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試毒」是真的嗎?

2021-02-13 海寧市初中科學

    如今在中國的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銀針試毒」的橋段:如果銀針碰到食物變黑了,就證明食物中有毒,不能食用;反之,則證明食物無毒,可以放心食用。每當看到這種橋段時,我心中不免會產生:「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要用銀針試毒,這究竟是迷信,還是有什麼科學原理呢?的等等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是它激發了我對於科學問題的探索好奇心。於是,我便著手準備起來:

取4根細銀絲,5ml農藥,5ml老鼠藥的溶液,5ml砒霜溶液,5ml蒸餾水,4個相同的陶瓷碗。

1.先把四份實驗試劑放入碗中,再放入細銀絲。

2.等待5分鐘,觀察實驗現象。

試劑

實驗現象

蒸餾水

農藥

砒霜溶液

老鼠藥溶液

變黑



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看到實驗結果我們便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銀針試毒」並不能檢驗所有的毒。但是我心中還有一些疑問:那麼到底是什麼物質讓銀針變黑的呢?是砒霜嗎?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上網百度了一下了解到:「銀針試毒」一詞中的「毒」一般特指砒霜(一種不易揮發的·幾乎沒有什麼氣味的白色粉末,學名:三氧化二砷,別名:鶴頂紅)。因為砒霜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毒藥,所以,古裝影視劇中的「銀針試毒」其實就是用銀針試試食物裡面有沒有砒霜。但是,這種做法真的靠譜嗎?事實上砒霜本身是不會讓銀針變黑的。沒想到吧!

    既然砒霜本身不會讓銀針變黑,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銀針試毒」橋段其實是穿幫鏡頭呢?其實不是。眾所周知,古代的生產技術和冶煉工藝都比較落後。砒霜的生產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的砒霜裡面常常會伴有少量的雜誌----硫或硫化物。而硫或硫化物對銀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和銀針接觸後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在銀針表面上形成一層黑色的銀垢(學名:硫化銀膜)。這便是電視劇中「銀針試毒」的橋段的原理。

     看到這裡我求實的好奇心又迸發出來了。於是我又做了一個「關於硫使銀針變黑」的實驗。對於實驗現象一探究竟。

實驗材料
 兩枚雞蛋(生、熟各一枚)(以知雞蛋內含有硫),一小袋硫粉,5ml硫酸銅溶液以及4根銀針。

雞蛋(生)

雞蛋(熟)

硫粉

硫酸銅溶液

變黑(快)

變黑(快)

變黑(較慢)





不變黑

實驗進行到這裡,終於真相大白了:連無毒的雞蛋都會使銀針變黑,所以說單純用銀針來試毒是不靠譜的,說不定還會鬧出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呢!

      經過這次科學實驗的經歷,讓我深深的領會到了科學的魅力,真理的魅力。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科學,去創造科學。因為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相關焦點

