中,還會出現測試左右腦哪個更靈活的測試連結
  • 研究稱大腦反應速度決定智商升降 35歲後智力下滑
    對此,有網友反駁:人腦只開發了10%,到人類大腦潛能全部開發時,人工智慧再牛,也不是對手。外行看熱鬧。在這裡,有必要搞清楚幾個關於人腦和智力的真相。  人腦功能受制於供血供氧量  「愛因斯坦為什麼比別人聰明?因為他大腦的開發度比常人高几個百分點。」這是網上流傳甚廣的說法。一些經典電影的劇情也建立此理論基礎上。
  • 「智商基因」確實存在,但基因≠命運
    基因真的會影響到智商嗎?前不久,諾貝爾獎得主、被稱為「DNA之父」的詹姆斯沃森,發表了「基因導致黑人白人智商不同」的言論,引發了爭議。沃森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為此取消了他所有的榮譽頭銜。科學界也掀起了關於「智商基因決定論」的討論。
  • 提高智商的8種途徑
    你有沒有想過是否有可能提高你的智商水平?嗯,事實證明,通過適當的智力訓練,是可以提高你的智力。研究表明,有多種方法能提高人類智力相關的一些最關鍵的技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一些能提升你智商的活動。人類智能有兩類:流動智能和結晶智能。流動智力與抽象推理有關,而結晶智力則與智力技能發展有關。
  • 智商與大腦發育相關,與腦體量無關
    腦與智商  上周,美國科學家Moran Cerf博士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記錄大腦高級活動的系統。即可以通過腦活動電子圖像確認做夢者的夢中情形。《盜夢空間》似乎有了現實版的「夢境捕捉器」。
  • 智商基因在X染色體 兒子智商由媽媽決定?
    研究人員統計了美國兩千多個家庭的父母及孩子的智商數據,匯總發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確實比父親和孩子的相關性略強。兒子的智商完全遺傳自媽媽嗎?研究人員統計了美國兩千多個家庭的父母及孩子的智商數據,匯總發現,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智商確實比父親和孩子的相關性略強。
  • 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相關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誌上。
  • Cell:新研究發現102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迄今為止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最大規模遺傳學研究中,來自全球50多個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102個基因與這種疾病有關,包括幾十個之前未被發現的基因。某些基因還與智力障礙和發育遲緩有關。但是其他的一些基因是這種疾病特有的,並且似乎與作為這種疾病的典型特徵的社交困難有關。
  • 美國研究稱人類的智力水平或正不斷下降(全文)
    弗林效應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人類的智力水平增長是勻速的,沒有減慢,也沒有暫停,只是穩定上升。而另一位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羅傑斯分析了將近13000名美國學生的成績,希望能發現在更短的時間尺度上,是否有弗林效應。他的分析結果發現,這種提高相差一年就會出現。年齡相差一歲的學生,出生晚一年的成績就要更好。
  • Cell:研究發現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抑癌基因的表達
    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美國NIH癌症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發現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能調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由此指出了一種癌症表觀遺傳作用新機制
  • 這些「智力題」 至今依然難解
    這些「智力題」 至今依然難解  近日,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DNA之父」稱號的美國著名學者詹姆斯·沃森因在節目中公然宣稱,基因導致了黑人和白人在智力方面的差異,涉嫌種族歧視被其就職的研究所剝奪了榮譽頭銜。由此,關於人類智商的討論也再次升溫。  智商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這些因素各自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智商有沒有極限?
  • 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學院陳三鳳教授課題組在生物固氮調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種獨特而新穎的固氮調控機制。陳三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GlnR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同時正負調控固氮類芽孢桿菌中固氮基因的表達。有2個GlnR-binding sites分布於固氮基因簇(nifBHDKENXhesAnifV)啟動子上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