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最好的回報」 杭州濱江和丹寨三年東西部協作側記

2021-01-16 中國網浪潮新聞

  「我吃好了,你們有沒吃?」

  不管多忙,每天吃完晚飯,徐建剛有兩件事一定要做:一是到丹寨的東湖畔去走上幾圈,二是給老婆打個電話。

  東湖不多大,但每天幾圈下來,給了他一個好身體;跟老婆的話也不算多,來來回回幾句家常,但這就是夫妻倆異地日久,還能維護好感情的基礎。

  一晃眼,這已經是徐建剛來丹寨的第4年。

  這3年多,也恰是杭州濱江跟貴州丹寨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全面深化的時期。

  兩地領導每年數次互訪、商議年度計劃,濱江在「真金白銀」的援助之外,更推動了兩地幹部、教師、醫生隊伍的深度交融,理念實操並重,真正授人以漁,從「人才基建」上助力丹寨脫貧。

  正是在此背景下,濱江幹部徐建剛和同事們來到了這裡。

  「到了丹寨,跟這裡的幹部群眾深入交流後,我們本著『按丹寨所需,盡濱江所能』的原則,總結出了一套『扶理念、強產業、補短板、惠民生』的總體扶貧策略。」

  以此策略為引,濱江的一線援丹隊伍,與濱江發改、人社、教育、醫療、工會等各部門,前後端通力協作,從產業發展、勞務幫扶、民生項目、教育醫療、社會援助和黨建引領六大模塊切入,展開了對丹寨的全面脫貧攻堅。

  多方努力下,2019年4月24日,丹寨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然而「脫貧不脫政策」,濱江的扶貧工作者們,仍在堅守之中。

  枝頭的「黃金瓜」

  作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核心手段,推動與夯實特色產業發展,是濱江為丹寨設計的脫貧基本路線之一。

  2018年全面開展針對丹寨的結對扶貧工作以來,濱江已累計投入資金1.2235億元,其中一半以上用於當地產業發展。

  截至去年底,濱江助力丹寨落地實施的各類項目49個,涉及全縣7個鄉鎮(街道)、104個村,產業利益聯結貧困人口18730人,使5萬多群眾受惠。東西協作之下,丹寨的農特產品行銷全國,總價值已達8251.71萬元。

  「我們選擇核心產業的原則很清晰,就是『有基礎、有帶動、有動力、有優勢』這『四個有』」。徐建剛解釋說,有基礎、有優勢都好理解,有帶動,是指這個產業要有當地的能人或企業帶動,不能光憑一腔熱血,有動力則是指當地幹群做這個產業項目的時候,「要能感受到熱情,要覺得有盼頭。」

  丹寨的「四個有」產業項目中,吊瓜、板藍根套種無疑是最典型的產業之一:吊瓜是丹寨原本就有種植的經濟作物,但彼時全縣總種植面積還不到500畝,遠沒形成規模化效益。板藍根作為苗家蠟染的原料之一,在當地種植歷史更是悠久,問題也頗相近。

  「吊瓜喜陽,是攀藤植物,懸掛式生長,而板藍根喜陰,鋪地生長,我們跟當地政府、農業專家多方研討之後,提出把這兩種作物套種,不只習性上完美契合,也大大提升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雙方協力推動之下,現下丹寨的吊瓜、板藍根套種面積已超12000畝。

  規模效應生成,農戶的增收可謂紮實。

  以濱江在當地投建的主要套種基地之一、常住人口千人的興仁鎮燒茶村為例,由於村中青壯年大多外出,村裡種植的作物本以水稻、玉米等口糧為主,以吊瓜為代表的經濟作物,原種植規模只約百畝。

  「村集體收入,一年大概在2000到3000元,約等於沒有。」

  村支書楊秀賢說,前年啟動了吊瓜與板藍根套種後,由於各有企業帶頭保底收購,銷路完全不愁,村民種植積極性高,加上作物對丹寨山地環境的高度適應與村民從前的小規模種植經驗,一年多功夫,村裡的套種規模迅速達到600畝。

