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的西伯利亞阿爾泰人

2020-12-09 網易軍事

蘇聯時期的西伯利亞阿爾泰人

2014-08-25 07:00

相關焦點

  • 純淨的地區阿爾泰山脈,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但是,這並不是讓阿爾泰山脈出名的原因,它出名的原因是因為蘇聯在1955年建造的航天中心打破了世界上無數個記錄。飛彈頻繁的發射展示了蘇聯在航天事業上的豐功偉績,但這卻對阿爾泰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火箭發射後,火箭的碎片會掉落在阿爾泰山脈,毀滅山脈內的村莊。還有航天火箭的事故也對阿爾泰山脈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方圓上百平方公裡的玻璃都被震碎了。
  • 這,是阿爾泰!
    阿爾泰地區通常說的是阿爾泰邊疆區和阿爾泰共和國兩個同屬於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的相鄰又獨立的地區這裡,是俄羅斯的童話世界有美得純粹的原生態自然風光雄偉綿延的高山 一望無際的原野 壯觀的千湖之區 茂密的原始森林……阿爾泰,宛若遺落在人間的仙境世界上最純淨最原始的角落之一
  • 「金山」—阿爾泰
    7.19「金山」—阿爾泰它是中國新疆最北部的山峰,「三山夾兩盆」地形中最北部的山脈。阿爾泰山脈它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裡。阿爾泰山位置,整體走向為北西-南東向蒙古語直譯為「金山」,根據可以考證的歷史,自從漢朝開始就有人在這裡開採金礦,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達5萬多人。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 or Altay mountains),東北向與薩彥嶺(Sayan Mountains)相連接,向東南方向海拔逐漸降低,融入戈壁沙漠。
  • 蘇聯大清洗時期 沙皇的監獄為何讓人懷念?
    在沙皇俄國時期,政治犯的待遇一直高於其他犯人。索忍尼辛曾提到,不少政治犯在審訊時會受到審訊者的特殊關照,甚至在詢問時也尊重犯人們的隱私問題。這固然表明了沙皇時期的特殊政策,但也顯示出對讀書人的尊重。不得不說,人權在沙皇時期並不是一紙空文。
  • 外滿洲遠東西伯利亞地區詳解(續)
    1922年4月27日,蘇聯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境內成立了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91年,雅庫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正式更名為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面積472,300平方公裡,2010年人口為322,079人。首府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簡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俄語:Красноя́рский край,羅馬化:Krasnoyarsky krai)位於西伯利亞中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
  • 去阿爾泰打獵,像戰鬥民族一樣生活
    到達託爾馬切夫機場後,雪域高原、原始森林等俄羅斯自然人文景觀沿著總長295公裡的阿爾泰小金環線路層次鋪開。沒有重工業和大型礦業的汙染,一切都是最初的模樣。西伯利亞上空。1893年,隨著西伯利亞鐵路大幹線建立,西伯利亞逐步發展起來,成為僅次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俄羅斯第三大人口城。1926年,城市改稱新西伯利亞。
  • 吃野牛和馬,西伯利亞尼安德特人是強悍的獵人
    圖片:IAET一項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進行了超過3000公裡的洲際跋涉,到達西伯利亞的阿爾泰山脈,並配備了用於殺死和肢解野牛和馬匹的強大工具包。尼安德特人是我們最接近的進化表親,並且在西歐生存到大約4萬年前。他們的遺產如今存在於所有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人的基因裡。
  • 中俄阿爾泰考古探秘
    阿爾泰山脈坐落在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四國交界處。由於自然環境優越,阿爾泰山脈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也是文化和技術傳播的重要通道。因此,阿爾泰山吸引了眾多考古學家的關注和研究。流經阿爾泰山脈南麓的額爾齊斯河是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經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之間的草原,然後一直向北,最終流入北冰洋。
  • 蘇聯初期的西伯利亞共和國是怎麼回事?它為何建立,又因何覆滅?
    俄國十月革命位於遼闊但荒涼的西伯利亞,成為了西方國家顛覆蘇聯的重點。西伯利亞而當時的蘇聯國內,也有許多反對蘇聯政權的政治團體和利益受損的階層,在列強的支持下發動叛亂他們在西伯利亞地區,建立了多個反對蘇聯的政府和組織,這其中就包括所謂的西伯利亞共和國。
