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追訴時效」的案件,法律如何處理

2021-01-11 正義網

  專家表示,現代刑法設置追訴時效制度,旨在穩定社會關係和充分利用司法資源。但是,若遇極其嚴重、危害極大的犯罪,必須追訴的,仍可以報請最高檢核准,予以追究。 

  近日,據@平安南京發布的警情通報:1992年3月24日,南京市鼓樓區原南京醫學院發生一起殘忍殺害在校女學生林某的案件。2020年2月23日,專案組偵查取得重大破案線索,於當日凌晨抓獲犯罪嫌疑人麻某某,一舉破獲此案。 

  歷經28年,在南京警方的堅持不懈努力下,犯罪嫌疑人終被抓獲。網友紛紛點讚: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但也有人擔憂,案件已經過了追訴時效,正義可能無法到來。那麼,為什麼要設定「追訴時效」?過了「追訴時效」的罪犯,法律是否就真的束手無策?對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刑法專家。 

  過了「追訴時效」的案件,法律如何處理 

  我國刑法第87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第89條規定,「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據此,從犯罪之日或者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最長經過20年,該犯罪便可不再被追訴。 

  「刑法中的追訴時效制度對罪犯是有利的,但這種有利是有條件的。」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阮齊林表示,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時效中斷制度,即「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另一個是時效延長制度,即「在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追訴時效的延長主要體現的是犯罪的一般預防理論。當司法機關已經啟動追訴程序,從司法的威懾效果來說,就不應輕易終止。至於追訴時效的中斷主要體現了對犯罪人的特殊預防。如果犯罪人在追訴期間內又犯罪的,證明其根本沒有悔改,自然要繼續追責。」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羅翔對制度背後的法理進行了解釋。 

  「具體到本案中,還涉及適用新法還是舊法的問題。」阮齊林指出。 

  如果按照現行刑法(1997年刑法)規定,由於司法機關已經立案了,罪犯逃避偵查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即追訴時效不適用。但有一點疑義是,法律對如何理解「逃避偵查、審判」並沒有明確,實務中也沒有相關判例可參考。比如本案中,司法機關立案後,犯罪嫌疑人仍在正常地工作生活,司法機關也並未確定嫌疑人具體身份,那麼此時對於「逃避偵查、審判」如何理解就是一個問題了。 

  如果按照舊法(1979年刑法)第76條:「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的規定,本案中由於一直未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則應適用追訴時效制度,那麼從犯罪之日起計算,本案犯罪行為早已過了20年的最長追訴期限。 

  阮齊林認為,依據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本案應適用犯罪行為發生時的法律,即1979年刑法。由此,本案中的犯罪行為已經過了追訴時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罪犯可以逍遙法外,從此不再被追訴了。阮齊林和羅翔都提到法律中的例外規則,即刑法第87條還規定,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法律為何要設置追訴時效制度 

  「追訴時效制度,是世界各國共通的一個法律制度。該項制度的設置主要基於以下幾種考慮:第一,維護社會關係的穩定。第二是敦促司法機關提高工作效率,對犯罪人要及時追訴,及時行使訴權。第三,時間久遠之後,證據有湮滅的問題,在司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當前發生的犯罪更值得司法機關重點打擊。」阮齊林說。 

  「刑法中的追訴時效制度既體現了民眾樸素的報應情感,也體現功利的犯罪預防。從古希臘開始,對於刑罰就有兩種看待的角度:一種認為,因為有了犯罪,所以才有刑罰;而另一種認為,為了沒有犯罪,所以需要刑罰。前者立足既往,認為罪犯實施犯罪,就應當受到懲罰,這是報應主義思想;而後者關注將來,認為懲罰是為了預防犯罪,對社會有積極的作用,此乃功利主義思想。一般認為,公正和功利是刑罰理論的兩大支柱。」羅翔表示。 

  「我國刑法第87條至第89條,對追訴時效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主要原則是綜合考慮公正與功利。在公正的基礎上,現代刑罰一般都設置了追訴時效。這主要是為了穩定社會關係和充分利用司法資源。」羅翔進一步補充道,「但是,對於最嚴重的犯罪,追訴時效可以通過最高檢的核准追訴制度無限期地追訴下去。這個例外的規定,顯然是報應主義的體現。可能會有人覺得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是野蠻的,但是報應主義是刑罰最基本的正當化依據,在公正的基礎上,反而是文明的體現。」

