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知識-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2021-01-09 蘇飛雪愛中醫
小編連續更新中,喜歡我,就關注哦!!

一、A1

1、安神藥服藥時間是

A、多次分服B、空腹時服C、腹痛時服D、睡前服E、飯後服

2、確定中藥劑量的因素不包括的是

A、藥物性質

B、劑型、配伍

C、年齡、體質、病情

D、季節變化

E、醫囑

3、檳榔的用法是

A、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於陳年者

B、取仁炒香嚼服

C、治療疥癬,宜研末,用醋或蜂蜜塗患處

D、驅殺絛蟲,宜研末,用溫開水送服

E、驅殺絛蟲,用冷開水調服

4、一般中藥的常用內服劑量是

A、3~10g B、5~10g C、10~15g D、10~30g E、1~5g

5、一般情況下,5 歲以下的小兒,通常用成人量的

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五分之一E、三分之一~一半量

6、入煎劑需先煎的藥物是

A、薄荷B、附子C、番瀉葉D、車前子E、桔梗

7、下列入湯劑用法不正確的是

A、番瀉葉入湯劑先煎

B、鉤藤入湯劑後下

C、雷丸研末冷開水調服

D、麝香入丸散服

E、滑石布包入湯劑

8、下列關於入湯劑用法,說法有誤的是

A、鶴草芽泡服

B、阿膠烊化兌服C、附子先煎

D、旋覆花包煎E、砂仁後下

9、健胃消食藥的服藥時間是

A、多次分服B、空腹時服C、腹痛時服D、飯前服E、飯後服

10、以下人群使用藥物時的劑量宜大的是

A、病情重B、病勢緩C、病程長D、老年人E、婦女產後

11、以下不屬於確定劑量的因素是

A、藥物性質與劑量的關係

B、極性、配伍與劑量的關係

C、年齡、體質、病情與劑量的關係

D、季節變化與劑量的關係

E、劑型與劑量的關係

12、以下屬於泡服的藥物的是

A、雷丸B、龍骨C、青蒿D、砂仁E、藏紅花

13、以下藥物不是衝服的是

A、白及B、血餘炭C、飴糖D、瓦楞子E、牛黃

二、B

1、A.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於陳年者

B.取仁炒香嚼服

C.治療疥癬,宜研末,用醋或蜂蜜塗患處

D.驅殺絛蟲,宜研末,用溫開水送服

E.驅殺絛蟲,用冷開水調服

<1> 、檳榔的用法是

<2> 、南瓜子的用法是

2、A.先煎 B.後下C.烊化 D.包煎E.煎湯代水

<1> 、磁石、牡蠣入藥宜

<2> 、薄荷、白豆蔻入藥宜

<3> 、蒲黃、車前子入藥宜

3、A.1/2 B.1/3 C.1/4 D.1/5 E.1/10

<1> 、一般 5 歲以下的小兒用藥是成人藥量的

<2> 、5 歲以上的兒童用藥是成人用量的

4、A.先煎 B.後下C.烊化 D.包煎E.煎湯代水

<1> 、代赭石、牡蠣入藥宜

<2> 、砂仁、鉤藤入藥宜

小編把答案給你原樣帶來了!!!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確答案】 D【答案解析】 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後服;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瘧疾發作前的兩小時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健胃消食藥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是飯後服用的藥物。

2、【正確答案】 E【答案解析】 確定劑量的因素:藥物性質;劑型、配伍;年齡、體質、病情;季節變化。

3、【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檳榔用法用量:煎服,3~10g,驅絛蟲、薑片蟲 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 鮮者優於陳久者。

4、【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除了劇毒藥、峻烈藥、精製藥及某些貴重藥外,一般中藥常用內服劑量為 5~10g,部分常用量,較大劑量為 15~30g,新鮮藥物常用量為 30~60g。

5、【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一般而言,5 歲以內的小兒,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

6、【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附子、烏頭等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宜先煎 45~60 分鐘後再下它藥,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藥。

7、【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後下: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須在其他藥物煎沸 5~10 分鐘後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亦屬後下之列。

8、【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衝服:某些藥物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於水,也只能做散劑衝服,如雷丸、鶴草芽、硃砂等。

9、【正確答案】 E【答案解析】 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後服;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瘧疾發作前的兩小時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

10、【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一般病情重、病勢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11、【正確答案】 E【答案解析】 確定劑量的因素有:

1.藥物性質與劑量的關係;

2.極性、配伍與劑量的關係;

3.年齡、體質、病情與劑量的關係;

4.季節變化與劑量的關係。

12、【正確答案】 E【答案解析】 常見泡服的藥物是藏紅花、胖大海、番瀉葉等。

13、【正確答案】 C【答案解析】 一般衝服的藥物有麝香、牛黃、珍珠、羚羊角、血餘炭、白及、紫珠草、硃砂、瓦楞子、延胡索等。

二、B

1、【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檳榔用法用量:煎服,3~10g,驅絛蟲、薑片蟲 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緩;鮮者優於陳久者。