  • 冷知識科普|古代的「銀針試毒」是真的嗎?
    今天的話題是:古代的「銀針試毒」是真的嗎?                                                 我們經常在古裝劇當中看到這樣的一幅場景,某人拿著一根銀針插進了菜裡,不一會拿出來之後這個銀針就變黑了,然後他就會說這菜有毒了,這就是古裝戲當中常用的銀針試毒了,那麼如今就會有人問了,銀針試毒真的有用嗎?難道變黑就說明它有毒嗎?
  • 中國古代的「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真的靠譜嗎?
    在中國的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銀針試毒」的橋段:如果銀針碰到食物後變黑了,就證明食物有毒,不能吃;反之,則說明食物無毒,可以放心食用。那麼,「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用銀針試毒?背後究竟有什麼原理呢?
  • 銀針試毒靠譜麼
    那麼用銀針試毒靠譜麼。首先我們解釋一下銀針為什麼會變黑。銀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金屬,一般很難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全世界在過去都把銀做為錢幣。銀能進行的化學反應中,有這一種。銀離子可以和硫離子發生反應產生硫化銀,而硫化銀是黑色,這同時也是銀針試毒變成黑色的原因。
  • 傳說中的「銀針試毒」靠譜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傳說中的「銀針試毒」靠譜嗎?看完你就明白了隨著現在的影視劇的發展,一些古代的清宮劇,發展的非常的迅速,然而我們在這些清宮劇中經常會發現,有一種這樣的情況,在皇宮裡皇上和妃子在用膳是要銀針試毒的,如果銀針變黑了,那麼說明這時就有人在食物裡面下毒。
  • 古代人用銀針試毒,到底有沒有用?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平時喜歡看電視的小夥伴們都會發現,在一些古裝劇中,都喜歡用銀針來測毒,比方說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就有所體現,那麼古裝劇中銀針試毒的方法,到底是真的嗎?
  • 銀針試毒靠譜嗎?只能說是古人可用之毒太過稀少,技術太菜
    銀針試毒,在許多古裝劇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景。公認的法醫學鼻祖——宋慈也在自己的著作《洗冤集錄》之中記載了用銀針驗屍的事情。 在影視作品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將銀針插入食品或者死後的人體之中,本來是銀白色的針體表面就會變黑。在現實之中也的確如此,因此銀針試毒可以說是靠譜的。
  • 古代銀針試毒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不過為什麼那時候的砒霜,可以被銀針試出來呢?《遼瀋晚報》邀請解放軍307醫院毒檢室主任孫成文進行試驗,現場選擇了3種無味無臭的致命毒物——毒鼠強、鉈鹽、氰化物,然後將含銀量99%的3根純銀針分別放進裝有上述3種毒物的液體瓶中。30秒後,銀針取出,沒有一根變黑。這是否因時間太短毒液與銀針很難發生反應呢?
  • 實驗揭穿離譜劇情 銀針試毒試出蛋黃有"毒"(圖)
    銀針試毒?  銀針泡硫酸銅溶液沒變黑  雞蛋黃倒是讓它變黑了  用銀針插入食物或酒中檢驗是否有毒,這一「銀針驗毒」的情節穿插在了無數的古裝片中。宋代法醫學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
  • 動物界的「銀針」,血液可以用來試毒,來看看它長啥樣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叫做「銀針試毒」的鏡頭,在一盤菜或者一杯水被端上來後,人們會用一根銀針戳進去觀察銀針的變化,如果銀針變黑了就說明該食物有毒。但事實上,銀針試毒只是針對砒霜,並不能夠試出其它的毒劑。這是因為砒霜和銀接觸後,產生化學反應會出現黑色的硫化銀。
  • 銀針試毒原理
    早在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這也被當時法醫檢驗引為準繩。時至今日,還有些人常用筷子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著銀器能驗毒的觀念。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劇毒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生產技術落後,致使砒霜裡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化物與銀器接觸,就可起化學作用,使銀針的表面產生一層黑色的「硫銀」。
  • 知否 | 鶴頂紅和砒霜,為什麼能被銀針試出來
    不過,在小說中,類似鶴頂紅、砒霜這類毒藥,似乎都可以通過銀針試圖檢查出來。 古代的銀針試毒,又為何能試出鶴頂紅和砒霜?  兒時看到《飛燕驚龍》,便開始好奇:鶴頂紅這種毒藥,就是長在那仙鶴的腦門上嗎?它為什麼那麼毒?
  • 白毫銀針你這麼貴的,真的好嗎?
    白毫銀針,作為一個「茶中女王」的存在,怎能不讓人喜愛呢?白毫銀針受人喜愛不單是因為其外形,更重要的是因為其獨特的口感。 白毫銀針因為受歡市場歡迎,其售價也一路水漲船高,價格也還因為茶的年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質疑的聲音出現了,白毫銀針真的那麼好嗎?
  • 銀鐲子越戴越亮說明身體很健康,是真的嗎?
    原標題:銀鐲子越戴越亮說明身體很健康,是真的嗎?   二、關於銀,這些問題你知道嗎?   1、寶寶佩戴銀飾品要注意什麼?   一般情況下,純銀飾品對人體不會造成什麼不良影響。但對於不純的銀飾品需要警惕的是,其中含有鎳或鉻等金屬,這些成分都可能對皮膚產生刺激,尤其是對皮膚嬌嫩的嬰兒來說,過久接觸這些金屬,會增加患上過敏性皮炎的機率。另外也要注意易傷皮膚、易發生意外等情況。
  • 遠離野生毒蘑菇 「土方法」試毒不可靠
    據了解,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民間流傳的形狀辨別、銀針試毒等方法並不可靠。
  • 古代帝王權力至高無上,被下毒謀殺的可能性大嗎?
    ②皇帝在進食前,會有專人用銀針試毒畢竟皇帝是一個高風險性的職業,前面還有前車之鑑,因此在平日的飲食上小心細緻的工作是有必要的。畢竟皇帝的性命可關乎著帝國的命脈,吃飯也不再是一件小事,被當作大事來抓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福鼎白茶:如何區分白毫銀針的好壞?
    就算是白毫銀針同樣有好壞之分別以為所有的銀針都值得買買到了不好的白毫銀針便說白毫銀針不過如此更是要不得的行為文 | 小白01說到白毫銀針,誰人不說三聲「好!」02從外貌上白毫銀針是芽茶,不論是高山白毫銀針、平地白毫銀針還是海邊白毫銀針。粗略掃一眼,差距都是不太大的。在既定的採摘標準之下,三種白毫銀針在外貌上會有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