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楊長風: 「第一次接收信號時驚心動魄」

2021-01-13 慧天地

作為北鬥現任總設計師,全國政協委員楊長風談到自己的北鬥生涯時,記憶最深的,是2007年接收北鬥二號第一顆衛星的信號,他稱之為「背水一戰」。
       

1994年,中國決定啟動北鬥一號工程,試驗探索衛星導航,中國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然而要獲得國際承認的合法地位,卻需要克服無數困難。
       

當時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各發射了20多顆衛星,已完成全球組網,並佔用了最適合衛星導航的頻段。中國聯合歐盟推動國際電聯從航空導航頻段中最大限度地擠出了一小段頻率。這一小段頻率,也是建設一個全球導航系統最基本的頻率需求,各國均可平等申請。
       

2000年4月18日,北鬥和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同時申報。按照國際電聯規則,必須在7年內成功發射導航衛星,並成功發射和接收相應頻率信號,才能獲得該軌道位置和頻率資源,否則將無法取得合法地位。
       

2005年,歐盟發射了首顆伽利略導航衛星。彼時,我國雖已發射三顆北鬥試驗衛星,但尚不具備主動發射下行信號的能力,而符合國際電聯規則的北鬥二號衛星仍在研製。當時,距7年限期只剩不到3年,如果不能成功發射一顆導航衛星,頻段就只能拱手讓人。
       

為此,北鬥人只能背水一戰。他們倒排工期,努力縮短研製周期,硬是將原定2007年底發射的首顆北鬥導航衛星,調整到2007年2月底,提前完成了全部研製工作。但是,又出現了讓北鬥團隊猝不及防的新問題。
       

「2007年4月,北鬥二號的第一顆衛星即將發射。在發射前三天突然發現異常,信號很不穩定。」楊長風回憶說,第三次總檢查中衛星應答機突然異常。這時,運載火箭已經上了發射塔架。應答機是天上、地下信號聯通的關鍵。確保拿到頻率資源,必須要有這個信號。
       

為了萬無一失,不帶任何一個微小的問題上天,大家經過仔細研究,決定對衛星「開膛破肚」。北鬥團隊爬上塔架,打開火箭,開啟衛星,取出有問題的應答機設備。此時,留給工程師們緊急修復的時間只剩下3天。
       

楊長風和同事們從西昌趕到成都,從零開始檢驗測試應答機。「那個時候,我們只能用汽車運過去,顛簸四五個小時,都是懷裡抱著的,像個孩子一樣保護著。」
       

「當時所有人都進退兩難,時間緊、任務重、難點重重,要怎麼辦?最終北鬥人整整三天沒有合眼,通過各種各樣的試驗,把這個問題找出來並解決了。」楊長風說。
       

2007年4月14日4時11分,這顆肩負著重要使命的北鬥衛星順利起飛。按計劃,它將於4月17日20時傳回信號。
       

楊長風回憶說:「4月17日這一天,我們和十多家參與研製的廠家,都在一個大操場上,把接收機擺成一排,等待著這樣一個信號。晚上8點鐘,到了第一組信號下發的時候,我們十幾個用戶的接收機同時接到了信號。這個時候,整個操場上都是歡呼跳躍的聲音,同志們互相擁抱,一起祝賀這個勝利。」
       

在頻率只有四個小時的期限下,北鬥衛星準確地發射了第一組信號。驚心動魄的72小時後,北鬥持續發展的合法權益終於保住了。
       

北鬥研製的過程中,遠不止遇到這一次困難。北鬥二號研製初期,本打算從歐洲引進核心器部件——原子鐘,但在最後籤協議的時候,歐洲公司突然終止了合作。於是北鬥人決心自己研製,他們組建了三支隊伍同時攻關,兩年多後,星載原子鐘研製成功。楊長風說,星鐘的精度通俗指標是十萬年差一秒,而北鬥則做到了三百萬年差一秒的精度。


