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攻擊和數據中斷事故呈上升趨勢影響面波及82%的受訪組織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根據戴爾科技集團2020年全球數據保護指數快速調查(Global Data Protection Index 2020 Snapshot)顯示,與一年前相比,企業組織管理的數據量平均增加了近40%。隨著數據量的激增,其內在挑戰也隨之而來。絕大多數(8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當前所採用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並不能滿足他們未來所有的業務需求。作為每兩年一次的全球數據保護指數的後續報告,此次快速調查針對上述挑戰和先進技術對數據保護就緒性的影響,採訪了私有組織和公共組織的1000名IT決策者,這些組織來自全球15個國家,員工數量均超過250人。該調查結果還顯示出數據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越來越多的組織(從2018年的74%增長到2019年的80%)認識到了他們數據的寶貴性,目前正在挖掘其數據價值或為未來做規劃。

戴爾科技集團數據保護總裁Beth Phalen表示:「數據是企業的命脈,也是組織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隨著我們進入下一個數據十年,擁有可恢復、可靠和現代化的數據保護戰略極為重要,它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減少因數據中斷而造成的高昂代價。」

代價高昂的數據中斷事故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根據此研究表示,各企業組織目前平均管理的數據量達13.53 PB,比2018年的9.70 PB增長了近40%,比2016年的1.45 PB增長了831%。所有這些數據面臨的最大威脅似乎歸咎于越來越多的數據中斷事故,從網絡攻擊到數據丟失再到系統宕機。大多數企業組織(2019年為82%,而2018年為76%)在過去12個月都遭遇過數據中斷事故。此外,還有68%的受訪者擔心他們的組織在未來的12個月會經歷數據中斷事故。

調查發現,僱用多家數據保護供應商的組織會遭受網絡攻擊而導致無法訪問數據的概率,比僅僱用一家數據保護供應商的可能性要高大約兩倍(僱用兩家或多家供應商的組織受攻擊概率為39%,而僅僱用一家供應商的組織受攻擊概率為20%)。但是,僱用多家數據保護供應商的趨勢還在上升。就全球來看,仍有80%的組織選擇部署兩家或多家供應商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這個數字比2016年增加了20個百分點;就中國市場來看,有74%的組織採用多家數據保護供應商。這不免更令人擔憂。

數據中斷的代價也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19年因宕機導致的總損失估計達到810,018美元,比2018年的526,845美元平均飆升了54%。數據丟失的估算損失也由2018年的995,613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1,013,075美元。僱用多家數據保護供應商的組織承受的代價遠不止如此:平均而言,因宕機導致的相關損失高出平均值近兩倍,數據丟失造成的損失則高出近五倍。

新興技術對數據保護解決方案構成挑戰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數位化格局的形成,企業組織正在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業務成果。該研究報告稱,幾乎所有組織都在對較新的技術或新興技術進行一定的投資,排名前五的技術包括:雲原生的應用(58%);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53%);軟體即服務(SaaS)應用程式(51%);5G和雲邊緣基礎設施(49%);以及物聯網/終端(36%)。

然而,近四分之三(71%)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新興技術使數據保護變得更為複雜, 同時61%的受訪者表示新興技術為數據保護帶來了風險。使用較新技術或新興技術的組織中,超半數組織正苦於尋找適合這些技術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這些新興技術包括:

該研究還發現,8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組織現有的數據保護解決方案並不能應對未來所有的業務挑戰。受訪者表示對以下領域缺乏信心:

· 遭受網絡攻擊後的數據恢復(69%)

· 從數據丟失事故中恢復數據(64%)

· 遵循區域數據治理的法規(62%)

· 滿足備份和恢復服務級別目標(62%)

