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全柴動力(600218.SH)的再融資方案獲得了股東大會的通過。
1月11日晚,全柴動力披露了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包括「關於公司 2020 年度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方案的議案」在內的13項議案全部獲得通過。
這是繼2015年1月非公開發行募資6.8億元之後,全柴動力時隔六年後的又一次再融資,而此次的融資金額要高於六年之前。
全柴動力坐落於安徽省全椒縣境內,該縣除去全柴動力之外,還有一位聞名遐邇的文學家——撰寫了《儒林外史》的吳敬梓。該公司是當地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其上市時間為1998年12月。
資料顯示,全柴動力的主要經營業務為發動機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形成了以車用、工業車輛用、工程機械用、農業裝備用、發電機組用為主的動力配套體系,是目前國內主要的四缸柴油機研發與製造企業。
1月11日下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來到位於全椒縣吳敬梓路的全柴動力總部,其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就在公司科技大樓的二樓會議室召開。
雖然是全柴動力的一次再融資議案,但是並沒有機構投資者到場參會。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券商分析師已經多年沒有撰寫全柴動力的研究報告了,且近年來也沒有機構投資者上門進行調研。
在此之前,全柴動力已經披露了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即「公司擬向控股股東安徽全柴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全柴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定增1.11億股,募資資金總額不超過7.5億元,投向國六系列發動機智能製造建設(二期)項目、綠色鑄造升級改造項目、氫燃料電池智能製造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上述項目總投資額8.51億元,擬使用募投資金7.5億元。」
全柴動力此次公開發行方案中有4個募投項目,其中最令投資者關心的就是擬用募資投入1億元的「氫燃料電池智能製造建設項目」(下稱氫燃料電池項目)。該項目「計劃建設完成質子交換膜實驗室、膜電極實驗室、檢測中心和生產車間。項目投入使用後形成質子交換膜、膜電極各20,000m2/年、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能2,000臺套/ 年的生產能力。」
根據公告顯示,氫燃料電池項目全部完成建設預計需要36個月,實施主體為本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安徽中能元雋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能元雋公司)。
啟信寶數據顯示,中能元雋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4日,註冊資本1.1億元,其股權比例為全柴動佔比 54.55%、全椒全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全椒全瑞集團)佔比18.18%、中能源工程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氫科技)佔比27.27%。
按照當時三方籤署的《合同協議》,全柴動力、中氫科技各自在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領域優勢互補,「雙方均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對方企業產品;中氫科技利用其在全國布局的優勢,優先推薦、選用公司的產品。」
與此同時,全椒全瑞集團負責「積極協調全椒縣人民政府,加快推進示範運營,自公司依法設立後的12個月內,給予配套中能元雋氫燃料電池系統的100輛氫能源公交車訂單;積極爭取滁州市及其他縣區給予配套中能元雋氫燃料電池系統的500輛氫能源公交車開展示範運營;按照規定通過提供優惠商業用地等全力支持加氫站建設,對於加氫站設備投入給予一定比例的獎補;積極推動加入示範城市集群,推廣中能元雋產品;按照招商引資政策給予中能元雋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固定資產投入、土地、稅收、資金、人才招引、項目申報等優惠政策。」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全柴動力在2017年也曾成立過一家氫能源的控股子公司,即安徽元雋氫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元雋)。
既然已經有了一家氫能源公司,全柴動力緣何還要再成立一家氫能源控股子公司去實施「氫燃料電池項目」呢?為何不能直接用安徽元雋公司去實施呢?
啟信寶數據顯示,安徽元雋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註冊資本為4000萬元,股權比例為全柴動力佔比75%、李海濱佔比18.75%、陳軍佔比6.25%。
全柴動力董事長謝力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安徽元雋公司的研究方向是質子交換膜、膜電極等方面,而中氫科技的優勢在集成、電池等方面,「雙方結合等於是把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都做全了,而且中氫科技是央企背景,可以給項目公司產品帶來更大的優勢。」
在全柴動力的公告中,安徽元雋公司「將與氫燃料電池相關的專利和技術無償授權中能元雋使用,並進行相關產品的生產。」
對此,徐明餘的解釋是,過去幾年,安徽元雋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如質子交換膜、膜電極等產品上取得了很好的研究進展,「已經可以小批量生產。那麼,中能元雋公司剛成立不久,可能是要用到一些現有的這些技術。如果沒有這個技術,中能元雋公司在投資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沒有技術支撐。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無償給它使用了。李海濱是技術合作方,是全柴動力的合作夥伴。給中能元雋公司無償使用,已經徵得了技術方的同意。」
此次全柴動力的公開發行方案獲得股東大會的通過,對於氫燃料電池項目來說,能否帶給投資者預期的收益,一切還得拭目以待。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