  「村集體直接增收50多萬,年底能分紅了,加上在套種基地裡工作的工錢和基地建立過程中拿到手的土地流轉金,村民收入很快上去了,收入方式也變得多元。」

  63歲的村民吳育芬對此深有感觸。

  由於丈夫年事已高,自己腿腳時有不便,三個女兒也都不在身邊,吳育芬一家「地種不動、活幹不了」,生活多年來一直在窘境中徘徊。

  「大女兒在貴陽,家裡帶孩子,也不寬裕,接濟不了我們;二女兒、三女兒在浙江、福建打工,更加顧不上了。三女兒前些年還離了婚,小孩我在帶。」

  小個子的吳育芬很愛笑,笑得發自內心,講起從前的艱辛,並無半分傷感、抱怨,「村裡搞起套種基地,我就去幫忙,澆澆水、下下肥,幹一個月有差不多2000塊錢。」

  有了相對固定的收入,現下她還跟丈夫一起養了3頭小豬。「小豬長得快,年底就能賣。這個日子比以前是好太多了。」

  吳育芬說,如今小外孫已經上學,不再四下圍著她轉,她也可以了無牽掛地好好幹活——此生還未出過丹寨的她,對杭州濱江毫無概念,她只希望這個「濱江送來」的基地,今後越做越好,日子能長長久久地穩定下去。

  理髮店和車間的幸福感

  如果說強產業是在「開源」,勞務幫扶就是在「增流」,是扶貧工程中一種相對傳統的就業拉動方式。

  但作為國內頂尖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濱江行事,素不喜照搬傳統。

  3年多來舉辦13次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4000多個,直接助力丹寨的勞務輸出之外,濱江的心思,更多地花在了針對丹寨貧困青年的勞務技能培訓上——目前濱江為丹寨組織開展的貧困人口培訓已有17期,累積培訓636人,成功就業486人。

  「我們主要為丹寨的年輕人開了兩種班,一種是花都美容美髮班,一種是宇視實訓班,都是跟濱江的企業合作的。」

  另一位濱江掛職幹部徐贇解釋道,前者顧名思義,就是把丹寨的年輕人送去濱江的花都美容美髮學校學習,學成之後可以選擇留在杭州,也可以選擇回來創業;後者則是類似定向委培,從實訓班畢業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宇視科技工作,「雙向引流,也是一種特色。」

  以37歲「高齡」參訓,畢業後回鄉創業的滿益雄,對丹寨當地貧困青年有著不小的借鑑意義。

  滿益雄的店叫「名剪堂」,就開在縣城金鐘社區門口。

  這裡是全縣高山、深山移民搬遷戶的主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滿益雄自己就是曾經的山居貧困青年之一。

  看著他手上的老繭,很多人會以為他是位「老師傅」,但實際上,這些年他幹過工地、進過各種廠,直到2019年年中,都還在寧波打著臨工,領著280元一天的工資,擔心當天有沒有「下頓」。

  改變生活的,是村支書的一通電話:「想不想去杭州學理髮?免費還有補貼。」

  放下電話,滿益雄是猶豫的,「我這個年紀真不算小了,會不會學不好,會不會給人笑?」可是想想年邁患病的母親、剛上初中的孩子,自己又是孤身一人,有機會學手藝,還是必須把握。

  人到濱江,他正式成為了花都「錦程揚帆班」的學員,手上的老繭,就是他在班裡用勤奮彌補年齡差距的最好證明。

  同年8月,學成歸來的滿益雄按自己的計劃,回鄉開起了理髮店,還在社區裡收了3個徒弟。

  「現在自己開店,一天能賺三四百塊,最重要的是能留在家裡陪著家人。」滿益雄說,等生意穩定了,他還要再去濱江深造,學習美容美髮的高級課程。

  滿益雄的店蒸蒸日上,而離他百米之外、易地扶貧點的「扶貧車間」裡,員工們同樣熱火朝天。

  所謂易地扶貧,就是一種將高山農戶遷到縣城,讓他們的居住環境從深山換成交通便捷、配套齊全的居民小區的扶貧模式。可搬出深山只是第一步,「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後兩步怎麼走?

