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高溫仍將持續

2020-12-03 人民網

  本報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趙貝佳)中央氣象臺20日18時發布高溫橙色預警,預計21日白天,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淮、江漢、江南以及重慶等地有35℃以上高溫天氣。

  預計未來10天,影響我國的高溫天氣仍將持續,並且21—23日高溫強度還將明顯增強,黃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9—40℃,接近或達到歷史極值。

  中央氣象臺20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20日20時至21日20時,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遼寧東北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中部和東北部以及雲南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中央氣象臺20日18時發布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受降雨影響,預計20日20時至21日20時,黑龍江東南部、吉林中東部等地部分地區發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較高,其中,吉林中部等地局地發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高。

(責編:劉佳、連品潔)

推薦閱讀

李金早:發展冰雪旅遊 讓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近日,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冰雪旅遊研討會上指出,發展冰雪旅遊也是把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以及發展全域旅遊的有效路徑和應有之義。【詳細】

一帶一路加速赴歐旅遊 中國遊客增長65%  1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攜程旅遊、華遠國旅,共同發布《上半年赴歐洲旅遊趨勢報告》。報告對今年上半年歐洲旅遊的市場規模進行了研究分析。【詳細】

相關焦點

  • 未來10天都是高溫!來看中央氣象臺專家的解析和防暑指南
    前方一大波高溫來襲!中央氣象臺7月10日18時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7月11日白天,華北中南部、黃淮、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以及浙江中南部、福建、江西東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未來10天北方降雨會較多
    7月以來,我國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強度大、影響重,浙江、湖南、江西南部等地連續高溫日數已達20~28天,部分地區高溫持續的時間和強度都突破了歷史記錄。網友戲稱,三分之一中國進入「燒烤」模式。  造成天氣「高燒不退」的成因是什麼?高溫天氣何時才能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天氣情況如何?
  • 高溫來襲多地氣溫突破35攝氏度 中央氣象臺持續預警
    今年首輪高溫天氣來襲,我國多地氣溫已突破35攝氏度。據新華網5月16日消息,高溫天氣席捲我國多地,中央氣象臺持續發布預警:繼5月15日華東部分省市、重慶、海南中北部出現35℃以上高溫,16日這些地區繼續出現高溫。
  • 中央氣象臺:未來十天北方熱浪減弱 南方高溫不退
    全國高溫落區預報圖央廣網北京7月16日消息(記者朱宏源)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央氣象臺連續第10天發布高溫預警,預計未來十天,南方將維持高溫天氣;北方的高溫範圍和強度將較前期有所減小和減弱。
  • 中央氣象臺:未來7天南方強降雨天氣將繼續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7天,南方還將繼續強降水天氣。15-7-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平均降水量為104.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5%。未來,厄爾尼諾現還將繼續對我國帶來較大影響。  國家氣象中心預計:7月中下旬,江南大部、華南東部還繼續處在偏多的狀態,華北大部降水偏少,東北地區的北部將會出現階段性的低溫。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未來7天我國主要降雨區位於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以及雲南中西部等地。
  •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析高溫範圍特點及影響
    5月17日,北方多地開始出現大範圍的高溫天氣。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18日華北、內蒙古東部、黃淮北部最高溫度將達到35~38℃。此次高溫天氣將持續幾天?有何特點?是否屬於異常?對公眾生產生活有何影響?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 福建高溫強勢回歸 未來四天將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未來四天福建大部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且午後多雷雨天氣,公眾需注意防範局地強對流的影響。  昨日(7日)恰逢立秋節氣,但福建大部氣溫仍然較高,眼下還是夏季的天下,高溫強勢回歸。監測顯示,昨日福建出現大範圍35℃高溫天氣,共有54個縣(市、區)超過35℃,其中全省最高氣溫出現在南平建甌為38.9℃。
  • 中央氣象臺發布未來10天天氣趨勢預報(7月16日)