【正確答案】 E【答案解析】 南瓜子用法用量:研粉,60~120g,冷開水調服。

2、【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一些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藥物需要先煎。如磁石、代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等。

【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如果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需要後下。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正確答案】 D【答案解析】 黏性強、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宜先用紗布袋裝好,再與其他藥物同煎,以防止藥液渾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於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車前子、蒲黃、灶心土等。

3、【正確答案】 C【答案解析】 一般 5 歲以下的小兒用成人藥量的 1/4,5 歲以上的兒童按成人用量減半服用。

【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一般 5 歲以下的小兒用成人藥量的 1/4,5 歲以上的兒童按成人用量減半服用。

4、【正確答案】 A【答案解析】 【考點】湯劑煎藥法一些有效成分難溶於水的藥物需要先煎。如磁石、代赭石、生鐵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龍骨、牡蠣、海蛤殼、瓦楞子、珍珠母、石決明、紫貝齒、龜甲、鱉甲等。

【正確答案】 B【答案解析】 【考點】湯劑煎藥法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如果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藥效,需要後下。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豆蔻、草豆蔻等。

有了答案,

相關焦點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首次證明中藥劑量科學性
    同濟大學一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不同於西藥高劑量化合物的單一作用,中藥的用藥本質上是低濃度化學品的混合聯合作用,由此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可依據環境化學品領域近年來熱門的『Hormesis(毒物興奮效應)』確證中醫用藥科學性」這一新觀點。
  • 十二種常見的中藥極其用法
    中醫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與中醫相對應的是中藥。中藥品類繁多,用法與用量也各不相同。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吃錯了,不但不能治病,還會對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所以,了解一些中藥知識非常重要。我們常見的中藥有以下十二種,了解這十二種中藥,就能有效防止我們上當了。
  • 由馬兜鈴酸毒性說開去——如何正確認識中藥毒性!
    三、中藥可減毒雖然不少中藥是有毒的,但在臨床實踐中,可以通過相應的炮製、配伍、煎煮及用法,有效避免其毒性的危害。首先,中藥炮製是降低毒性的重要手段。如中藥附子、烏頭皆大毒,《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兩味藥的毒性成分主要是烏頭鹼,通過規範的炮製,完全可以保障臨床用藥的安全。其次,中藥臨床應用講究配伍組方,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於減輕有毒藥物的毒副作用。
  • 中藥研究的新模式——美拉德反應
    中藥現代化就是將傳統中醫藥的優勢、特色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以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中藥現代化和中藥走向世界是一項複雜的知識創新工程,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生產出療效確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確、毒副作用較小的高質量藥品。只有在這幾方面做到「安全、有效、可控、穩定」,符合國際質量標準,中成藥才能為世人所接受,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中藥知識:荷葉上的功效
    具體的用法是:蓮子可以煮粥食用;蓮子心可以代茶飲或者水煎服;蓮蓬可以水煎服;蓮須和荷梗水煎服或代茶飲均可。  【延伸閱讀】  不同類型貝母怎麼用鎮咳降壓應選川貝母  中藥養生藥茶分類型治便秘  秋季補脾胃中藥食療有妙方
  • 中藥配方顆粒比傳統中藥飲片更好嗎?
    【天地網訊】    傳統中藥飲片存在煎煮耗時耗力,攜帶不方便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已很少有人自煎中藥,醫院和藥店代煎中藥人氣正旺,相對代煎,直接選擇衝泡中藥配方顆粒更是簡單、高效,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以及學生族使用。
  • 每天猜一味中藥 | 昨日草果
    中藥小課堂來給你講講中藥的知識我們每天會讓你猜一味中藥並在第二天公布答案這是一場知識盛宴快來猜猜看吧!現在揭曉謎底的時刻到了!昨天給大家猜的中藥是(點擊答案可以跳轉昨日題目)來看看它的具體介紹吧!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打碎;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本品溫燥傷津,故陰虛火旺者忌服。你猜對了嗎?
  • 洋中藥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國中藥面臨種質資源危機
    據悉,洋中藥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達1/3,其必將加劇中藥種質資源危機和中藥資源研發利用的國際競爭。  隨著傳統天然藥物和植物藥的地位日益提高,國外醫藥學者與製造商紛紛致力於從植物藥中尋找新藥線索。資料顯示,全球中藥國際市場中,日本佔80%的份額,韓國10%,而中國僅佔5%。
  • 中藥「丹參多酚酸鹽」通過臨床研究 申報新藥證書
