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痛苦總是來自猶豫和糾結嗎?《象與騎象人》助你找到幸福秘訣

2020-12-06 如穎隨行育兒經

生活中,常常感覺自己心裡有兩種聲音在打架,有時還很激烈,導致我們很痛苦,難以控制決定。

明明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可是每天早上鬧鈴響起的時候,總愛閉上眼睛關掉後再接著睡。

明明知道不能再吃了,可是面對美食,總是禁不住誘惑。

明明知道雙11不能再買了,可是看到優惠還是忍不住買買買,買完又後悔,恨不得「剁手」。

有時覺得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有時又覺得根本無法控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用「大象」和「騎象人」的比喻,一語給我們道破了真相。

海特是美國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被人們稱為「21世紀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心理學家」,這本書也被稱為近10年來最重要的積極心理學著作。

什麼是積極心理學?就是幫助人們提升幸福的學派。讓我們跟隨海特的腳步,去發現生活中痛苦的來源,尋找提升幸福的方法。

這本書特別適合以下三類人群:

1、常愛糾結,容易後悔的群體。為考研還是找工作常糾結?

2、常有負面情緒的群體。為什麼失戀的總是我?

3、希望提升幸福感的群體。我怎麼總是不幸福?

01、我們糾結的根源:原來自己心裡常住著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

心理學家常說要找到幸福,就是要找到自我。那什麼是自我?

柏拉圖把自我比喻成一輛馬車,而弗洛伊德把自我再細分為:自我(意識)、超我(道德),本我(潛意識)。

《象與騎象人》的作者海特把自我比喻成「騎象人」。他在書裡寫道:人類的心裡,有一半如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而另一半則像是一個理智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分,造成人們常陷於理智與非理智的思想衝突中。

「騎象人」指騎在大象背上的人,屬於受控制部分,是意識。能進行各種理性的思考,提出理性的要求,但是卻無法完全控制大象的行為。

「大象」屬於不受控制部分,是潛意識。不受控制部分包括自動化、情緒化、內臟腦。

「大象」與「騎象人」 ,即潛意識與意識。

我們天真地認為是意識在控制我們,其實不是,我們90%的言行是依靠潛意識的,10%依靠意識。

這就導致我們明明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甚至還告訴朋友我會這麼做,但自己卻隱約知道我不會這麼做。罪惡感、恐懼感常會戰勝理智。

為什麼我們總愛這麼糾結、猶豫呢?心理學家稱人類的心理常常有四種自我分裂形式:

1、心靈和身體。

2、左腦和右腦。

3、理性和感性。

4、控制化和自動化。

法國哲學家蒙田指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它自己的情緒和主張。比如我們的微表情,遇到緊張,我們心跳會加速,肌肉收緊,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這些都是完全自主的,不受意志控制。因為可能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微表情就發生了。

所以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才說:「理性應該只是激情的奴隸,除了服從之外,沒有其他可能。」

我們每個人心裡一直住著一頭「大象」,而且是「大象」在決定我們絕大部分的工作,我們是「騎象人」,只是隨著大腦出現新的皮層後,才開始活躍起來,才讓大象變得聰明。騎象人是無法在違背大象本身意願的情況下命令大象。

想想看,有這麼多讓我們分裂的東西,這就是導致我們常常糾結、猶豫不決的根源所在。所以我們的痛苦就來自於此,我們無法控制以為能夠控制的東西。

02、我們不幸福的生理機制:為什麼總是負面情緒佔主導

我們常糾結的根源就在於我們太過於看重騎象人,太過於看重意識的存在。這就導致我們本來下定決心去實現人生的夢想,可是三個月後又回到原點。

我們要想改變現狀,就要重新訓練大象,首先就要找到為什麼大象這麼容易擔憂和悲觀?

1、情緒啟動效應

大象最喜歡簡單的語言,比如「喜歡」或者「不喜歡」,「接近」或是「離開」,向左還是向右。我們每個人的腦中和大象一樣有一個「喜歡計量表」,根本不用去分析和評價,就是本能反應,對我們的影響相當大。

所以說如果做一件事之前,你的情緒和做這件事的情緒是一致的,比如都喜歡吃甜食,那麼就能有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不一致,那麼做這件事可能就會受阻。

這就是為什麼你經常不知什麼原因就和伴侶吵起來,明明不是他惹你不開心,但很容易把火發到他身上。因為之前情緒啟動的時候就是負面的,可能來源於職場中不開心的一件事,朋友的背叛,提前啟動你的情緒效應。

