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創業老兵不簡單

2021-01-10 瀟湘晨報

「參賽,不是為了拿到多大的投資,只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退役軍人不比別人差!」

8月5日,湖北省首屆「軍創杯」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複賽在漢拉開帷幕。在賽場,面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不少參賽選手這樣說。

從種植富硒小土豆到飛機製造,一大批湖北退役軍人在創業路上,展現出「退役不褪色」的老兵風採。

吳德貴(右)吳啟(中)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 記者魏錸攝

上陣父子兵,實業助力國防建設

「做實業,感覺很安心。」64歲的吳德貴一臉堅定地說。在他身邊,37歲的吳啟笑了笑。

值得一提的是,這對父子都是退役軍人。

吳德貴1976年參軍,11年的軍旅生涯,他掌握了機械製造技術。1987年轉業,他被分配到鄂州程潮鐵礦工作,從小組長做到助理工程師。

1997年,單位減員增效,吳德貴辦理了病退,在外打工。3年後,他創立了鄂州市碧石飛龍機械備件廠。從機械鑄件毛坯到成品,他帶著20多人摸爬滾打20年,把一個小廠打造成年產值1200多萬元的軍品、民品零部件生產企業。

2003年,吳德貴創業的第三年,兒子吳啟來到廠裡幫忙。

2001年,吳啟高考失利,本想復讀的他,在父親勸說下選擇參軍。2003年底,從部隊退役的吳啟,又是在父親的召喚下來到廠裡。「開始還有些不理解、牴觸,後來進入工廠,慢慢才習慣。」吳啟說。

從學徒到銷售負責人,吳啟已經成為父親的「左膀右臂」。

這次參加「軍創杯」大賽,吳德貴說是因為「軍人的職責和使命」,「組織有召喚,我們有行動,通過這次比賽,我們也開闊了視野。雖然做實業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通過這次比賽,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實業的決心。」

小土豆拉動大產業

「1斤小土豆,從8角錢賣到1.2元,今年的銷售額剛突破3000萬元。」在比賽現場,宋慶禮一臉興奮地說。

在恩施州鶴峯縣,宋慶禮是當地的名人。全國人大代表、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鶴峯縣金泰牧家庭農場負責人……這一次,宋慶禮帶來了恩施富硒小土豆的項目。

2000年12月參軍進入駐鄂某舟橋旅,在部隊的8年時間裡,宋慶禮做過衛生員、文書保管員、炊事員,參加過2003年的京九鐵路黃岡段巴河鐵路大橋抗洪搶險。2008年從部隊退役後,他選擇回到家鄉鶴峯縣五裡鄉。

開辦茶場、養雞場、做電商……經過十幾年發展,宋慶禮的金泰牧家庭農場土雞養殖規模達到2萬多隻,年產值500萬元左右。小土豆種植,去年銷售額達到1300多萬元,今年截至目前,銷售額突破了3000萬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村帶來的除了物流不暢的不便,還有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受疫情影響,許多年輕人都滯留在家,這是留住人才的好機會。」宋慶禮說,年輕人腦子靈活,雖然幹的是農活,但他們通過電商直播,農產品銷量不減反增,「土豆還在地裡挖咧,網上就把它給賣了;臘肉才從炕上拿下,網上就有人買了;土特產還在製作,網上訂單就下了……這些都是年輕人在做。」

這次之所以帶來小土豆項目,宋慶禮說,這是因為「種土豆準入門檻低,可以把農村的閒置土地都利用起來」。

參加首屆「軍創杯」比賽,宋慶禮說,自己的目的不是為了「拿到啥名次,獲取多少投資」,而是讓外界看到「我們退役老兵在幹事,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進來,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如今,宋慶禮又在謀劃「茶旅融合」項目,他說:「這個項目幹成了,老百姓的日子會更好。」

梁定璿(右)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 記者魏錸攝

退役老兵的「飛機夢」

武警退役老兵,飛機。

在比賽現場,40歲的晨龍飛機(荊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定璿,把這兩個詞結合到了一起。

身材魁梧、大高個兒、走路「帶風」,儘管已經退役20年,梁定璿身上的軍人氣質沒有減退。

梁定璿1997年進入武警湖北總隊服役,之後被調到北京。2000年退役後,他留在北京創業,開過餐館,做過廣告公司、裝修公司、文化傳播公司,2010年底回到襄陽創業。

「在北京創業10年,我回到家鄉,就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而且能用一輩子去幹成的事。」梁定璿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舞槍弄炮,在網上看到有農民造飛機,自己萌生了造飛機的念頭。