  濱江為丹寨投建了環繞易扶點的多座扶貧車間。

  車間以扶貧對象的年齡為區劃設置,分為蠟染、洗滌、製衣三類,除製衣車間還在建設中外,蠟染和洗滌車間都已順利投用。

  「蠟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易扶點這裡,很多上了年紀的苗家阿姨都有傳承,所以蠟染車間的員工以中老年人為主。」

  金鐘社區黨工委副書記蒙莉說,相對年輕的易扶點居民,會被安排去洗滌車間。「丹寨有萬達小鎮,小鎮上有酒店,酒店的床上用品,本來都是運到市裡去清洗,洗滌車間建成之後,現在就可以承擔這些床上用品的清洗了。這也是一種因地制宜。」

  跟蠟染車間的同事們一樣,61歲的王娜下勒不懂漢語。靠著年輕的苗家姑娘翻譯我們得知,王娜下勒家在山中,膝下獨女已經出嫁。下山前,她和老伴相依為命、務農為生,幾畝水田一年打下的十幾擔米,就是一家人全部的收入來源。

  搬到縣城後,按照政策,她和老伴分到了40多平米的安置房,只需每人支付2000元,就真正意義上擁有了丹寨縣城的房產。

  現如今,王娜下勒在車間「朝九晚五」,中午管飯,午休一小時,保底工資1800元,計件提成,一個月全勤,兩千多的收入不成問題。

  收入穩定,自己帶的兩個小外孫也已長大,苗家節慶多,沒有後顧之憂的她常回寨子探望哥哥,唱歌、喝酒、跳蘆笙,「人人都說我享清福了。」

  同樣幸福感滿滿的,還有洗滌車間的蔡金春。

  從深山出來之後,跟王娜下勒一樣,蔡金春也跟一家人住進了新居,父母、公婆成了左鄰右舍,時時方便照應,一雙兒女在馬路對面上學,下班要是晚了,濱江還特地為金鐘社區援建了晚託班「4點半學堂」,她從班裡接回孩子,買菜就在近旁。

  「不只是配套設置得方便,質量也好。我們的『4點半學堂』裡,老師還會教小孩打籃球、畫畫、念古詩……生活真的變化太大了。」蔡金春一面疊著床單,一面幸福而靦腆地笑。

  10年的念想

  從「扶、強、補、惠」的總體扶貧策略中看,民生項目的建設就是在「補短板」,其中尤以飲水工程為要。

  丹寨的各個鄉鎮,近年來陸續解決了飲水問題,但在相對落後的南皋鄉,直到2019年,用上放心的自來水還是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作為曾經的南皋鄉鄉幹部,怎麼給鄉裡建一座水廠,肖啟益惦記了10年。

  「南皋鄉的飲水問題,實際就是舊時丹寨的一個縮影。」肖啟益介紹說,當地飲用水源以山泉水為主,每個寨子、每個村都有一個獨立供水系統。

  「說是供水系統,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簡陋的引水工程。一個村的人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找山泉的泉眼,找到一個水量大的,就插一根橡膠管進去,然後把管子一路接到村裡。小一點的村接一個泉眼,大一點的就多接幾個,村裡做一個高位水池,把水通到各戶。我在南皋鄉的時候,鄉政府也是這樣靠接管子取水,一根橡膠管從泉眼接過來,接了有11公裡。」

  道阻且長,各種狀況就難以避免。

  山泉水量不穩,不時化為涓涓細流,已算是比較小的問題——由於村與村間多多少少會有的矛盾糾葛,不少人會出於報復性目的或單純因為貪方便,中途截斷別村的飲水管,將泉水引到自家。「橡膠管一刀下去就斷了,而且動不動幾公裡、十幾公裡的長度,想找截流點都很難。」