數據保護與雲計算相結合

企業在部署新的業務應用程式和保護工作負載(如容器和雲原生及SaaS應用程式)時,綜合採用了多種雲方法。調查結果顯示,組織更喜歡使用公有雲/SaaS(43%)、混合雲(42%)和私有雲(39%)作為此類較新應用程式的部署環境。此外,85%的受訪組織表示,對於數據保護供應商來說,能夠為雲原生應用程式提供保護是非常必要或極為重要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向邊緣環境遷移、穿過邊緣環境以及在邊緣環境的周圍環繞,很多受訪者表示他們更青睞採用基於雲備份的方式,其中62%的受訪者選擇私有雲的方式,49%的選擇公有雲的方式,用來管理和保護在邊緣位置創建的數據。

Phalen表示:「這些調查結果證明數據保護應當成為公司業務戰略的核心,隨著數據格局變得越來越複雜,組織需要靈活且可持續的數據保護策略,這些策略必須能夠在多平臺和多雲環境中擴展。」

(文章來源:通信世界網)

相關焦點

  • 2020網絡趨勢調查:SD-WAN,邊緣網絡和安全性大熱
    IDC解釋,SD-WAN的增長是一個廣泛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希望為遠程端點優化雲連接而推動的。展望未來,基於雲的應用洞察力和性能監控等功能的添加將是SD-WAN部署的關鍵部分。網絡巨頭思科,也認為多雲網絡的發展,促使許多企業變革網絡以支持SD-WAN技術。SD-WAN對於採用雲服務的企業至關重要,它充當園區,分支機構,物聯網,數據中心和雲之間的連接。
  • 轉型中的製造業成網絡攻擊主要受害者
    2020年,製造企業遭受到的網絡攻擊威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網絡犯罪組織和國家級攻擊組織為竊取智慧財產權、數據或通過勒索攻擊獲取經濟利益,令製造業成為全球受威脅最大的行業之一。
  • 自去年年底以來,醫療行業遭受的網絡攻擊激增了45%
    Check Point Research今天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與同期全球所有行業22%的網絡攻擊增長相比,這一增長已使該行業成為網絡犯罪最主要的目標行業。 去年11月,平均每個醫療行業機構每周遭受626次攻擊,而前一個月為430次,攻擊方法包括勒索軟體、殭屍網絡、遠程代碼執行和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
  • 珠江出現海霧天氣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趨勢
    海霧造成的重大事故呈上升趨勢  廣東有約4000公裡的海岸線,為全國最長。隨著我省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海上、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日趨繁忙,海霧的頻仍造成的低能見度,直接威脅著沿海地區經濟活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05年1月,粵東海區就發生了4宗海上碰撞交通事故,造成3艘船舶沉沒,3人死亡,4人失蹤。海霧還使華南沿岸地區的交通運輸陷入混亂狀態,對經濟和社會活動造成嚴重的影響。
  • 全球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1993—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3.2毫米/年。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18年高8.5毫米,處於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1979—2019年,北極海冰範圍呈顯著減小趨勢,3月和9月減小速率分別約為4萬平方千米/年和8萬平方千米/年;南極海冰範圍變化趨勢總體不顯著,2016年以來海冰範圍持續偏小。
  •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持續上升趨勢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持續上升趨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時間:2020-11-26 14:28:46 當地時間11月23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溫室氣體公報》指出,2019年二氧化碳含量又出現了突飛猛進增長,全球年度平均值突破了百萬分之410的重要門檻。
  • 環保總局:氨氮的濃度值呈上升趨勢
    環保總局:氨氮的濃度值呈上升趨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5日 19:23 來源:新華網 專題:6.5世界環境日 CCTV新聞邀您共建綠色家園     新華網北京6月5
  • 我國海平面上升呈加速趨勢
    日前,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廈門組織召開了「2018年度全國沿海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及評估工作會議」。會議總結、梳理和科學評價了近十年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成果,給出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對海岸帶災害、濱海生態系統以及海岸工程等的影響狀況。自然資源部相關部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各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海洋廳(局)的有關人士參加了會議。
  • 從四大攻擊類型看疫情影響下的網際網路安全趨勢
