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1年,1年的仲裁時效可以中斷

2020-11-29 杭州律師鄒祺明

我是杭州鄒祺明律師,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是1年,1年的仲裁時效可以發生中斷。

仲裁時效發生中斷的意思是,在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內發生勞動者向用人單位主張過權利、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過救濟或者用人單位之前同意履行義務的情形時,過去的仲裁時效清零,這些情形消滅後開始重新計算1年仲裁時效。

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內通過電話、微信、快遞等方式主張過權利或者用人單位同意履行義務等這些情形,從發生到結束的過程很短,情形一出現可能就消滅了,所以會從情形出現就開始重新計算1年仲裁時效。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在監察大隊處理投訴的過程中訴訟時效一直處於中斷狀態,勞動監察大隊告知勞動者無法處理,中斷情形消滅開始重新計算仲裁時效。

所以仲裁時效是法律對勞動者權利的一種限制,當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應當積極主動維權,不要等到法律的保護期超過了才行使。雖然法律規定了仲裁時效可以中斷,但需要勞動者拿出證據證明自己在一年內主張過權利或向國家部門尋求救濟,特別是電子證據不利於保存,容易丟失,加大了仲裁風險。

相關焦點

  • 要熟悉勞動爭議仲裁時效,不然即使產生了加班,也拿不到加班費
    經核對,華某自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0月7日期間休息日上班天數為31天,法定節假日上班天數為9天;自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10月7日期間休息日上班天數為32天,法定節假日上班天數為2天。鄭州市某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於2019年10月17日作出仲裁決定書,對華某的仲裁申請不予受理。
  • 何為仲裁時效,看了此文,你會了解得更透徹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參照了《民法通則》關於特殊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的規定,延長了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將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期間規定為1年。仲裁時效的計算。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遭到了侵害,這是其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保護其權利的基礎。
  • 勞動仲裁時效過了,就是神仙也沒辦法,行使權利須及時!
    所以行使權利要及時,法律也規定了相應的時效制度來督促當事人來儘快行使權利,不要浪費法律資源!根據勞動法以及相關規定,勞動仲裁的時效一般是一年,如果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權利將不會得到保護!但事後公司拒不履行其承諾,王忠志又提起勞動仲裁,但此時案件已有兩年之久,故而仲裁委以已過仲裁時效為由駁回了他的申請!仲裁以後,王忠志不服,就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經過審理後認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 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仲裁時效及計算方式
    2.二倍工資不屬於勞動報酬的範疇,具有懲罰性賠償金的性質,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不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關於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仲裁時效的規定,仲裁時效為1年。
  • 患塵肺病好幾年才去維權 確認勞動關係之訴是否受一年仲裁時效限制?
    根據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一項的規定,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糾紛屬於勞動爭議的受案範圍。同時,該法第二十七條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如何提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
    一,提請勞動仲裁時效勞動人事爭議中請仲載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一年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 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二,受理程序按照屬地管理,就近及時原則,應先到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鎮街或企業)中請調解,若調解不成功,再向區(縣)上申請仲裁。
  • 【2020-82】<以案釋法>工傷事故索賠艱難,錯過勞動仲裁怎麼辦?
    治療結束後,吳某委託司法鑑定機構對其傷殘程度進行鑑定,經鑑定,吳某左足的人身損害致殘程度為十級傷殘。吳某要求該廠支付後續治療、誤工等費用共計11萬餘元,該廠認為賠償價格過高,不同意支付,雙方爭議較大,事故發生後兩年都未能達成和解。由於吳某未在一年內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的時效已過,吳某遂向龍勝縣人民法院起訴。
  • 普法貼:勞動用工應當知道的100個勞動爭議問題(51~100)
    88.勞動爭議的仲裁時效是多長時間?答: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 掌握這五點,輕鬆寫好勞動仲裁申請的事實與理由
    而勞動仲裁委員會在審查案件時,也被弄得雲裡霧裡。甚至有些代理律師寫的勞動仲裁申請書也是要麼披露過多不必要的案情,要麼該說明白的事實並未說清。其實勞動仲裁申請的事實與理由部分的寫作並沒有那麼難,勞動者或者代理律師只要結合案情抓住這幾個技巧,事實與理由部分的寫作可以輕鬆搞定。
