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和北鬥七星的崇拜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們一向都有對北極星包括北鬥七星在內的星辰的畏懼、崇敬、信仰風俗由來已久,影響甚廣。民間一向以來都有朝拜北鬥七星的各色各樣儀式,因此就有了北鬥星君的崇拜。而道教的法術是從古巫術中衍變而來的,因此對北鬥星辰就更加特別重視和崇拜,所以道教也就有專門朝拜北鬥的科儀。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道」解釋宇宙的起源,宇宙萬物的演變,有生於無。道家和儒家的星象理論學說,就是對《太極》和《八卦圖》的最佳詮釋,是對中國古人歷來崇拜星辰原因的最好說明。道教形成以後,將漫天星辰及北鬥九星等人格化天神崇拜的祭祀活動儀式,加以系統的規範及發揚光大。
一、北極星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們景仰大名鼎鼎的北極星並不全因為它能指示方向,更重要的是北極星具有非比尋常的特殊意義。
中國的古代天文學之中辨別和劃分星區的方法,有自具一格的「星官②」系統。古代觀象家在黃河流域常見的北天上空,也就是北緯35°左右,以北極星為中心,將全天的垣星分為三區,即「三垣」:太微垣(上)、紫微垣(中)、天市垣(下),以及環繞黃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即「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相當於西方天文學中的「星座」。
(一)星官三垣
中垣之紫微垣就是天上的皇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除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宮女都在此居住。星名多以內宮有關等命名。
上垣之太微垣又名天庭,是朝廷行政機構的象徵,即政府的意思,也是貴族及大臣們居住的地方。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大臣官職命名,如:三公、九卿、虎賁、從官、郎將、幸臣,左執法即廷尉,右執法即御史大夫等。
下垣之天市垣是天上的市集,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相當於一個龐大的天上街市,星名多以市井商賈命名,如:鬥、斛、肆、樓等。
北極星在中國古代稱它為「勾陳一」、「北辰」、「辰綱」或「辰極」( 現在小熊座α星),北極星為中垣之「紫微垣」,又稱「紫微星」,由於它們看起來在天空中固定不動,被眾星擁護,所以被視為群星之主。
北極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北極紫微大帝則是紫微垣中的帝座。為帝王之星,代稱皇帝。紫徽垣中帝座是「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
由於人們看到紫微星永遠在正北方的那個位置上不動,而且北天的星官看上去每天、每年都繞著紫微星轉。尤其是北鬥七星,無論是春、夏、秋、冬,勺口總是指向紫微星,並繞著它旋轉,不知倦怠,永不停歇。中國古人就有感而在《易經·象傳》中寫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樣意義深長的話。
(二)萬星之宗主
「北極紫微大帝」這位天神,道教稱之為「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居「四御③」中的第二位。按《天文志》上說:
「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側,蓋半出地上,半還地中,萬星萬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極之樞紐而不動,故天得以運轉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極,其實正居天中。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炁是為北極紫微大帝也。」
《上清靈寶大法》卷四說:
「北極大帝則紫徽垣中帝座是也。」
《雲笈七籤》中說:
「北辰星者,眾神之本也。」
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北極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道經中說,北極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僅受玉皇大帝支配,統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主,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及四時節氣等自然現象,在中國古代民間極受崇拜。紫微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於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中國古代的星象說,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於天之最中。將天上星座和人間帝王將相相配合,認為紫微垣是「上帝之所居也」。可見「北極紫微大帝」在道教神系中是僅次於「三清④」和「玉皇大帝」的高位神。
