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二時辰,融創用七個項目連起「北鬥七星」文脈圖

2020-12-08 騰訊網

豔姐說

今年上半年,一部熱播歷史劇《長安十二時辰》讓原著作者馬伯庸跟著大火。

作為一個內容輸出者,馬伯庸已推出過不少作品,因此,他對《長安十二時辰》突然大爆充滿了好奇:

你們是因為喜歡原著作品才看這部劇嗎?

不!觀眾如是回答。

從觀眾給出的不同追劇理由背後,馬伯庸發現了一個共性,原來一切都源於他們對長安的熱愛。

因為對某個城市的熱愛,我們可能讀一本書、看一部劇,想要熟悉那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甚至紮根下來,工作、生活……

融創對一個城市的熱愛也是如此。

每進入一個城市,必將深耕一個城市。深耕的背後,是融創對人與城市、人與建築、人與人的關注。

2018年8月,融創入榕。

三巷七坊、上下杭、朱紫坊、鎮海塔、烏山、鼓嶺、白塔、開元寺、南嶼古鎮、林則徐、嚴復……

福州撲面而來的一條條深深巷陌,一座座絕美靜謐的古村落,一個個在時光裡流傳的名人故事,讓融創欣喜不已。

從福州保留完好的古建築群和濃厚的人文氣息中,融創發現了千年榕城的魅力。

可以說,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由福州舉辦,實至名歸。

在9月29日舉行的「2019融創中國福州品牌發布」盛典上,融創中國執行總裁、融創東南區域集團總裁王鵬說:

從杭州來到福州,融創要把福州當作品質之城杭州來打造。

帶著構建城市美好未來的赤誠,短短一年時間,融創在福州落子7個項目。

有意思的是,7個歸心作品分布於不同的板塊,連成北鬥七星。

01

子時交替初入福州,溯源古今

福州的機遇始於漢朝。

公元前202年,閩越王在鼓樓地區建造都城,福州從此開疆拓土。

有史記載,福州市鼓樓區境內,自漢初至清末2100多年間,曾六度建造城池。

因此,有2200餘年歷史的福州城,所走過的一切,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能在鼓樓找到印記。

古老建築鱗次櫛比、三坊七巷的名人舊聞、文人墨客的雅集風騷……在時間的包漿下,鼓樓留存了這座城市悠遠的人文氣韻,被稱譽為福州之源,當之無愧。

從歷史走來,在盛世綻放。福州迎來了時代大發展的機遇,東擴南進,疆域版圖不斷拓展。

在此契機下,2018年8月,融創尋根榕城,落子鼓樓核心,在烏山西麓,在這片代表城市源起和根脈的土地上,開始了與福州這座城市的故事。

面對久經歲月的鼓樓,融創帶著赤誠之心而來,探尋城市每一寸的自然肌理,品味每一處的文化沉澱。

源起與新生,傳統與當代。對城市源點的傳承和創新,是融創與榕共融的深切敬意。

8月17日,福州源東百城市展廳開放,在古老的三巷七坊裡,人們相聚於新式且現代的麒麟書局中,共同探尋福州城垣變遷。

會上展出的youknowcyc「鏡頭下的中國」系列作品,讓人重新認識了福州的城市面孔。

1700餘年歷史的東街口、閩都千年古剎西禪寺、白塔等被揉進了現代光影之中,展現了古老和現代的完美融合。

區位效果示意圖

項目效果圖

建築設計上,福州源汲取古老與當代的人文藝術,提純三坊七巷等傳統坊巷神韻,選取融創經典的珍珠藍和高級灰,以符號化的營造方式,賦予建築生命力。

景觀園林上,以「繁榮的起點」為主題,凝練航海概念,融入福州船政文化,以揚帆起航的帆船絲帶元素,並糅合茉莉花元素,布置一條奇趣絕美的歸家之路。

站在福州城市的歷史根脈上,福州源「Old Meets New」的前瞻理念,使它將是一個既有城市歷史底蘊,又能昭示城市新未來的全新項目。

02

寅時崛起:福州府都會文明新序章

2019,地處「海絲」與「海西」兩大國家戰略交匯點的福州,昂然衝刺在世界進程的大道之上,城市格局持續更新迭代。

在國家戰略的強勢推動下,福州走過一路風雨、一路陽光,走向今日爛漫。

福州的未來在哪裡?無疑,東進南下,跨江向海,是這座城市發展的宿命。

2017年,《國家地理》出過一期倉山的專輯,雜誌上的倉山滄桑而又厚重,留存下的萬國風情和時代風華,讓每一個見過這裡的人都感到驚豔!