造飛機不是搭積木。為了實現夢想,梁定璿前往北京,通過老部隊聯繫上幾位航空產業的退休專家,雙方一拍即合。梁定璿負責融資建廠,專家負責技術指導。

為了融資,梁定璿跑遍全國各地,尋求投資。這裡10萬元、那裡20萬元……花了3年時間,他湊了300萬元,工廠開起來了。

從襄陽到荊門,為了造飛機,梁定璿10年時間裡融資2億多元。其間,梁定璿從美國引進成熟機型——「天使」,進行生產製造。如今,他的晨龍飛機,已經成為國內唯一具備製造雙發8座固定翼飛機條件的廠商。

2019年6月29日,晨龍飛機在荊門生產的第一架飛機——晨龍天使飛機,完成首飛,填補了國內雙發8座固定翼飛機的空白。

「今年計劃生產5架次,年產值預計5000萬元。明年計劃生產30架次,年產值預計30億元。」梁定璿說,這次參加「軍創杯」比賽,就是希望宣傳企業,讓「共享快遞型飛機」的理念得到認可,吸引更多投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包曉霽 實習生 居倩茹)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70多年過去了,作為參與者,那些老兵,曾經的民族脊梁,他們還好嗎?周述興,91歲,92軍77師師部運輸連,受傷治癒後到67軍21師 61團2營4連2排,在宜昌一代打遊擊,退役後一直在老家務農,過著簡單樸素的生活。江用之,88歲,新一軍38師防毒排。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
  • 創業前你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看看這幾位創始人是怎麼說的
    站長之家註:在你沒有做好充分創業的準備下,你就應該向那些成功創業的人吸取經驗。來看看以下的幾位創始人是怎麼看待創業的:1. 瑪拉·貝克,Bluemercury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創業是一場馬拉松許多企業家專注於如何在幾年內退出他們的企業,但很少會如你所願。相反,要專注於建立一個長期的偉大公司。記住,創業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2.
  • 一名創業10年老兵的衷告:沒事想不開別去創業 | 獵雲網
    之所以選擇打工期間,創業,一開始的想法是:1、本職工作輕鬆,有很多空閒時間不創業浪費了2、打工收入低,希望通過創業賺錢3、打工過的幾個公司都覺得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想法很好,但實際結果並不盡如人意。我先後嘗試過十幾個不同的項目,做過電商、諮詢、實體店和推廣,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勉強養活團隊而已。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春節將至,鼠年到,趕著年的氣息,今天一幫紅馬甲驅車200餘公裡,奔赴在店頭鎮,石門鎮,大興鎮,臨沭鎮所在地的13位抗戰老兵家裡,給老兵們送去了春節的慰問,和新春的祝福。每到一處愛心志願者與老人細心交談,詢問身體狀況,家裡冷不冷?
  • 老兵放棄服裝生意不做,騙妻子1000萬與豬「作伴」,一年賺800萬
    但是倖存者偏差會讓許多人誤以為創業的成功率很高,恰恰相反,創業的失敗率高得驚人,一旦開始創業,就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挑戰,只有生存下來的才可能成功。中國有句俗話叫「光看賊吃肉,沒看賊挨打」,這句俗話就彰顯了一個最樸素的中國人的智慧,就是不要只看表面現象。
  • 我們還不老!61 名抗戰老兵相聚南京,憶崢嶸歲月訴戰友之情
    此次老兵聚會由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和現代快報主辦,從 2013 年首次重陽聚會算起,這已經是抗戰老兵第六年相聚南京了。這次參加聚會的老兵中,年齡最大的已經 104 歲,跟老戰友聊聊天、唱唱抗戰歌曲,大家格外高興,他們相約明年重陽節不見不散。
  • 《老爸出任務》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爸出任務》的故事描述一位越戰退伍的老兵爸爸,與自己過去在越戰出生入死的兩位戰友,一同迎接在中東殉職的軍人兒子回國。這是一部以公路類型元素做為表現法,並利用喜劇元素包裝,骨子裡卻傳達嚴肅議題的小品故事。一路上看著這三個老兵憶當年,又感嘆現代社會對於軍人的價值觀與過去的差異;同時又批判了人們在信息快速、通訊發達的情況下,卻漸漸疏離的人際關係。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一個老兵與一座渡海作戰紀念園