【參考書藉:《雲笈七籤》影印明《道藏》W22/01P】
(三)帝王的象徵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天皇應住在天宮裡,天宮又叫紫微宮,有「紫微正中」之說。中國古代人們認為人間的皇帝是真龍天子,而真龍天子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視為帝王的象徵。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所修建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天人對應,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裡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皇帝居住的內城嚴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紫禁城就是北極星的投影,也就成為天下的中心了。
北京(燕京)位於「三大幹龍」之一的黃河以北的主幹龍脈上。黃河以北的主幹龍脈,叫「北條幹龍」,簡稱叫「北龍、艮龍」。另外是「中條幹龍」(簡稱叫「中龍」、「震龍」,指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主幹龍脈,也就是介於南龍、北龍之間的山脈)和「南條幹龍」(簡稱叫「南龍」、「巽龍」,指長江以南的主幹龍脈。)。
在《日下舊聞考》有這樣的描述:「幽州之地,左環滄海(滄海),右擁太行(太行山、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北枕居庸(山名,古名軍都山,北京市主要山脈,屬燕山山脈,在北京市昌平縣。燕山山脈——河北省和北京市北部山脈,西起八達嶺,東至山海關, 大致成東西走向),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以堪輿風水學文化理論的地理大局觀對北京形勢進行論述:「冀都,正天地中間好山水。山脈從雲中來(雲中:現今內蒙古託克託東北,託克託縣地處大青山南麓,黃河北岸的土默川平原),雲中止。高脊處(坐北,玄武),自脊以西之水,則從西流入龍門,西河(古稱黃河在西部南北流的河段為「西河」)。自脊以東之水,則東流入於海。前面一條黃河環繞(前南,朱雀);右畔是華山,聳立為虎(右西,白虎);自華山來至中為嵩山,是為前案;遂過去為泰山,聳立於左是為龍(左東,青龍)。淮南(淮河以南、長江以北)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諸山及五嶺(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廣西、廣東北部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又為第三、四重案。」
古代認為紫微垣之內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內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宮女都在此居住。因此預測帝王家事便觀察此天區,認為此區星象變化預示皇帝內院,除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宮女等命星皆居於此,流星現則內宮有喪,星象異則內宮不寧等等。
人們常把這種象「被群星圍繞的紫微星」的人稱作「紫微下凡」的命。但是被圍繞的範圍有大有小。生在家就為一家之主,生在國就為一國之主。
【注釋】
①道生一:「統一而未分化作為本源無形無象(什麼都沒有)的道,在它周而復始永不停止的運動過程中自然生出了一氣,一氣分化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感應生出了第三種和合之氣,陰、陽、和三氣生出自然萬物。」
②星官:是中國古代對恆星分組的方式,星官是一組星,包含的星數從一顆到幾十顆不等。
③四御:這是道教神仙譜系中四位神仙的簡稱。1、謂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即「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勾陳上宮南極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2、謂四極大帝,即北方稱「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稱「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稱「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稱「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④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餘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稱三清境,為三十六天中僅次於大羅天的最高天界。又有「玉清為金宮,上清為火宮,太清為土宮」等。又指分別居住三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大羅天」是道教所說的仙境名,位於三界諸天之上,也就是三十六重天中的最高一重天。由於三十六重天中大羅天是最高的,所以其它三十五重天總繫於大羅天,因此大羅天是無限的,其它天都有限的,所以大羅天又包羅於諸天之外,沒有終極。也就是大羅天是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限的。《皇經集注》卷一:
「『仰啟大羅天,無上玄穹主。』註:『呂純陽曰:玉帝所居,為三千大千世界天宗,永無退轉。至高無比,故云大羅。』」《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
「大羅天者,虛皇(元始天尊年號。此引指為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極。經云:無上復祖。唯道為身,於五劫(道教所劃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萬物的五大劫號名,為宇宙萬物生成演化的五個階段,即延康、龍漢、赤明、開皇、上皇。)之間,化生天地。」
二、北鬥九星
在《道經·星主①寶誥②》又稱《紫微①誥》中有說:「璇璣玉衡齊七政③,總天經地緯④。日月星宿約四時,行黃道⑤紫垣⑥。」
星主寶誥說:北鬥七星中的前四星合稱為璇璣,也叫「魁」;位於鬥柄的三星合稱為玉衡,也叫「杓」(biāo標)(一說第二璇、第三璣、第五玉衡),璇璣玉衡整治日、月及五星(水、金、火、木、土)七個星體,統御著天地自然的法則。太陽、月亮和天上的星空,約束、控制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而北鬥七星則在黃道上繞著不動的萬星之主紫微星運轉。就是說,天地自然界的運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間世事吉兇否泰,都是由萬星之主紫微星所攝統的北鬥七星而決定的。
(一)堪輿風水文化上的北鬥九星
這個北鬥九星也就是堪輿風水上所說所應用的九星。「大遊年」、「小遊年」、「宅卦」、「遊星」東四宅與西四宅,「命卦」東四命與西四命,八卦九宮套九星,等等,這些風水上與「九星」有關的,都是指這個北鬥九星,堪輿風水上的名稱叫法「貪狼」、「巨門」等等全部都是一樣的。但是「十二生肖與北鬥星君之歸屬」,與八宅風水命卦之東四命和西四命並不是一個算法和用法,不可混淆。
(二)傳統文化星辰崇拜和道教的北鬥九星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長生妙經》上說:
「北鬥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鬥之政命也。」(「養物」:養育萬物;「濟人」:救助人;「有情」:有思維有情感)
【參考書籍:影印明《道藏》W11/349P】
道教經典《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稱北鬥九星為:
北鬥第一陽明貪狼太星君【子(鼠)生人屬之】天樞
北鬥第二陰精巨門元星君【醜(牛)亥(豬)生人屬之】天璇
北鬥第三真人祿存真星君【寅(虎)戌(狗)生人屬之】天璣
北鬥第四玄冥文曲紐星君【卯(兔)酉(雞)生人屬之】天權
北鬥第五丹元廉貞罡星君【辰(龍)申(猴)生人屬之】玉衡
北鬥第六北極武曲紀星君【巳(蛇)未(羊)生人屬之】開陽
北鬥第七天關破軍關星君【午(馬)生人屬之】瑤光
北鬥第八洞明外輔星君 開陽增一
北鬥第九隱光內弼星君 隱
總稱「中天大聖北鬥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
以上的「生人屬之」(即十二生肖與北鬥七星的配對,稱為「本命星君〔官〕」),是世人各自命屬之十二生肖歸屬北鬥七星各星君所掌管。經內說:「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之所主掌,本命神將、本宿星官,常垂蔭佑,主持人命,使保天年;……」「世人罪福善惡,皆屬天司(七星主管);……」 「凡有男女,於本命生辰及諸齋日⑦,清淨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認北極本命所屬星君,隨心禱祝,善無不應,災罪消除。……」
這就是說,「北鬥七星」與「太歲神」的「本命太歲」一樣,都是主管人的一生。每一個中國人出生來到世間(包括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要由「本命星君」所主管。人的出生之年的生肖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因此「本命星君」也是不會改變的,他主管著你的生死壽夭、吉兇禍福及命運,伴隨著你度過一生。也就是說,「本命星君」就是自己的保護神,人一生的生死壽夭、吉兇禍福,除了由「本命太歲」主管以外,更主要的是受「本命星君」所主管。
宋代大型道教類書《雲笈七籤·卷之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北鬥九星職位總主:《黃老經》曰:『北鬥第一天樞星,則陽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則陰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璣星,則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權星,則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則丹元星之魄靈也;第六闓陽星(kǎi凱也可讀kāi開。「開陽」),則北極星之魄靈也;第七搖光星,則天關星之魂大明也;第八洞明星,則輔星之魂精陽明也;第九隠元星,則弼星之魂明空靈也。』」
由九位星君各主其星,統領二十八宿星辰。後來左輔、右弼兩顆漸漸隱失,成為「七現二隱」,故今有北鬥九星之說。傳說能看見這兩顆隱星的人可以得到長壽。