    丹參是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之一,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中風等疾病的常用藥物,有長期的臨床應用基礎。我國生產的丹參及其複方製劑品種繁多,僅注射劑的年使用量就達20億支以上,但多數產品有效成分不明確,質量控制指標不嚴格,並由此導致臨床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時常出現,不能適應中藥現代化和走向國際的要求。
  • 中藥, 您用對了嗎?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中藥知識您了解多少?知道如何正確服用中藥嗎?以下便介紹一些中藥相關知識,讓更多人走近中醫中藥、認識中醫中藥,感受中醫中藥知識的神奇魅力。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區別 中藥材是經過產地初步加工的中藥,是製備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按照中醫藥理論,將中藥材經過切、炒、蒸、煅、炙等各種方法炮製後,直接用於中醫臨床配方的中藥。湯藥和中成藥都是以中藥飲片為原料製成的。
  • 發現中藥裡的有毒物質,現代技術幫助鑑定中藥成分
    本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檢測中藥就是由此而來。」  本斯的實驗室鑑定了來自澳大利亞海關的15種中藥,然後發現其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乃至瀕危動物成分。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4月12日的《PLoS遺傳學》上,並引起廣泛關注。  英國《自然》雜誌在報導時稱,本斯等人從中藥中檢測出了馬兜鈴屬植物,此類植物含有馬兜鈴酸,可引起腎和肝臟損傷,以及膀胱癌。
  • 中科靈芝:走中藥現代化之路 展示現代中藥魅力
    同時也要求中醫藥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在中藥現代化道路上發力。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科健康產業集團(以下簡稱「中科」)研發團隊首席科學家、中科中藥現代化研究院院長馮敏表示,中藥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就是走向科技化,以傳承中醫藥理論為基礎,通過科技創新以及多學科融合,構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規範體系,發展現代中藥科研以及工業生產技術。
  • 【中藥介紹】防風
    中藥防風圖片 【中藥介紹】防風 【中藥介紹】防風 防風中藥故事 傳說古時大禹治水,當「江河順暢」之時,在會稽大會諸侯,論功行賞,並籌劃日後的治國大計
  • 中藥止痛藥有哪些 中藥對於止痛有特效
    中藥是很多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會選擇的一種治療方法。若是生病或者是出現跌打傷的情況是時,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中藥敷在傷口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藥止痛藥有哪些、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以及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
  • 中藥有毒嗎?服用中藥要注意什麼,避開傷害
    中藥經過上千年的沉澱用於治療疾病還是很有效果的。在中醫中,「有毒」是指藥物的偏倚。根據藥物的毒性程度,有的藥物它毒性很大,藥物毒性分為有毒和無毒。有時候會用有毒的中藥去治療疾病,正所謂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皂苷,巴豆油等都是含有效成分但也有毒。通過加工或配方藥可以減輕或消除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中藥有毒或無毒的關鍵是它是否可以治療。
  • 中藥很安全沒副作用?別傻了!《藥典》明確:4類中藥有腎毒性
    「是吃中藥,還是吃西藥?」正當猶豫不決的時候,耳邊突然響起一個聲音:中藥的副作用比較小。多少國人被「中草藥純天然,無毒副作用」的廣告洗腦,覺得中藥來自於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和礦物,沒有經過多少化學加工,吃下去會更安全一些。這是對中藥最大的誤解!
  • 中藥有沒有毒 服用中藥這些要知道
    中藥對於治療疾病是很有幫助的,若是出現生病的情況,選擇中醫治療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吃中藥的話,會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呢?小編給大家講講中藥有沒有毒、中藥的禁忌有哪些以及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中藥有沒有毒在中醫裡,「毒」性指藥物的偏性,根據藥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無毒之分。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番木鱉鹼、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通過炮製或配伍可以減輕或消除。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
  • 忽視中藥毒副作用危害更大
    忽視中藥毒副作用危害更大     對於中藥,民間流傳的一個常見說法是,中藥沒有毒副作用——藥品企業往往也不遺餘力地宣傳這一點。可是,誠如鍾南山院士所言,不少中藥材對肝腎都有較強的毒副作用。很多人覺得中藥無毒副作用,堅持長期服用,這種做法比使用所謂毒副作用高的西藥的危害恐怕更大。    一些保健品的宣傳,喜歡向中醫藥靠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百姓認為中藥綠色、毒副作用少。
  • 中藥和植物藥的主要區別在哪
    世界上藥主要分為四種藥:西藥、生物製藥、植物藥、中藥。   中藥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辨證論治納入了中醫藥理論體系的藥物。中藥中有植物、動物、化學製劑、礦物,人體中有些成份也可入藥,象指甲、胎盤。  植物藥主要是植物中的提取物,各國對植物藥有不同的規定。
  • 中藥沒有副作用,對人體完全沒有影響嗎?該如何正確服用中藥?
    難道中藥真的就如此安全,完全對人體沒有影響嗎?錯!如果長期盲目用藥,或短時間內加大藥用劑量,就可造成肝腎損傷,甚至是急性肝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