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cular最後整體變化及能見度參數,在簡單的說說,簡紹完這兩個板塊,這款插件大部分參數,朋友們應該大致有一個認識了,如果需要中文版插件或者有其他疑問歡迎你給我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後期呢,等我以視頻和文字形式來一起學習AE 的基礎後,再會回過頭來講解其他粒子插件 和 牛頓流體 光效插件 表達式 。在每天更新AE同時,我會另外開始開展c4d基礎學習交流,和每天一個案例分析,不知道能不能忙得過來。有喜歡的朋友就給個關注吧,讓我們一起交流進步,謝謝
「整體變化」這個版塊下大致就是對粒子XYZ位置整體的偏移和XZY三軸的一個整體旋轉,這個參數是粒子的整體變化,並不會移動圖層位置和發射器中心點,相反它是基於發射器的中心點的一種偏移,參數很簡單,看圖就知道了,這裡就不嘮叨了。
「能見度」簡單的來講就是粒子在一個空間範圍內的可見性,「遠端消失」表示粒子在Z軸的遠處多少位置時就完全看不到。「遠處開始消失」表示從Z軸那個位置就開始消失直到 到「遠端消失」的Z軸位置完全消失,一般這個參數是起到一個類似於透明度的漸變,從「遠處開始消失」到「遠處消失」的一個透明度為零的過程,一般「遠處消失」這個參數數值要大於「遠處開始消失」的參數值。
「近端消失」這個參數你可以這樣理解,Z軸位置從0到正數,0你若是理解為近端,那麼大於0的正數方向則為遠端,所以近端消失表示在靠近0或者等於0的位置消失,這裡的消失是指看不到,而並非沒有了,所以「近端消失」要小於「近端開始消失」的值,這樣會有一個跟遠端消失到遠端開始消失一樣的漸變過渡。 自己要想驗證而清楚看到效果,開始在發射器類型設置為網格,發射器下的「速率」設置為零,調整XYZ發射器的尺寸和XYZ粒子的數量,然後按上面講的去操作就能清楚看到效果,加深你對這兩組參數的理解。
「遠處近處曲線」表示消失方式是一個線性還是一個平滑的設置,類似線性過度或者平度過度的方式吧。最後講下最重要的一點「陰暗來源圖層」為了你們理解,比方的講Z軸粒子很多很長,中間有一個三維圖層的Z軸在粒子遠端和近端之間,但是承載粒子的圖層在這個三維層序列的上面,所以不管怎麼看粒子始終在這個圖層上面,並沒有形成假三維的遮擋關係,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在「陰暗來源圖層」中設置這個三維層,然後在「陰暗隱藏方式」參數中選擇地面或者牆面,這樣粒子與這個三維圖層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三維遮擋關係,這個參數還有更好的使用方式,配合C4D可以做出十分優秀的效果,下次我講完基礎教程,回過頭講粒子時在以視頻案例形式好好詳細的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