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生物「甲藻」是如何照亮海洋的?夜晚藍色的光芒很是迷人!

2020-11-27 騰訊網

最新研究解釋了單細胞海洋生物,是如何產生光作為對機械刺激的反應,在夜間照亮海浪。每隔幾年,一大批被稱為甲藻的微生物,就會賦予海浪一種詭異的藍色光芒,從而改變世界各地的海岸。例如南加州壯觀的水華就是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例子。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確定了導致其中一種生物產生光的潛在物理原因。

由劍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了基於微操作和高速成像的獨特實驗工具,以在單細胞水平上可視化光產生,他們展示了新月焦囊藻(Pyrocystis Lunula)的單細胞有機體,在其細胞壁被機械力變形時是如何產生閃光的。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閃光的亮度既取決於變形深度,也取決於施加的速率。這種行為被稱為「粘彈性」響應,在許多複雜材料中都有發現,比如含有懸浮聚合物的流體。

對於像新月焦囊藻這樣的生物來說,這種機制很可能與離子通道有關,離子通道是分布在細胞膜上的一種特殊蛋白質。當細胞膜受到壓力時,這些通道打開,允許鈣在細胞的隔間之間移動,觸發產生光的生化級聯。領導這項研究的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斯倫貝謝複雜物理系統教授雷蒙德·E·戈爾茨坦說:儘管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科學研究,主要是在生物化學領域,但流體流動引發光產生的物理機制仍然不清楚。

其研究發現揭示了流體觸發光線產生的物理機制,並表明在單細胞水平上可以做出多麼優雅的決策。幾千年來,生物發光一直是人類感興趣的,因為它可以看到海洋中夜間海浪的光芒或森林中的螢火蟲。從亞里斯多德到莎士比亞,許多作家和哲學家都寫過關於生物發光的文章,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到了螢火蟲的「無效之火」;指的是沒有熱量的光的產生。

然而,海洋中的生物發光並非「無效」。相反,它用於防禦、進攻和交配。在甲藻的情況下,它們使用輕量生產來嚇跑捕食者。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當細胞壁變形較小時,無論壓入得多快,光強都很小;當壓痕較大但施加緩慢時,光強也很小。只有當振幅和速率都較大時,燈光強度才會最大化。研究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能夠定量地解釋這些觀察結果,這種行為可以作為過濾器,以避免觸發虛假的閃光。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計劃更定量地分析流體流動中整個細胞上的力分布,這是在海洋環境下理解光預測的一步。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包括博士後研究員Hélène de Maleprade、德國哥廷根Max-Planck動力學與自組織研究所的Nico Schramma和法國巴黎理工學院的Antoine Dode,以及法國尼斯物理研究所的教授Christophe Raufast。

