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2020-05-11 博科園

聲波鑷子是利用聲波動量傳遞產生的聲波輻射力(ARF),是對粒子和細胞進行非接觸式操縱的強大工具。它們在顯示技術、生物醫學傳感器、成像設備、診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駐波或聲束已經被用來捕獲顆粒,但需要一個巨大的相控陣或位移平臺來移動波相或移動聲源,以進行動態操縱,這需要時變的聲場,新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應用物理評論》期刊上。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目前,如何用一種簡單、靈活、低成本、一次性的方法在微小的微通道中實現動態操縱仍然是一個挑戰。中國科學院深圳高級技術研究所(SIAT)的鄭海榮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在微觀尺度上集成聲流體學、物理學和聲子晶體的製造,解決了對微通道中粒子和細胞的全面、動態操縱的挑戰。在本研究中,位於微通道中的聲子晶片(PCP)由化學刻蝕而成,產生可調諧的時變聲場,產生可實時調節的各向同性可逆聲波輻射力。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聲波輻射力起源於入射聲波與聲子晶片中兩個不同模式共振激發的相互作用。這些特定模式可以通過簡單地改變驅動頻率來靈活地切換,頻率的這種變化分別產生了高度局域化的聲場和漏磁場,前者產生負的聲波輻射力以捕獲粒子,後者則導致正的聲波輻射力使粒子懸浮。與用於聲子晶片位置的偏移聲源設置相結合,由沿通道的場梯度引起的輻射力,可以進一步沿著某一預定軌跡(例如基於直線和弧線的直線、折線、弧線或環線)向源輸送懸浮的微粒或細胞。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通過切換頻率以改變聲子晶片的諧振模式以及通過在聲子晶片上設計圖案以構建路線,實現了沿通道中預定路徑的粒子和細胞的任意走走停停運動,即捕獲和傳輸。通過在微流控設備中使用聲子晶體或超材料仔細設計和設計聲場,可以在生物醫學應用中以可調和多功能的方式對各種材料、粒子、細胞和生物體進行聲學操作。在各種應用中,使用可實時調諧和調整的聲輻射力對粒子和細胞進行非接觸式操縱已變得非常重要。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這些應用包括顯示技術、生物醫學傳感器、成像設備和診斷工具。聲子晶體具有許多特性,可用於微流控通道中的可調諧操作。研究使用聲子晶體來調節微流控通道中的聲場,以實現對微粒和細胞的可控操縱。分析和計算模型揭示了聲子晶體的共振,是如何調整聲子晶體的聲場和輻射力來實現所需的操作。微流控通道中粒子動態操縱的這些概念和實現推動了用於動態聲操縱技術的微流控通道發展,尤其有利於可調諧細胞分析。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博科園|研究/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高級技術研究所

參考期刊《應用物理評論》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又攻克一個難題,實現用聲子晶體,製造動態聲波鑷子!
    聲波鑷子是利用聲波動量傳遞產生的聲波輻射力(ARF),是對粒子和細胞進行非接觸式操縱的強大工具。它們在顯示技術、生物醫學傳感器、成像設備、診斷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駐波或聲束已經被用來捕獲顆粒,但需要一個巨大的相控陣或位移平臺來移動波相或移動聲源,以進行動態操縱,這需要時變的聲場,新研究成果現已發表在《應用物理評論》期刊上。目前,如何用一種簡單、靈活、低成本、一次性的方法在微小的微通道中實現動態操縱仍然是一個挑戰。
  • Nature物理:武大首創聲子晶體的谷輸運, 實現無障礙傳輸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光波、聲波等經典波在周期性人工結構中的奇異傳播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類比於晶體,這些人工結構被稱為光子晶體或聲子晶體。它們的主要特點在於,當波長和結構周期可比擬時,在其中傳播的經典波會發生強烈的布拉格散射,從而產生頻率帶隙。與此同時,周期結構的散射也導致通帶的性質顯著不同於均勻介質,從而產生大量新奇的光、聲傳播特性,例如負折射、零折射效應等。
  • 量子聲學新進展:利用聲子晶體,簡化混合聲動力裝置結構
    所謂量子比特,是指帶有表面聲波諧振器的量子信息基本單元;在量子物理學中,表面波等效於晶體諧振器。這種現象開啟了新的研究領域,即量子聲動力學。而這一基本理論也有望衍生出新的量子裝置。此次研究的主要挑戰,在於製造千兆赫茲範圍的聲諧振器。在此次發表在《自然通訊·物理學》的新報告中,Aleksey N.
