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科學家利用RNA分子複合物防止腫瘤幹細胞在人體滯留

2020-12-01 騰訊網

白血病通常起源於所謂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存在於骨髓中促進和保護腫瘤的利基中。德國馬汀賽德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通過將這些細胞從壁龕中清除出來,從而使這些細胞變得脆弱。

由於血細胞的壽命有限,在出血時丟失,或在感染期間耗盡,因此必須不斷更換它們。這種供應是由骨髓中所謂的造血幹細胞來保證的.這些細胞可以發育成任何類型的血細胞。

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造血幹細胞通過重組9號和22號染色體進行基因突變。結果,基因構建塊融合在一起,否則就不會彼此接觸。不正確組裝的染色體稱為費城染色體,並含有所謂bcr-abl癌基因的構造手冊。這導致白血病幹細胞自私行為,並以犧牲健康的血液幹細胞為代價進行分裂。

沒有金德林-3沒有白血病

白血病幹細胞創造了一種稱為惡性利基的環境,以確保其生存和增殖。為了保持這個促進腫瘤的利基,白血病幹細胞使用所謂的整合素來連接到細胞外蛋白支架上,也就是所謂的細胞外基質,以及鄰近的細胞。在白血病幹細胞中,整合素的活性和功能是由一種叫做Kindlin的細胞內蛋白促進的。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彼得·克倫恩(Peter Krenn)解釋道:「Kindlin-3的異構體只供血細胞使用。如果小鼠體內有缺乏金德林-3的白血病幹細胞,它們就不會發展成白血病。如果沒有金德林-3和活性整合素,白血病幹細胞就不能附著在自己的利基環境中,從骨髓中釋放到血液中。因為它們也不能在其他地方定居,它們仍留在血液中。那裡的白血病幹細胞缺乏急需的支持,它們通常從利基中得到支持,然後死亡。」

新的治療方法:Kindlin-3和CTLA-4

這項新發現表明,白血病幹細胞在其表面表達一種名為CTLA-4的蛋白質,這種蛋白在健康的血液幹細胞中不存在,這一發現使研究人員能夠區分白血病幹細胞和健康的造血幹細胞。科學家們使用CTLA-4受體作為穿梭器,將一種破壞Kindlin-3的化合物輸送到白血病幹細胞中。彼得·克萊恩解釋說:「CTLA-4隻在細胞表面短暫出現,然後迅速被循環回細胞,然後再回到細胞表面。這使我們能夠將Kindlin-3降解的siRNA引入細胞,將其與CTLA-4結合的RNA序列連接起來,稱為適配體。沒有Kindlin-3的白血病幹細胞被從骨髓中衝洗出來,白血病從骨髓中消失並耗盡燃料。」

彼得·克萊恩總結道:「在我們目前的研究中,我們開發了一種治療小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新方法。然而,該療法的原理是普遍有效的。抑制Kindlin-3的產生以及由此導致的整合素功能的喪失使癌細胞無法在促進腫瘤的環境中粘附和定居。我認為這種方法也能防止其他類型的白血病癌細胞沉降,從而使這些疾病變得更可治療。」