  當然,比起季節性枯水,這些都還算不上困擾。

  丹寨的豐水期雨量充沛,但每到11、12月枯水期來臨,山泉就逐漸乾涸,供水問題在春節前後達到頂峰,長期困擾著當地山民。

  「南皋鄉有南皋河流經,本來是不缺水的,但因為河道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源標準,老百姓只好在枯水期前到河灘上挖坑,蓄一些山泉,冬天就去蓄水坑裡挑水喝。」肖啟益嘆口氣,「其實山泉水大腸桿菌也是超標的,只是大家多少年喝慣了才沒事。外來的人一喝,多半都要鬧肚子。」

  2008年,南皋鄉政府就開始多方著力,謀劃自來水廠建設。群眾工作一早展開,廠要建起來,差的就是一個「錢」字。

  第二年,肖啟益調到縣水利局,給南皋建水廠,更成了他心頭最大的念想。

  2018年,濱江的資金來了。

  「濱江為南皋水廠項目出資582萬,縣裡自籌89萬,縣裡的資金我們用作徵地款了。水廠第二年就驗收完成,中間受天氣影響還拖慢了幾個月,可以說是效率奇高。」

  肖啟益笑說,丹寨節儉慣了,濱江援建南皋水廠的582萬元,他們用了497.6萬,剩下的退了回去,已調劑給其他項目使用。

  現下,日處理量達2千噸的南皋水廠,已在為鄉裡4個村約4500位村民穩定供水。

  「其實從供水能力上,南皋水廠是足夠覆蓋8個村的,但畢竟用山泉水不用繳水費。自來水收費這道坎,有些村的老百姓理念上還是過不去。但相信日子長了,看到其他村用了自來水的好處,大家會慢慢改觀。」

  據統計,3年多來,濱江在丹寨飲水工程上的總投資額已超千萬元,建成集中供水廠2座,鋪設配套飲水管網517.386公裡,惠及當地群眾2.35萬人。

  基礎工作還在推進,但肖啟益已經很樂呵:10年的念想,完成一大半了。

  心與手

  教育與醫療,無疑是民生之基。

  3年多來,濱江一面把杭州的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才總計48人,集中性、大批次請到丹寨送醫、送教,以「組團式培訓」助力當地教育醫療水平提升,一方面也把培訓中優秀的當地骨幹邀至濱江,跟崗交流、同崗比學,為丹寨造就了一支具備帶動性的本土醫療教育隊伍。

  作為縣城易扶點的對口學校,丹寨金鐘一小的在校學生超2000人,七成以上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八成以上為留守兒童。

  教齡20年的本地教師潘光英進校後很快意識到,針對校內學生的心理輔導,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關鍵性需求。

  「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留守的孩子都存在自信心方面的問題,看待問題偏消極,早戀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潘光英學盲文手語出身,剛參加工作時帶特教班的經歷,讓她在縣裡各小學執教之餘,義務堅持了近20年特殊兒童的走訪、教育工作。看到這些身心健全的孩子們深陷煩惱,她決心行動起來。

  2019年10月,跟濱江過來送教的老師交流後,潘光英立刻得到了去濱江江南實驗小學跟崗學習的機會。

  「那邊有一位葉麗霞老師,是心理諮詢方面的專家,她在學校裡辦了學生心理輔導站,這正好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來濱江後,一次次的學習與旁聽中,潘光英總結出了做學生心理輔導的最關鍵原則:平等交流。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七年級的男生來找葉老師,說自己厭學。葉老師跟他聊開了之後發現,家長給他報了各種班,孩子實在喘不過氣了。換做丹寨的老師聽了這話,多半就是嚴肅教訓孩子要好好學習,你不努力你將來就只有打工……但葉老師不一樣,她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跟他商量了一個能夠回歸正軌的方案,孩子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都可以談,在談的過程中,她會把老師的觀點融入進去做引導,孩子的接受度很高。」

  回到丹寨,潘光英就開出了縣裡第一個設施完備的校園心理諮詢室。她的心理輔導實效,也很快在大量的實踐中展現出來。

  一次,一個六年級的男生因為失戀睡在教室,茶不思飯不想。孩子格外高壯、性子暴躁,家人、老師,誰都兩手一攤,表示教之不了。聽說這個狀況,潘光英去了教室。

  「這男生確實有點兇,我走近了,他抬眼瞟我一下,不講話。但我不跟他說教,也不要求他什麼,就給了他10塊錢,說你現在肯定又累又餓,你拿這錢去吃碗炒飯,再回家睡一覺。我知道你苦惱,想不通為什麼你女朋友跑掉了,你明天回來我就教給你。」