  • 聲子晶體中的聲谷態輸運
    自上世紀80 年代末以來,光波、聲波等經典波在周期性人工結構中的奇異傳播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類比於原子構成的微觀晶體,這些人工結構被稱為光子晶體或聲子晶體。其主要特點在於,當波長和結構周期可比擬時,在其中傳播的經典波會發生強烈的布拉格散射,從而產生頻率帶隙。通過在這些人工晶體中引入點、線、面缺陷,人們發現了各種缺陷態、波導態,從而實現對經典波的過濾以及受限傳播等。
  • 發明新型聲子晶體微量液體傳感器
    本報訊(見習記者丁寧寧)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超聲研究團隊在聲波液體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發明了一種新型聲子晶體高精度微量液體傳感器
  • 深圳先進院發明新型聲子晶體微量液體傳感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超聲研究團隊在聲波液體傳感器領域取得研究進展,發明了一種新型聲子晶體高精度微量液體傳感器。聲學傳感器可利用聲場中的物體參量(密度、聲速、粘度等)變化引起聲波的輸出信號頻率、振幅、相位變化,實現對物體實時探測。其中聲場能量越局域,越能增強聲波與待測物體的相互作用,越有可能提高傳感靈敏度,這也是設計高靈敏傳感器的核心物理機制之一。  在前期的理論研究中,團隊發現狹縫聲子晶體結構共振時能夠將能量局限在遠小于波長的狹縫空間(J. Acoust. Soc. Am.
  • 聲拓撲-2017 Nat.Phys.聲子晶體中的拓撲谷傳輸(一)
    本文導讀:1,聲子晶體中的谷態;2,聲子晶體谷態的激發;3,聲子晶體谷拓撲投影能帶;4,
  • 利用聲子晶體能帶工程,實現聲表面波慢波器件
    (a)(b)分別為四方晶格聲子晶體沿Γ-X及Γ-M方向的模式。(c)(d)分別為三角晶格聲子晶體沿Γ-M及Γ-K方向的模式。(b)(d)(f)(h)(j)為測試樣品,其聲子晶體壓縮。(c)(d)為兩種樣品聲子晶體S0模式色散曲線。
  • 聲子晶體- 2018 Nature 外爾晶體中聲表面波的拓撲負折射
    以貓哥的理解,這是因為搭上了光子晶體,光學超材料,非厄密系統,以及拓撲絕緣體的和諧號啊。這些熱點領域,近十幾年來以電磁波為載體的NS雜誌文章層出不窮,聲波作為另一個重要的counterpart當然也可以熱鬧一把。
  • 光子和聲子晶體中顫振現象研究
    通過嚴格的數值模擬,研究證明了光在一些周期介電結構(光子晶體)中傳播會出現一些反常特性。這些反常現象與狄拉克方程的解相對應。這說明光子在光子晶體中某些頻率區域傳播時也可以用狄拉克方程來描述。問題是相對論量子力學中的一些基本現象如Zitterbewegung能否在光子晶體中觀察到?
  • 「聲子液體」助熱電材料實現突破
    本報訊(記者閆潔)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張文清、許鍅鍅與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提出在固態材料中引入具有局域
  • 聲子晶體:表面散射
    聲子表面散射過程可以解釋聲子晶體的超低熱導率。
  • 中科大郭國平教授團隊在納米諧振子的聲子模式相干操控方面取得...
    隨著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發現可以利用表面聲波、納米諧振子等器件來產生、傳遞和操控少數甚至是單個聲子,並探索其在經典和量子信息處理方面的應用,其中諸多應用均需要以實現不同諧振模式之間的相干操控為前提。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使用雷射脈衝誘導產生異常的聲波:光可以轉換成聲波
    光聲波作為熱和聲音的攜帶傳播的載體,控制聲學聲子在需要對納米器件進行操控聲子和熱性質的場合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使用超快光學脈衝產生的光聲波效應在皮秒時間的範圍內來進行光學操控聲子變得非常有潛力。因此,它的機理大多數建立在各向同性介質中的通常的熱彈性膨脹的基礎之上的,這就限制了它的應用。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現在,科學家測量了一個在實驗室中製造的聲波赫洞的溫度。圖片來源:《科學新聞》        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測量了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聲波赫洞(捕捉聲音而非光線)的溫度,結果與「霍金輻射」理論預測一致,有望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
  • 使用雷射脈衝誘導產生異常的聲波——在貝爾報導140年之後光可以轉換成聲波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聲波作為熱和聲音的攜帶傳播的載體,控制聲學聲子在需要對納米器件進行操控聲子和熱性質的場合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一個新的光聲波效應,包含的結構不穩定性可以用來實現過渡金屬二滷代 VTe2具有帶狀電荷密度波( ribbon-type charge-density-wave (CDW))。超快電子顯微照相和衍射分析下揭示了納米尺度的薄膜在光學誘導的瞬間的電荷密度波(CDW)的消失時不同尋常的聲波的產生和傳播。
  • 「壓電光機迴路」實現光波、聲波和無線電波相互轉換
    任職於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將信號在光波,聲波和無線電波之間轉換的「壓電光機迴路」。基於此設計的系統可以在下一代計算機中移動和存儲信息。  摩爾定律——一個認為集成電路的電晶體數量將每兩年翻一番的理論——已經被證明是非常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工程師們將很快會開始遭遇根本上的極限。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相結合 可以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然而,進行這種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束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附或粘合到表面上,這反過來使晶體變形,從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性。現在,科學家在能源公司(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芝加哥大學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它結合了納米級的電力「牽引光束」具有高功率X射線,使他們能夠定位和操縱溶液中不與基材接觸的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