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丹參多酚酸鹽」通過臨床研究 申報新藥證書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開發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現改名注射用多普賽)」(原中藥第二類),經過近2年的臨床試驗,證明該藥療效顯著,用藥安全,質量可靠,已於近日向國家SFDA提出新藥註冊申請。

    丹參是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之一,是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缺血性中風等疾病的常用藥物,有長期的臨床應用基礎。我國生產的丹參及其複方製劑品種繁多,僅注射劑的年使用量就達20億支以上,但多數產品有效成分不明確,質量控制指標不嚴格,並由此導致臨床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時常出現,不能適應中藥現代化和走向國際的要求。

    從1992年起,在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藥物所針對這些問題開展了丹參的水溶性活性成分系統研究,發現丹參的水溶性有效成分主要為丹參乙酸鎂及其同系物。通過活性篩選和藥理學研究發現,丹參乙酸鎂藥理作用最強。上海藥物所的研究闡明,以丹參乙酸鎂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鹽是丹參中最重要的有效活性部位。在此基礎上,我們創新性地提出了以丹參乙酸鎂作為質量控制標準,並研製出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它的質量標準與原有的丹參製劑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的有效成分明確,總多酚酸鹽含量近100%,其中丹參乙酸鎂佔總多酚酸鹽的80%以上。上海藥物所採用專利工藝技術充分富集有效部位,同時運用指紋圖譜技術針對藥材、原料藥和製劑的質量進行全面的控制,從而確保了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產品的高效、安全和質量穩定、可控。它克服了現有丹參注射劑的缺點,在臨床應用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丹參多酚酸鹽的臨床前藥理學研究顯示,丹參多酚酸鹽在動物心肌梗塞模型和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試驗中,能使心肌缺血程度顯著下降,心肌缺血範圍縮小,減輕心肌缺血時的細胞損害,具有顯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同時丹參多酚酸鹽可降低心臟耗氧量,並能對抗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其特點是在治療劑量範圍內不影響心臟血液動力學功能。

    該藥於2002年9月經國家SFDA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臨床耐受性好,在其初始劑量及臨床推薦劑量的2倍範圍內,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二期臨床試驗115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和三期臨床試驗352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在心絞痛療效、心電圖療效、中醫症狀的改善方面療效確切。尤其是運動試驗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該藥能顯著地增加治療前後患者的運動耐量和運動級別。一期、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及臨床前藥理毒理研究表明,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是一個安全、高效、質量穩定可控的心血管藥物,具有良好的發展和應用前景。目前,該藥已完成新藥研究的全部研究任務,正在向國家SFDA申請新藥註冊。丹參多酚酸鹽的相關技術已獲得中國專利和美國專利的授權,將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現代中藥製劑。

    丹參多酚酸鹽及其粉針劑的研究項目,曾獲得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支持和上海市現代生物與新藥產業發展基金的資助,並於2003年12月獲得國家科技部的重大科技專項「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的資助。該藥於2000年5月與上海綠谷(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開發協議,加快了產業化的進程,預計2005年初投入市場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可達到數億至十億元的市場規模。

