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不是為了拿到多大的投資,只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退役軍人不比別人差!」
8月5日,湖北省首屆「軍創杯」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複賽在漢拉開帷幕。在賽場,面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不少參賽選手這樣說。
從種植富硒小土豆到飛機製造,一大批湖北退役軍人在創業路上,展現出「退役不褪色」的老兵風採。
吳德貴(右)吳啟(中)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 記者魏錸攝
上陣父子兵,實業助力國防建設
「做實業,感覺很安心。」64歲的吳德貴一臉堅定地說。在他身邊,37歲的吳啟笑了笑。
值得一提的是,這對父子都是退役軍人。
吳德貴1976年參軍,11年的軍旅生涯,他掌握了機械製造技術。1987年轉業,他被分配到鄂州程潮鐵礦工作,從小組長做到助理工程師。
1997年,單位減員增效,吳德貴辦理了病退,在外打工。3年後,他創立了鄂州市碧石飛龍機械備件廠。從機械鑄件毛坯到成品,他帶著20多人摸爬滾打20年,把一個小廠打造成年產值1200多萬元的軍品、民品零部件生產企業。
2003年,吳德貴創業的第三年,兒子吳啟來到廠裡幫忙。
2001年,吳啟高考失利,本想復讀的他,在父親勸說下選擇參軍。2003年底,從部隊退役的吳啟,又是在父親的召喚下來到廠裡。「開始還有些不理解、牴觸,後來進入工廠,慢慢才習慣。」吳啟說。
從學徒到銷售負責人,吳啟已經成為父親的「左膀右臂」。
這次參加「軍創杯」大賽,吳德貴說是因為「軍人的職責和使命」,「組織有召喚,我們有行動,通過這次比賽,我們也開闊了視野。雖然做實業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通過這次比賽,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實業的決心。」
小土豆拉動大產業
「1斤小土豆,從8角錢賣到1.2元,今年的銷售額剛突破3000萬元。」在比賽現場,宋慶禮一臉興奮地說。
在恩施州鶴峯縣,宋慶禮是當地的名人。全國人大代表、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鶴峯縣金泰牧家庭農場負責人……這一次,宋慶禮帶來了恩施富硒小土豆的項目。
2000年12月參軍進入駐鄂某舟橋旅,在部隊的8年時間裡,宋慶禮做過衛生員、文書保管員、炊事員,參加過2003年的京九鐵路黃岡段巴河鐵路大橋抗洪搶險。2008年從部隊退役後,他選擇回到家鄉鶴峯縣五裡鄉。
開辦茶場、養雞場、做電商……經過十幾年發展,宋慶禮的金泰牧家庭農場土雞養殖規模達到2萬多隻,年產值500萬元左右。小土豆種植,去年銷售額達到1300多萬元,今年截至目前,銷售額突破了3000萬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村帶來的除了物流不暢的不便,還有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受疫情影響,許多年輕人都滯留在家,這是留住人才的好機會。」宋慶禮說,年輕人腦子靈活,雖然幹的是農活,但他們通過電商直播,農產品銷量不減反增,「土豆還在地裡挖咧,網上就把它給賣了;臘肉才從炕上拿下,網上就有人買了;土特產還在製作,網上訂單就下了……這些都是年輕人在做。」
這次之所以帶來小土豆項目,宋慶禮說,這是因為「種土豆準入門檻低,可以把農村的閒置土地都利用起來」。
參加首屆「軍創杯」比賽,宋慶禮說,自己的目的不是為了「拿到啥名次,獲取多少投資」,而是讓外界看到「我們退役老兵在幹事,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進來,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如今,宋慶禮又在謀劃「茶旅融合」項目,他說:「這個項目幹成了,老百姓的日子會更好。」
梁定璿(右)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 記者魏錸攝
退役老兵的「飛機夢」
武警退役老兵,飛機。
在比賽現場,40歲的晨龍飛機(荊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定璿,把這兩個詞結合到了一起。
身材魁梧、大高個兒、走路「帶風」,儘管已經退役20年,梁定璿身上的軍人氣質沒有減退。
梁定璿1997年進入武警湖北總隊服役,之後被調到北京。2000年退役後,他留在北京創業,開過餐館,做過廣告公司、裝修公司、文化傳播公司,2010年底回到襄陽創業。
「在北京創業10年,我回到家鄉,就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而且能用一輩子去幹成的事。」梁定璿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舞槍弄炮,在網上看到有農民造飛機,自己萌生了造飛機的念頭。
造飛機不是搭積木。為了實現夢想,梁定璿前往北京,通過老部隊聯繫上幾位航空產業的退休專家,雙方一拍即合。梁定璿負責融資建廠,專家負責技術指導。
為了融資,梁定璿跑遍全國各地,尋求投資。這裡10萬元、那裡20萬元……花了3年時間,他湊了300萬元,工廠開起來了。
從襄陽到荊門,為了造飛機,梁定璿10年時間裡融資2億多元。其間,梁定璿從美國引進成熟機型——「天使」,進行生產製造。如今,他的晨龍飛機,已經成為國內唯一具備製造雙發8座固定翼飛機條件的廠商。
2019年6月29日,晨龍飛機在荊門生產的第一架飛機——晨龍天使飛機,完成首飛,填補了國內雙發8座固定翼飛機的空白。
「今年計劃生產5架次,年產值預計5000萬元。明年計劃生產30架次,年產值預計30億元。」梁定璿說,這次參加「軍創杯」比賽,就是希望宣傳企業,讓「共享快遞型飛機」的理念得到認可,吸引更多投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包曉霽 實習生 居倩茹)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