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嶺是屬於老山的一部分,廣義上的老山,包含27個山頭,它是屬於這其中之一。松毛嶺位於老山主峰的左側。是老山的側翼屏障,這個高地可以跟老山主峰上的火力相互呼應。松毛嶺海拔高度是662.6米,因為山上長滿毛松而得名。解放軍在奪取老山主峰之後,這個主峰屏障成了中越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79年,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中攻佔諒山之後,中國方面在3月5日宣布撤軍,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申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的這場戰鬥是懲戒性的,我們不要他國一寸領土,也決不允許別人侵犯中國領土。」對越作戰的大部隊從3月5日開始撤軍,到3月16日,最後一個士兵回到國內。
而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吃了大虧的越南,卻不思悔改。他們看出這場戰爭的目的僅僅是懲戒性的,在蘇聯人的唆使之下,越南佔領中國邊境地區的一些騎線點繼續向中國挑釁,其中就包含了老山和者陰山,其中老山就包含了松毛嶺。按照國際慣例,這種騎線點雙方是都不能駐軍的。而越軍佔領這些山頭,是為了向中國方面繼續挑釁。在1979年到1984年之間,越南向中國境內邊防軍民,發射槍彈18000多發,造成中國邊防軍民死傷300多人。
1983年的11月,原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接到了收復老山的作戰命令。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昆明軍區下轄的14軍,為了此次作戰,昆明軍區集中了大炮257門,動員了2.5萬人的作戰部隊。而此次作戰任務最艱難的部分,奪取老山主峰和松毛嶺則分別交給了40師下轄的118團和119團,部隊從11月開始進行了為期五個月的戰前訓練。
此時老山的所有山頭全在越南軍的控制之下,經過了五年的經營,他們修築了大量土木混合鋼筋混泥土結構的堅固工事,布置了由大炮,炮擊跑,高射機槍和重機槍組成的遠近結合,明暗相輔,縱橫交錯的火力點。而且他們還學習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陣地的陣地結構,構築大量的塹壕掩體藏兵洞等,陣地前沿布置了大量的鐵絲網,陷阱,竹籤陣等,關鍵區域布置了雷場,形成完整的交通聯絡和防禦體系。到1984年4月28日凌晨5點56分,炮火準備完備,戰鬥準時打響,我軍以猛烈的炮火開道路,越南的堅固堡壘和掩體在中國的大炮轟炸下土崩瓦解。
擔任此次進攻松毛嶺陣地任務的是119團6連,在炮火轟炸還沒有停止的情況下,起下轄的一個排就立刻向松毛嶺陣地發起了衝鋒,他們一路上連續攻堅克險,先後佔領102和103兩個無名高地,隨即向松毛嶺發起衝擊。起初越南軍隊在中國猛烈的炮火中被炸懵了,都沒有反應過來。所以部隊進展地十分順利,就在快要靠近敵人前沿陣地的時候,衝在最前面的工兵敏銳地察覺到前面是雷場。
戰士們先是拿出事先準備的734排雷器,但是效果不佳。後來他們又使用竹竿,挑著炸藥包在雷場上方引爆,企圖靠爆炸產生的高壓氣體壓爆地雷,但是仍然無法完全排除。更要命的是,敵人發現了他們,在敵人火力威脅下,是無法從容地排雷的。戰士們都十分焦急,這個時候119團2營六連的一個班長馬保衛突然俯身向敵人的雷場滾了過去,緊接著副班長田德亮也緊隨其後,六班的戰士也跟著自己的班長,往雷場滾去。
一時間地雷爆炸的聲音此起彼伏,每一聲爆炸就意味這戰士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地殘缺不全,而馬保衛和戰士們卻只想著在自己犧牲之前,能為戰友多壓爆一顆地雷。在馬保衛壓爆第四顆地雷之後就停下了沒有再動了,此刻他已經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其他的戰士也是順著這一條死亡通道,一直往前,直到生命的終點。就這樣在犧牲了7名戰士之後,最後這50米的通道被打開了。
6連的戰士們一躍而起,沿著戰友們用鮮血鋪成的道路奮勇向殘敵發起攻擊,敵人在戰士們猛烈進攻下潰不成軍,不得不丟下陣地,落荒而逃,至此松毛嶺被我軍完全佔領。後來在收斂馬保衛他們的遺體的時候,即便是心理素質極強的軍工也是不敢靠近。還是那些久經沙場的戰友幫忙收斂的,後來他們6連被軍委授予「老山猛虎連」的英雄稱號,只是可惜的是6連的英雄太多,後來的戰鬥英雄李海欣楊國躍也是他們連的,名額有限。導致馬保衛最後只被授予二等功。