  孩子真聽了話,第二天來時還理了發。暢談之後,潘光英教給他一個道理:只有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能力真正去戀愛。

  第二個學期,孩子的科學課成績從20分多分漲到了80多分。消息傳開,現如今除了本校學生,丹寨各地都有家長把孩子送來做心理輔導。

  好事成雙,不可偏廢。濱江理念的深度傳遞,同樣發生在醫療領域。

  現如今丹寨的教育醫療系統中,跟金鐘一小心理諮詢室同樣出名的,就有縣人民醫院的醫學模擬實訓基地。

  這幢總面積5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是濱江投入300萬元助力建成的黔東南州首個集教學、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縣級全方位醫學模擬實訓基地。

  基地內遠程學習會議室、臨床技能實訓大廳、內科外科技能實訓室、內鏡操作實訓室、綜合技能實訓室一應俱全,同時還擁有109套先進醫學模型。

  在這裡,醫護人員和實習生們不僅可以進行心肺復甦、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置管練習,訓練心肺腹聽診、觸診等等,還能實踐胸、腹腔穿刺、腰椎穿刺、超聲下腎臟穿刺、動脈穿刺等複雜醫技。

  「第一次上臺做氣胸穿刺,和看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雖然拿針的手微微顫抖,但回憶起日復一日的實訓,何鵬心裡還是有底。

  前年夏天,27歲的何鵬第一次在手術臺上獨立操刀——2018剛從醫學院畢業的他,是實訓基地建成後的首批學員之一。

  「基地對我們幫助很大,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鵬覺得,學校裡以視頻教學為主的方式,對於臨床經驗的積累意義有限,「在這裡實際動了手,加上老師手把手的教學,才算把技術活學活用了。」

  何鵬口中的老師,是丹寨縣人民醫院的主治醫師、科教科主任史昌梅。

  「實訓基地成立以來,濱江的醫生和本地的骨幹,都會定期來現場教學,已經完成了理論授課80多次,技能培訓20多次,培訓了全縣各類醫護人員、實習生超2000人次。」

  史昌梅欣慰地介紹說,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外,實訓基地的教學也輻射了丹寨的村醫與鄉鎮衛生院醫生,疫情中,基地還承擔了當地抗疫能力提升的任務,多次舉行防護服穿脫、新冠核算採樣培訓工作。

  「只要想學,隨時都可以來。」史昌梅自信地笑言,實訓基地模式,讓濱江和丹寨在直接的醫療人才和技術輸入之外,走出了一條創新的「醫療扶貧路」。

  「願你們從此堅強」

  齊心方可協力,協力方得斷金。濱江對丹寨的幫扶,亦非政府的一力獨支。

  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同心參與扶貧之下,濱江促成了丹寨63個深度貧困村與東部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的全覆蓋結對。

  2018年來,濱江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向丹寨捐贈的資金、物資,更已累積近3000萬元,捐助、結對的當地學生人數超500人。

  這其中,濱江中贏控股為丹寨民族高中設立的「圓夢教育基金」,可算是最典型的例證之一:2019年基金設立之後,校內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每年都有機會獲得800到1600元不等的助學金。

