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在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開班,安順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家志、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宋汝謀、青島市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劉開東和關嶺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馮明祥等出席開班儀式。
關嶺牛作為我國五大名牛之一,貴州四大黃牛之首,是國家級重點保護的78個地方畜禽品種之一。近年來,安順市立足關嶺牛種質資源優勢,大力推進關嶺牛產業發展,把關嶺牛產業作為安順市畜牧業的主導產業和貧困山區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來抓,但是由於配種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牛情期受胎率不高,而部分養殖戶因不懂人工授精技術,則採用本交的配種方式,增加了生產成本和傳染病風險,給農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針對以上問題,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援安工作隊積極對接安順市農業農村局、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和關嶺縣畜牧服務中心,組織青島、安順兩地專家開展為期兩天的牛人工授精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培訓班,進一步提高全市肉牛凍配改良水平。
在理論培訓階段,青島市畜牧獸醫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錫武深入淺出的從人工授精概述、母牛繁殖生理、母牛發情與配種、妊娠檢查、繁殖新技術和繁殖疾病及處理建議6個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著重講解了母牛各個生殖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不同生理周期這些器官的變化等,授課內容緊貼生產實際,注重培訓效果,為下一步進行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礎。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宋汝謀站長對劉老師的講解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感謝劉老師帶來人工授精技術新的知識點。隨後,宋站長講解了安順市人工授精技術的發展歷史,並就人工授精技術的關鍵點做了進一步詳細講解。在座談討論階段,多名學員就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提問,劉老師均一一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學員們紛紛表示參加這次培訓班收穫滿滿,這次培訓很「解渴」。
實操階段在關嶺牛核心保種場舉辦,6個縣(區)40餘名學員分為四組分別由青島市畜牧獸醫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錫武、安順市畜牧技術推廣站高級畜牧師楊開明、關嶺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品改站站長劉玉祥和青島榮昕牧業場長葛同俊四位老師進行培訓。各位老師詳細為大家講解了凍精解凍、直腸檢查及人工授精技術,從輸精器械消毒到從手掌進入肛門的動作,再到手臂進入直腸摸索卵巢和子宮的手法,從把握子宮頸的方法到插入輸精槍的角度和深度,都為大家做了詳細介紹和非常規範的演示操作,將生產實用技術更直觀的展現在學員面前,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以所用。
通過舉辦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牛人工授精技術培訓班,進一步加強了兩地的技術協作交流,共計培養了全市40多名人工授精繁殖員,共同做強了專業技術人才帶動提升工作。通過「傳幫帶」方式,打造了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助推關嶺牛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帶動群眾實現穩定增收,助力安順脫貧攻堅。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彪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