可以說,一座花園,一條路,一叢花,一所房屋,一道晚霞,都是倉山詩意那一面。

而另一面,城市兩度跨江南擴,格局進一步革新,身處兩江環抱的倉山區躍然而出,以巨鯨入海之勢擔綱著福州未來進程的引擎使命,成為如上海浦東、杭州濱江、蘇州園區、成都高新區一般的城市新興中心。

圖片來自搜狐新聞「藍房網福州站」

圖片來自福州市政府網

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寶地上,超過兩百畝的福州府大盤,已然成為搶手的「留白地」。

其坐落於在二環和南臺大道交匯處,那裡是福州向海發展的主軸中心:

市政建設持續投入,區域內規劃五條地鐵交錯,三大公園環繞。臨近學生街商圈、三叉街商圈、倉山文教區、江南CBD,區位、交通、配套、資源等優勢尤為明顯。

還有一條濱海快線將福州2200年的老城中心,和福州高鐵南站,以及更遠的海邊長樂國際機場緊密連結在了一起。

站在繼往開來的時空點,現在就是未來,是對融創福州府最好的詮釋。

03

卯時破曉:融匯東西,改變規則

翻閱千年福州史,中國馬尾,如屹立千年的海上文明坐標【羅星塔】一樣,始終在時代浪潮中熠熠生輝,閃耀著一座城的驕傲與榮光。

1000年前,這裡是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第一重鎮,一個傳奇由此啟航;

100年前,這裡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和近代海軍的搖籃,嚴復、詹天佑、鄧世昌、沈葆楨等一代民族精英和愛國志士第一次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人的骨氣;

如今,這裡是集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一體的城市熱土。

自然與人文渾然天成,歷史與未來交相輝映,是這片土地所擁有的時代記憶。

對於這座理想城池人居的思考,總要有人站在時代的前沿,改變規則,改變新的潮流。

望海潮,定址於馬尾港岸繁華中心,懷揣著對馬尾文明、歷史、未來的深刻理解,為這座城市再築一席時代建築。

項目效果圖

在建築設計上,望海潮凝結城市風骨,刪繁去冗,凝練出11棟保留輕靈通透的建築本身和內外連續流通的空間的建築,打造前所未有的充滿智慧、健康、科學的居住體驗。

在景觀園林上,則融入「航海」「印章」「肌理」等抽象元素,將歷史符號新式呈現,串聯各個獨立景點並以空間遞進形式演繹園景,用細膩的人性化關懷和自然溫度,抒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04

辰時食時:吐故納新,未來已來

新的歷史時期,福州不斷迎來新的機遇。

福州城市不斷「東進南擴、沿江向海」,並形成「一區兩翼、雙軸多極」的空間發展結構。

「南進」第一站正是倚靠烏龍江的福州高新區,也就是享譽東南的海西智谷。

早在1991年就獲批國家級新區的福州高新區,當屬烏龍江岸上最璀璨的明珠。

2002年,福州大學新區落戶於此,賦予了這片土地無限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潛力。

毗鄰大學城的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以高端研發、科技孵化和總部經濟為主體,躋身為國家級智谷。

