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國的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銀針試毒」的橋段:如果銀針碰到食物變黑了,就證明食物中有毒,不能食用;反之,則證明食物無毒,可以放心食用。每當看到這種橋段時,我心中不免會產生:「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要用銀針試毒,這究竟是迷信,還是有什麼科學原理呢?的等等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的一句話:「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是它激發了我對於科學問題的探索好奇心。於是,我便著手準備起來:
取4根細銀絲,5ml農藥,5ml老鼠藥的溶液,5ml砒霜溶液,5ml蒸餾水,4個相同的陶瓷碗。
1.先把四份實驗試劑放入碗中,再放入細銀絲。
2.等待5分鐘,觀察實驗現象。
試劑
實驗現象
蒸餾水
農藥
砒霜溶液
老鼠藥溶液
變黑
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不變黑
看到實驗結果我們便可以得出初步的結論:「銀針試毒」並不能檢驗所有的毒。但是我心中還有一些疑問:那麼到底是什麼物質讓銀針變黑的呢?是砒霜嗎?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上網百度了一下了解到:「銀針試毒」一詞中的「毒」一般特指砒霜(一種不易揮發的·幾乎沒有什麼氣味的白色粉末,學名:三氧化二砷,別名:鶴頂紅)。因為砒霜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毒藥,所以,古裝影視劇中的「銀針試毒」其實就是用銀針試試食物裡面有沒有砒霜。但是,這種做法真的靠譜嗎?事實上砒霜本身是不會讓銀針變黑的。沒想到吧!
既然砒霜本身不會讓銀針變黑,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銀針試毒」橋段其實是穿幫鏡頭呢?其實不是。眾所周知,古代的生產技術和冶煉工藝都比較落後。砒霜的生產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的砒霜裡面常常會伴有少量的雜誌----硫或硫化物。而硫或硫化物對銀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和銀針接觸後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在銀針表面上形成一層黑色的銀垢(學名:硫化銀膜)。這便是電視劇中「銀針試毒」的橋段的原理。
看到這裡我求實的好奇心又迸發出來了。於是我又做了一個「關於硫使銀針變黑」的實驗。對於實驗現象一探究竟。
實驗材料
兩枚雞蛋(生、熟各一枚)(以知雞蛋內含有硫),一小袋硫粉,5ml硫酸銅溶液以及4根銀針。
雞蛋(生)
雞蛋(熟)
硫粉
硫酸銅溶液
變黑(快)
變黑(快)
變黑(較慢)
不變黑
實驗進行到這裡,終於真相大白了:連無毒的雞蛋都會使銀針變黑,所以說單純用銀針來試毒是不靠譜的,說不定還會鬧出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呢!
經過這次科學實驗的經歷,讓我深深的領會到了科學的魅力,真理的魅力。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科學,去創造科學。因為科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