  • 山東七大勞動人事爭議典型案例「末位淘汰」可獲經濟補償
    年終獎爭議  適用特殊仲裁時效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該條第四款規定:「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韓某原系某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的職工,自2012年2月20日起與該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某辦事處籤訂勞動合同,在該單位從事市場專員工作,勞動合同至2016年2月19日終止。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所提出的理據包括在《時效條例》第4(1)(c)條下,申請人就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已喪失時效。在2018年7月24日,法庭命令審訊有關喪失時效的初步爭議。爭議1. 有關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訴訟因由從何時累算?(「爭議1」)2.
  • 2019年中級會計《經濟法》知識點: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與起算
    2019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已經開始備考啦,那麼2019年中級會計新教材涉及哪些知識點呢?下面,中公會計小編為廣大考生整理了2019中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知識點:訴訟時效期間的種類與起算,大家快來學習吧!
  • 要素式審判模式下常見案件抗辯焦點———勞動爭議篇
    二、是否超過了仲裁時效,時效問題是仲裁和訴訟過程中必要的抗辯焦點,勞資關係固有的不平等性及較短的訴訟時效,導致在很多勞動爭議案件中都必不可免的涉及到時效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江西勞動爭議案件裁審有統一標準了
    實體方面,針對網絡平臺經營者與相關從業人員之間是否成立勞動關係的問題,《解答》採用「合同+人格從屬性+要素式」的綜合審查方式作出了詳細規定;程序方面,《解答》針對辦理勞動爭議案件仲裁和審理的程序銜接問題進一步明確,對確認勞動關係的仲裁時效、勞動者主張未休年休假工資補償的仲裁時效及其起算點,當事人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後再次提起訴訟如何處理,以及對仲裁中未提供而在訴訟中提供的證據如何處理等問題作出具體規定
  • 最高法:未經充分調查核實,勞動監察把投訴推向勞動仲裁,違法!
    裁判要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工資、賠償金髮生爭議的,勞動者可以選擇申請勞動仲裁的方式解決,也可以選擇作為投訴人向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請求對用人單位未依法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予以解決。兩條救濟途徑都是勞動者的法定救濟途徑。
  • 36個常見勞動爭議問題,這裡有答案!
    人民法院可以委託非法用工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進行傷殘職工的勞動能力鑑定。六、關於裁審銜接24、確認勞動關係爭議的申請仲裁時效應如何確定?確認勞動關係爭議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
  • 為什麼勞動爭議案件企業敗訴率高達80%?
    1.企業個別爭議與企業集體爭議;2.企業既定權利爭議和企業待定權利爭議;3.國內企業爭議與涉外企業爭議。6、什麼是勞動爭議申請的時效?如何計算的?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向法院等部門要求權利的時間規定。當事人可以向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當事人可不經過調解而直接申請仲裁;3、仲裁程序。若經過調解雙方達不成協議,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可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 健力寶高管申請勞動仲裁 三水政府稱一切正常
    記者昨天獲悉,程波濤已在3天前向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遞交了《勞動爭議仲裁申訴書》。  程波濤表示,他所申請的勞動仲裁請求按照法律規定,支付其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勞動工資報酬及相關費用,逾期不支付的加付50%賠償金;但他同時也表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此前,程波濤堅持不接受三水區政府及其「復產小組」,在未經董事會同意的情況下免除其職務的決定,並一直堅守工作崗位。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布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典型案例
    所提出的理據包括在《時效條例》第4(1)(c)條下,申請人就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已喪失時效。在2018年7月24日,法庭命令審訊有關喪失時效的初步爭議。  Ⅱ.爭議  1.有關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訴訟因由從何時累算?
  • 最高院司法觀點:法院裁定按撤訴處理,能否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引起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已非起訴,而是權利人向義務人主張權利,只是這種主張是通過法院送達的。這時的法院所起的作用並非裁判者,而是意思表示的傳遞者。此時,法院和普通的意思表示傳遞者並無區別。在此種情形下可以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後果。但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果已不屬於《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的第一種情形即提起訴訟,而是屬於該條規定的第二種情形即當事人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