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建寅,是什麼意思?原來是和北鬥七星有關,古代如何分辨四季

2020-12-06 城市船夫起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據相關記載,夏商周三代,關於「建月」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夏曆,正月建寅;商朝,正月建子;周朝,正月建醜。

星空

夏曆,是使用最久的舊曆。經歷過商周兩朝後,漢朝也就恢復了夏曆,至今仍在延續。所以,一般涉及到傳統歲時曆法,提到的都是「正月建寅」。那麼為何會是這樣呢?其實這與古代的天文星象有很大關係,而與「北鬥七星」的關係最為直接。據《史記》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也就是說,在古代,確定時辰、四季、方位的都有賴於對「北鬥七星」的觀測。

星空圖片

我們所在的位置,位於地球北半球;因此所能觀測到的天文星象,都在北極中天及附近。古代天文中,劃分星空為「三垣四象」,而中天北極就是「紫微垣」。紫微垣內以紫微星為中心,稱為帝星,即北極星。北極星是一顆恆星(永恆不動的星),北鬥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古人就根據鬥柄旋轉一周的範圍,來劃分周天,《禮記·月令》曰「觀鬥所建,命其四時」。

北鬥七星

古人以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古籍《鶡冠子》記載: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我們按照以北極帝星為坐標,此為「子」,順時針方向,到「寅」為鬥柄指向正東(三點鐘方向),此為立春。正月春之始,因此一歲便是「正月建寅、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醜」。

