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思想扭曲的網文該休矣

2020-12-08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思想扭曲的網文該休矣

  【文化評析】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民群防群控頑強抗疫的節骨眼上,一些諸如《「感謝」你,冠狀病毒君》的微信公號文章,卻為了吸引關注,用非常不恰當的方式耍起了小聰明。「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眾志成城!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勇往直前!我要感謝你,冠狀君,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一種甘露叫——視死如歸!」作者的「標題黨」效果,不但沒能引起讀者任何的好感,反倒讓廣大網民感到憤怒。

  文章,不僅載道明道,更折射出作者的品性涵養。看得出來,作者固然並非真正感謝病毒。但即便在「感謝」二字上標註了引號,也掩蓋不了思想積累、知識儲備的缺乏,其創作思想也因為創作方式的變形而產生扭曲。就文章形式來看,這種在表情達意上的刻意「錯位」,不但不是創新,而且還違背了創作的基本規律。如果形式上的「過失」姑且情有可原,那麼文章內容和思想上的「扭曲」則讓人難平憤怒——對種種「甘露」、諸多「精神」的歌頌,並非其由衷之情、有感而發,而是由於「冠狀病毒君」的出現和蔓延,這一組組由作者主觀臆造的關聯,違背了人們的正常思維認知和價值審美,這種對人性、對生命的淡漠,完全暴露了作者的基本素養。

  文品就是人品,文藝觀即是價值觀。價值觀錯位,就很難創作出讓公眾心情振奮和產生共鳴的作品。敬畏生命者,無須標新立異。出口皆文藝,無論作文、做事、做人,都能理明事備。「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回來給你一個更完美的婚禮!」「我報名,請讓我去。」「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一位位最美逆行者,向死而生、以命換命,譜寫的是感人肺腑的精神,成就的是一篇篇令人振奮的優秀作品!

  在這用生命抗擊疫情、用生命挽救生命的非常時期,需要的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需要的是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對於身處抗擊疫情後方的人們,特別是廣大文字工作者來說,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是最起碼的要求和素質。要麼發出正面聲音、傳遞正能量,激勵鬥志,鼓舞人心,感謝那些辛苦付出的人;要麼少發聲、少出門,悄悄閉上嘴巴,戴上口罩,別給抗疫救災工作添亂。

  疫情當前,生命重於泰山。這種疏離人心、漠視人性的創作歪風當剎當禁,萬不可讓其藉機貼上「文藝」的標籤四處傳播。願創作者們,莫投機、莫得意,用真心抒寫真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創作,書寫和記錄現實生活,感觸國運與時代變化,為祖國和廣大人民鼓與呼,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在每一位讀者的心田。