  剛升高二的王勝龍,就是此次拿下一等助學金的孩子之一。

  17歲的他,直到初一才「真正見到」了父母。

  「我很小他們就去廣東打工了,做什麼工作我也搞不清,有的時候他們過年會回來兩天,有時候一年也回不來,就是爺爺奶奶照顧我。」

  黑框眼鏡、精瘦,內向的王勝龍,說起話來有些怯生生,「家裡比較難。地是有的,但爺爺奶奶都種不動了。」

  初一那年,父母突然回來了。夫妻倆在縣裡找了間小店面,晚上在家做衣服,白天拿去賣,經營起小型家庭作坊。

  有沒有怪過他們,這麼多年留他在家?王勝龍低下頭,搖了搖。

  「很開心,不怪。」他還是低著頭,「就是他們回來之後,天亮了出門,晚上八九點才回,能見到的時候還是少。我現在住校了,更見不到。」

  王勝龍說,父母做的都是苗家傳統服裝,單價不高、經營不易,但回家說了助學金的事,父親還是笑著把錢交還給他,告訴他他已經長大了,錢可以自己支配。

  為了想這筆錢怎麼花,他又好一陣踟躕,最後拿出30元份子錢,跟室友合買了一個新保溫壺,權作這次的獎品。

  「其他的我想了想也沒處花,就存著大學裡用好了。」年級排名第五的他,基本已鎖定了一本線上。「我想好了,要考東部的大學,去學信息技術,但我不想留在大城市,我要回丹寨,找我自己的路。」

  突如其來的豪邁過後,王勝龍又變回了那個安靜而害羞的孩子,「再有,就是謝謝濱江……其他的說不上來了。」

  聽著王勝龍的敘述,跟他同班、也拿下了一等助學金的楊正香,頭垂得比他更低。

  聊到自己的父母,嘀咕了一句「他們在福建」,姑娘止不住地啜泣起來,再沒能平復到可以對話的狀態。

  老師說,楊正香成績同樣優異,年級排名第三,但不知為什麼,她總是習慣性地否定自己。「以前我也問過她,她說她想考南京大學,畢業了留在城裡。但她特別孝順,爺爺奶奶把她帶大,她還是想著要回來照顧老人,想到這裡又哭了。」

  望著止不住淚水的楊正香,王勝龍想勸又不知如何開口。我也只能拍拍兩個孩子,留下一句「願你們從此堅強」。

  暖心的陣地,暖心的笑

  扶貧工作者的角色是多元的,「調研員」「參謀員」「戰鬥員」「宣傳員」,隨時切換。

  而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建引領的作用也無須贅言。

  人無家不立,業無基不行。基層黨組織如若缺少溫暖而廣泛的陣地,黨建扶貧必難全力施為,基層扶貧工作者也必處處掣肘。

  2018年之前,丹寨許多貧困村的村委,就都沒有固定的黨群活動場所。

  「有些村,誰當村支書,就把村委會的牌子掛到誰家門口。村裡要開會,人全擠在小會議室,小會議室擠不下了就站到院子裡,有時候院子都站不下……」丹寨縣龍泉鎮團委書記、黨建辦負責人楊明婧,對當時的景象記憶猶新,「很多村的黨支部書記都嘆過氣,覺得受場地限制,群眾沒了歸屬感,黨員也缺凝聚力,很多事推進不好。」

  建個好支部,成了丹寨脫貧攻堅的要務之一。

  2018年,濱江的6家企業合力援助180萬元,加上鎮裡自籌的80萬,龍泉鎮的5個深度貧困村,建起了現代化的黨群便民服務中心。

  走進這些「新家」的一樓,便是寬敞明亮的便民服務大廳,村民可以在服務窗口享受「一站式」服務,足不出村就能辦理低保、新農合業務,實現一窗受理、一站辦結。

  服務大廳的牆上,脫貧攻堅實行「掛圖作戰」,全村扶貧地圖,清晰列出了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現在達到什麼水平、網格員是誰,讓村兩委和駐村幹部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的各種制度也分列其上,一目了然。

  中心二樓,辦公室外,嶄新的黨員活動室讓各種大會再不侷促;中心門前的「院壩」裡還設有籃球場地、健身器材,方便群眾開展文體活動。

  有了暖心的固定陣地,村裡的黨員、群眾,有事沒事都來坐坐,參與各項工作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濱江已在丹寨投資新建了村級黨群便民服務中心26個,不但為黨建引領提供了基層陣地,也反哺了丹寨人才建設,用理念、作風的傳遞,實現了濱江與丹寨的深層互動交流——3年多來,濱江為丹寨累計培訓的黨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已近5000人次。