    這座面朝大海、滿園栽種「英雄樹」木棉樹的紀念園,主體是一座高大聳立的渡海作戰紀念碑和渡海作戰時118師犧牲的7位無名烈士合葬的墳塋。從立碑,到合墓,再到建園,前後持續了6年之久。這6年間,始終未曾缺席的,是老兵張寶賢的身影。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剿匪的故事,老人講得很簡單,一下子結束了。他後來被分到高淳獨立營,任一連一班班長。每個人都想聽聽戰鬥的故事,我同樣如此。但老人說,他並沒有參加實際的戰鬥。「我們是新兵,老兵帶新兵,衝鋒陷陣的事,都讓老兵做了。我們幾乎就是負責打掃戰場。」現場的人都有點失望,孔德寶說,「事實就是如此。」
  • 30位創業精英的30條創業心得(上)
    編者按:本文是2018年30位成功的創業精英分享的30條創業心得和經驗,內容涵蓋管理、研發、產品、銷售、招聘等各個方面。看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對創業會有全新的認識。因內容較長,特分為上、下兩篇。(一)如何打造有價值的人際關係Mike Steib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擔任NBC和Google的高管,他現在擔任的職位是XO集團的執行長。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剩下的人繼續堅守,沒有接到命令,一個人都不退半步。舉目所見,都是鮮血,十分慘烈。我身邊的人,幾小時前還跟我說話,轉眼就犧牲了。想起一首唐詩寫著『戰士軍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2015年4月初,得知華西都市報當時即將啟動《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的報導後,馬士弘在家中欣然為本次報導題詞「抗戰老兵」四個字。其子馬萬傑說,爸爸一輩子樂觀堅強,對國家前途命運大事很關心。讀書、看報,寫作。
  • 手槍能打中幾公裡外的目標?老兵:50米外斃敵已是痴人說夢
    導語:手槍能打中幾公裡外的目標?老兵:50米外斃敵已是痴人說夢眾所周知,手槍是戰場上士兵大量廣泛使用的武器之一,手槍是一種短槍管的武器。早在一戰期間就已經作為人們使用的兵器之一。在1000年以前就已經有了手槍的雛形出現。它就是火器的槍,手槍在14世紀的意大就已經出現短槍了。
  • 袁大明:四十年專注誠信經商,創業不忘回饋社會
    袁大明退伍後選擇自主創業,事業有成後熱心公益事業,傾情回報社會,被鄰裡傳為佳話。 這個正在專注熬著秘制老湯的老人就是袁大明,袁大明說當年選擇成為一名軍人,看似非常偶然,但卻幾乎影響了袁大明的一生。在部隊,袁大明成為一名工程兵。工程兵的經歷很快養成袁大明吃苦、耐勞,持之以恆的性格。1993年,退伍回來的袁大明決定自主創業,羊肉湯這種傳統的清真食品成了袁大明的選擇。
  • 零下32度拍鳥 攝影師老兵不油講述生態攝影
    在我們生活中, 特別是出外玩風光生態攝影,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不懼艱難困苦與鳥同飛同落?一個人需要多大的決心,才能不畏嚴寒酷暑為鳥甘願孤獨?  而我們今天講的是攝影師老兵不油,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也是太平洋攝影部落生態版版主,同時還是全國最大野生鳥類攝影網資深顧問,在國內生態攝影圈具有相當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鳥人」!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
  • 封面故事·老兵
    我的劇組我的劇  不拍出這段響噹噹的歷史,不拍出這些人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我們就是罪人  ■本刊記者/餘楠  在《士兵突擊》之後拍什麼?2007年新年過後不久,康洪雷不會想到,選擇拍攝題材這個原本簡單的問題,竟有這麼多人在關注。
  • 退役不退休!泉州老兵紛紛點讚愛爾眼科煥晶白內障手術
    通訊員(李燕瑜)「沒想到,繞過了山、越過了海、爬過了坡,到頭來唯一繞不過的就是這年紀。」泉州愛爾眼科醫院白內障科病房內,剛做完煥晶白內障手術的老白霸氣一笑,「不過這歲月不饒人吶,我也不饒歲月!」
  • 憶崢嶸歲月,拍「最美軍裝照」,中山西區為退伍老兵送拍攝禮物
    南都訊 記者侯玉曉 實習生李倩姸 通訊員遊玉華7月17-19日,中山西區武裝部、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聯合轄區社會工作服務,給轄區退伍老兵送上一份充滿心意的節日禮物——以「憶崢嶸歲月,敬退伍老兵」為主題的軍裝拍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