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益寬帶圓極化微帶天線陣研究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O 引 言
隨著微帶天線技術的發展,新形式和新性能的微帶天線不斷湧現。對於可攜式天線,就需要天線在尺寸上更小,並且天線在電性能上更要求寬頻帶、高增益等電特性。前人在天線的這些性能的改進上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但是大多數都是只在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特性上做了改進。針對現有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具有小型化、高增益、寬頻帶的圓極化微帶陣列天線。研製了S波段小型化寬帶圓極化天線陣實驗樣機,並對天線陣實驗樣機的電特性進行了測量。測量結果表明,天線最大增益為15dB時,天線陣尺寸僅為295 mm×210 mm,天線陣的電壓駐波比帶寬達到了12.25%,圓極化軸比小於3 dB,帶寬達到9.4%,大於文獻[1]中的3.4 %。且波瓣寬度分別為64°和20°大於文獻[1]中所提到的63°和9°

1 理論分析與設計
本文利用一般微帶天線的設計方法設計天線單元。並通過對微帶天線的匹配枝節進行調節阻抗,利用An-soft HFSS軟體對天線單元進行仿真優化設計,大大降低了天線陣的設計複雜度,並通過若干級二等分功率分配器便可設計出饋電網絡。
1.1 天線單元的設計
圓極化天線應用面很廣,其實用意義主要體現在:
(1)圓極化天線可接收任意極化的來波,且其輻射波也可由任意極化天線收到,故電子偵察和幹擾中普遍採用圓極化天線;
(2)在通信、雷達的極化分集工作和電子對抗等應用中廣泛利用圓極化天線的旋向正交性;
(3)圓極化波入射到對稱目標(如平面、球面等)時旋向逆轉,因此圓極化天線應用於移動通信、GPS等能抑制雨霧幹擾和抗多徑反射。
微帶天線要獲得圓極化波的關鍵是激勵起兩個極化方向正交的,幅度相等的且相位相差π/2的線極化波。最早的圓極化微帶天線採用正交饋電方式,但這種天線構成天線陣元時,饋電電路之間會引起不希望有的耦合,從而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曲線微帶天線構成的寬頻帶圓極化微帶天線不採用開放式的諧振腔,避開了基於諧振系統的輻射。不但有較強的輻射功率,而且有較低的Q值,但是它需要很複雜的功分器組合電路形成圓極化饋電,不易實現,而且很難組陣。在採用邊饋微帶矩形貼片單元的基礎上,根據微擾法,用切角的方法產生兩種正交的TM10和TM01模式,來實現圓極化,切角尺寸約為λ/10,如圖1所示。這種設計方案使得天線外形更為小巧,使用也更加靈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8838.htm

1.2 饋電方式
本文採用邊緣饋電方式對微帶貼片進行饋電,由於貼片的邊緣阻抗並不是50 Ω,所以要對輸入埠進行阻抗變換。本文用單枝節匹配方法進行阻抗匹配,採用的這種方式饋電有以下特點:陣元的主平面方向圖寬;容易饋電,非常適合組陣;通過改變單元在饋線上的位置可降低交叉極化。
1.3 單元結構尺寸的設計
單元示意圖如圖1所示,矩形微帶天線尺寸按下列公式確定:


式中:a為貼片長度;b為貼片寬度;εe為等效介電常數;f0(λ0)為微帶天線工作的中心頻率(波長);c為光速(3×108 m/s)。
在微帶天線中採用高介電常數的基板可以減小天線尺寸,但由於基板內存在表面波,尤其是當介質板厚度和工作波長可相比擬時,表面波的影響就不能被忽略。這樣在採用厚基板的時候儘管可以拓寬頻帶,但由於表面波損耗的增大,導致天線輻射效率下降。所以在選擇介質基板厚度時,要儘可能地避免激勵高次模。TM和TE模表面波的截止頻率分別為:


所以根據式(3),選用介電常數εr=4.4的介質基片,既能夠使天線的尺寸降低,又能夠保證天線的輻射效率。
1.4 饋電網絡的設計
本文設計的微帶天線陣列饋電系統採用的是並聯側饋,即利用多個功率分配器就可將輸入功率平均分配到各個陣元。為了保證各陣元的饋電相位為同相饋電,採用三級二等分功率分配器對陣元進行饋電,使各天線陣元的饋電均為等幅同相。這樣的設計,結構簡單,一致性好,能夠增加天線陣阻抗帶寬,且利於天線的實現。

2 天線陣的設計與實驗結果
根據以上設計的單元進行組陣,單元數為8(2×4)。對不同天線陣列間距進行了仿真設計,在頻率f0=2.45 GHz時,對陣列間距為0.55λ,0.6λ,0.65λ時的天線方向圖進行比較(圖2(a)),並且對陣列間距為0.55λ,0.6λ,0.65λ時增益方向圖進行比較(圖2(b))。

功分器相關文章:功分器原理

相關焦點

  • 低剖面寬帶圓極化微帶天線詳細教程
    打開APP 低剖面寬帶圓極化微帶天線詳細教程 發表於 2018-04-13 12:13:00 微帶天線由於其低成本、低輪廓、小體積
  • 一種新型圓極化微帶天線的分析與設計
    1 引言微帶天線因其重量輕、體積小、易於集成等令人矚目的特點在無線移動通信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常將微帶天線設計成線極化模式,由於圓極化天線可以接收任意極化的來波,且其輻射波也可由任意極化天線接收到,因此當前高性能的圓極化微帶天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提到了關於實現圓極化的方法,但圓極化特性與帶寬特性不是很理想。
  • 基於HFSS的小型圓極化GPS微帶天線設計與仿真
    利用HFSS仿真軟體對天線的各項參數做了具體的優化分析,給出了各個參量變化對天線性能的具體影響,對以後進一步研究雙頻或多頻圓極化天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設計的GPS微帶天線比同頻下圓極化微帶天線尺寸減小了20%,S11參數在中心頻率1.575 GHz處為-17 dB,頻帶寬度和軸比都有所提高,滿足GPS的應用要求。
  • 陣列天線的特性研究及典型案例設計方案匯總
    ,提高天線極化純度。 一種雙饋正交極化天線陣的設計 本文採用微帶線和縫隙耦合分別激勵單片矩形貼片的兩個正交基模模和輻射,貼片與饋電網絡結構的對稱性保證了兩種饋電埠很好的隔離度,實現正交極化時具有好的隔離度,形成圓極化時得到好的軸比;同時饋電網絡位於不同層,因此易於組成大陣列。
  • 5.8GHz高增益圓極化方形四環天線設計
    1引言圓極化天線可接受任意極化的來波,圓極化天線輻射波也可被任意極化的天線接受到。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高性能的圓極化天線要求也越來越高。常用的圓極化天線通常採用螺旋天線、微帶天線形式,與螺旋天線相比較,微帶天線結構簡單、成本低,所需空間小。但微帶天線頻帶窄,增益低。本文採用環天線形式實現圓極化,而環天線一直被用來實現線極化。
  • 寄生切角極化可重構微帶貼片天線
    1 引言微帶天線以其低輪廓、重量輕、低成本和易於電路集成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而且,線極化微帶天線通過引入附加的微擾單元很容易產生圓極化輻射。最近極化可切換的極化可重構微帶天線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這類天線在無線通信系統多系統工作、頻率復用和克服信號多徑衰落等方面非常有效。
  • 新式寬頻帶寬波束圓極化微帶導航終端天線設計詳細教程
    打開APP 新式寬頻帶寬波束圓極化微帶導航終端天線設計詳細教程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4-19 10:08:00 由於需要接收多顆導航衛星的信號才可以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結算,所以終端天線需要具有寬波束;同時由於導航衛星發射右旋圓極化的導航信號,要求導航終端天線具有良好的右旋圓極化特性。
  • PIFA天線如何實現圓極化
    通常情況下為了更好的接收GNSS信號,導航定位天線需要設計成圓極化天線。
  • Y型微帶線饋電的圓極化陶瓷介質諧振器天線