    從四大攻擊類型看疫情影響下的網際網路安全趨勢「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已成為一種新常態,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加速,使得企業業務連續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而網際網路流量的激增也導致了攻擊流量的激增,網絡安全問題愈加突出。」Akamai大中華區產品市場經理劉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全美電話信號大規模中斷,三大運營商都受影響,美網友:外星人入侵?
    當地時間15日,美國出現大規模電話信號中斷的問題,三大主要電話運營商都受到影響。由於時機敏感,話題很快在推特上引發熱議。據今日俄羅斯報導,當地時間15日晚間開始,全美陸陸續續有用戶表示,電話出現信號中斷的問題。
  • 數據調研:獨立站2021年的五點發展趨勢
    基於此,Shopify根據全球各地的賣家和消費者提供的相關數據,發布了2021的的一個趨勢預測報告,通過研究剖析買賣雙方的觀點,捕捉行業的全貌,以預測未來一年電商格局將如何轉變。 這份分析了Shopify的100多萬家遍及全球的賣家相關數據以及平臺消費者調研的趨勢報告,闡明了對2021年及以後行業五大關鍵預測。它們包括: 1.
  • 從2020看2021,派拓網絡安全趨勢預測和策略解讀_記者觀察_信息化...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許多企業的運營和員工的工作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初遠程會議和居家辦公的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網絡犯罪分子瞄準視頻應用程式傳播惡意軟體,這一點從許多冠以「新冠病毒」的釣魚郵件就可以初見端倪。另一方面,5G等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入,加速了各種數據傳遞,又讓傳統的物理防護邊界漸漸消失,導致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衍生出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
  •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2016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位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 Dropping Elephant:一個利用普通工具攻擊的網絡組織
    2016年2月,在收到一個合作夥伴的警報後,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全球研究和分析團隊開始了一項調查。很快,我們就發現一個可能是來自印度的網絡犯罪組織正在亞洲地區大肆進行網絡間諜攻擊行動。受攻擊目標主要為多個同中國和中國國際事務有關的外交和政府機構。
  • ...與新冠藥物和疫苗的評估和批准相關的時間表不受網絡攻擊的影響。
    文 / 蘇懷瑾2021-01-12 22:47:57來源:FX168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調查顯示,一些與新冠藥物和疫苗有關的文件在網際網路上被洩露。執法當局正在對網絡攻擊採取必要的行動。
  • 自然資源部: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近海共發生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39次,其中颱風浪15次,冷空氣浪和氣旋浪24次。2018/2019年冬季,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為較常年明顯偏輕。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8次,累計面積1990平方千米。2019年4—9月,綠潮災害影響我國黃海海域,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2019年的滸苔綠潮具有持續時間長、分布面積與覆蓋面積偏大、整體漂移方向北偏東等主要特點。
  • 劍河震災導致電視信號中斷 廣電網絡迅速出動組織搶修
    李太明(右二)向趙榮貴(左一)了解災情 3月30日,貴州省劍河縣地震災害導致有線廣播電視信號中斷後,廣電網絡公司迅速組織搶修 3月23日,劍河縣發生3.3級地震,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要求劍河縣廣電網絡分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防止更大的災害事故造成嚴重損失。3月30日9時47分,該縣又發生5.5級地震。
  • 勒索病毒在歐洲再度爆發 連車諾比都受影響
    本輪攻擊中,受影響最嚴重的包括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一家丹麥航運和能源企業和丹麥的政府機構,受攻擊的電腦無法正常運行,黑客藉此勒索贖金。該病毒甚至破壞了前車諾比核電廠的防控系統,迫使科學家手動檢測輻射水平。
  • 基於鐵電存儲器的高速和高保真的汽車事故實時數據
    採用鐵電存儲器(FRAM)作為汽車行駛實時數據存儲設備,可以顯著提高汽車行駛狀況記錄的速度和密度,減少汽車事故發生時惡劣環境對數據記錄的影響,準確地記錄並且長時間地保存故事發生過程數據,延長實時數據記錄儀的使用壽命,為事故鑑定提供準確可靠的現場原始數據。
  • 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圖)
    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圖)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指出,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升速分別為0.04℃/年和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