  丹寨苗侗之鄉,怡人的秋夜,東湖畔常有人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這是苗家的蘆笙舞!」「那個唱的是侗族大歌。」

  當地人熱情的歌舞,徐建剛如數家珍。

  他說這些年,絕大多數時間,他收穫的都是幸福。但看著湖畔的篝火,他還是忍不住憶起那位曾經並肩的「戰友」——三進丹寨的濱江醫生張超,去年1月因公殉職,永遠留在了這片讓他無限牽掛的大山之中。

  前不久的一場走訪中,徐建剛跟同事發現,縣裡有2個馬上要開學的大學新生家裡,都在為路費、生活費的事情發愁。「牽了線搭了橋,濱江很快就有人結對幫扶了這2個年輕人。後來有一天,我走在馬路上,有人大聲喊我,我轉頭一看,一個女孩子遠遠地跟我招手,笑得很暖心。」

  徐建剛很快認出來,這女孩就是其中一個剛被幫助的大學新生。

  「那天我暖了很久。3年多了,每一個微笑,都是最好的回報。」

來源: 杭州網    | 作者:辛文    | 責編:徐立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微笑是最好的回報」
    濱江扶貧幹部走訪調研。轉眼間,徐建剛在丹寨已經忙了3年。這3年,也恰是杭州濱江跟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東西協作、對口幫扶全面深化的3年。3年間,兩地領導數次互訪、商議年度計劃,在「真金白銀」的幫扶外,濱江更是推動了兩地幹部、教師、醫生隊伍的深度交融,從理念到「人才基建」,全方位助力丹寨脫貧。
  •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
    「福」從福州來——晉渭東西部扶貧協作幫助農民工增收致富側記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丁陸軍 通訊員 張安軍近日,「渭源一人擬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網絡消息不斷刷屏,在渭源縣引起廣泛關注。據了解,由福建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發布公示,擬向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推薦全國優秀農民工和先進集體,渭源農民工祿剛榜上有名。祿剛是渭源縣鍬峪鎮鍬峪村貧困戶,全家有4口人,妻子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女兒就讀於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小兒子就讀於鍬峪中學。2017年5月,祿剛搭乘東西部晉渭勞務扶貧協作專列到福州「撈金」,在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當起了一名普通裝卸員。
  • 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姻」實力小鎮助力苗鄉鄉村振興
    如今,得益於東西部扶貧協作計劃的支持,他們又把視野轉向了我州的臺江縣。近年來,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幫扶臺江主要圍繞組織領導、人才支援、資金項目、產業合作、勞務協作>近日,杭州市餘杭區徑山鎮黨委書記沈萍率隊到臺江縣考察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召開座談會
  • 四川新聞 | 東西部協作 浙江麗水六千崗位送到南江
    2020年東西部協作專場招聘會日前在巴中自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開展以來,南江、麗水兩地多渠道組織開展勞務協作,已幫扶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
  • 甘肅莊浪:幹部群眾積極收看「津誠所至 協作同甘」 東西部協作女排明星公益賽
    」東西部協作女排明星公益賽於10月17日開賽。」東西部協作電商產業節天津女排協作同甘專場後的又一次新的嘗試,全國首創的將職業體育與公益扶貧相結合的比賽,天津女排與山東職業排球隊進行對戰,同時在開場賽期間舉辦甘肅扶貧產品的網絡專場直播。
  • 聚力精準賦能 打造互動共贏的協作新樣板
    杭州市作為對口幫扶黔東南州的東部城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幫扶政治責任,聚焦「精準賦能」,以「領跑者」的責任、「弄潮兒」的闖勁、「施工隊」的作為,助力黔東南州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樣板。
  • 「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4年來,佛山市集中優勢資源打好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攜手探索出一條「佛涼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 希望他以微笑回報我的微笑
    和先生結婚20多年了,他一直隔三差五的傷我的心,這幾天他感冒了,咳嗽發燒,打了幾天的吊針有些好了,昨天又開始氣我了,只因我的手機不知哪項扣了他幾十元錢,於是他便像瘋了一樣查看我的手機,到底扣在哪裡,其實我知道,我就是不告訴他,看他的那個樣子,就像看我喜歡的小丑,好玩極了……他為什麼就做不到我喜歡的樣子呢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薊天攜手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篇章...
    自2017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薊州區緊緊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交流培養、扶貧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多層面、多領域,給予天祝縣大力支持和幫助,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有力地助推了天祝藏區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殲滅戰