相關焦點

  • 白血病幹細胞相關研究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
    研究認為,AML患者體內存在少數白血病始動細胞,通常被稱為白血病幹細胞(Leukemic stem cells,LSCs),白血病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抗藥性,是白血病病情持續和復發的主要原因。研究白血病幹細胞的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特性以及它們的異質性,對於AML的靶向治療及改善AML的預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眾所周知,人類細胞的外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蛋白質、脂質、糖蛋白。然而除了這些已知類型的分子,近日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細胞的外表面還穩定附著了一類過去鮮有人知的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過去人們曾認為,人類核基因組產生的RNA並不存在於具有完整細胞膜的細胞表面,而這一新發現刷新了我們對細胞表面分子的認識。
  •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遺傳學改變和靶向治療新進展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是一種高度進展性惡性血液腫瘤,預後差,復發率高,尤其是在成年
  • Cell:科學家提出腫瘤細胞「幹細胞指數」概念 未來有望開發出...
    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算法對來自33種不同類型腫瘤的1.2萬份樣本的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闡明了癌症進展的分子機制。圖片來源:medicilon.com研究者Houtan Noushmehr表示,這項研究中所用的方法學是生物醫學研究新趨勢的一部分,旨在利用當前大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來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系
    THP-1細胞系是從一名患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1歲小男孩的外周血中分離得到的,自1980年建系以來,THP-1細胞被廣泛用於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相關的機制、信號通路以及營養和藥物運輸等研究中。相對於U937、HL-60、ML-2等白血病細胞系,THP-1更有類似人原代單核細胞的形態和功能特徵(包括細胞分化標記)。
  • 蘇大發現紅光介導探針錨定於細胞質RNA分子誘發腫瘤凋亡新途徑
    增加腫瘤藥物或探針在腫瘤組織的積聚和延長其滯留是提高藥物診療效果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為了提高藥物在腫瘤細胞內的攝取量與滯留時間,科學家們發展了許多先進的策略使藥物或探針分子特異性靶向並滯留於腫瘤部位以達到提高腫瘤診療效果的目的。臨床上一般通過使用大劑量或者多次給藥的方式來提高診療療效,這往往會給機體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
  • 談癌色變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那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如何在人體內產生的呢? ,細胞核含有的染色體是細胞內長鏈DNA分子:長串的遺傳信息緊緊地包裹在蛋白質周圍,DNA上的遺傳信息其實就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一系列指令。
  • 蛋白複合物Paf1:攜帶基因致病的奧秘
    基因的表達調控如何控制生物體的發育,又是怎樣影響人體的健康與疾病?這是世界各國科學家競相研究的熱門課題。 日前,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龍加福教授團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影響基因表達調控的重要蛋白質複合物——Paf1複合物中Paf1-Ctr9亞複合物組裝及功能調節的奧秘,為相關腫瘤治療和藥物開發奠定了分子基礎。
  • Cell Rep:研究揭示RNA分子對於胚胎幹細胞分化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胚胎幹細胞(ESC)具有自我更新的雙重能力和分化的潛能,而兩者都需要受到嚴格的調節控制。在ESC分化過程中,幹細胞會發展為特殊的細胞類型,例如皮膚細胞,神經細胞,肌肉細胞等。雖然我們對ES細胞調控的理解主要在於轉錄和表觀遺傳差異等方面,但我們對轉錄後調控的作用仍知之甚少。
  • 盤點:全球腫瘤領域熱門在研靶點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細胞表達CD19。臨床試驗結果顯示,CD19 CAR-T對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ALL)的治癒率已經達到了90%。腫瘤領域CD19靶點中已上市的藥物有4個,5個藥物正在提交上市申請。
  • 科學家寄希望於幹細胞藥物抗擊癌症
    再生元公司開發此療法藉助的是HEK 293細胞系,該細胞系最初是1973年從荷蘭流產胎兒身上發現的,而幹細胞本身沒有入藥。2020年秋,其他科學家還提出了有效利用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美國專家申請使用基於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備的藥劑 。以色列專家則同時提出多種使用幹細胞治療新冠患者出現的急性危險呼吸窘迫症狀的方案。
  • 專家點評NCB|癌症幹細胞的免疫逃逸獨特分子機制
    他們觀察到Nelarabine化學療法雖然可有效地消除佔多數的白血病細胞,但出乎意料地誘導在數目上佔少數的白血病幹細胞(LSC,CD3 + Kitlow)的擴增。相反,低劑量DXR對白血病細胞沒有影響,但有效降低了白血病幹細胞。DXR(低劑量)和Nelarabine的組合治療效果最佳。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利用NCBI工具的ORF Finder程序進一步分析了這384個核糖體結合的INcRNA的編碼潛力。天然的內源性RBRP肽在結直腸、乳腺、卵巢和鼻咽癌細胞中得到證實。此外,還證實RBRP肽是在5對匹配的新鮮CRC組織及其相應的鄰近非腫瘤結直腸組織中自然產生的。
  • 腫瘤免疫方向:RNA藥物與抗體、細胞療法的比較
    在腫瘤治療中利用這一機理,以疫苗的形式引入外源性RNA,可以促進炎症細胞因子及幹擾素的釋放,激活NK、巨噬細胞、效應T細胞,將沒有免疫細胞浸潤的"冷腫瘤」變為「熱腫瘤」,促進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也能協同提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體的療效,即在給免疫系統「松剎車」的同時「踩油門」,從而進一步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為什麼腫瘤為冷熱?
  • RNAm6A讀碼器選擇性損害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
    RNAm6A讀碼器選擇性損害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腫瘤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9 15:43:10 愛丁堡大學Kamil R.
  • 外泌體仿生納米顆粒,有效殺傷腫瘤幹細胞,解決癌症復發難題
    從本質上講,腫瘤幹細胞通過自我更新和無限增殖維持著腫瘤細胞群的生命力。腫瘤幹細胞的運動和遷徙能力使腫瘤細胞的轉移成為可能,腫瘤幹細胞可以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並具有多種耐藥分子,從而對殺傷腫瘤細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腫瘤往往在常規腫瘤治療方法消滅大部分普通腫瘤細胞後一段時間復發。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而ZAP識別RNA的序列特徵和作用分子機制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我國科學家對不同ZAP蛋白的截短體和不同序列、不同長度的富含胞嘧啶和鳥嘌呤(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進行晶體篩選,最終得到了解析度為2.19?的ZAP蛋白N端結構域(NZAP)與6-nt(CGUCGU)單鏈R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基於該結構,研究人員確證了ZAP特定位點對RNA結合和抗病毒功能的重要性。
  • Cell Stem Cell:白血病幹細胞藉助脂肪組織躲避化療藥物殺傷
    2016年7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性腺旁脂肪組織成為白血病幹細胞的儲蓄池白血病細胞與性腺旁脂肪組織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為白血病細胞的脂肪酸代謝提供了燃料CD36將白血病幹細胞分成了兩類代謝和功能存在不同的細胞亞群性腺旁脂肪組織為CD36+白血病幹細胞提供了合適環境使其能夠抵抗化療藥物的殺傷作用
  • 時隔13年,NEJM再次發布癌症幹細胞綜述!
    ,究其原因,根源在於原發性病灶在接受治療後,通常會有癌症的「種子」,也就是癌症幹細胞遺留在體內。這些癌症幹細胞潛伏在體內,時刻準備著轉移並以更具攻擊性和抗藥性的形式導致腫瘤復發。癌症幹細胞一直是癌症研究領域的熱點。激動人心的事情來了,時隔13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終於再次發表了一篇關於癌症幹細胞的綜述。這篇綜述的作者是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癌症幹細胞領域大牛Michael F. Clarke教授,內容主要關於癌症幹細胞的臨床和治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