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闢謠」請放過這些美食吧,它們跟避孕藥真的沒關係!
不知道在你身邊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比如「現在的黃鱔不能吃,有人給黃鱔餵避孕藥,長得快!」、「頂花帶刺的黃瓜不能吃,因為刷了避孕藥!」之類的乍一看好像真事兒一樣的傳聞。其實這些都是很古老的謠言了,比如最初就是在1998年左右傳出的關於「黃鱔餵避孕藥」的說法,距今已經整整20年了,其後不只黃鱔,包括羅非魚、蝦、大閘蟹等都在各種版本中成了避孕藥餵養的主角。
-
果殼網科學人再次為作者頒獎
去年我們為15位作者頒了獎,他們中有一直為我們寫稿,待我們永如初戀的@雲無心、@Albert_JIAO;有博學廣識的@冷月如霜、風飛雪,有文筆生動的@亞得裡亞海上的豬;有多項全能的@伏維閣主;有自動自覺完成稿件以至於令編輯無事可做的@秦鵬和@葉子疏、@饅頭老妖;有令人倍感親切的業內前輩@賈鶴鵬;也有迅速崛起的科學寫作新人@餘天一等等。
-
謠言:「頂花帶刺」的黃瓜使用了雌激素或避孕藥
一、謠言粉碎:黃瓜「頂花帶刺」與避孕藥無關「黃瓜頂花帶刺塗抹了避孕藥」這則謠言,一切來源於2011年的一段二分多鐘的電視新聞報導,新聞播出後,避孕藥黃瓜在公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進行了闢謠,但沒有想到的是這則新聞,在2016年3月份再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以席捲之勢一夜之間傳遍整個微信圈
-
果殼商店第五年:從一本日曆開始,用科學探索知識文創的宇宙
向粉絲推薦了果殼商店旗下部分非常有風格的品類:暗黑系的月夜飛蛾絲巾、各種海洋生物飾品、擬態胸針,還有讓人去全球壽司店可以認出常見魚類的魚本等等。 除了果殼商店的產品團隊日常的研發和探索之外,他們會和用戶做很多有趣的互動,藉助用戶的腦洞和探索精神讓品類更加豐富。 果殼商店店鋪運營經理宇宙告訴我們,早期,她曾帶著團隊發起過一個叫「靈魂畫手」大賽的活動,讓用戶以物種日曆當天的動植物為原型作畫。
-
松鼠的11年果殼夢-虎嗅網
作為牛博網科普內容核心作者,姬十三專程從上海來到北京,在聚會上遇見了另一批牛博網的活躍作者,劉瑜、柴靜、苗煒、陳曉卿、張立憲。虎嗅作者伯通在《前幾年你窮的時候,還挺有理想的》一文中曾按「網際網路表達者、依靠網際網路完成首次躍遷、表達對象為公共話題或自身為公共話題對象」這三個條件,篩選出了40人,並製成下圖。
-
什麼是男性避孕藥 男性避孕藥的危害有哪些
有專家指出,男性避孕藥的另一個好處是,男性避孕藥不會像切除輸精管那樣難以還原,因為男士只要停服避孕藥十六周便可恢復生殖能力。男用避孕藥可以通過下述不同途徑發揮作用(1)長期大量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降調解導致垂體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及促黃體生成素)的分泌減少而抑制生精作用。(2)採用促卵泡激素及促黃體生成素的相應抗體,阻斷該種激素的作用。
-
果殼網: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今天果殼網公布了《果殼年度榜單: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這一年,有正經研究被誤讀,也有陳年老謠又新傳。幾乎所有朋友都被其中一個或多個謠言嚇到過,看完絕對可以淨化智商,掃除文盲。在評論裡說出來,讓大家樂呵一下。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理想的生活方式有一萬種,在這裡,或許就有你想要的答案。創業十幾載,姬十三的「有趣」似乎早已被掏空。 「童年之謎,原來是......」這句泯然眾人和缺乏精巧構思的文案,來自於果殼創始人姬十三10月20號的朋友圈。無趣的轉發語與分享內容的詼諧幽默形成鮮明對比。
-
科學網—劍橋闢謠稱霍金預言千年內地球將毀系誤讀
1月10日晨《法制晚報》記者連線霍金所在的英國劍橋大學,卻得到否定答案,該校負責人闢謠稱,霍金教授這次是又「被預言」了。珍惜現在吧」「能夠如此武斷,必然有其充分理由」。 ●10日晨闢謠 驚人言論系媒體誤讀 10日晨《法制晚報》記者連線了劍橋大學對外事務和通信辦公室負責人蒂姆·霍爾特,他表示,報導在預言地球千年內毀滅時用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詞是錯誤的,霍金教授表達的意思是「存在此種可能性
-
科研工作者們,果殼網科學人向您約稿!