「北鬥七元星君」,即「北鬥九皇解厄星君」 又稱「北鬥九辰星君」。 「紫微星」總統著「鬥姆元君」(又叫「元明鬥姥〔mǔ母〕天尊」,全稱叫「聖德巨光天后摩利攴〔pū撲〕天大聖先天鬥姥元君」,她是北鬥眾星之母,統帥著北鬥眾星)和「北鬥七元星君」。而「北鬥七元星君」旋轉運行著春秋冬夏,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眾星)、六甲(六十甲子幹支流年及太歲⑧尊神)、二十八宿⑨諸仙眾真,上至天子下及黎民百姓,壽祿貧富、生死禍福、幽冥之事,無不屬北鬥所總統。
《雲笈七籤·卷之二十》:「三洞經教部·太上飛行九神玉經: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戶;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
【參考書藉:《雲笈七籤》影印明《道藏》W22/181P W22/174P】
就是說:天上有九種不同顏色的氣,青氣、黑氣、黃氣、赤氣、白氣、綠氣、絳氣、碧氣、玄氣,北鬥九星是產生這些氣的根本,即陽明吐青氣,陰精吐黑氣,真人吐黃氣,玄冥吐赤氣,丹元白氣,北極吐綠氣,天關吐絳氣,輔星吐碧氣,弼星吐玄氣。中國古代大地設置有冀(山西、河北)、豫(河南「中州」)、雍(古指陝西省中、北部,甘肅、青海和寧夏一帶部分地方,說法不一)、揚(淮河以南的中國東南地區,一說長江以南)、兗(yǎn掩。山東)、徐(大致在今天山東省東南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地區)、梁(華山之南,西距黑水,說法不一。陝西漢中)、青(指山東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荊(在荊山 、衡山之間。轄境相當於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漸小。)九個州(一說無徐、梁,有幽、並。一說無青、梁,有幽、燕。)則以天上的北鬥九星相呼應而被其所主宰。人體的陽竅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前、後二陰共九竅,九竅與外界相通相應,性命五體皆由北鬥九星所主掌。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陰陽屬性,五行以及八卦九宮等等的應用,都必須要遵從北鬥九星的變化規律為法門。東嶽泰山(山東省泰安市),南嶽衡山(湖南省衡陽市),中嶽嵩山(河南省登封市),西嶽華山(陝西省華陰市),北嶽恆山(山西省渾源縣);東海、西海(青海湖的古稱)、南海、和北海以及全中國各地等都是朝歸集聚相應於北鬥九星。
這就是說,北鬥七星是掌管世人的生、死、夭、壽、貧富禍福往來和審查人間善惡之上界尊神。
(三)傳統避邪祈吉習俗之朝星禮鬥
中國在遠古時人們就有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火、水、山嶽、湖、江河、大海、鳥獸魚蟲、石頭、植物等等自然神的崇拜。其中認為祈禳北鬥,可以消災解厄,還衍生出修行的的鬥法⑩。在《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於軍帳中布陣設置燈儀香花等祭物,依法行儀祈禳北鬥⑪,踏罡步鬥,以求延壽。不料魏延因誤認司馬劫營,匆匆奔至帳中報信,將本命燈⑫撲滅。後諸葛亮囑後事,病死於軍中。這是諸葛亮火燒藤甲軍,殺業太重,心機過度,必然會折壽之故。如果再讓諸葛亮主持的戰爭持續下去,亦必然會造成更多的殺戮。
祈禳北鬥在道教的祈吉道場中也叫《朝星禮鬥》,朝星禮鬥又稱「順星禮鬥」、「移星轉鬥」,民間簡稱為「祝星」、「贊星」。《順星禮鬥》這宗吉祥法事,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傳統吉祥社會習俗中,是獨一無二的法事,在中國從古至今都廣為流行,是傳統的民間信仰。外國是沒有這種祈吉文化的。凡有善男信女,恭敬虔誠禮拜「圓明鬥姥天尊」、「北鬥九皇星君」(本命星君)、「三臺星君」,必得健康長壽,災病消除,卮運轉順,清吉平安,萬事如意,所欲如願的福果。每年禮拜,功德最為圓滿福報不可稱量。
(四)鬥 魁
「鬥魁」又叫「魁星」。北鬥七星中前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總稱,這四星稱為「鬥魁」。「魁星」是文曲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文曲星是主掌文人命運的星宿神,為讀書士子的守護神。民間經常有人誤認為魁星、文昌星為同一星,也有人認為不同。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文昌星主文人打扮的「梓潼帝君」,而魁星則是鬼面點鬥的文曲星君。文曲星原說的是「奎星」,「奎星」為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是西方七宿第一宿,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漢代的《孝經緯·援神契》中就有「奎主文章」之說。後來科舉制興起,文人考取「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的第一名稱做「經魁」,又稱「五經魁」,明朝習慣上稱鄉試前五名為五經魁(每經各取一名為首),簡稱「五魁」,清朝亦沿稱。因「魁星」亦是指北鬥中的第一顆星天樞,為「鬥之首」,居首位,為第一。有「獨佔鰲頭」,「一舉奪魁」、「獨佔鰲頭」之意。人們喝酒划拳時常用的酒令「五魁首」就與「魁星」有關。又因「魁」與「奎」同音,於是後人就將主管文運的「奎星」改為「魁星」信仰,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舊時很多地方都建有興旺文人學士的魁星樓、奎星樓、魁星閣等風水建築物。因此,魁星在過去受到文人們的普遍崇拜,每當秋闈⑬開考之前,朝拜者更是爭往不絕。