2、受負面情感影響。

大多數人身上的大象看壞的事看得比較多,看好的事實比較少。

心理學上有個「物種設計原理」,就是說對壞事的反應要強於對好事的反應。

比如魚類對機會和威脅的反應就不一樣。魚寧願錯失了一個魚餌的機會,反正河裡的食物也多,一次沒吃也餓不死。可是如果忽略了掠食者的靠近的信號,魚就可能一命嗚呼了。

動物對威脅及討厭事物的反應肯定要遠高於對機會和喜好的反應,這在心理學上又稱為「負面偏好」。

對人類也一樣,我們常常會覺得贏了100元錢的快樂比不上輸了100元錢的痛苦;夫妻之間一句批評的話起碼要5個積極的情感行為才能彌補。

正如富蘭克林所言:「一點點病痛,我們就能感覺得到,而健康得活蹦亂跳,我們卻毫無知覺。」

遇到我們喜歡的東西,我們就會引發正面的情緒反應,讓人想接近;而遇到負面、消極的情緒反應,我們就會習慣性地逃避或躲開。

這兩個系統在我們心中隨時待命,但最後是由你的「喜歡計量表」來決定。

3、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每個人的性格都會受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兩大因素的影響,可是我們想像不到先天的遺傳對我們的影響有這麼大。

據研究顯示,個人平時的心情愉悅的程度有50%-80%的歸咎於基因,而非生活經驗。所以,你很難想像兩個從小分開長大的卵身雙胞胎姐妹,長大後的習慣驚人的相似。因為他們一起在子宮裡待了9個月的時間,基因的貢獻功不可沒。

所以,情緒啟動、負面情緒、基因遺傳三個因素都是導致我們不幸福的生理機制,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與「大象」和平相處的解決辦法

03、找到提升幸福的秘訣:冥想、提升人際關係和做自己喜歡的事

人類的理性非常依賴情緒,只有當充滿情緒的大腦順暢時,理性才能得以運轉。你不得不承認,騎象人不是主人、不是國王,只能是大象的顧問和僕人的角色,「大象」才是內心的主宰。

所以只有接受我們內心非理性的一部分,接受我們的衝動、情緒、本能、潛意識等無法完全控制的部分,我們才能更好地與「大象」相處。

明白了這個前提,我們再去尋找獲得幸福的途徑。在《內向心理學》一書中指出,人要想獲得幸福,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與自己相處好。二是與他人相處好,三是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好。

尋找幸福的途徑都是相同的,我們也可以以此尋覓我們自己的幸福來源。

第一個方法:通過冥想,學會與「大象」和睦相處,幫助大象緩解負面情緒。

大象天生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導致愛焦慮、愛擔憂。而冥想能幫助大象緩解對金錢、名利、身份、地位的追逐,緩解焦慮和擔心,讓我們的內心逐漸獲得平靜。

冥想的好處被很多科學家證實了,德國的科學家曾經組織過一場史上最大的冥想試驗,對300名參與者進行為期9個月冥想的研究。最後發現,與原來相比,所有冥想者的大腦中灰質都增加了很多,這個灰質就是跟情緒很有關聯的大腦組織。所以說,冥想有助於增強人的情緒管理能力

那如何冥想呢?非常簡單,首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坐著。然後閉上眼睛,把所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將一切想法拋出腦海。如果你心中仍有雜念,也沒關係,再次集中注意力。

這個過程就是馴服你心中的大象的過程。想馴服大象,就要用對方法,想改變自己的心理,就要一步一步慢慢來。

學會與「大象」相處,就是學會與自我相處,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方法:通過互惠互利,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與人互惠。

一般來說,幫派為什麼這麼團結,幫派成為講義氣,重哥門情義的代表,其實就是有困難互相幫忙,有福共同享受。這就是與人互惠的基礎。

有一位心理學家做了個實驗,隨機把聖誕卡片寄給不認識的人,來分析寄卡片人的心裡,結果大多數收到卡片的人都回寄了聖誕卡給他。所以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引用了以上研究並說明:人有一種無心、自髮式的互惠本能反應。

「認識的人給你好處,你會想要回報那個人「。所以,優秀的銷售員掌握的最重要技能就是互惠之道,我們想要別人購買東西,都要先給別人一點甜頭。

所以,互惠作用只要你使用得當,都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強化效果。

第三個方法:通過你的興趣,找到你所熱愛、具有挑戰的事情去做

心理學家發現,能發揮出自身優勢的事情會讓人幸福。因為每個人都有發揮自身潛能的渴望。當我們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不管是打遊戲、做實驗、畫畫、辯論....,你都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容易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價值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流體驗」。

當心流穿越身體時,你會有一種愉悅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實現目標的過程比達到目標更幸福。因為,當我們沉浸過程中時,離目標越來越近,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激素,這個激素會導致「大象」感覺到快樂,而且這種快樂能有持續性,幫助我們向著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遇到逆境挑戰成功後比一直呆在舒適區更幸福,這也是心流的作用。