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城市設計

旗山湖公園規劃效果圖

目前,高新區規劃2020年人口總數達56萬人,2030年達80萬人,遠期規劃達100萬人。

這些高素質的精英群體又將反哺區域的良性發展,構建出福州前所未有的國際化都會界面。

浩瀚烏龍江景,再加上縱貫全城的地鐵二號線,賦予了這片土地引領時代的時尚氣質以及奔流向海的澎湃勢能。

在未來,高新區不僅是城市精英的主場,更是城市迭代的引擎。在波瀾壯闊的福州發展洪流之上,融創未來海項目應運而生。

融創未來海效果圖

從高新人才的居住品位和需求出發,未來海項目設計建築面積約66-130㎡的江景高層,更創新打造SOHO產品。

10月1日,未來海愛琴海城市生活館開幕,呈現了融創品牌形象以及歸心價值。在高新區的一線江景之上,融創未來海將要呈現的歸心社區以及江濱美好生活藍圖如卷展開。

05

巳時一刻:壹號之作獻禮長安久樂之地

2017年,長樂撤市設區,併入福州,迎來一大波政策紅利。

長樂,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

跨江面海的長樂,自吳越先民撐著扁舟擊浪而出,文明便沿著歷史的涓涓細流,浸潤於這片土地。

古時,它是吳王夫差和三國吳主孫皓造船和訓練水師的要地;

鄭和下西洋時,七次率領龐大船隊在長樂伺風開洋,開闢了有史以來航程最長的遠洋航線;

長樂獨特的航海文化,深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長樂兒女。

營前板塊作為長樂開放的重要門戶與通商口岸,從古至今共同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

撤市改區後,長樂迎來蛻變。在「五區疊加」戰略驅動下,長樂正逐步成為福州真正的「副中心」。

時代的激蕩,迎來人居的更迭。

融創長樂壹號項目效果圖

2019年,專為高淨值人群打造高端作品的融創首入長樂,在長樂新區打造了獨具時代精神的代表作品——長樂壹號。

既為壹號作品,長樂壹號必成為長樂發展進程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在深諳長樂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懂得長樂人骨子裡的追尋基礎上,長樂壹號將呈現出壹號系作品具備國際頂尖審美及水準,並以環洞江湖資源為城市核心,以歸心社區的壹號服務,為長樂注入「融創式美好」,敬獻長樂壹號人物。

06&07

雙子星

午時日盛:始終和城市遠見理想同行

福清,古屬福州府福清縣,現是福建省轄縣級市,依舊由福州代管。

「地球上只要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福清人。

步履不停的福清人,以其長遠眼光和進取雄心,闖蕩寰宇四海;以其拼搏的血性和堅韌的品質,反哺家鄉。

古往今來,「敢為天下先」的這份格局和遠見,深深烙在福清人的血液裡,代代相傳。

如今的福清,早已不只是福建的福清,它更是中國的福清。

作為21世紀海絲之路和「一帶一路」國家級戰略及海西「藍海戰略」下的重要節點城市,福清正迎來城市發展的全新轉折點。

福清城市的發展重心也已向西遷移,形成以萬達為核心商圈的城市新中心。

在海內外福清人的共同努力下,福清向著國際化都會加速迭變升級。

回應澎湃時代呼喚,融創帶著建構美好生活的願景,擇址萬達核心商圈,攜雙子星作品——融創 濱江壹號、融創 福清壹號,雙盤布局城市戰略發展格局。

營銷中心實景圖

兩大項目在建築立面的設計上,運用融創經典「高級灰」至現代「珍珠藍」外立面的漸變,強調整體城市天際線的漸變營造,打造福清首個當代極簡美學立面。

在景觀設計上,濱江壹號由全球知名普利斯設計集團,中國區執行董事Mark Burgess親自操刀。

領設計團隊結合融創「有家、有生活、有知己」的生活理念,將現代簡約風格景觀園林與建築的架空層空間完美融合,打造一種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有機的完整生命體系,讓社區景觀成為生活場景和心靈空間的延伸。

營銷中心實景圖

對於具有國際審美視野的現代福清人而言,兩大雙子星項目的面世,將持續引領城市建築美學風潮的迭新,代表著城市高端人居的進階升級。

當福清「與國際接軌」的雄心,與融創「探索人居美好生活」的歸心碰撞,帶來的不僅是融創式美好生活的落地詮釋,更是福清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