相關焦點

  • 全國政協委員、北鬥導航總設計師楊長風:北鬥系統預計6月完成部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全國兩會報導全國政協委員楊長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採訪。5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中透露。楊長風表示,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國用20多年的時間走過了國外衛星導航40年的發展路程,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對世界衛星導航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用兩年的時間實現高密度發射組網,被稱之為中國速度。
  • 白氏頭條:全國白氏政協委員名單匯總
    現任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評論員、《新聞周刊》節目主持人,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 (兼),2018年3月,任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201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白虹光(女)第九、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革命委員會)人物簡介1949年9月生,河南省許昌市人。1968年3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程度。副研究館員。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婦聯執委。歷任許昌師範專科學校圖書館館長,政協許昌市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許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現任許昌市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委,許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委員通道」講述西湖大學的故事
    浙江在線3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傑)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層中央大廳北側開啟。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亮相,他深情講述了西湖大學的故事。  施一公委員表示,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大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兩會旅遊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建言十大熱點話題 原標題:   中國網3月8日訊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聽取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 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公務宴請應禁止魚翅
    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坦白地說,作為一位企業家,十幾年前我的確吃過魚翅。」2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在當時,消費魚翅是一種禮貌,一種文化和企業接待的面子。「但是5年前開始,我身邊的人都不消費魚翅了。」「當然,我也會遇到尷尬,比如上個月我去成都,兩頓飯都有魚翅,但我都拒絕了。
  •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光伏產業扶貧情況
    8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組織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就光伏產業扶貧項目調研,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在銀川市興慶區紅墩子區的寶豐光伏、枸杞產業基地,委員們詳細了解了項目建設、扶貧模式、經濟社會效益等情況。對於寶豐集團在光伏發電板下面種植枸杞,將工業扶貧和特色種植業扶貧嫁接起來的做法,委員們認為這是能源優勢和特色農業的有機結合,應該大力支持。
  • 獨家:劉長樂白巖松朱軍周濤 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編者按: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注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按委員所在屆別排序) 【中國共產黨】
  • 讓委員們獲得別樣聽覺體驗,上海市政協這次委員講壇不一般
    讓委員們獲得別樣聽覺體驗,上海市政協這次委員講壇不一般 2020-11-27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政協委員王水:醫務戰線「老兵」的「醫者仁心」
    我是全國政協委員王水,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我是一名在醫務戰線工作了近40年的「老兵」。在今年的醫衛46組,其中包括近三分之一的院士,他們中的很多人作為中央指導組成員被派往抗「疫」一線,有提出「方艙醫院」的王晨院士、疫苗專家陳薇院士,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我們討論的議題很廣也很多,但「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依然是焦點和熱點。
  • 全國政協委員施一公:我們還需要更多原創性研究
    成功創立西湖大學後,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剛剛舉行的全國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披露了西湖大學的最新情況——過去兩年來,西湖大學共收到6000多份申請,擇優聘用近百位科學家,其中80%都是由中國自己培養,再輸送到海外深造的學生。
  • 全國政協委員王志良:藥品包裝應加盲標
    目前藥店裡多數藥品包裝沒有盲標,盲人誤食藥品的事故時有發生。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王志良在兩會上帶來了《關於藥品包裝強制應用盲標》的提案。王志良表示,歐盟已於2004年通過法規明確了盲人及視覺障礙人群藥品標籤及說明書的具體標註方法。所有上市藥品除部分醫生掌握的、盲人接觸不到的處方藥外,均強制規定進行盲文標註。
  • ...來自上海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最強大腦」,他們在想什麼
    全國兩會開幕在即。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昨天抵京參會。 在這些代表委員中,兩院院士雲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梳理發現,57名在滬全國人大代表中有4位院士;104名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中,有10人是兩院院士,佔比十分之一。 這些「最強大腦」都關注啥?
  • 聽楊長風解密北鬥
    這一表述背後釋放了什麼新信號?我國北鬥優勢在哪裡?北鬥產業化之路前景怎樣?關於這三個問題,聽聽全國政協委員、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怎麼說。Q1第一問: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北鬥產業化,釋放了什麼信號?答:具有標杆意義。
  • 圖片新聞:政協委員崔向群瀏覽《中國科學報》—新聞—科學網
    ①全國政協委員崔向群在會議間歇瀏覽《中國科學報》。
  • AI主播帶你了解什麼是全國兩會|全國政協的組織結構有哪些
    AI主播帶你了解什麼是全國兩會|全國政協的組織結構有哪些 2020-05-23 13:03:43
  •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二次會議 汪洋主持 會議聽取...
    3月12日下午,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汪洋主持會議。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12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汪洋主持會議。
  • 被網友「熱搜」的這些政協委員提案,你關注了嗎?
    據人民政協網報導,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昌爾,與上海市政協主席董雲虎、江蘇省政協主席黃莉新、浙江省政協主席葛慧君聯名提交提案,建議加強長三角區域汙染聯防聯治,合力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生態安全屏障。
  • 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建議國家長遠謀劃防疫科研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說自己要把「培養防疫科研尖端人才梯隊」「變革防疫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這些建議帶到全國兩會,建言國家對防疫科研進行長遠謀劃。自從2009年創立賽萊拉幹細胞,全國政協委員、賽萊拉幹細胞董事長陳海佳就帶領團隊攻克幹細胞產業化的「卡脖子」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取得了「臨床級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品」「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幹細胞自動化培養設備」等突破性成果,承擔全國規模最大的區域細胞製備中心建設。中國幹細胞產業化是他一生的事業。
  •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組建國家防疫...
    南方網訊 推動防疫科研管理現代化、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民營企業給予幫扶……全國兩會腳步臨近,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廣州賽萊拉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賽萊拉幹細胞」)陳海佳正加緊完善自己的提案。今年,他將帶著4份提案前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