所以,找到你所喜歡的事情,最好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嘗試,去沉浸其中,你也會找到你想要的心流感覺。

04、結語

幸福是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感覺。

只要找到導致我們糾結、恐懼、不開心的根源,與自我的「大象」和平相處,其實獲得幸福也很簡單。

就像作者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一書中說的:幸福很多時候與外在無關,而與你有關。

而且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研究孩子學習力和情緒管理,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

相關焦點

  • 讀《象與騎象人》有感:內心強大,戰勝自我,知行合一,一生幸福
    而要回答「你幸福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下面這個問題。什麼是幸福?《象與騎象人》的作者喬納森·海特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多年來一直研究影響人們幸福的因素。《象與騎象人》是他的代表作,出版後獲得了全球知名媒體,以及許多心理學大師的一致好評。
  • 姓氏頭像分享:做人不糾結,辦事不猶豫
    寫在前面,如果你喜歡小庶的作品,歡迎跟隨小庶,點擊右上角的藍色小方塊就可以免費跟隨小庶,每天第一時間就可以收到小庶分享的姓氏頭像,獨寵於你的一款微信頭像,願你生活開心,幸福愉快!既然瓦罐已經掉在地上打碎了,再回頭看也沒有意義,得與失之間,不糾結才是與自己最好的和解。
  • 知道嗎?你心中有頭大象
    你可能摸不著頭腦。回想下,自己有沒有以下經歷:下定決心減肥定下讀書計劃決定早睡,不再熬夜發誓少玩遊戲,少看劇,少刷微博平時的你,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回家奔向沙發,抱著手機,一看就是幾小時。某天,在網上看到了雞血文《自律才有自由!》,《優秀的人靠自律》……頓時醍醐灌頂,「對啊!我太不自律了,我一定要自律!」於是痛改前非,改變自己。
  • 你知道嗎?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於是,國王下旨懸賞尋找蛇眼,承諾如若誰能夠找到蛇眼,就會得到高官厚祿以作獎賞。懸賞通告很快就下發到各地,象也看到了這則通告,他立刻想到了自己救過的那條蛇。於是他找到蛇,並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沒想到,蛇竟然連一點猶豫都沒有就答應了象的要求,取下自己的一隻眼睛給了象。然後,象把它獻給了國王。國王的病果然很快就的現象。
  • 《七宗罪》:大象和騎象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將這兩個「自我」比喻為象與騎象人。也就是說一個「我」是靠直覺和潛意識控制的大象,另一個「我」則是用晦而明、冷靜克制的騎象人。上一篇我從人性角度分析了《七宗罪》。今天這一篇文章我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片中不同人物身上「象」與「騎象人」的分布和呈現。
  • 面對逆境,你還在抱怨?稻盛和夫告訴我們:這樣做才不糾結、痛苦
    這句話震撼了許多人,也讓我們反省,雖然我們一直在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卻是如此遙不可及。 松子不斷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卻一次次與她失之交臂,她至死也沒有找到幸福。幸福為什麼如此難以得到呢?幸福並不僅僅是結果如意,而是要思想、行動和結果都是我們想要,也被大多數人接受,我們才沒有心理負擔,才覺得幸福。
  • 錯的不是出場順序,而是你數不清的猶豫
    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塗,亦能聽到讚歌。能拯救你的,只能是你 自 己,不必糾結於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眼神,不必為討好世界而扭曲自己。2、在內心還有猶豫的時候『請再堅持一下』。不是說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但至少可以堅持到完全死心的程度。這樣就可以不再糾結徹底放過自己了。
  • 心理學家:你為什麼活得壓抑又擰巴?你的不幸福,都源自作繭自縛
    一直在那裡糾結,為什麼我那會兒沒有「做那個選擇」?然後每次回想起這件事情,還會聯想起一系列的不愉快,然後心中懊惱,反覆顛倒。各種回憶,對過去的,未來的,都是基於此刻這種糾結的思想和情感,想到臉發燙心。然而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你總是在思考,從未嘗試行動。道理你都懂,但你就是做不到,因為思考本身就是防禦。一遇到事情,我們就馬上開始思考,開始分析,開始邏輯化,開始整出一套套的理論來,完美的規避了一些事情發生後,當時去體驗自己感受的風險。
  • 幸福就是頭腦的愉悅跟快樂的情緒嗎?心理學上這樣來定義幸福!