  • 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在...
    8月21日,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在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開班,安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家志、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宋汝謀、青島市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劉開東和關嶺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馮明祥等出席開班儀式。
  • 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動力...
    1月15日,杭州高新區(濱江)舉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推進大會,自貿區杭州片區濱江區塊建設方案、36條政策措施和創新清單發布,濱江區塊自貿大廈揭牌,首批18個項目籤約入駐自貿試驗區(自貿大廈),數字貿易便利化舉措試點公布
  •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凱裡三位「海馬人」重啟人生
    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的號召下,蕭山中醫院不僅為凱裡市的三名脊柱畸形患者減免了高額的治療費,還將患者接到蕭山醫院成功進行了手術,通過半年多的治療和悉心照顧,如今他們已經脊梁正常挺直、行走自如。患者楊秀成是凱裡市塘寨村村民,他的脊柱後凸畸形最為嚴重,入院時幾乎彎成了「C」字型,下巴貼在胸骨上,吃東西吞咽都困難。
  • 協同作戰連山海 合力攻堅聚東西——貴州8個市州深入推進東西部...
    資料圖片產業+項目:東西協作有期卻無限電商、非遺、扶貧,廣州企業唯品會、畢節織金蠟染……把這幾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詞語串聯起來的,是當前貴州正持續深入推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7年底,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號召下,廣州電商企業唯品會參與幫扶織金,依託旗下電商公益平臺「唯愛工坊」,對織金蠟染刺繡等非遺手工藝開展行業指導、非遺人才培養、設計師重構和聯合品牌重塑,用訂單刺激和技能支撐讓織金縣蠟染、刺繡產業活躍起來。
  • 雙向協作聚合力 濟南湘西書寫協作扶貧新答卷
    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因地制宜,做優當地傳統產業;雙向協作,建立供銷雙贏格局;匯聚合力,形成助力脫貧的強力引擎……幾年來,濟南和湘西共同書寫出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 【市中醫|微訊】一場沒有硝煙的多部門協作運動戰—PCR實驗室擴建...
    【市中醫|微訊】一場沒有硝煙的多部門協作運動戰—PCR實驗室擴建16小時側記 2020-11-29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杭州最大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濱江開建 最快2018年投入使用
    高新區(濱江)也要有自己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啦!  這是繼斷橋附近昭慶寺裡街、錢江新城市民中心、城西閒林、城北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之江新城(在建)之後,杭州的又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  它在濱盛路以南,建業路以東,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是杭州所有青少年宮中最大的;周邊是世茂中心、濱江寶龍城市廣場、浙大兒院濱江院區;交通也很方便,距地鐵6號線建業路站(預計2019年開通試運營)只有幾百米。  濱江區住建局了解到,活動中心已完成建設方案和初步設計批覆,預計8月開工,2018年初完工。
  • ...章旭升希望深化協作關係,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打造協作典範
    理縣來永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章旭升希望深化協作關係,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打造協作典範源稿: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1日 16:37:33 編輯:陳其欣記者 陳曉蘇 11月10日下午,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縣委書記金天強率黨政代表團來永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 福州鼓樓區扶貧協作 中蜂養殖帶動6900多戶群眾增收
    自鼓樓區與岷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中蜂養殖就成了產業扶貧的重要項目之一。鼓樓區累計投入扶貧協作資金503萬元,惠及清水、秦許、十裡等7個鄉鎮、1000戶貧困戶。  今年55歲的秦許鄉橋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景青平是受益者之一。他2年前開始養殖中蜂,但受技術和資金的限制,沒有發展起來。
  •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丹寨法院審結一起破壞生態環境案 2020-11-18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