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角,荷蘭語:Hoek指岬角,臺灣本島極北端之海岬,屬於新北市石門區。位於海岬上的富貴角燈塔也為臺灣島最北端之燈塔。
富貴角原俗名「打賓/ta-pin」,為平埔族巴賽族語言。今富貴角之名,則得於荷蘭人對該地的稱呼「Hoek」(意即岬角)。後人取其譯音稱為「富基角」,閩南移民再以音近之「富貴」二字代之。
與今日三貂角同為源於歐洲語言之音譯而產生的地名。在地質構造上,主要是由第4紀大屯火山彙之竹子火山熔巖流入海中所形成的緩斜河階岬角。 富貴角與臺灣本島最東的三貂角(貢寮區)和鼻頭角(瑞芳區),合稱「北臺灣三角」。
附近著名的富基漁港也因鄰近富貴角而得名。富貴角之海岸地形,乃因風蝕作用而成的風稜石,多屬大屯山的火成安山巖,被強烈的東北季風吹蝕成平坦的風蝕面。
西元1896年日本人為了要建立日本與臺灣的海底電纜,於是開始動工興建佔臺期間第一座燈塔-富貴角燈塔。
塔身設計成八角形鐵造的外觀,完工於1897年,塔高約14.3公尺,所有建材都是由日本運來臺灣,黑白相間的外型相當搶眼,從遠方的步道上就能看見它的身影。,於1962年時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
日據時代,秋冬時節的霧季以及無常的天氣變化,嚴重影響導航的工作,威脅鄰近海域往來船隻的安全。為因應這種特殊的氣候,日本人特別在燈塔內加設霧笛,當濃霧籠罩時,駐守在燈塔上的人就可以藉著笛音警告船隻要注意濃霧以及航海的安全。如今雖已過了百年,矗立在海岬上的富貴角燈塔,仍舊靜靜地、忠實地執行任務,但也已成為北海岸重要且特別的地標。隨著步道的修築與連通,讓更多人有機會走近看看這座最北端的燈塔,雖然不能入內參觀,但是光由其外觀,就會讓人在欣賞海岸風光之餘,也能夠感受到這座燈塔悠久的歷史與深遠的時代意義,步道長900公尺,坡度平緩,來回約50分鐘。
~~~~~~~~~~~~~~~~
更多的資訊請由親切、
耐心的客服為您服務~
請聯繫- wechat/qq :2334647311
wu.sheila@gmail.com
『阿里山多美』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