結語

如今,「歸心福州滿天下」的號角已然吹響,期待融創以「歸心」築夢城市,與屹立時代潮頭的福州共澎湃。

主編:張豔

責編:非太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此句中的鬥是指北鬥七星,它指出一個自然規律,北鬥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而北極星也被稱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徵。北鬥七星就像是皇帝的車駕,運於中央,臨制四方。中國自古將皇帝看作是紫微帝星在人間的代言人。而在中國,也有一個地方,一直像北鬥七星一樣,守護京城紫禁城,守護中華大地。它的名字,叫做山西。
  • 北鬥七星(五)...
    在前面的北鬥七星裡,大概介紹了北鬥的形成與二十八宿等等之間的聯繫。
  • 我們常說的北鬥七星,這七顆星分別叫什麼名字?您知道嗎?
    早在上古時代,我們智慧的古人就已經發現了北鬥七星,上古時代的人們把北鬥七星當作確定方向、確定季節以及確定時辰的工具。這麼說比較籠統,我們分開來講解一下。首先我們來看看北鬥七星都是由哪七顆星組成的呢?在口訣裡提到了北鬥星的七星分別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這七顆星。其中,前面的四顆星組成了鬥勺後面的三顆星組成了鬥柄。了解了上面這些,我們聊一聊北鬥七星與季節的關係。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發現了這樣的規律「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 重慶七星崗有七口大缸,擺成北鬥七星陣,你知道是幹嘛用的嗎?
    七星崗,只要到過重慶的人,都應該聽說過,它非常有名,在火鍋店總有人在大喊「兩路口漲水,七星崗……」其實呀,七星崗原名並不叫七星崗,而是叫七星缸。為什麼叫七星缸呢?因為那裡有七口大石水缸,而且還擺成北鬥七星狀。
  • 河南深山裡有七個奇怪的百年古村,竟天然排成北鬥七星
    在河南鶴壁的太行深山裡保留完整的數十個明清時期傳統村落,而其中有個神秘的古村落,村裡有美麗的山景、水景、還有著保存相對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築遺存。最為神奇的是,這七個古村分布排列位置,竟然和天上的北鬥七星暗合,這不能不說是個吉兆。而這些村落正因為這神奇的名字,被人有想一探究竟的衝動。
  • 為什麼北鬥七星總是連在一起?
    在夜空中,北鬥七星總是以勺子的形狀出現,它們看起來就像是連在一起。然而,這只是在地球上觀測所產生的視覺效果,這幾顆恆星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它們都是各自獨立的恆星。在北鬥七星中,天樞的距離為123光年,天璇的距離為80光年,天璣的距離為83.2光年,天權的距離為58光年,玉衡的距離為82.6光年,開陽的距離為82.9光年,瑤光的的距離為104光年。雖然天璣和開陽距離地球差不多都是83光年,但它們位於空間中的不同方位,實際距離可達26光年。同樣地,玉衡和開陽之間其實也很遠,實際距離為13光年。
  • 道教北鬥七星君。為什麼人們一直對北鬥七星有非同一般的信仰?
    無論在那個時候,哪個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傳說,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北鬥七星的信仰更是濃烈甚至可以看到人們將北鬥七星擬人化作為星君。北鬥七星化作的七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古人將「北鬥七星」連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舀酒的鬥形,因此稱為北鬥,它在不同的季節出現,古人方位來確定季節 北極星是七個星辰當中最亮的,古代也是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徵, 春季時,北極星在東,古代要巡視天下,往往都是從東方開始,《易·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北鬥七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幾千年來北鬥七星還衍生出了不同的神靈,道教中衍生出了北鬥七星君即:貪狼、巨門、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彝族北鬥星月曆法譯註
    這部《彝族北鬥星月曆法》的「月」指的是月亮,但又不完全是月圓與月缺的概念,它是利用月球與星球自然運行規律來推算的「天文曆法」。這部《彝族北鬥星月曆法》運用是的是肉眼可見的月亮與北鬥七星的自然運行規律「相天擇日」的方法。即:月亮與北鬥七星運行一個周轉歷時28晝夜,並在第二十九天的某個時辰運行成一排。
  • 北鬥七星夜璀璨 北鬥「七數」振中華