    早期,人們集中研究介質諧振器線極化的實現,但由於圓極化在眾多場合中的重要應用,尤其是在衛星通訊等各種通訊中的應用,人們才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介質諧振器饋電方式[1],十字型介質諧振器天線[2],採用寄生貼片[3]以及微擾[4]等。
  • 用於UHF頻段射頻識別系統的小型右手圓極化四臂螺旋天線設計方案
    本文設計了一種用於UHF 頻段射頻識別系統的小型右手圓極化四臂螺旋天線。天線由四塊印刷介質板裝配組成,輻射部分為印製在介質板的4個金屬條帶臂,通過微帶威爾金森功分器饋電。通過對關鍵參數的仿真優化,天線尺寸為60 mm × 60 mm × 8 mm,峰值增益為4.2 dB,帶內軸比< 3 dB,3 dB 波束寬度> 120°。實物測試結果與仿真結果吻合良好。
  • 缺陷地結構在微帶天線間互耦抑制中的運用詳細講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研究和發展具有更好性能的微帶天線和陣列。為了獲得高的增益以及獲得波束掃描或波束控制等性質,需要將離散的天線單元組成陣列。在陣列環境中,天線單元之間存在能量上的相互耦合,使天線的性能降低。通常微帶貼片間的互耦是由空間波和表面波同時引起的。研究表明,當天線的介質基片厚度較小時,單元間耦合主要是通過空間波進行的,表面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基於微帶饋電的平面單極子超寬帶天線
    ,超寬帶技術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超寬帶傳輸具有高傳輸率,低輻射、低散射損耗等特點。用於脈衝輻射和接收的超寬帶天線是超寬帶系統的一項關鍵技術。所以對超寬帶小型化天線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點。過去幾年的研究表明,TEM 喇叭 、貼片天線和開槽天線等可以作為超寬帶天線使用,其中貼片天線有輪廓低、重量輕、容易集成和製造成本低等優點,在移動通信的應用中有潛在的優勢。
  • RFID小型圓極化天線的設計
    常見的射頻識別閱讀器天線有折合振子天線、分形天線、微帶天線以及軸向模螺旋天線。由於折合振子天線和分形天線一般為線極化天線,難以滿足閱讀器對各方向電子標籤的識別要求,所以在較多場合不適用;而微帶天線由於其面積尺寸過大,在小型化的閱讀器手持機上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軸向模螺旋天線同樣因軸向高度過高,在實際使用中也受到了限制。
  • 射頻識別系統微帶蝙蝠翼天線設計
    本文針對RFID系統對天線的要求,將微帶天線與蝙蝠翼天線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出新型的微帶蝙蝠翼天線,用矩量法對所設計的天線進行仿真分析;用腐蝕工藝製版法製作天線樣品,並對天線的性能進行測試。  微帶天線簡介  微帶天線是一種隨現代通信發展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的典型的低剖面、平板結構的天線。在20世紀50年代,G.A.Deschamps教授就己經提出了微帶天線的概念。1972年,由於微波集成技術的發展和空間技術對低剖面天線的迫切需求,R.E.Munson和J.Q.Howell等學者製成了第一批實用的微帶天線。
  • 射頻識別RFID(2):一種RFID小型圓極化四臂螺旋天線的設計
    常見的射頻識別閱讀器天線有折合振子天線、分形天線、微帶天線以及軸向模螺旋天線。由於折合振子天線和分形天線一般為線極化天線,難以滿足閱讀器對各方向電子標籤的識別要求,所以在較多場合不適用;而微帶天線由於其面積尺寸過大,在小型化的閱讀器手持機上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軸向模螺旋天線同樣因軸向高度過高,在實際使用中也受到了限制。
  • 微帶反射陣天線的分析與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481.htm1、引言微帶反射陣天線是拋物面天線和微帶陣列天線相結合的產物。
  • 915 MHz的微帶天線,基於RFID的小型天線
    微帶天線以其體積小,重量輕,低剖面,易於加工以及電路繼承性能優越等優點在通信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對天線的尺寸要求越來越高,微帶天線尺寸小,性能優越,因此,國內外學者對其的小型化,寬頻,高增益等技術進行了大量細緻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