博科園|研究/來自:劍橋大學

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海洋的光影魔術師:發光生物讓海洋五彩斑斕(圖)
    漂浮的海光、熱鬧的「燈光秀」、暗藏殺機的的「燈誘」海洋,尤其是海底,並不是那麼幽暗深邃,反倒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正是這樣一群生物,它們堪稱光的藝術家;它們,就是海洋發光生物。  深海「螢火蟲」 頭足類出演的「燈光秀」  日本富山灣的海面,每年3~5月都因為這種海洋動物而散發迷人的光芒,這就是「螢火蟲魷魚」。
  • 大連現藍色夢幻「螢光海灘」奇觀,媲美馬爾地夫「螢光海灘」
    在馬爾達夫海邊,無數散發著幽藍色光芒的浮遊生物隨著浪花衝在沙灘上形成了「螢光海灘」。其實在大連海邊也能看到藍色夢幻的「螢光海灘」,2018年五月份夜裡,大連瓦房店海域出現夢幻「螢光海灘」,可以媲美馬爾地夫「螢光海灘」。海浪卷著散發幽藍色光芒的浮遊生物拍打在礁石上,帶著幽藍光芒的水花散落開來,形成一片藍色的區域,如夢似幻,美不勝收。
  • 海洋發出藍光,有人拍到發光的海豚,真相卻是這種神秘生物在報警
    筆者:三體-小遙最近,一個有關海豚發光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夜晚幽藍色的海面之下,幾條會發光的海豚緩緩遊過,帶來一種夢幻般的美感。其實,這並不是海豚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生物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世界上不存在能夠發光的海豚,人們看到的這種現象其實與甲藻有很大的關係。據悉,甲藻是一種特殊的藻類,作為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存在,並不是人們理解的動物或者植物,這是藻類介於植物與動物之間的典型案例,更多情況下,人們也將其稱為「夜光藻」。
  • 有些海灘為何在夜晚會發光?真的不是"幽靈"作怪
    (夏威夷短尾烏賊)多細胞生物被廣泛認為具有這種能力,而一般具有生物發光能力的海洋生物,是被稱作甲藻的單細胞生物(藻類)。生物發光往往被用來對外來捕食者的抵禦。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水域,都發現有甲藻存在。不過人類對它們能夠發光的美好景象,卻往往有諸多誤解,稱它們是「海鬼」或「海之幽靈」。生物體發光是何顏色?海的顏色看起來為何是藍色的,而不是紅色、粉紅色或黃色的呢?找到這個答案需要光譜知識。我們從了解海水的深度開始。
  • 山東海水宛如阿凡達世界 螢光海灘如何煉成?
    近日,山東東營海邊現藍色浪漫「螢光海」,宛如「阿凡達世界」。螢光海現象在世界其它地方也出現過,例如著名旅遊景點馬爾地夫。螢光海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網易旅遊帶你一探藍色的背後。(整理:yutongego)1月6日消息,在山東東營市仙河鎮的孤東海邊,夜晚時而可以看到大片泛藍的海水,猶如藍色星海,美輪美奐,浪漫無比。
  • 海缸的控藻:甲藻(褐色菌膜&菌絲)
    甲藻跟其他的藻不同,魚缸裡的一片甲藻,其實是由一個一個的單細胞聚合而成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菌膜」,甲藻同硅藻一樣,可以一夜遍布魚缸,原因就是他們是細胞分裂生殖,1分2,2分4,4分8......這也驗證了過量的高效營養輸入會導致甲藻爆發這件事。生物失衡:生物失衡也屬於營養失衡。單獨拿出來講是方便大家更好理解。
  • 中國東海出現神秘美麗卻恐怖致命的藍眼淚,讓大片海洋變成死區
    是的,沒錯,這種被稱為藍眼淚(Blue Tears)的發光現象,出現在中國東海臺灣馬祖群島周圍的海域,每年一到春天,人們在黑暗的夜晚漫步金門海岸時,都可在海洋中發現大片大片波光粼粼的神秘藍色光芒——美麗,卻又令人毛骨悚然。藍眼淚已成為馬祖的主要旅遊景點,吸引著無數遊客「追淚」而行。那麼藍眼淚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海洋中會出現這種令人恐怖的發光現象呢?
  • 澳大利亞現藍色螢光海灘 唯美如奇幻世界
    原標題:澳大利亞現藍色螢光海灘 唯美如奇幻世界   藍色螢光海藻點亮澳大利亞東部海岸。(網頁截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日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南海岸傑維斯灣海灣(Jervis Bay)的夜晚近期被大量藍色螢光海藻點亮,美輪美奐如置身電影《阿凡達》的世界中。   為目睹這種奇特的生物發光景象,攝影師安迪·哈欽森夜晚來到海灘,用相機拍下了這些驚人照片。
  • 澳大利亞現藍色螢光海灘 唯美如奇幻世界(組圖)
    原標題:澳大利亞現藍色螢光海灘 唯美如奇幻世界(組圖) 藍色螢光海藻點亮澳大利亞東部海岸。(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日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南海岸傑維斯灣海灣(Jervis Bay)的夜晚近期被大量藍色螢光海藻點亮,美輪美奐如置身電影《阿凡達》的世界中。   為目睹這種奇特的生物發光景象,攝影師安迪·哈欽森夜晚來到海灘,用相機拍下了這些驚人照片。
  • 澳大利亞現藍色螢光海灘:唯美如奇幻世界 夜光藻造神奇
    2015年4月2日訊,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日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南海岸傑維斯灣海灣(Jervis Bay)的夜晚近期被大量藍色螢光海藻點亮,美輪美奐如置身電影《阿凡達》的世界中。  藍色螢光海藻點亮澳大利亞東部海岸。
  • 藍色的光芒分外迷人!
    藍色的光芒分外迷人!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日出與日落是非常美麗的。很多人為了欣賞到這一壯觀的景象,甚至會特地爬到山頂去觀看。可以說,這是一種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視覺盛宴,即使是再懶的人,有一天也會為了欣賞這一壯觀景像而努力登高。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其星球上觀看的日出與日落,又會有什麼樣的景象呢?
  • 【何工出品】南美白對蝦養殖季度殺手(一):甲藻、裸甲藻
    這些案例中,有6-7成與甲藻有關,進入5月份依然有4成左右出事蝦塘與甲藻有關。您真的了解甲藻了嗎?一、生物學特徵絕大多數為具鞭毛的單細胞遊動種類,特別是海產的,是水生生物食物鏈中的原初生產者之一;有些種類如多甲藻目中的膝溝藻在過量繁殖時形成"赤潮",使水呈紅色、淡紅褐色並發出腥臭味,使水的溶氧量降低,並且分泌毒素──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能使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對水產造成危害。
  • 發光的海洋
    近日塔斯馬尼亞北部的Preservation Bay水域的生物發光藻類大量繁殖,變身藍色螢光海洋,用手撥動,海水就如藍色星隕一般在指尖流動。很多攝影師和遊客蜂擁而至,觀賞見證這種大自然施展的魔法。這種看起來像神跡一樣的現象,實際是來自生物發光藻類(bioluminescent algae)。
  • Science:廈門大學測序甲藻物種S. kawagutii的完整基因組
    甲藻(dinoflagellate)並不快樂。在好的時候,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自由漂浮生活在海洋中,或是與珊瑚(corals)共生,成為一大群軟體動物、小魚和珊瑚物種的午餐。其中的一些甲藻能夠生物發光,因此會在夜裡發光。但在不好的時候,甲藻會用赤潮毒害貝類養殖區,拋棄珊瑚礁讓其緩慢地白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