    清朗時,當人們抬頭仰望夜空,會看到繁星點點,而北鬥七星最為人熟知。作為民間了解程度最高的星星,北鬥七星在指引方向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和之有著相同名字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意味著著北鬥三號正式開通全球服務,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導航系統。
  • 小熊星座小北鬥七星
    上一期介紹了大熊星座北鬥七星,這期簡單介紹小熊星座的小北鬥七星,這七顆星連起來也很像勺子,但因為亮度不及北鬥七星,所以只能稱為小北鬥。小北鬥名氣比不上北鬥,但其中有兩顆星名氣非常大,就是北極星和帝星了。
  • 七現二隱 北鬥九皇大道君
    何為北鬥九皇星君?北鬥九皇星君,道教神名,稱北鬥九皇大道君。道教以北鬥為天神加以崇拜,並對其作了種種神學的解釋。《雲笈七籤·日月星辰部》卷二十四曰:「北鬥九星,七見(現)二隱」。未云:「右九皇君九天人,內姓隱諱,知之延壽千年。」
  • 『星空』北極星與北鬥七星
    在北鬥七星前端的天璇和天樞兩星之間連一條直線,再向天樞方向延長5倍的距離,便遇到顆明亮的2等星,它就是勾陳一。這是尋找勾陳一的最簡便的方法。因為地球是圍繞著地軸進行自轉的,而北極星正處在地軸的北部延長線上,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極星是不動的,而且在頭頂偏北方向,所以才可以指示北方。
  • 和北鬥七星有直接關係,你應該知道的傳統文化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鬥七星」的關係最為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鬥七星」的觀測。
  • 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的天機秘密
    所以一些經書說,驅除百邪、掃掉兇氣要祈拜北鬥;能夠度過八難而長生不老者,更要禮拜北鬥。人犯了罪過,三官就會向北鬥真君匯報,北鬥即令地獄主將犯人永鎖地獄,不得脫離苦海。 特別需要提到一個稱謂:本命真君。所謂「本命真君」,是指北鬥七星中的某顆星,我國傳統的十二屬相,分別屬於北鬥七星,某人屬相歸屬於七星中的哪顆星,那麼,那顆星就是此人的「本命真君」。
  • 北鬥七星在不在銀河系裡呢?是哪七顆?都叫什麼名字?
    ,其他肉眼可見的星星都是在銀河系之內,並且它們與地球相距大都不超過1000光年(銀河系半徑5萬光年),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北鬥七星。在現代天文學的88個星座中,北鬥七星是大熊座的一部分,它們與地球的距離大約都為100光年。只要你能看見的恆星全都在銀河系,人類能看到的星星也就六千多顆,大部分都是恆星,其範圍都在以太陽係為中心,半徑為1萬光年的球體內,約佔銀河系直徑的十分之一。當然,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和銀河系面平行的圓圈中,因為銀河系厚度才3000光年。
  • 漢族的北鬥信仰起源於什麼時候?月份的確定和這個有關係
    相對於少數民族較為原始樸素的北鬥信仰觀念來說,漢族的北鬥信仰觀念顯得複雜曲折。自先秦以來,北鬥七星除了自身指明方向的功能以外,隨著國家政治、天文曆法、佔星學和宗教的進化發展而被賦予了多重職能,北鬥信仰的內涵日趨駁雜,北鬥信仰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有了社會屬性。
  • 古人命名的北鬥七星,是指哪七顆星?到底有多大呢?
    其中就有這麼七顆星星,在天空中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把勺子一樣,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北鬥七星。遠遠望向北鬥七星就像是一個亮點一樣,看著很小的樣子,實際上北鬥七星比太陽還要大上幾十倍不止!要知道太陽的體積可是比地球還大130萬倍!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下面就讓我們詳細的了解下北鬥七星的龐大。
  • 北鬥七星距離地球多遠?和太陽相比大小如何?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鬥崇拜和星佔之說,先民們崇敬天象,並且以天象變化來預測人事吉兇,尤其是南北鬥主人生死,影響很深,北鬥七星並不是獨立的星座,而是七個恆星的簡稱,因為這七星連起來就像古代舀酒的鬥形,所以稱它們為北鬥七星,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為天樞
  • 原來是和北鬥七星有關,古代如何分辨四季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鬥七星」的關係最為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鬥七星」的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