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一
兩位大俠面對一桌子酒菜,準備飲酒。其中一位大俠偷偷用銀針插到酒裡,結果悍然發現銀針變黑了。當時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喝到:「我拿你當兄弟,你居然在酒裡下毒害我。」
場景二
一位少俠和一位女俠在酒家裡準備吃飯。女俠從頭摘下一根銀釵,往燒雞裡一插,拔出來一看,銀釵變黑了。女俠便對少俠說道:「師兄,這菜裡有毒,這是一家黑店,我們要小心。」
上面都是武俠片中經常出現的經典橋段。那麼用銀針試毒靠譜麼。
首先我們解釋一下銀針為什麼會變黑。
銀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的金屬,一般很難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全世界在過去都把銀做為錢幣。
銀能進行的化學反應中,有這一種。
銀離子可以和硫離子發生反應產生硫化銀,而硫化銀是黑色,這同時也是銀針試毒變成黑色的原因。
於是我們知道銀針試毒變黑的原理是銀針可以檢測出硫離子,那麼硫離子可以代表東西有毒麼。
在古代,有砒霜就有硫離子。飯菜裡有砒霜就一定有硫離子,就能讓銀針變黑。
砒霜是什麼,是三氧化二砷。看到這裡有人就奇怪了,三氧化二砷裡沒有硫離子啊。
我們來看一下古代是怎麼製備砒霜的。砒霜的原料是砷黃鐵礦,一種鐵的硫砷化物。然後放一口鍋,在鍋裡高溫蒸砷黃鐵礦,鍋上放一個蓋子。蒸過東西的人都知道,鍋裡會冒氣,氣體碰到鍋蓋會化成水滴。而蒸的是砷黃鐵礦時,鍋蓋上會凝結成一層霜,這層霜就是砒霜。也因為象霜一樣,所以被叫做砒霜。
從這個製備方法可以輕易的看出,製備出的砒霜肯定會含有雜質硫。所以當這種砒霜被下到飯菜裡,就會被銀針檢測出硫離子,這還是雜質做的不行啊。
經過上面的原理介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銀針試毒不靠譜。
一, 銀針試毒適用範圍太小
銀針試毒只能檢測砒霜,毒藥又不是只有砒霜一種。比如著名的鶴頂紅,含笑半步癲等,都試不出來。
二, 銀針變黑不等於有砒霜
砒霜裡有雜質硫,而有硫不等於有砒霜。雞蛋裡也含有硫。中學課本是怎麼描寫硫化氫的氣味,一種含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總不能說雞蛋也有毒吧。
三, 其實銀針接觸砒霜未必會變黑
前面說過是銀離子可以和硫離子發生反應產生硫化銀。什麼是離子,離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基團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而形成的帶電荷的粒子。銀針的主要成本是銀,銀不是離子。銀針的表面會有一些氧化銀,氧化銀裡的銀是銀離子。
硫化銀的製備的方法有三種。
在90~100℃條件下,將氧化銀與硫反應生成硫化銀,當有水氣存在時,Ag2SO4也能被過量硫轉化為硫化銀。
將硫代硫酸鈉與氧化銀、硝酸銀等可溶性銀鹽反應,可得硫化銀。
將可溶性銀鹽與可溶性硫化物反應,製得硫化銀。
---百度百科
從百度百科上硫化銀製備的方法上看,方法2,並不適用,砒霜裡沒有硫代硫酸鈉。方法2應該是寫錯了,氧化銀是不溶於水的。很多人都有銀飾品,銀表面長期和氧氣接觸會產生一些氧化銀,因為氧化銀不溶於水,所以用水洗銀飾品,不會越洗越小。因此方法3也不適用於銀針試毒。那麼只有方法1可能會成立。
根據方法1的條件,想要產生硫化銀,那麼要在90~100℃條件下。一般來說正常的飯菜端上來的時候,已經達不到這種溫度了。這樣只能在做飯的時候進行銀針試毒,要麼就是吃火鍋的時候銀針試毒。
自古以來,人們的身邊就有銀制餐具的身影。上文已經提到雞蛋裡也含有硫。那從沒聽說過銀制餐具不能用來吃雞蛋,要不然餐具會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