相關焦點

  • 解讀立案追訴標準(二):相關界限內容保持延續性
    「立案追訴標準(二)主要是對2001年《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重新制定和修改,吸收了2008年《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的相關立案追訴標準的合理內容,保持了內容上的延續性。」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今天(17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吉林高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解答(二)
    、薪酬福利、解除勞動關係、社會保險等發生爭議的,如何處理?2.勞動者要求確認勞動關係且用人單位予以認可的,如何處理?勞動者僅要求確認勞動關係且用人單位予以認可的,因雙方不存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勞動爭議,應裁定駁回起訴。但雙方有其他訴訟請求且屬於勞動爭議案件受理範圍的除外。
  • 商品房買賣糾紛如何解決?逾期辦理房產證違約責任訴訟時效
    開發商未按照法定期限內履行協助辦理房產證的,導致買受人未如期取得房產證的違約金訴訟時效該怎麼起算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所謂訴訟時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請求人民法院對其民事權利予以保護的權利。即權利人喪失了取得勝訴的根據、喪失了勝訴權。關於訴訟時效存在的法理基礎,一般認為,規定請求權經若干年不行使而消滅,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維護社會秩序。
  • 最高院司法觀點: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能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最高院司法觀點: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能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當事人起訴後未依法繳納訴訟費,經催告仍不繳納,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不能引起訴訟時效中斷。因為撤訴是當事人依其意思表示放棄因起訴而發生的法律後果的行為,是當事人對其訴訟權利的處分,按照訴訟法上的「撤回的訴,視同未起訴」的訴訟規則,不發生起訴的效果,自然也就不產生訴訟時效的中斷。
  • 勞動仲裁時效過了,就是神仙也沒辦法,行使權利須及時!
    序言:法諺有雲,法律保護正當權利,但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所以行使權利要及時,法律也規定了相應的時效制度來督促當事人來儘快行使權利,不要浪費法律資源!根據勞動法以及相關規定,勞動仲裁的時效一般是一年,如果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權利將不會得到保護!
  • 當事人起訴後未依法繳納案件受理費,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引起訴訟...
    被告張某抗辯原告李某的起訴已超過訴訟時效,請求人民法院駁回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原告李某在庭審中舉示本院2019年1月20日作出的按撤訴處理裁定書,證明原告李某曾於2019年1月10日向本院提起訴訟,但是其在法定期限內未依法繳納案件受理費,此案經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訴訟時效中斷,應重新計算訴訟時效。
  • 韓國《殺人回憶》原型案件結束調查,兇犯連殺14人,至今逍遙法外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據韓國《國民報》7月2日報導,經歷了為期一年的調查後,當地時間2日,警方公布了韓國華城特大連環殺人案的最終調查結果,警方認定,犯罪嫌疑人李春宰犯案共23起(殺害14名女性;侵犯、搶劫9名女性),但由於距離首起兇案發生已有34年,相關部門認定,李春宰的罪行已經過了案件的追訴時效期
  • 變形鋁合金為什麼要進行時效處理?鋁合金時效處理的作用
    鋁合金的這種淬火後力學性能隨時間延長而顯著提高的現象,稱為時效硬化現象,這一過程稱為時效。鋁沒有同素異構轉變,在近鋁端處亦沒有共析轉變,只有固態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將鋁合金固溶處理時,高溫下的過飽和α固溶體被原封不動地保留到室溫。但是這種過飽和固溶體在室溫下處於不平衡狀態,有脫溶分解和析出強化相而趨於穩定的傾向。
  • 《殺人回憶》原型案件調查結果公布:李春宰殺14人 強姦9人
    此時距離華城連環殺人案首起案件發生,已有34年。遺憾的是,李春宰的罪行已過追溯時效。△電影《殺人回憶》劇照華城連環殺人案中,第8起案件與其他幾起案件稍有不同,被認定為模仿犯罪。韓國警方於1989年破獲並抓獲尹某。尹某服刑20年後,於2009年獲釋。
  • 刑民交叉案件:爭議難點與司法處理
    刑民交叉案件類型及爭議問題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法律應用研究處處長 盧宇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刑民交叉案件呈增長趨勢,相關案件處理已成為司法難點。依法妥善處理好刑民交叉案件,釐清刑事犯罪與經濟糾紛的界限,對於打擊犯罪、保護社會和權利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刑民交叉案件,包括法律主體、法律事實、法律關係、法律責任等要素。
  • 江西勞動爭議案件裁審有統一標準了
    實體方面,針對網絡平臺經營者與相關從業人員之間是否成立勞動關係的問題,《解答》採用「合同+人格從屬性+要素式」的綜合審查方式作出了詳細規定;程序方面,《解答》針對辦理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和審理的程序銜接問題進一步明確,對確認勞動關係的仲裁時效、勞動者主張未休年休假工資補償的仲裁時效及其起算點,當事人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後再次提起訴訟如何處理,以及對仲裁中未提供而在訴訟中提供的證據如何處理等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 何為仲裁時效,看了此文,你會了解得更透徹
    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存在一定時間後即發生一定法律後果的法律制度。勞動仲裁時效具體來說就是指權利人於一定期間內不行使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保護其權利的請求權,就喪失該請求權的法律制度。仲裁時效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突出特徵:一、從仲裁時效的條件上看,仲裁時效是以權利人不行使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保護其權利的事實狀態為前提的。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以往的工商執法實踐,人民法院審判商標侵權糾紛案件實踐,都有將此種行為作為侵權處理的先例和經驗。在徵求意見中,行政主管部門、專家學者等各方面都提出,應當明確將此種行為歸類於侵犯商標權的行為,以加強對馳名商標的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採納了這一意見。
  • 什麼是時效,時效處理有幾種做法
    它們會在工件的長期使用中發生轉變,使尺寸發生變化。    如果沒法使這極少量的殘餘奧氏體變得非常穩定,以致在長期使用中也不發生轉變,那麼,工件的尺寸也將穩定不變。時效處理就是殘餘奧氏體穩定化的處理方法。    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長時間的低溫補充回火,即將工件加熱至100~150℃,保溫8~24h。它能進一步消除冷、熱加工中的內應力並穩定尺寸。
  • 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1年,1年的仲裁時效可以中斷
    我是杭州鄒祺明律師,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是1年,1年的仲裁時效可以發生中斷。仲裁時效發生中斷的意思是,在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內發生勞動者向用人單位主張過權利、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過救濟或者用人單位之前同意履行義務的情形時,過去的仲裁時效清零,這些情形消滅後開始重新計算1年仲裁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