相關焦點

  • 和北鬥七星有直接關係,你應該知道的傳統文化
    正月建寅,這是曆法中的一個專有名詞,直接的意思就是「正月從寅開始計算」,然後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下去。這是傳統曆法中,歲首以「寅」開始的源頭。目前採用的「陰曆」「舊曆」,指得就是「夏曆」。據相關記載,夏商周三代,關於「建月」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夏曆,正月建寅;商朝,正月建子;周朝,正月建醜。
  • 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關係
    此外,天樞(北鬥一)實際上是雙星,而開陽(北鬥六)實際上是4顆星。  說到北極星和北鬥七星,我們夜晚抬頭看看就很輕鬆找到那個勺子,那它們之間到底啥關係?它們如何運動?如何辨別?和四季有啥關係?...相信生活在北半球你也會雲裡霧裡...那麼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其實,北極星位於小熊星座,它正處於小熊的尾巴尖端。
  • 十二地支對應十二個月,為什么子月是十一月而不是正月呢?
    第二,古人,以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確定「四時」和「月份」。第三,如果把「農曆」春天的第一個月稱為「正月」,那就恰好北鬥鬥柄指向「十二辰」的「寅」辰了。一古人,把太陽一升一落稱為「日」,甲骨文的「日」,就是太陽的象形。古人,又把月亮一朔一望稱為「月」,甲骨文的「月」,是月亮的象形。
  • 北鬥七星:我能指明方向,也能區分四季
    要說到北鬥七星,相信很多人小時候就知道他大概在天空的哪個位置,以及長什麼樣子,但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天空中究竟哪七顆星是北鬥七星。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其實早在古代的時候北鬥七星就有指明方向的功能,它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 夜空中的一盞明燈,原來北鬥七星的來歷如此不凡!
    夜晚仰望星空總是給人帶來深深的幸福感,我們從浩瀚的星空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北鬥七星。因此,當古人在內心茫茫不知道邁向何方,該做什麼時,常常會在晚上抬頭尋找,北鬥七星如約而至,它們就會給人們指引著方向,讓大家辨別自己應該去往何處,到達何地。
  • 北鬥七星圖片,北鬥七星形狀會發生改變嗎?
    北鬥七星四季常掛北半球的蒼穹之上,
  • 北鬥七星:看天象識季節
    由於北鬥七星四季常掛在北半球的蒼穹之上,因此只有位於北半球國家的人才能看到它們。
  • 北鬥七星的形狀像什麼?盛酒的器皿
    北鬥七星,四季常掛北半球蒼穹之上,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星。我國古代,很早就對北鬥七星有所認識,並加以運用。那麼北鬥七星的形狀像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北鬥七星,是我國古代對大熊星座尾部七星的稱呼,古人因其形狀類似殷周時盛酒的勺,而將其命名為「北鬥」。
  • 北鬥七星與山西七古城
    此句中的鬥是指北鬥七星,它指出一個自然規律,北鬥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而北極星也被稱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徵。北鬥七星就像是皇帝的車駕,運於中央,臨制四方。中國自古將皇帝看作是紫微帝星在人間的代言人。而在中國,也有一個地方,一直像北鬥七星一樣,守護京城紫禁城,守護中華大地。它的名字,叫做山西。
  • 北鬥七星,不得不說的秘密
    我國古代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的運行,選取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誌,稱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合稱)等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道教名之為「四靈」。二十八宿在四象觀念的形成很早,至戰國初已見於記載。稍晚的《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 關於北鬥七星和季節更替的那些事
    若是平時,看到了也就僅僅只是看看,因為字面意思嘛「北鬥的鬥柄指向東南,就是立夏時節到了,萬物到這個時候都會開始成長,所以叫立夏」。但剛好我也是前不久才在天上真正見到了所謂的北鬥七星。那疑問也就由此而生。
  • 北鬥七星(五)...
    在前面的北鬥七星裡,大概介紹了北鬥的形成與二十八宿等等之間的聯繫。
  • 北鬥七星距離多遠?和太陽相比大小如何?
    其實這個話題有些不好討論,因為北鬥七星總共有七顆,而且還有不少是雙星或者多星,當然北鬥七星的在各位的記憶中是最為深刻的,因為在北半球是最為著名的星座,也許另一個獵戶座還要排在北鬥七星之後!3、三星系統:天權:三星系統,主星是天權A,另外還有兩顆較小的伴星4、多合星系統:開陽:光學雙星,視力好即可分辨!但真正的開陽是一個六合星系統二、北鬥七星中哪顆最亮?
  • 人生不可不知道之——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崇拜
    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崇拜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們一向都有對北極星包括北鬥七星在內的星辰的畏懼、崇敬、信仰風俗由來已久
  • 北鬥九星變成北鬥七星,它們經歷了什麼?另外兩顆去哪了?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而在科技還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更是可以通過星宿的位置來判斷天氣變化,甚至可以預測未來,判斷吉兇。這些星宿也都擁有這各自的名字,我們熟知的「北鬥七星」就是星象的重要角色。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北鬥其實是有九星的。
  • 大熊座:熊背上的北鬥七星
    對於北緯40°以上地區的觀測者來說,大熊座是一個拱極星座,其包括北鬥七星在內的大部分區域都在天極附近,我國大部分地區全年可見。北鬥七星:在我國古代,人們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顆亮星看做一個勺子的形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你真的了解嗎
    星河萬裡印長空,七星北鬥指乾坤;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鬥七星,也就是所謂的勺子星,但是你真的了解北鬥七星嗎?所以講到這在南半球的朋友,就不用了通過北鬥七星來找北了,因為你在某些緯度根本就看不到北鬥七星,即使看到了北鬥七星,你基本也是找不到北極星的。
  • 『星空』北極星與北鬥七星
    距地球約434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現在的北極星是一顆叫勾陳一的亮星,西名塞納久(Cynosure)。此星位於小熊座小熊的尾巴尖處。在英文中,Cynosure又有吸引中心的意思,即表達眾星圍繞勾陳一轉動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現今的北極星勾陳一,與古代的紫微星,紫微垣等毫無瓜葛。
  • 古人曾以北鬥七星的指向來辨別方向和季節,那麼是如何辨別的呢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出門都用衛星導航,但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又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在漆黑的夜晚趕路時,古人曾以北鬥七星的指向來辨別方向,那麼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北鬥七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形似勺狀。並且只有北半球的國家能夠看到,南半球是看不到的。
  • 舉頭望北鬥
    《史記·天官書》有言:「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北鬥七星隨著不同季節的變換,出現在天空的不同方位,其鬥柄繞北極星順時針旋轉一周,就是地球公轉一年,四季交替一周期。古人便依據七星旋轉規律和黃昏時分鬥柄指向確定春夏秋冬、釐定二十四節氣等時令——這就是我國古代天文曆法中經常提到的「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