    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的研究成功,是我國近年來中藥現代化取得的一項可喜的重要成果,為中成藥的現代化研究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它將大大促進中藥和天然藥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同時對於形成宏大的現代中藥產業,推動我國醫藥產業在新世紀的發展,也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丹參多酚酸鹽及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研發成功
    新華網上海6月11日電 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歷時13年研究開發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及其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被證明療效顯著,用藥安全,質量可靠。5月25日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准,頒發了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
  •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SISTEMI研究發表 為患者提供新幹預方案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文名:轉化醫學年鑑)上發表了「丹參多酚酸鹽對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後心肌灌注的影響: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的臨床研究文章。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背後商人:賣抗癌保健品中藥注射劑致富
    據人民日報,目前,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綠谷」)研發的一款名為「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新藥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可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症,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2018年度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開始申報
    考核指標:伊波拉疫苗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1-2個臨床急需品種獲得新藥證書或完成臨床研究,建成質量評價標準;1-2個基於新技術及1-2個基於新佐劑的疫苗完成臨床前研究並獲得臨床批件。  擬支持課題數:3-4項。  有關說明:遴選優勢單位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2.4.
  • 複方丹參滴丸在美陷劑型之辯 天士力稱膠囊僅為方便臨床雙盲試驗
    論戰滴丸與膠囊  12月9日,祝國光發表的《天士力公司在美國臨床試驗上的騙局》等文章,對天士力及其主打產品複方丹參滴丸提出諸多質疑,直指天士力向美國FDA申報並開展臨床研究的藥物並非其宣傳的複方丹參滴丸,而是丹通尼克膠囊。天士力隨即作出回應,雙方「你來我往」論戰滴丸劑與膠囊劑的異同。
  • 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為何這麼難
    近期,李連達在網上發文稱天士力公司產品複方丹參滴丸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Ⅲ期臨床「慘遭失敗」;9月15日,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該文章與事實嚴重不符,複方丹參滴丸進入美國市場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激辯尚未最終定論,但複方丹參滴丸20年藥申之路,卻真切地折射著中藥進入以西藥主導的國際市場長路漫漫。
  •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逸平:為做新藥「再戰一回」
    新藥研製有個「雙十規律」:耗時十年、耗資十億美元。一種新藥能夠脫穎而出,必須具備現有相關藥物不可替代的優點,足以讓患者受益才行。一輩子能做成一種新藥,是新藥研發者的一生榮耀。王逸平作為主要發明人早在40歲剛出頭,就研發成功了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 天士力明星產品複方丹參滴丸遭質疑:內部人反水
    論戰滴丸與膠囊12月9日,祝國光發表的《天士力公司在美國臨床試驗上的騙局》等文章,對天士力及其主打產品複方丹參滴丸提出諸多質疑,直指天士力向美國FDA申報並開展臨床研究的藥物並非其宣傳的複方丹參滴丸,而是丹通尼克膠囊。天士力隨即作出回應,雙方「你來我往」論戰滴丸劑與膠囊劑的異同。
  • 附件1:中藥、天然藥物註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
    6.未在國內上市銷售的中藥、天然藥物複方製劑。  7.改變國內已上市銷售中藥、天然藥物給藥途徑的製劑。  8.改變國內已上市銷售中藥、天然藥物劑型的製劑。  9.仿製藥。  (二)說明  註冊分類1~6的品種為新藥,註冊分類7、8按新藥申請程序申報。  1.
  • 國家藥監局解讀《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指導原則》旨在為證候類中藥新藥臨床試驗的開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評價提供基礎性指導,其正文內容中的每一個原則性要求都可以隨著學科進展、後續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證候類中藥新藥研究實踐經驗的積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為更詳實具體的技術標準。
  • 柴胡等七種中藥注射劑禁止兒童使用 行業監管再收緊
    中藥注射劑大約80%是在國家實施新藥審批辦法前開發的品種,當時研發水平和科技條件有限,生產工藝和質量研究不太完善,某些品種臨床試驗數據支撐力遠遠不夠。包括柴胡注射液在內的七種中藥注射劑被國家藥監局發文禁止兒童使用後,其安全性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 複方丹參滴丸的優良品質是億萬消費者使用的安全保障
    1993年被批准作為冠心病、心絞痛治療藥物上市,經大量研究證明其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明顯優於複方丹參片。複方丹參滴丸作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國家基本藥物、國家醫療保險藥物、全國中醫醫院急診必備中成藥。  二、 技術先進,品質安全可靠,受到社會廣泛讚譽  1. 1994年10月,「複方丹參滴丸系列研究」列入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1995年7月,獲得天津市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3. 1996年8月20日,獲得中藥保護品種證書。  4. 1996年10月,獲得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獎。
  • 衛生部發布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第二批課題申報指南
    本項目下設「新藥臨床研究」、「新藥臨床前研究」、「候選藥物研究」三項專題。本批啟動「新藥臨床前研究」、「候選藥物研究」兩項專題。課題實施年限為2009-2010年。    申報條件:    ①中藥一類新藥或有效組分配伍研究方面,取得過臨床研究批件或新藥證書;    ②有完善的SOP;    ③具有中藥化學提取、分離、鑑定及篩選、評價等藥物發現的先進技術條件及配套設備;    ④具有相應規模的中藥有效成分和/或組分樣品庫。    11.
  • 院士炮轟 專家怒懟 天士力中藥國際化之路怎麼走
    實際上,從1997年底複方丹參滴丸正式通過FDA IND(臨床試驗申請)算起,其肩抗「中藥國際化標杆」的大旗,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20年。山高路遠坡不平,一路艱辛自不必多說。在世人矚目之下,除了要接受FDA嚴苛的新藥審批流程之外,來自競品、專家的審視,以及團隊內部「知根知底」人士的「反戈」,都讓其倍感壓力。
  • 中國首個證候中藥新藥——黃連解毒丸臨床研究方案討論會順利召開
    8月9日,由貴州百靈申辦的、我國首個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全科」證候類中藥新藥——黃連解毒丸臨床研究方案討論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是新藥臨床研究階段的關鍵性試驗,是新藥能否最終獲批上市的臨床基礎。2.1 是什麼(Who)III期臨床試驗屬於臨床試驗的治療作用確證階段,通過III期臨床試驗證明新藥對目標適應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其受益/風險比是可以接受的,為藥物申報註冊提供充分的依據,同時還為藥品說明書和醫生處方提供充分的數據。
  • 步長製藥再陷中藥注射液風波
    根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2007),被告人鄭筱萸利用職務便利,為鹹陽步長製藥有限公司申報其生產的腦心通膠囊從地方標準升為國家標準獲得批准提供幫助,於2002年收受公司負責人趙步長給予的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27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