【注釋】
①星主:紫微,叫紫微星,就是北極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古人認為紫微星是永遠不動的星,北鬥七星則圍繞著它四季旋轉。道教稱紫微星「萬靈之主紫微大帝」,也叫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②寶誥:道門經文格式之一,在道教經典中,「誥」是諸尊神、仙真、祖師教誡告示之真言,是對世人的訓誡勉勵文告。「寶誥」有很多,有《玉清寶誥》、《上清寶誥》、《三清總誥》、《三官寶誥》、《天官寶誥》、《地官寶誥》、《水官寶誥》等等。其意是讚頌其道行神功妙跡功和以道德感化世人,對啟迪後人和教化世人皆有一定現實的意義。
③璇璣玉衡齊七政:《尚書·舜典》中記載:「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七政又稱七曜,1.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共七個天體。2.指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闓)陽、瑤光。 3.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4.指「生氣」、「天醫」(天送)、「禍害」、「六煞」、「五鬼」、「延年」、「絕命」等七者為七政,加上伏位的左輔右弼,即為九曜,就是地理風水上所說的七政九曜。5.在人體指眼、耳、鼻、口七竅。
《史記·天官書》中說:「北鬥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另有以太陽、太陰、金水、紫炁(木星)、天財、凹腦、雙腦、天罡等由五星化出的風水九星(九曜。舊本題宋廖瑀(yǔ禹)撰《九星傳變》。),還有印度曆法中的九星(九曜),即日曜(太陽)、月曜(太陰)、火曜(火星)、水曜(水星)、木曜(木星)、金曜(金星)、土曜(土星)、羅睺(黃旛)、計都(豹尾)等這些所指的都不是這裡所講的「七政九曜」。
④天經地緯:經緯,原指織物的縱線和橫線,縱線叫「經」,橫線叫「緯」,此比喻天地自然的法則。
⑤黃道:這裡所說黃道並非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古人認為太陽繞地而行,黃道就是想像中的太陽繞地的軌道。黃道一個周天360度,分成十二個等份,叫黃道十二星次或十二宮,從子到亥,每一宮30度,每月走一宮,十二宮走完,地球繞太陽轉了一個周天。「行黃道紫垣」所說的「黃道」是指北鬥七星繞紫微星運轉的大圓。
⑥紫垣:即「三垣」的中垣,叫「紫微垣」;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稱「中宮」,或「紫微宮」、「紫微星」。
⑦本命生辰及諸齋日:本命生辰——即甲子年出生,逢甲子日,又或是陰曆出生的這一日,如二月初一日,這些就是本命生辰。諸齋日——詳參道經《靜鬥朝儀》內記載之禮鬥鬥期為:三元(正月十五日上元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十月十五日下元節),五臘(天臘正月初一日、地臘五月初五日、道德臘七月初七日、民歲臘十月初一日、王侯臘十二月初八日、或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四時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四立稱為「四時」),甲子日,庚申日,本命生辰(如甲子年出生即甲子日為本命生辰),北鬥下降人間月鬥日(每月初三日、廿七日),北鬥九星及鬥姥聖誕(九月初一日至初九日九星誕,初九日鬥姥誕)。
⑧太歲:另詳參道教神仙系列六十甲子太歲尊神。
⑨二十八星宿:另詳參二十八星宿。
⑩鬥法:《金鎖流珠引·卷之五》記載的鬥法有:「正一之法,以配鬥為衣。衣鬥、履鬥、飛鬥、戴鬥、順鬥、倒鬥、反鬥、橫鬥、低鬥、逆鬥、昂鬥、坐鬥、行鬥、臥鬥、指鬥、魒鬥、務鬥、魁鬥、剛鬥、柔鬥、陰鬥、陽鬥、邪鬥、正鬥、收鬥、捕鬥、誅鬥、禁鬥、弘鬥等法。並以禹步相添,正行正一之法,立能興動風雨,天地順心。」
【參考書藉:《金鎖流珠引·卷之五》,亦稱《太玄金籙金鎖流珠引》,影印明《道藏》W20/377P】
⑪祈禳北鬥:《三國演義·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鬥》
⑫本命燈:又名光明燈,萬壽燈、功德燈、寄名燈。道教所燃點的太歲燈、平安燈、事業燈、智能燈、發財燈、狀元燈、姻緣燈、開運燈、祈福燈、添嗣燈、長生燈,統稱「光明燈」、「本命燈」或「元辰燈」。信人在神靈前燃點一盞屬於自已的「光明燈」,即可照耀前途,信人的祈願也可以通過光明燈的光為眾神所知,以獲得神靈的護佑,如道經上所說的:「上照諸天,下照諸地,八方九夜,並見光明。」
⑬秋闈:科舉時代在秋天舉行的鄉試;秋試考場。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一次。按明清時期的規定,並不是所有學子都可以參加鄉試,首選得通過小試,即「童試」,成為秀才後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
長按上圖二維碼
識別吳道長微信號:chinadao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