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大概都記得這樣的場景:太陽系面臨毀滅的危險,地球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生存,未來的人們不得不乘坐宇宙飛船逃離地球,到太陽系以外的地方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新家園。
其實這類科幻電影的題材來源並非沒有依據,1994年就發生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宇宙事件,那就是「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相撞。從此以後,大量關於地球危機的太空科幻電影出爐,星際電影從此開創了先河。
我們都知道,早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曾經地球上的「霸主」恐龍從此銷聲匿跡。事實上隕石撞擊地球的現象並不罕見,幾乎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只不過在地球的外面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大部分體積較小的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與空氣發生摩擦,還沒等到它落到地球上就消耗殆盡了。
當然,也有一些塊頭特別大的隕石,在穿過大氣層的時並沒有被完全消耗,就落到了地球上。1908年,西伯利亞古斯通地區就發生過一起隕石撞擊事件,當時造成了2000平方公裡的森林被摧毀。2008年,一顆隕石在蘇丹的荒漠墜落並引起了爆炸,如果這顆隕石墜落的地點不是荒漠而是城市,那麼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按照科學家的估計,大約直徑10公裡的隕石就足以毀滅地球。這種毀滅不是直接的,而是碰撞所產生的一連串反應,例如火山爆發、海平面上升、地球氧氣減少、氣候急劇改變等導致地球生物的大量死亡。就如同6500萬年前一樣,火山噴射出來的灰塵和二氧化碳覆蓋了整個天空,沒有陽光的照射讓植物無法再進行光合作用,溫室效應讓地球的氣溫上升,無數動植物因為適應不了環境的變化而滅絕。
1994年7月16日,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以每秒60公裡的速度撞上了木星,撞擊產生的火球綿延近1000公裡,發出了耀眼的強光。在撞擊發生的時間裡,木星發出的電磁波是平時的9倍,撞擊地點的溫度瞬間達到上萬攝氏度。通過天文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到,「蘇梅克·列維9號」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個直徑超過一萬公裡的創面,撞擊痕跡更是比整個地球還大。可以想像,如果這顆彗星撞擊的不是木星而是地球……
木星是太陽系裡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而體積更是地球的1321倍之多。通過萬有引力理論我們知道,質量越大的物體引力越大,木星更像是地球的一個保護傘,吸引了絕大多數靠近地球的各類星體,才讓地球逃過被撞擊的滅頂之災。因此木星還有一個外號,叫作「太陽系的吸塵器」,或者「地球的遠古守衛」。
最近幾年世界各地都有隕石撞擊事件發生,根據世界小行星轉向研討會的一份報告,科學家表示地球遭遇太空隕石撞擊的頻率被人們低估了。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份報告讓人們相信,隕石撞擊事件比我們認為的更頻繁,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防範於未然。這個研討會正在推動前哨望遠鏡的概念,以此作為減少風險的一種方式。
我們的地球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有著符合生命誕生的條件,旁邊還有一顆巨大的木星為生命的發展保駕護航。那麼問題來了,在整個可觀測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誕生了生命!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早就被安排好的結果呢?
如果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