隨著越來越多科研人員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開始主動在果殼分享科研成果,比如這篇文章,就是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同時,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果殼撰寫的科普版本。又如另一篇,是《PLoS Genetics》一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採訪後主動將答覆整合成一份脈絡性的介紹。
-
闢謠:「契稅稅率調高了?」假的!
海小妹的好朋友--海蛙馬上來給大家闢謠啦!點擊播放 GIF 0.0M第四十四期海蛙說來啦~這下小夥伴們都清楚了吧契稅稅率調高系誤讀關注海蛙說及時給你闢謠哦!《海蛙說》是由海南省委網信辦輿情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指導的國內首檔闢謠短視頻情景劇。該欄目自2019年1月18日節目開播以來,它通過「海蛙」的動漫形象,聚焦當下熱傳的網絡謠言和生活中被誤讀的常識、知識,發聲闢謠。
-
一篇「睡訓有害」的文章扒皮和科學論文寫作規則
通過誤讀(甚至是歪曲)論文內容來販賣焦慮博取眼球的人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一下子丟一堆論文出來,然後按照自己想要的結論簡單解釋一下對自己有利的資料就下結論。反正最後有一個博眼球的結論,很少有人會有時間去一篇一篇查證那些論文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講的是這個意思。所以如果大家看到引文很多又不詳細解釋加上結論驚悚的文章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輕易買帳。
-
姬十三 敲打商業的「果殼」
從松鼠會到果殼網 半個月後,本刊記者在果殼網辦公室裡見到了徵婚人姬十三。這是一個接近兩百平米的大房間,布置簡單,角落裡有一間簡易廚房和一張桌球桌。七十多名員工聚集在這間沒有隔斷的辦公室裡。他提出在辦公室中央用水泥砌成的圓形凹池裡接受採訪,那裡面放著不同顏色的抱枕,可以半躺下。 「徵婚並不應該成為公共話題。」
-
自來水裡有哪些雜質
自來水裡有哪些雜質 青島晚報電子報 2013.03.22 星期五 在採訪過程中,某品牌淨水器的負責人,給記者出示了一堆來自青島不同小區用過的淨水器裡的
-
口服避孕藥或導致女性下丘腦變小 引發抑鬱和情緒暴躁
作者
-
知乎與果殼的殊途同歸
雖然在知乎的三名創始人裡,COO黃繼新的出鏡率最高(《非誠勿擾》助力不少),但是CEO周源才是知乎的領頭人,這是一個跨界的複合型人才——早年寫過代碼,又很成功的轉型科技記者,在知乎創辦之前也已有過創業經歷——他認同「只要有用戶將來就有一切」的理念,只要知乎還沒有度過攢用戶的上升時期,那麼包括商業模式在內的未來就存在無盡的變數,而知乎也不會僅僅「圍繞一個定位思考」。
-
攻略丨闢謠特工隊教你如何自主求證消息
自助闢謠的途徑有哪些?我們為讀者朋友們整理了一系列可以查證謠言的平臺,幫助大家自助闢謠,免受謠言的困擾。該板塊負責人是化學專業的博士後,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加入果殼網。2010年10月份果殼網上線以來,「謠言粉碎機」已攻破了「在加油站使用手機會引起火災或爆炸」、「剃頭髮、剃毛會使毛髮變粗」、「可樂會殺精」等多個謠言。
-
果殼編輯部招人了,來了解一下?
11個月後,那項研究成了毫無爭議的年度學術醜聞:兩篇相關論文被撤回,論文作者被自家單位判定捏造和篡改數據,作者的導師懸梁自盡,論文研究結果也得不到重現。這齣醜聞的主人公,就是以發現「STAP細胞」轟動世界的小保方晴子。
-
果殼網闢謠!十大最流行生活謠言榜發布
著名中文科普網站果殼網12日宣布加盟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並首次發布「闢謠10大最流行生活謠言榜」。其中,「宿便是健康殺手」「孕婦需穿防輻射服保護胎兒」及「果汁與海鮮不能同吃」等流傳甚廣的謠言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