    一、天氣趨勢    未來10天,主要降雨區位於黃淮流域至四川盆地,強降雨時段主要出現在16-19日;西南地區東部降雨天氣也較多;江南大部、華南東部多高溫少雨天氣。受1002號颱風「康森」影響,16-19日,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南部和西部、雲南東南部等地將出現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 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 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7月以來,全國多地「火力」全開,「火辣辣」的熱浪炙烤著江南南部、華南大部等地。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7月,江南南部、華南大部等地高溫天數普遍有10~27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17天。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 華北大部降雨稀少、氣溫偏高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 華北大部降雨稀少、氣溫偏高 2019-04-03 07:00:00來源:央廣網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淮河流域多雨 南方降水減弱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記者 於文靜 王希)據中央氣象臺消息,8日,南方地區的降水將進一步減弱,強降水的區域呈片狀分布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地區、黃淮、江淮及四川盆地等地。未來十天,主雨帶將位於淮河流域,9日至13日淮河流域將出現持續性降雨。
  • 中央氣象臺:未來10天強冷空氣將影響我國,黃淮江淮有較明顯降水
    中央氣象臺消息,未來10天,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且勢力較強,主要影響時段為12-14日及15-18日,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及東北地區平均氣溫偏低1~4℃。未來10天(11月12-21日),新疆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東北地區中東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西南地區東部及華南西部和南部累計降水量有3~8毫米,部分地區10~25毫米,局地30~50毫米;東北地區東部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7成,江南大部及華南東部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8成,局地偏少1倍以上。
  • 北京將出現持續7天高溫天氣 明天最熱將達37℃
    北京未來一周高溫不間斷 明天將達37℃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6日)起,北京熱力全開,顏值「爆表」,將出現持續7天的高溫天氣,其中明天最熱,將達37℃。近期高溫持續,市民需注意防暑防曬,多食蔬果勤補水。今晨,北京海澱有輕霧,空氣溼度較大。昨天,北京出現雷陣雨天氣。
  • 中央氣象臺連發28天暴雨預警!未來一周南方還有新一輪強降雨
    從6月2日到今天(6月29日)早上,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8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新一輪強降雨來勢洶洶,中央氣象臺今晨6點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今天降雨帶將南壓,四川、湖南、安徽等地有大到暴雨。
  • 颱風盧碧加劇高溫 高燒天至少持續到月底
    就在第2號颱風「盧碧」生成,大家翹首以盼風雨降溫時,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稱,盧碧不僅不會對我國產生影響,還會讓副熱帶高壓更穩固。這就意味著,難耐的「高燒天」將至少持續到月底。 昨天市氣象臺於8時54分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到10時,南京氣溫已上升至35.4℃,比前一天同時段氣溫要高1℃左右,截止到昨天15:00,南京站的氣溫已突破37℃,最終飆到37.8℃。
  • 中央氣象臺連發30天暴雨預警 高溫暴雨「強勢」開啟七月
    中央氣象臺連發30天暴雨預警(中國天氣官方微博截圖)  【降雨、對流「強強聯手」 我國西南、華北地區將受影響】  預計,7月1日至2日,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以及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其中,重慶西部和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中部、湖北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海南"高溫"天氣將持續 未來一周仍是"暖冬"
    雖然已經入冬,但是海南高溫天氣一直處在較高水平,這讓廣大市民也感到很疑惑。  11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南省氣象局了解情況,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邢旭煌告訴記者,「從數據對比來看,海南11月1--16日的平均氣溫在歷史上排位確實是比較靠前的,位居1966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
  • 中央氣象臺:寒潮影響接近尾聲 未來冷空氣仍頻繁
    中央氣象臺預計,這股寒潮的影響接近尾聲,但未來冷空氣仍然頻繁,回溫乏力,天氣仍然寒冷,大家要繼續做好保暖措施。隨著寒潮繼續南下,昨天到今早,我國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普遍下降了6~10℃,局地降溫達12~14℃。今早,貴州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中部、福建北部一線以北的區域氣溫都降至0℃以下。
  • 中央氣象臺:暴雨持續「不休息」8月31日~9月1日,天氣預報
    今天是8月30日,距離9月又近了一步,西部利亞的冷空氣持續向南輸出,雨水在近期會主要集中關於四川 東北 內蒙古 寧夏 甘肅一帶,高溫情況主要以四川東部 重慶為主,當然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浙江等地也很熱。颱風「美莎克」行動改路徑改變,近期會進入東海,移動途中會持續加強。
  • 中央氣象臺:未來3天中東部降溫 江南華南有強降雨
    中央氣象臺:未來3天中東部降溫 江南華南有強降雨 社會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07日 10:25 A-A+ ,10月7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天氣公報》,該《公報》介紹,颱風「艾利」將在南海北部海面徘徊少動,冷空氣繼續影響中東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