  • 從西伯利亞挖土豆的勞改犯,到蘇聯宇航火箭之父
    本文作者瑪麗雅·帕斯圖霍娃 原載蘇聯《星火》雜誌1987年第49期  在蘇聯西伯利亞苦寒之地,散落著一座座勞改營其中就有蘇聯火箭專家謝爾蓋·巴甫洛維奇·科羅廖夫。從1939年算起,他在西伯利亞已被關押了6年之久,不過這一切很快將結束。
  • 蘇聯時期未公開的照片,比真理報報導的還要真
    蘇聯20世紀70年代的情節,來自攝影師Vladimir Sychev,這些照片最近才公開。這裡,公開的是:由普通市民拍攝而不是記者拍攝的照片,有人說,這些照片比蘇聯最有名的報紙「真理報」(「真理」)更具真實性。
  • 二戰時期,美國援助蘇聯的三條線路,最危險的當屬北大西洋運輸線
    二戰時期,英美盟國援蘇路線共有三條: 1,從英國出發,以護航隊形式前往摩爾曼斯克的北極航線。 2,從美國西海岸出發,使用掛蘇聯旗的貨輪沿北太平洋航線前往蘇聯遠東港口。
  • 阿爾泰:為草原而歌
    我們的朋友詩人阿爾泰在《牧牛人》一詩中寫到他父親和酒的關係,其中有兩句:「父親喝酒四十多年,酒喝了父親四十多年。」隨之讓我們想到這樣兩句:「草原養育了阿爾泰一生,阿爾泰歌唱了草原一生。」阿爾泰和草原心靈相通,血脈相連,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為草原而歌。
  • 科布多與阿爾泰是怎麼分開的?
    前蘇聯的戰爭英雄卡爾迪·卡努科夫是消滅假喇嘛特別行動小組的教官,外蒙古內務部長巴勒丹道爾吉親自率領100精兵執行越界刺殺任務。南茲德巴特爾與兩名特工化裝成喇嘛先行抵達碉堡山。20世紀20年代,蘇聯永久保存了兩個人的遺體,一個是列寧,另一個是黑喇嘛(僅有頭顱)。至今,黑喇嘛的頭顱完好地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座彼得大帝時期的建築物裡,是編號為3394的珍藏品。」
  • 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首家中俄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10月,在阿爾泰邊疆區總督維塔利·拉基米爾洛維奇的大力支持下,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政府與上海滿騰集團通過友好、和諧、深入的交流,就雙方在阿爾泰邊疆區共同投資建立3000公頃的「一帶一路」中俄產業園事宜,正式籤署了合作協議。俄羅斯是橫跨歐亞的大國,也是建設「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國家。
  • 阿爾泰草原:四季牧場 天人合一
    阿爾泰草原 樂水攝(中新社發)        本報記者 張一諾        提起阿爾泰草原,不少人可能會想起「天外來客」的傳說。在新疆天山以北、阿爾泰以南的大草原上,曾發現了眾多石人。它們以石為材,被雕刻成人像,一般立於墓葬地表建築物前,或獨身傲立,或成群布列,當地群眾傳說其為「天外來客」。據考古工作者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發現,石人產生的年代可追溯至隋唐時期,應為當時雄距於漠北草原的突厥人所為。這些石人,被認為是亞歐草原遊牧先民遺留於今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物,對研究古代草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 生活在俄羅斯境內蒙古人
    在俄羅斯聯邦的布裡雅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的阿爾泰共和國等地生活著的布裡雅特、卡爾梅克,圖瓦、阿爾泰人,他們與蒙古族有著親近的族源,相同的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是蒙古民族中的一些部族演變而成的。幾百年來,他們同俄羅斯和其他民族一道繁衍生息,為家鄉的繁榮和俄羅斯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 西伯利亞發現無名千年乾屍 疑為傳說中的「雪人」
    千年乾屍據俄塔斯社報導, 不久前,俄羅斯登山隊員在西伯利亞3000米的阿爾泰高山上發現了一具至今無人知曉的千年乾屍。阿爾泰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計劃近期對其進行DNA鑑定,以確定它的身份。
  • 這些蘇聯時期的建築 「未來風」十足
    原標題:這些蘇聯時期的建築 「未來風」十足 蘇聯迷戀的未來主義建築 在歐洲最讓人著迷的是高聳雲霄的哥德式教堂,文藝復興惟妙惟肖的雕像。Institute of Robotics and Technical Cybernetics,1968,俄羅斯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國家機器人研究院,這個研究院的主攻方向就是太空船和軍用機器人,因為形狀奇特,在當地被人叫做「白色鬱金香」。
  • 紀念大衛·鮑伊|前往莫斯科的西伯利亞特快
    你拿起聽筒,原來是大衛·鮑伊(這一年,正是他才華和顏值的巔峰時期),他邀請你加入The Spiders From Mars樂隊,還提議讓你跟著一起巡演。他說自己害怕坐飛機,所以大家會走海路,先從倫敦到紐約,再從洛杉磯到日本,一路上都要安排得舒舒服服的(這個細節既鋪張又任性,很有大衛·鮑伊的作風)。接著,你們從日本前往蘇聯,直接坐西伯利亞特快去莫斯科,再取道巴黎,最後來到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