    所有生靈具有本能的願望以避免痛苦和體驗幸福。我們不可避免地沉淪於使我們無比失望的事物中尋求快樂以取悅頭腦,錯過了可使我們長期幸福的事情。你越是追求快樂,你今後就越是不快樂。因為快樂是二元的情緒。我們總是企圖從頭腦中獲得快樂,而實際上頭腦是痛苦的發源地,頭腦是痛苦存在的土壤,頭腦在痛苦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將它放大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所以為什麼重度抑鬱症患者認為自殺會是一種解脫,因為痛苦在頭腦層面達到了極點,身體就已經沒法承受!
  • 使你痛苦的也終究使你強大
    在初次見面的情況下,基本的尊重和禮儀都是必須的,你沒聽過我的名字,從而詆毀一個人,而我也沒有必要去管你是誰,以牙還牙,這是雙方應該得到的的相對公平。睚眥必報的人往往講究相對的善良,我的好壞取決於你的態度,而我又不會和你明明白白的對著幹,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沒人管的了。
  • 你在分手以後會痛苦嗎?如果你特別喜歡一個人不會痛苦只是不甘心
    分手很多人必須經歷過的,也許是因為你對他不好,或者是因為一些瑣事然後離開,或者是一些大事這類的,但是分手這個東西,也是感情中正常的情感,你沒有機會可以改變它,也沒有機會去逆了他你也只能順著他,現在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你再分手以後你會痛苦嗎
  • 3個原則幫你開啟行為改變
    「象與騎象人」理論曾經有一項醫學調查顯示,即使心內科醫生告訴了病情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飲食、運動、抽菸等不良習慣,他們將必死無疑。但結果卻是,只有14%的人會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其餘86%的人是不想活了嗎?當然不是,他們也知道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什麼,但就是無法改變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呢?
  • 幸福是相對的嗎,比幸福更重要的是什麼?
    2021年來了,和一年前的自己相比,如今的你是更加快樂,還是更不快樂?人們常常設想,如果發生了某事,自己就會從此過上幸福生活,或跌落不幸的深淵。但是實際上,人的心理具備很強的適應性,遠高於一般人的預期。這種能力是把雙刃劍,它能助人走出逆境,也能讓人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
  • 你找到那個能與你同頻共振的人了嗎?
    電影《英雄》封面|來自電影《英雄》今天是2019年1月6日你會不會突然有那麼一個瞬間感覺自己很孤單,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人能夠理解你,你很想傾訴,拿起手機卻不知道到底找誰,你很想吶喊,卻又覺得自己很可笑,隨後陷入無盡的沉思。
  • 別讓那些無意義的事毀了你的感情你的婚姻你的幸福
    丈夫一聽妻子的話,自然沒好氣兒地答道:「我知道你嫉妒人家兩口子,從那天晚上吃飯你就開始看不上我了,各種沒理由的挑剔,你就不能把心態放平和點嗎?每個人的日子不同,為什麼非要比呢?」小雅一聽更來氣了:「不比,不比怎麼知道你這麼沒用!」
  • 媽媽,你知道嗎?你剝奪了我幸福的能力
    這個男人和他的家人很排斥她,於是一拖再拖這個未出生的孩子已經7個月大。對於她的陳述我有非常多的質疑,也能感覺到她對我有所隱瞞。可既然她找到我尋求建議,我能給到的就是在認清現實的基礎上做出選擇。 「如果醫生能保證現在引產,你是安全的,你可以作為首選。
  • 伽巫塔羅:2020年9月運勢佔卜,射手座存在痛苦,有人在猶豫
    寶劍十逆位的出現表示的是痛苦,這個痛苦有可能是因為有人說出了要分手所以導致另一個人的痛苦,這個痛苦的人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權杖七就能夠理解了,這個痛苦的人繼續努力挽回對方的心。寶劍四逆位的出現表示有人在休息中相處對應的對策,這個人有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對方。
  •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
    生活啟示 |善生善死:安樂死是「幸福」地死亡,你認可嗎?編者按: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在西方,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 關於幸福的名言:關於幸福的名言精品
    ——羅蘭  5、凡是創造自己幸福的人,應該做全體工人和農民的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當他成為一切人幸福的匠人時,他就會成為自己自身幸福的匠人了。——加裡寧  6、幸福來自成就感,來自富有創造力的工作。——富蘭克林·D·羅斯福  7、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快樂=幸福?你錯了,快樂興奮刺激但短暫,蜥蜴告訴你什麼是幸福
    後來,我就問他,你不喜歡吃排骨了嗎?怎麼喊你好半天都沒動?兒子回說:「我覺得遊戲比排骨好,打贏了會獎勵很多寶貝,還能跟小朋友對話。」他眉飛色舞的給我描述遊戲裡的各種場景,為了通關,他還上網查小朋友分享的通關秘訣。我兒子打遊戲時的那種興奮和刺激,覺得很幸福。蜥蜴通過一番努力和掙扎,獵取到的食物,它也感覺到了幸福。這兩種幸福 ,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