  (作者:閻巖,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聚焦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眾多獲獎作品充分運用融媒體優勢,不斷開拓渠道,錘鍊寫作能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關心時代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深耕社會需求,堅持獨立思考,始終堅持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重的原則,湧現出許多主題鮮明……【詳細】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機關「近親繁殖」當休矣
    原標題:機關「近親繁殖」當休矣   據媒體報導,湖南省常寧市畜牧水產局按幹部職工「打分」高低,安置了數十名幹部職工的親屬,形成了「滿局皆是『父子兵』」的局面。該局辦公室主任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其他單位只會解決和消化自己單位的子弟。
  • 每日精點|扭曲「奮鬥觀」當休矣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1、扭曲「奮鬥觀」當休矣拼多多一名年輕員工凌晨下班後猝死一事,引發社會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關注,也讓人們對什麼是奮鬥、奮鬥為了什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思考。點評:一切的奮鬥,都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好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 辛識平:扭曲「奮鬥觀」當休矣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題:扭曲「奮鬥觀」當休矣辛識平拼多多一名年輕員工凌晨下班後猝死一事,引發社會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的關注,也讓人們對什麼是奮鬥、奮鬥為了什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思考。因而,既要治理畸形加班現象,更應正本清源,大力破除其背後的扭曲價值觀,切實弘揚奮鬥精神,讓廣大奮鬥者穩健前行。圓夢須拼搏,成功靠奮鬥。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實現國家發展藍圖,還是成就個人夢想,都更加需要艱苦奮鬥、不懈奮鬥,都更加呼喚敢闖、敢幹、敢拼的精氣神。而真正的奮鬥,是心懷夢想並為之付出辛勤汗水,是基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責任心而勇於登攀,是勞動者創造價值並享受勞動成果的過程。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亳州8月20日電(記者李陳續、陳雪 見習記者李睿宸)8月19日至20日,中國·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學術論壇在安徽省亳州市召開。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
  • 深入把脈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動態 光明日報社聯合出版界代表召開座談會
    為深入把脈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動態,團結聯繫廣大知識分子,9月11日,光明日報社邀請中國外文局、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作家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負責人,就「思想文化領域圖書選題與傳播」展開座談,共同研討思想文化領域的出版動態、重點選題、閱讀趨勢,探討如何構建數字時代的議題設置與多元傳播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光明日報】「鑽石探針」洞悉單分子世界
    【光明日報】「鑽石探針」洞悉單分子世界 我科學家首次在室溫大氣環境下探測到單個蛋白質分子磁共振譜 2015-03-11 光明日報 李陳續 楊保國 【字體:大 中 小】
  •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2018-08-03 光明日報 顏維琦 齊芳 黎子承   該研究成果首次通過經典分子生物學「假設驅動」與合成生物學「工程化」方法來探索解析生命起源與進化中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覃重軍認為,合成生物學的目標是「重構簡小化、模塊化、定量化、最優化的基因組」。在「人造生命」領域的思想、理論、工程和技術等方面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將天然複雜的生命形式通過人工改造以全新的簡約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實現「人造」全新生命。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海南湍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雲霧縈繞在鸚哥嶺山脈 南國都市報記者李小崗攝      本報海口8月30日訊(記者嶽嵬)今天,《光明日報  報導還介紹了海南省林業局招募的27名大學生,組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5年多來對當地物種進行「地毯式」科學調查,取得大量成果的情況,以及光明日報對他們的事跡報導引發的巨大反響。
  • 銀川賦_光明日報_光明網
    莊電一,光明日報高級記者。 網絡支持:光明網 新浪網・新浪博客 67078528 67078146 Email:mxla1008@yahoo.com.cn 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訊地址:北京市珠市口東大街5號光明日報新聞報導策劃部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奧特曼:貝利亞由於時空扭曲交錯再次重生,能否重獲光明之軀?
    本以為貝利亞就此消失徹底死亡,不會再登場了,而最近官方再次曝出猛料,新作品奧特銀河格鬥之巨大的陰謀中,貝利亞再次登場,不過這次貝利亞並不是之前的黑老貝,而是光明之軀的白老貝。從官方預告中可以知道,貝利亞這次重生是由於神秘金甲人阿布索特塔塔羅斯時空扭曲交錯導致白老貝重生,此時的白老貝只有黑化之前的記憶,應該是在觸碰等離子火花塔之前,白老貝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對抗怪獸,仍然具有光明正義之心,現在白老貝應該還不認識未來的宿敵賽羅,對自己未來會黑化還並不清楚,此次戰鬥白老貝與光之國的眾奧特戰士們一起攜手共進。
  • 【光明日報】以太:奇幻的「第五元素」
    物理學研究急需新視野與新觀念,我們可否從前人的思想中汲取營養從而獲得一些啟發呢?奇幻無比的「第五元素」是否會再次復活呢?  (作者單位:中科大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原載於《光明日報》 2015年12月11日 10版)
  • 中國網文在海外:爆款網文背後的「民間翻譯組」們
    一旦把中國的網文市場對應過去,你就會發現這不是在改變歐美網文市場的格局,這是新建了一個市場。」  但是,這些翻譯組們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怎樣獲得回報?怎樣避免侵權?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重要困難。  以下為澎湃新聞對多家翻譯組採訪的文章全文:  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中國網文在歐美受捧」這一帶有顯著「獵奇」性質的新聞開始在網絡上引發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此同時,散落在全球各地的網文翻譯組也走入公眾視野,他們既是中國文化輸出最堅實的民間力量,卻也是侵權翻譯的免費勞力。
  •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家發現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秘密 2020-12-11 光明日報 顏維琦 【字體:大 中 小】
  • 家雀兒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家雀兒在鳥類中是個小不點兒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7日 09版)[責任編輯:王麗媛]
  • 厲害了網文!美國男子沉迷中國網文不知不覺戒掉毒癮
    最近美國一男子成功戒掉了網癮,原因是因為他找到了更讓他上癮的東西:中國網文。據媒體報導,中國網文裡獨一無二的內容和富有想像力的劇情讓他重獲新生。但是現在,回家之後我腦子裡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中國網文。網文就跟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但是區別在於它們不會損害你的健康。」他還說自己以前甚至一天就看完了《盤龍》五部。
  • [光明日報]章開沅、吳易風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章開沅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深耕多年,取得累累碩果,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史》是該領域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了《貝德士文獻》,這是南京大屠殺又一鐵證。吳易風被稱為「三通經濟學家」,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三個重要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學界矚目的豐碩成果。他主持編寫的《西方經濟學》是新中國影響最大的西方經濟學教材。
  • [光明日報]剛剛,人文社科最高獎頒給兩位泰鬥
    章開沅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深耕多年,取得累累碩果,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史》是該領域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了《貝德士文獻》,這是南京大屠殺又一鐵證。吳易風被稱為「三通經濟學家」,他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三個重要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學界矚目的豐碩成果。他主持編寫的《西方經濟學》是新中國影響最大的西方經濟學教材。
  • 【光明日報】帝王蝶遷徙的秘密
    (原載於《光明日報》 2014-11-20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